?

疫情期間線上引導大學生拒絕網絡謠言-高校輔導員實際工作案例

2021-03-15 06:20陳敬敏
錦繡·中旬刊 2021年8期
關鍵詞:網絡謠言媒介素養高校輔導員

摘要:高校輔導員工作在學生管理崗位的第一線,肩負著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新媒體技術的迅猛發展,一方面給高校輔導員開展學生管理提供了高效的輔助,另一方面也對高校學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部分大學生媒介素養較低,不能正確分辨網絡中魚龍混雜的信息,容易被網絡謠言、網絡中扭曲的價值觀所影響。高校輔導員應第一時間積極幫助學生尋找問題的根源,引導學生通過正確的方式方法解決問題。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媒介素養;網絡謠言;

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許多不實的謠言在網絡上進行傳播,這些謠言有的是“唯恐天下不亂”的人為造謠,有的是在傳播過程中經過誤解、斷章取義導致的。正處在青春期的大學生更易于接受和運用新科技新事物,但獨立判斷是非能力不強更容易受到網絡消極觀點和滯后觀念的影響,形成錯誤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1]。大學生作為網絡使用的重要力量,培養大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正確運用網絡的能力、辨別信息的能力,是高校輔導員需要緊抓不懈的工作。高校輔導員應教育引導新時代的大學生肩負著民族復興的重任,迫切需要增強自身的責任擔當意識[2]。

一、事件簡述

2020年新冠肺炎的爆發,全國各大高校開啟了線上教學工作。此次網絡暴力事件源于2020年2月27日司法部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意見稿收集發出之后引起了網友的極大關注。有網友認為中國頒布永久居留條例將使大量外國人入華,擠占我們寶貴的生存資源,在微博上引起了瘋狂的討論,目之所及,幾乎是一邊倒的反對聲音,其中不乏謾罵致勝。其中有關于“楊宜勇:中華民族復興可能需要外國人來完成”、“鼓勵女大學生和留學生聯姻”的說法更是激起了網友的謾罵與指責。學生XXX也是其中的一位網友,通過QQ空間發布了關于對于此次征求意見稿的看法,顯得非常義憤填膺,謾罵的言語充斥其中,同時我也關注到有很多同學在下面留言也表達了同樣的想法。同時通過其他輔導員我也了解到他們班好多同學也都發了這樣的言論。如果不及時予以引導,這類事件將會演變為大范圍的校園輿情事件。

二、事件干預

(一)及時化解情緒安撫

通過關注微博大致了解了事情的起因,明白學生氣憤的原因在哪里。并且我也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仔細瀏覽觀看了一下。主動通過QQ與學生聊天,詢問學生對待此件事情的看法,引導學生理智看待問題,關于楊宜勇、歧視女性、引進外國勞動力這些話題,有沒有從網絡上尋找到話題源頭,話題依據。同時建議學生仔細閱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通過規范化的方式表達建議和意見。目前已經公開了意見通道,如果反對,講清楚反對哪一條,有什么更好的意見可以提出,這樣才能提高討論的質量,才有利于理性互動。立法討論,征求意見,貢獻自己的理性,不要進行人身攻擊,更不能進行人肉搜索。千萬不要將自己的意見變得“非法化”。學生的情緒稍微緩和,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刪除發文。

(二) 控制網絡影響

了解到很多同學對此比較關注,如果不及時給予正面引導,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尤其疫情期間,長時間待在家,擔心學生會做出過激行為。及時與各班班委溝通,要求他們積極引導班級同學,同時班委要以身作則,發現學生有過激的言語或行為及時反饋與制止。同時我也及時撰寫關于拒絕網絡謠言的網文,并著重講述了希望大家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后再去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不要從網絡上看到別人隨意發表的言論就非常激憤的表達觀點,理性看待問題,通過正規途徑行使自身的權利,不要淪為網絡謠言的幫兇。要求所有班委轉發擴散給更多的同學。

三、分析與啟示

(一)輔導員要提高敏銳度,加強對突發事件、敏感信息的監測力度

輔導員走在學生工作的第一線,應當高度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輔導員要提高自己的輿情敏銳度,對潛在的敏感信息及時發現,加強對網絡突發事件、敏感內容的監測力度。增強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中的輿情監測意識,將輿情研判、處置等內容納入到輔導員崗位能力的培訓和考查中。

(二)輔導員應加強學生干部的培養,做到及時發現、及時上報、及時處置

通過此次制止學生網絡謠言事件可以發現,學生干部對相關信息的及時發現和上報起到了關鍵作用。網絡輿情事件的處理應當遵循早發現、早上報、早處置的原則,謠言止于真相,早發現和早處置可以將潛在的輿情事件遏制住,避免事件的大范圍傳播。輔導員應當加強對學生干部的培養,因為學生干部生活在學生之中,對于學生的動態信息往往比輔導員掌握得更快更全面,提升學生干部的敏銳意識,可以幫助輔導員老師第一時間知曉相關信息。

(三)加強高校學生的網絡素養教育,引導大學生理性使用新媒體

大學生網絡素養是大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下使用網絡媒介參與網絡實踐的主體性構建[3]。輔導員應當加強學生的網絡素養教育,引導大學生理性使用新媒體,理性看待網絡傳播中的內容,培養大學生辨別信息的能力。同時要增強大學生在網絡中的理性表達意識,對新媒體傳播的信息不盲從,拒絕成為謠言傳播和網絡暴力的幫兇。加強全媒體環境下法律法規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認知。輔導員還要與家庭、社會共同建立起網絡知識普及與網絡謠言預防機制,利用新型媒介,提高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實際效果[4]。

四、總結:

新時代的大學生是網絡的土著民,對網絡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和敏感性。高校輔導員可以大力運用網絡手段、依托網絡平臺開展工作,發揮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聯系學生優勢,開展管理與服務學生工作,充分利用網絡新媒體為學生工作設置保障。教育引導大學生能夠主動追根溯源,慎思明辨,去尋求真相,去撥開謠言的迷霧,共同筑起謠言的隔離帶,共同維護網絡的清朗環境。

參考文獻

[1] 李錄杰,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性策略研究[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 , 36(11):15-19.

[2] 周芳檢,新時代大學生網絡素養提升的路徑[J].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0, 27:16-17.

[3] 錢婷婷,媒介道德恐慌視域下構建大學生網絡素養研究[J]. 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8, 17(04):87-92.

[4] 蘇暢,網絡謠言對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挑戰及應對策略[J]. 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0,42(04):153-156.

作者簡介:陳敬敏(1993-),女,安徽淮北人,淮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專職輔導員,助教,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淮北師范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安徽?淮北?235000)

猜你喜歡
網絡謠言媒介素養高校輔導員
新媒體背景下中學生媒介素養現狀與應對
網絡負面熱點事件對大學生社會心態的影響
“互聯網+”時代高職學生媒介素養的培育路徑研究
自媒體時代網絡謠言界定與產生的概述
網絡謠言的產生、傳播與對策
心理學在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分析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淺析儒家思想對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的作用
大學生媒介素養調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