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第二學段學生古詩文學習成效調查研究

2021-04-14 04:32苗文怡張曉莉
課程教育研究 2021年29期
關鍵詞:學習成效問卷調查古詩文

苗文怡 張曉莉

【摘要】古詩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能回避的一部分,但是古詩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較為困難的環節。通過對小學古詩文教學成效進行調查,探究學生的個人興趣、言語信息、認知策略、遷移能力對其學習成效的影響。

【關鍵詞】古詩文? 學習成效? 問卷調查

【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吉林省高師院校U-S合作長效機制構建”(ZD16063)。

【中圖分類號】G62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1)29-0164-03

古詩文作為中華的語言寶庫,其中蘊含著高尚的民族精神,儲存著豐富的藝術瑰寶,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小學第二學段兒童語言能力和概括能力發展迅速,這一時期是學生學習古詩文的關鍵時期,本研究通過學生學習成效進一步探究古詩文教學現狀。

一、研究背景

(一)問題的提出

小學教材中古詩文占比較高,三四年級學生語言正處于飛速發展時期,古詩文以文字為載體進行傳統文化傳承,因此小學階段學習古詩文十分重要。教學環節包含著“教”和“學”兩部分,二者缺一不可,有學者提出學制約著教,教為學服務。綜上所述,古詩文教學不能忽視對學生學習的研究,應加強對學習方法、學習成效等內容的研究。本文對第二學段學生古詩文學習成效進行研究,探究當前第二學段學生古詩文學習的情況,并提出相應建議。

(二)學習成效的概念闡釋

有效學習是指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學習有效性的確定應有一定的標準,本研究的評價標準為學生的認知策略、言語信息、遷移技能是否形成。如果學生學習達到預期目標則表示學生的學習有效性較高,反之則代表學生學習的有效性較低。

本研究綜合研究目的、已有研究結果,采取加涅所提出的學習結果分類對古詩文學習成效進行定義:古詩文學習成效即學生在古詩文學習過程中形成較好的言語信息能力、認知策略以及知識遷移能力。

二、研究設計與結果

(一)理論基礎

學習成效分類方式為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論,該理論從知、情、意三方面出發,將學習結果分為三大領域:認知策略領域、言語信息領域、智慧技能領域。本研究根據研究問題進行實際考量,將智慧技能調整為遷移能力,同時增添個人興趣領域。

加涅根據習得每類學習結果所需要的先決條件不同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學習層次論。智慧技能是學生對于學習過程中學習方法靈活運用的能力,古詩文之間有很強的共性,對于智慧技能的需求非常高,在古詩文學習成效中最為主要的是進行知識遷移,即高級規則的使用。本研究為便于理解而將智慧技能修改為遷移能力再進行解釋、使用更為易懂。認知策略是學生用來指導自己學習工作的一種綜合能力,在古詩文的學習中具體表現為學生能夠對古詩文文體的分類,古詩文深層次的傳統文化內容等。通過對學習結果分類論的研究進行學習成效問卷的維度劃分,既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所得結果也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同時表述方式對于基層教師而言通俗易懂。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問卷進行學生學習成效的調查,問卷設計以加涅提出的習得能力類型為理論基礎進行維度劃分,在言語信息、認知策略、遷移能力的基礎上增添個人興趣維度,最終問卷包括四個不同維度進行學生學習成效的測量。結合小學第二學段(3~4年級)學生的階段性特征,編制問卷《古詩文學習成效調查問卷》。問卷共設計9道封閉式題目,將答案分為五個不同的等級,由高到低進行賦分:完全可以(5分)、基本可以(4分)、說不清(3分)、不太可以(2分)、不可以(1分)。

(三)研究對象

調查對象數量的選取采用回歸分析中最小樣本進行研究。問卷共包含四個解釋變量想要具有高的穩定性和較低的相對誤差,區間概率約為0.990,當顯著性較高時,有效樣本數需要達到64,本研究最終發放問卷數為73份,有效問卷為70份?;厥?0份有效問卷中,男性同學為36人,占比51.4%,女性同學34人,占比48.6%。

(四)數據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21.0進行數據分析工作。對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進行分析得到整體信度為0.784,不同解釋變量的Cronbachs Alpha系數分別為:認知策略為0.742,言語信息為0.757,遷移能力為0.733,所有Cronbachs Alpha系數均大于0.7,表示該自編式問卷的信度較為理想。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小學生能夠較好地完成古詩文學習

基于對回收的70份有效問卷的高低分組分析,學習成效的高低臨界值為21分和31分,最終結果為學習成效高水平有21人,占比28.6%,學習成效中水平有29人,占比41.4%,學習成效低水平有20人,占比30%,因此共70%的學生學習成效達到中高水平??梢钥闯鲂W生對于古詩文的學習達到了較好的水平,在文化傳承中能起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學習興趣差異性分析

小學生個人興趣在言語信息、認知策略、遷移能力三個維度均表現出顯著差異性。

1.學生的個人興趣在言語信息維度存在顯著性差異(P =0.000<0.05),學生對于古詩文學習興趣越高,其言語信息形成效果越好。學生對于所學知識進行表述的清晰性、準確性、可靠性等均能夠在個人興趣的支持下展現出較好的結果,并且個人興趣對于學生構建內部言語信息的聯系有促進作用。

2.學生的個人興趣在認知策略維度存在顯著性差異(P =0.001<0.05),學生對古詩文學習興趣越高,學生的認知策略越好。學生能夠通過各種精加工策略進行古詩文的學習,在學習方法的選擇上也更加多樣,對于記憶方式、閱讀習慣等均有較好的自我調控能力。

3.學生的個人興趣在遷移能力維度表現出顯著性差異(P =0.001<0.05),學生能夠對不同的古詩文進行一定的知識遷移,將已有的知識運用到新學習的知識中。

(三)小學生認知策略發展較為突出

1.對認知策略維度進行統計分析,進行高低分組(高分組≥7,低分組≤6),高分組共47人,低分組共23人,通過數據可以看出小學生對于古詩文學習的認知策略較為突出,但是仍舊有學生在該層面表現存在缺陷,需要繼續提升。

2.認知策略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影響顯著(P =0.000<0.05),具體表現為認知策略得分越高,其學習成效越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學生認知策略的培養,以促進學習成效的提升。認知策略與學生的遷移能力的形成存在顯著相關(P =0.004<0.005),學生認知策略越高,對所學知識的遷移效果越好。

(四)小學生學習遷移能力急需增強

1.將70名學生的遷移能力進行高中低三層次分組(高分組=15,中分組=14,低分組≤13),高分組共23人,中分組共19人,低分組共28人。通過數據占比可以看出小學生古詩文學習的遷移能力總體水平處于中等偏下水平,急需提高方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

2.通過方差分析對學生遷移能力對其他維度的影響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為遷移能力與言語信息(P =0.02<0.05)、認知策略(P =0.004<0.05)、學習成效(P =0.001<0.05)均存在顯著相關,遷移能力越高的學生,在其他維度中也表現處于較高的水平。

(五)小學生言語信息能力較好

1.將言語信息維度總分分為高中低分組,經過統計高分組共30人,中分組共21人,低分組共19人。共有51人達到中高水平,可見古詩文學習中多數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話表述出所學古詩文的內容,或者換為自己理解的方式呈現信息。

2.通過對言語信息與其他維度的相關性分析,得出言語信息與學習成效(P =0.000<0.05)、認知策略(P =0.048<0.05)、遷移能力(P =0.004<0.05)均存在顯著相關,表現為學生言語信息的獲得會促進遷移能力的提升、認知策略的形成,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多種方式促進學生言語信息的獲得。

四、啟示與建議

基于本研究的結果,對提升學生古詩文學習成效提出如下建議:

(一)培養學生對古詩文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產生良好學習動機的基礎,學生對古詩文有較高的學習興趣,他們便會積極主動地進行課外學習和拓展。學生有向師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做到引經據典,會為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將學習動機內化,能夠積極主動進行古詩文和傳統文化的學習。

教學過程中注意勞逸結合,通過教學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還應該帶領學生進行放松活動。教師和學生在學習中要做到張弛有度,切勿透支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將學生的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

(二)建立古詩文間的連接點

學生遷移能力培養應注意引導。最為常見的引導方式為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連接點,聯結點的巧妙使用能夠很大程度幫助學生進行新知識的學習,加強正遷移的使用。在古詩文教學中要尋找古詩文間的連接點,發現不同古詩文間的相關性,建立學習之間的聯結是首要任務。

在古詩文教學中可以利用詩文中的意象進行連接點的創建,例如在講山水類詩文時使用同一景象不同作者的不同描寫進行聯結點的建立。在不同知識點之間建立聯結,古詩文中較為明顯的句式和語法,常見詞語的解釋,不同意象代表的氛圍等均是建立聯結的關鍵之處,通過聯結點可以進行不同古詩文間的學習遷移。

參考文獻:

[1]周全中,李天華.傳統文化融入中學語文課堂三路徑[J].語文建設,2018(9):77-80.

[2]柏晉萍,吳麗.小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識現狀

調查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35):21-24.

[3]馬贊甫,劉妍珺.回歸分析中最小樣本容量的確定[J].統計與決策,2017(5):20-22.

[4]王文靜.促進學習遷移的策略研究[J].教育科學,2004(2):26-29.

[5]皮連生,蔡維靜.超越布盧姆——試論“知識分類與目標導向”教學中的學習結果測量與評價[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2):40-49.

作者簡介:

苗文怡(1997年-),女,長春師范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張曉莉(1985年-),女,長春師范大學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師教育研究。

猜你喜歡
學習成效問卷調查古詩文
古詩文閱讀備考指津
高校英語教學中情感因素與學習成效關系分析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眾傳播與受眾反饋
高?!霸喝芜x課” 情況調查及問題解析
大學生對慕課的了解和利用
分析心理效應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有效應用
移動網絡學習環境下如何提高高職學生學習成效方法研究
引領小學生誦讀古詩文之妙招
對古詩文默寫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詩文教學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