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教學背景下開展愛國主義共情共鳴教學的探索

2021-05-04 11:16唐文鳳
公關世界 2021年6期
關鍵詞:思政課教學信息化教學愛國主義

唐文鳳

摘要:信息化教學背景下,開展有效深入的愛國主義教育實時而且必要。本文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從精準實施愛國主題課堂教學、運用多種形式闡述理論、開展深入有效云端互動、組織開展愛國行動達到引發學生愛國共情共鳴、筑牢學生愛國主義“共情共鳴”的理論根基,從而最終達到引導學生將愛國之情轉化為愛國行為的目的。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 愛國主義 思政課教學

引言

2020年2月,教育部黨組印發了《教育系統關于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工作方案》,指出以“立心鑄魂”行動加強愛國主義理論研究闡釋;以“篤志潤德”行動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進課堂、進教材;以“青春告白”行動全方位、立體式激發愛國主義情感;以“共情共鳴”行動多層次、全維度培育愛國主義情懷。

在當前信息化教學常態化背景下,作為思政教師,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要求,切實履行教育部黨組的要求,堅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及時轉變工作思路,創新方式方法,豐富形式內容,守好主陣地,精耕責任田,將“疫”“課”有機結合,全維度達到愛國主義的“共情共鳴”,厚植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一、多種形式話愛國,引發學生的愛國共鳴

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如何實現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價值引領,是亟待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高校思政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通過將危機應對有效融入到思政課教學中,采取現實觀照的方法,回應學生關切,踐行新時代思政課的使命擔當。在當前特殊時期,思政課教學要深入開展好愛國主義教育、社會責任教育、法制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為打贏大學生的“思想戰”發揮課程優勢,擔負起新時代思政課的特殊使命與責任。

(一)結合大背景精準組織愛國主題課堂教學

危機是最鮮活的教材,災難是最深刻的課堂。為了更好講好思政課,增強學生愛國主義的共鳴,實時將典型事例運用多種平臺和資源進行講解和傳授,必然取得愛國主義教育的強烈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精準運用案例教學、抽象理論數字化教學等方式方法,借助于多樣化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強化教學效果。通過視頻、騰訊課堂、學習通平臺精準實施教學,以火神山建設、國家電網260名電力職工不眠不休24小時連夜施工完成8千米電路電纜鋪設、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企業36小時完成5G信號覆蓋等等鮮活的事例來闡釋中國速度,這樣的授課方式讓理論更鮮活更具體更容易接受。在理論闡釋的基礎上,開展多樣化的線上主題活動,“疫情防控”知識問答、“致敬抗疫英雄”、“抗疫英雄們,我想對您說”、“清明追思抗疫英烈”等等主題討論與問答活動,以學生心中許許多多鮮活感人的人物為切入點,為學生開展潤物細無聲的愛國主義“共情共鳴”教育,學生結合自己看到的身邊的英雄事跡談自己的感想,與學生積極進行交流互動,增強教學效果。

(二)邀請革命前輩和學生講述自身經歷

習總書記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大家要把他們立為心中的標桿,向他們看齊,像他們那樣追求美好的思想品德。這就是孔子講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睘榱俗屛覀兊乃颊n更有感染力,我們也需要對學生進行榜樣教育。由學生熟悉的人來講學生身邊的戰疫故事就更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共情共鳴。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積極尋找身邊的模范和榜樣,用他們的角度講解自己親身經歷,就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也更能增強學生的切身感受形成強烈的情感認同。通過這種網上互動的方式,學生能夠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同學們紛紛表示,在這場災疫面前,青年學生要勇于擔當,知行合一,深深感受到黨和國家強大的執行力是不同于西方國家的特色。

二、新形式析理論,筑牢學生愛國主義“共情共鳴”的理論根基

由于處于特殊時期,我們不能跟學生面對面,但是我們充分利用線上教學的優勢,從學生感興趣的點出發,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將理論知識融入進去,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形象化的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在此過程中,達到厚植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目的。

(一)“視頻問答”助力愛國理論闡釋

要想做到真正厚植愛國主義的目的,必須要講清楚愛國的理由,對愛國的理論緣由深入闡述,這必將需要我們來講述黨個國家發展的歷史,將學生帶入中國革命紅色年代,引導他們傳承中國革命精神。革命年代歷史久遠,學生對于這段開始比較陌生,怎么樣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我們需要充分利用線上教學的優勢和學生喜好網絡的特點開展教學,因此,我們利用“視頻問答”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革命歷史,理論背景,收到學生的好評,得到較好教學效果。比如用電視劇《井岡山》片段幫助學生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形成的原因和條件,將學生帶入那個特殊的革命年代;用《恰同學少年》片段向學生展示中國危難時刻毛澤東等有志青年展現出來的使命擔當。

(二)“云端深入有效互動”筑牢愛國理論根基

愛國主義的內涵非常的豐富,包括熱愛祖國的好大河山、骨肉同胞、燦爛文化和熱愛自己的國家。為了加深同學們對愛國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對自己家鄉的熱愛之情,為家鄉建設貢獻力量的責任擔當,結合云端教學不受時空限制的無限延展性,利用線上和線下有機結合的方式,開展多樣化的互動。(1)直播家鄉美景活動。在課堂上教師率先做表率,對家鄉豐收場景進行了直播,同學們紛紛表示這樣的授課形式讓自己大開眼界,在此基礎上,思政課教師鼓勵學生利用直播平臺展現自己家鄉的美景,不同地方的同學紛紛開直播介紹自己家鄉的美景,通過學生親自講述的方式更容易讓同學們產生共鳴,也能從不同角度了解到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感受祖國壯麗的河山之美。(2)豐富的線上教學互動,讓學生實時感受時代的變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歷程?!凹t歌競猜”活動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將學生代入革命年代,激發學生傳承紅色革命精神;“采訪前輩”活動讓大家了解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那個時代發生的事,中國時代的變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歷程;云平臺“3+1破冰行動”讓大家感受近些年國家的發展與變化等等。這樣的系列活動幫助學生重溫革命年代和中國社會發展歷程,從而反觀自己的使命擔當,能夠在此基礎上更好地傳承和發揚革命精神,真正做到愛國力行。

三、組織開展“共情共鳴”行動,引導學生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

行動是最長情的告白,在以上不斷增強學生情感認同的基礎上,我們開展多樣化的愛國主題活動,以“青春告白”行動全方位、立體式激發愛國主義情感,引導學生真正將愛國之情外化為愛國之行。我們充分利用學生居家學習的現實條件,開展“我為祖國獻禮”主題活動,同學們紛紛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感激,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有熱情激昂的詩歌朗誦、濃烈真摯的愛國表白視頻、氣勢磅礴的愛國歌曲傳唱、蘊含愛國深刻含義的愛國書畫作品、歷史與現實結合的國情分析(PPT),更有代表中國實力的遼寧艦模型拼圖制作、“錦繡中華”的十字繡繡品等等,這樣的主題活動激起了同學們強烈的愛國情感共鳴,強化了同學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理論認同,同時對新時代愛國主義的要求有了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

從上表我們可以看出,詩歌朗誦、演講、視頻剪輯、繪畫、PPT講授成為最受學生歡迎的表達方式,由此我們可以在今后的教學設計中多多采用這樣的專題活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表白祖國的活動中來,當然也有少數同學采用曲藝相聲、特色手工制作等方式展現中華優秀文化的魅力,由此,我們可以適當在學校開展有文化特色的社團活動,給熱愛中國傳統曲藝的學生一個表達愛國熱情的平臺,從而輻射到整個校園,達到愛國主義共情共鳴共行的目的。

四、結語

在新形勢下,信息化教學將成為今后教學的常態,作為思政課教師我們一定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守好主陣地,精耕責任田。將信息化手段精準運用到教學過程中,緊扣當下典型案例、典型人物事跡進行講授,將歷史與現實結合,理論講授與實踐鍛煉結合,力爭將愛國主義共情共鳴教育落到實處,真正增強學生愛國主義共鳴,引導學生將愛國之情真正轉化為愛國之行,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教育系統關于學習宣傳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的工作方案》的通知[EB/ OL]2020-01-20.來源教育部網站.

[2]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EB/OL]2019-11-12來源:新華社.

[3]楊峰.“抗疫事跡”融入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06):13-16.

猜你喜歡
思政課教學信息化教學愛國主義
探索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下的教學之路
愛國主義教育70年
高校思政課教學案例庫共享社區化模式探索
職業教育背景下應用本科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創新路徑思考
信息化教學學生學習效果評價體系的構建
淺析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信息化教學課程改革研究
孟子學說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思政課教學中加強抗戰教育的思考
浩然正氣貫長虹 愛國主義譜新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