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哲學的貧困》中雇傭勞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2021-05-04 11:16付舒田豐禾
公關世界 2021年6期
關鍵詞:當代價值馬克思

付舒 田豐禾

摘要:雇傭勞動的概念在馬學科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對此概念的表述較多聯系異化和異化勞動展開,對馬克思經濟學視域下的雇傭勞動涉及不足,并且對于《哲學的貧困》一書的解讀也主要集中在歷史唯物主義、形而上學和剩余價值論等角度進行解讀。因此,我們選擇從《哲學的貧困》中所提及的雇傭勞動角度來切入馬克思對于勞動的認知,并且結合異化勞動來理解雇傭勞動,理解資本主義本質,從而較為完整的把握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發展過程的真實脈絡。

關鍵詞:雇傭勞動 哲學的貧困 馬克思 當代價值

一、雇傭勞動概念的提出和形成條件

(一)雇傭勞動概念的提出

馬克思認為,勞動這一概念可以從兩個角度解讀:一是經濟學角度,即雇傭勞動,另一個是哲學角度,即異化勞動。在《哲學的貧困》中,馬克思從經濟學學科角度闡明雇傭勞動。雇傭勞動的概念古來有之,并不是馬克思首先提出來的。雇傭勞動的存在早于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并不是隨資本主義的產生而發展起來的,這一點在恩格斯關于雇傭勞動的論述中就有體現。只不過在資本主義社會剛得到廣泛發展,因此,雇傭勞動的發展也就成為了資本主義社會建立和發展的根基。因為資本家對生產資料的全部占有讓他成為人格化的資本,恰恰相反,與之差距懸殊的是勞動者只能靠出賣自己勞動力,變成了一無所有的人。

(二)雇傭勞動形成的條件

馬克思認為,此時一無所有的勞動者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雇傭勞動者,還要求他們具備另外的條件:一,他們是自由人;二,他們的勞動力可被看成是商品來進行交易。由此得出馬克思所說的雇傭勞動受一定場合和條件的限制,并不是普遍意義上的廣泛概念。而只是適用于資本主義制度下資本家雇傭工人從事生產勞動。因此從這個角度順延推理下去,可以看到雇傭勞動本身就具有經濟學意義,它主要指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工人的活勞動不但是實現自身生產和生活的工具,而且也是資本家從中獲取利益的途徑,是對于勞動工人來說異己的力量。

二、雇傭勞動和異化勞動的對比分析

異化勞動和雇傭勞動是兩種常常為人探討的勞動模式,從哲學來講也是兩個兩個廣為人知,鮮為人解的經濟學哲學概念。分析這兩種模式的差別對與我們從經濟學和哲學兩種不同的角度分析“勞動”這一概念以及更好地理解《哲學的貧困》中所提到的雇傭勞動本質有重要意義。

(一)異化勞動的實質

異化勞動是形容在私有制作用下勞動者與他們的勞動以及勞動產品之間的變了性質的關系。馬克思認為勞動者生產出的產品應歸勞動者所有,勞動亦如此。但是在私有制的推動下,勞動者的勞動變成了異己的力量,發生異化支配工人。

異化勞動有四個規定:一,勞動者與勞動產品相異化。勞動者,付出巨大勞動力,生產出大量勞動產品,不但沒有提高自身生活水平,反而遭受資本家更大程度的剝削,這使得原本貧困的勞動者生活狀況越來越窘迫。他們受雇于資本家,為了維持生活,不得不不停地勞作。二,勞動者與勞動相異化。隨著社會生產的主流變成了機械化和自動化和資本家的剝削壓榨,勞動者的勞動成為了被剝削的對象,它不再具有本質意義上的自覺性,勞動者在勞動中不再具有主體地位,反而由機器替代其在勞動中處于支配作用。由此,勞動者的勞動發生異化。三,勞動者與其類本質相異化。馬克思認為人擁有意識是人和動物最本質的區別。然而當異化勞動出現時,人的思想意識逐漸喪失,失去了主觀能動性,人的特有本質發生了異化。四,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異化。這是前三種規定的必然結果和總結。馬克思指出,當勞動產品作為勞動者自身的對立物出現時,就會以一種異己的力量存在,并和勞動者形成對抗,此時,勞動產品將最終屬于其他人,而不是自身所擁有的東西。于是就產生了人與人之間的異化。

(二)雇傭勞動的實質

要理解雇傭勞動的實質,首先就必須研究工人從資本家那里獲得的工資出發。資本家通過使用工資這一表面上公平的形式與勞動者進行交易,來遮掩實質性的剝削。從現象看,資本家與工人進行交易的商品就是他們的勞動力,而勞動力又表現為有用勞動,所以交易就變為買賣勞動,工資的性質也就發生了變化。資本家以工資為勞動報酬的形式發放給勞動者,就使人們對勞動報酬產生錯誤的概念,認為工資的支付可以作為衡量工人勞動的形式。另外,同樣使人們認為工資等同于勞動報酬的因素還包括以下兩方面:一是所用勞動時間的長短,二是工人勞動的熟練程度。對此,馬克思從市場出發指出工資是工人勞動力價值的轉化,資本家在購買勞動力進行生產時產生了剩余價值。因此,雇傭勞動的本質在剩余價值那里得到了解釋。另一方面,剩余勞動是由雇傭工人創造出來卻屬于資本家,因此,剩余勞動成為了雇傭勞動的本質特征,這一點也是雇傭勞動制度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奧秘”。

在后來馬克思進一步對資本主義的研究中發現,“異化勞動”理論的產生無法真正揭示資本主義的本質。因為沒有對資本主義進行經濟和物質層級上的根本性批判,也就不可能找出克服資本主義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因此,要從以私有財產和異化勞動為基礎的政治經濟學批判轉而研究雇傭勞動和資本。主要是在資本主義產生之后雇傭勞動才有了它的特定的意義,它屬于經濟范疇,體現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剝削本質,而異化勞動是哲學范疇,主要是指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正常的人支配勞動變成了勞動支配人,反過來奴役人類。

三、雇傭勞動的現存意義和當代價值

(一)雇傭勞動對社會發展的意義

在資本主義條件下,資本家通過雇傭勞動來占有工人剩余價值來實現資本增值,這一途徑一方面在加深勞動者的痛苦和災難的同時,另一方面也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原因在于資本家在奪取剩余價值進行資本增值的同時,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不得不采取各種方法提高自身生產力,獲得相對剩余價值。因此,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對于資本家撰取剩余價值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但當社會上所有企業的生產力提高到一個新高度后,資本家若想獲得超額利潤,必須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前提進行生產。因此,這一過程的循環進行不斷激發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也間接地促進了整個社會生產力的大幅提高和快速發展。

雇傭勞動是維持資本正常運轉的基礎,而這種不平等的雇傭關系同時也是導致資本主義滅亡的關鍵所在。在社會關系中,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不平等關系的產生在于雇傭勞動關系的不平等。而奧秘就在于雇傭勞動。資本作為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基礎,必須保持其穩定發展,但雇傭勞動的不平等發展必然導致社會矛盾激化,使其根基動搖,最終導致資本主義的滅亡。

(二)雇傭勞動的當代價值

相信人們都會疑問,為什么在社會主義國家仍然存在具有資本主義社會的雇傭勞動,那不是對人民的剝削嗎?對此周維浩(2018)表示,雖然在我國社會現階段以及資本主義社會的雇傭勞動都是具有剝削的但是二者是有本質不同的。資本主義性質下雇傭勞動是為了資本增殖,而我國是社會主義公有制,雇傭勞動所生產的剩余價值歸人民共有。但在我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實現中國夢之前,雇傭勞動在我國也會一直存在,不會消滅,新的勞動形式也不會出現,在我國現階段發展到下一個階段的過渡期,雇傭勞動仍有積極作用。

我國的分配制度突破了計劃經濟的局限,按勞分配可以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通過多勞多得,創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同時“按要素分配”這一分配方式也使腦力勞動者獲得更獲得分配資料,滿足物質需要的基礎上提高精神生活的需要。

雇傭勞動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勞動者以自己的勞動力為商品在人力資源市場上進行自由買賣,實質就是把自己“換”出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是必然要求,勞動力商品也是如此,勞動者要想在市場中獲得更好的職位,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因此要想將自身的價值實現最大化,就必須基于市場需求來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勞動者可以通過充分發揮雇傭勞動制的的優勢,隨時關注市場動態及需求變化,抓住市場機遇來提升自己的生存和發展能力,使自己無論在就業方面還是自身文化素養方面都得到鍛煉和提高,從而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這也將成為勞動者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所具備的巨大優勢。

四、總結

站在雇傭勞動的立場上進行理論分析并不是本書大篇幅論述的重點,但卻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我國現存的雇傭勞動與馬克思所論述雇傭勞動有著相似性。我們不僅要清楚的了解馬克思所提出的社會主義是不存在剝削和被剝削關系的新的社會制度。還要清楚地認識到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存在著很多不合理因素,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在對待雇傭勞動的關系問題的同時,我們要對其進行揚棄,在遵循社會關系規律的前提下,雇傭勞動將不再符合社會歷史發展規律而最終被自由勞動所取代。因而,我們需要正確對待雇傭勞動在我國現階段的存在,對其批判性保留。同時,還要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前提條件對雇傭勞動進行引導,使其在現階段現實條件下能夠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從而促進自由勞動的實現,為我們偉大的中國夢更進一步的實現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園.馬克思雇傭勞動理論的經濟哲學研究[D].河北大學,2019.

[2]周維浩.馬克思的雇傭勞動思想及其當代價值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

[3]楊建平.《哲學的貧困》中的雇傭勞動概念[J].南京社會科學,1997,(10):19-21.

猜你喜歡
當代價值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馬克思妙計催書
《卡爾·馬克思:世界的精神》
井岡山精神的當代意義
淺談長征精神的當代價值
淺析馬克思異化勞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新形勢下正確認識毛澤東思想
別開生面的描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