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教學設計

2021-06-22 04:57張樹江遲習軍劉新宇
歷史教學·中學版 2021年5期
關鍵詞: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深度學習

張樹江 遲習軍 劉新宇

[摘 要]鴉片戰爭后,面對“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為了探索國家出路,洪秀全為代表的農民階級發動了太平天國運動、李鴻章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掀起了洋務運動。但是,由于時代和階級局限性,這些努力最終以失敗告終。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的西方列強加快了對外侵略擴張和分割世界的步伐,致使中國邊疆危機不斷。特別是甲午中日戰爭的戰敗,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中國人民仍需為挽救民族危亡進行不懈斗爭。

[關鍵詞]深度學習,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7-6241(2021)09-0067-06

1840—1900年的60年間,西方列強通過發動戰爭、制造邊疆危機等手段,嚴重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國面臨“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皣页雎返奶剿髋c列強侵略的加劇”一課講述的正是國人面對如此變局的因應:自下而上的民族抗爭——從太平天國運動到義和團運動;自上而下的新政變法——從洋務新政到維新變法,敘寫了一段中華民族強國御辱和中國社會新陳代謝的悲壯歷程。從深度學習的角度出發,此課需要學生了解在屈辱與陣痛的刺激下,在抗爭與探索的反應中,在近代中國社會的沉淪與上升中,歷史也在孕育著從帝國走向共和的社會基因:洪秀全領導的農民起義試圖推翻清朝統治,建立“人間天國”,因階級和時代的局限而以悲劇收場;地主階級洋務派主導的洋務新政,因“中體西用”之弊未能達到強國御侮之目的,但邁出了中國走向現代化的第一步。隨著中國邊疆危機不斷加劇,傳統階層的探索逐漸落下帷幕,成長中的新興階級正在醞釀新的救亡圖存運動。

導入:展示表1,猜人物姓名。

設問:科考不中者何止百萬,為何“人物一”不做順民卻揭竿而起?考中進士者年均上百,緣何“人物二”未泯眾官而大放異彩?這是個人異化還是時代激變的結果?

設計意圖:以猜猜看的形式初步調動學生興趣,學生通過之前的學習積累,很容易通過籍貫、典型事例猜出二者為何人。洪秀全和李鴻章的人生經歷,對比鮮明,但亦是時代使然,以此激發學生對個人命運與時代關系的思考,可為深度學習做好鋪墊。

一、國人探出路:

從太平天國到洋務運動

1.農民的抗爭:天災人禍下太平天國的神劇和悲劇

關于太平天國,學界研究愈來愈走向縱深。圍繞太平天國時期國內的社會經濟狀況和階級關系,太平天國統治區的土地制度和土地關系,農村政權和鄉官成分,太平天國的文化、思想和工商政策,《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以及相關人物的評價,太平天國抗擊內外敵人的業績,與各地各民族反清起義的關系,等等,學者們紛紛發表論著,從而極大豐富了人們對太平天國史的了解和認識。①具體到中學教學,到底要怎么講、講什么、講到何種程度?在課標的規定之下,教材的敘述體系是大變局下各個階層的應對及結果(局限性),那我們的教學就應聚焦于此,不需探究更多細節,而應著重了解太平天國的性質及大勢。

材料1:歷史學家唐德剛認為,洪秀全建立的太平天國是個“四不像”政權:是反封建的農民革命政權,是基督教神權,是空想的烏托邦政權,是等級森嚴的封建政權。②

設計意圖:唐先生對太平天國性質的判斷高度精練,亦具客觀性,用在此處非常貼合課標要求。這個問題旨在上承導入部分的洪秀全“揭竿起、建天國”,從縱向上比較中國歷代農民起義的特點,從橫向上聯系列強發動鴉片戰爭和“西學東漸”的影響,調動學生所學知識,引導其構建聯系,以大時空視角認識歷史。在傳統基因天災——兩廣地區自然災害頻繁發生,人禍——清政府統治腐敗和階級矛盾尖銳,在時代激變下的列強侵略和“西學東漸”影響下,多次科考失利的洪秀全結合西方基督教創立拜上帝教,組織底層民眾于1851年發動金田起義,接著建立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上演了一場其興也勃其亡也忽,雄踞江南十幾載,反封建反侵略,主張學習西方,沉重打擊清朝反動勢力的神劇;“四不像”也解釋了其領導體系混亂、發生爭權奪利的內訌“天京變亂”,目光短淺大搞特權腐化享樂、難改封建等級舊制,最終遭到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的悲劇。

探究問題1:結合下列材料和教材,試析為何人們把太平天國政權描述為“四不像”政權?是哪些特殊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造就了它的“四不像”?

材料2:洪秀全使用過的“太平玉璽”照片

材料3:玉璽文字應讀為:一個璽名———太平玉璽;十句璽文———天父上帝/天兄基督/天王洪日/主王輿篤/救世幼主/真王貴福/八位萬歲/永錫天祿/永定乾坤/恩和輯睦。⑤

設問:皇帝的玉璽象征皇權,多刻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之言,“太平玉璽”亦可視為洪秀全政權的象征,但又與傳統玉璽不同,“太平”“救世”“?!薄岸ā薄昂湍馈钡确莻鹘y字眼,緣何出現在玉璽上?

設計意圖:通過這個具體問題的分解,降低學生理解史料的難度,引導出太平天國運動的背景,同時進一步觀察太平天國政權的“四不像”,加深對“四不像”政權中的反封建的農民革命政權和空想的烏托邦政權的理解。

在天災人禍和外來侵略的背景下,中國底層百姓對安穩、富裕生活的美好向往被無情粉碎,因而才有科考失意的洪秀全率領民眾揭竿而起,力圖推翻清朝統治。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頒布《天朝田畝制度》,規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婦,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則分多,人寡則分寡,雜以九等?!蔡煜绿?,天下人同耕……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也。①以此否定封建土地私有,力圖構建理想的“大同社會”,這體現出該政權是一個反封建的農民革命政權。但是,《天朝田畝制度》關于財產分配的絕對平均方式,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1859年頒布的《資政新篇》,雖然主張發展資本主義,卻不具備實施的社會基礎,也沒有實施過,具有空想性。所有這些,反映出該政權是一個“烏托邦”政權。

設問:玉璽上的“上帝”“基督”等字眼,又說明了什么?

材料4:我國帝制時代的貧家子弟想僥幸科名,原是一個全家乃至闔族的投資事業。往往闔家把微薄的資產和集體的希望都投在一個聰明男孩的身上。一旦他榜上有名,連科及第,則闔家也就雞犬升天??墒窍喾吹?,如在科場上一再失意,名落孫山,則其打擊之沉重,也是超出人想象的。②

材料5:洪秀全第一次赴廣州應試落第之后,1836年二十三歲的洪秀全再赴廣州應試,這一次仍然失敗了。但他卻在廣州龍藏街遇見了兩個基督教傳教士,得到了一套《勸世良言》?!摃选妒ソ洝返哪承┮加弥袊幕娜舾蓛热菁右愿綍忈?,作為通俗的布道小冊子發行。洪秀全把它帶回鄉里,稍一游瀏覽目錄便擱置書櫥。1843年,“秀全教館于離本鄉約三十里之蓮花塘之李敬芳家。時在五月,其表兄李某一日參觀其書館,偶于其藏書中抽出《勸世良言》,隨問秀全其書中內容,秀全答以不大知道?!钅讼蚱浣枞』丶?,以便暇時瀏覽,秀全許之”。李氏讀全書之后,還諸秀全,即謂此書內容奇極,大異于尋常中國經書。秀全乃潛心讀之遂大覺大悟。③

設計意圖:使問題進一步具體化,借此指向對“基督教神權”的解讀。便于學生理解史料“太平玉璽”和“四不像”政權中的宗教神權因素。洪秀全在多次科考失利下,深受刺激,他夢見了上帝,認為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被派到人間來降妖除魔。幾經研讀《勸世良言》,洪秀全以上帝為中心創立了“拜上帝教”,借以發動農民起義。假托宗教以鼓動群眾,在中國歷代并不罕見。洪秀全后來自稱天王,建立的政權是“天國”,同時構建起一整套政教合一的組織模式,這體現出其政權的“宗教神權”性質。

設問:玉璽上的“天王”“真王”“幼主”“萬歲”等詞,又反映了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玉璽本就是皇權的象征,而反封建的洪秀全稱天王、封諸王、定幼主,定都天京后諸王建豪華王宮、大搞特權,甚至發生了爭權奪利的內訌——天京事變,這些都體現了其“封建化等級政權”的性質。設問意在引導學生理解“四不像政權”中的“封建化等級政權”性質。這樣,在史料研讀和故事浸潤中,使學生漸入“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學史佳境。

“四不像”體現了太平天國運動的時代和階級的局限性,決定了其最終失敗的必然結局。

然而鎮壓太平天國的主力,不是清政府的正規軍,也不是列強的洋槍隊,而是曾國藩、李鴻章等官員組建的地方團練——湘軍和淮軍等,于是湘淮系官僚集團由此崛起,中央權力下移,這對中國近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也推動了洋務運動的到來。

2.地主的探索:內憂外患中洋務運動的自救與現代化

探究問題2:有學者認為洋務運動“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對此,我們應作何理解?

設計意圖:洋務運動的興起及成果,初中教材已闡述得比較清楚。通過該問題的提出,意在著重引導學生關注洋務運動的結果及歷史局限,引起學生對洋務運動的進一步思考。

材料1: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八日,曾國藩在《復陳購買外洋船炮折》中說:況今日和議既成,中外貿易,有無交通,購買外洋器物,尤屬名正言順。購成之后,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逆,可以勤遠略。①

材料2:李鴻章也在致總理衙門原函中認為“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②

設問:依據材料探究,購炮試造最初為應對何事件?

設計意圖:通過引領學生對以上兩則史料的閱讀,了解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發動洋務運動的歷史背景、目的,進而分辨何為“有心”,何為“無心”,探究洋務運動“有心栽花”的主觀動機,即“剿發逆”“勤遠略”。

設問:從縱向看,“師夷長技以自強、求富”與“師夷長技以制夷”,有何聯系與區別?

設計意圖:通過縱向對比,意在觀察歷史的延續性,延續中有變遷。二者都是地主階層應對危機的主張,呈現出“中體西用”的指導思想。以曾國藩和李鴻章等為代表的洋務派,在清王朝面臨內憂外患的背景下,主張通過學習外洋器物,以“剿發逆”“勤遠略”,實現富國強兵的目的,而這恰恰是對20年前林則徐、魏源等為代表的抵抗派“師夷長技以制夷”的繼承與發展,并且付諸大規模實踐。

設問:在這場歷時30余年的自救運動中,洋務派究竟做了些什么?如何正確理解洋務運動的最終結果?

材料3:北洋艦隊于1888年正式建成,被稱為亞洲第一水師。擁有主力戰艦25艘,多數戰艦購自外國,也有部分產自福州船政局等洋務派創辦的軍工企業。③

材料4:許多學者依據北洋艦隊的覆滅、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而認為洋務運動破產了。而有些學者卻不這么認為,他們指出:洋務派從19世紀60年代至甲午戰爭前先后創辦了近20個軍事企業、近170家民用企業;鋪鐵路線360多公里,架設44條電報線長度超過1萬公里;新式學堂培養了大批科技、軍事、翻譯人才,留學生不僅帶來了技術,也帶來了民主思想;總理衙門的設置,駐外公使的派遣,使中國外交呈現出新景象;洋務派的近代工業也雇用了數萬工人;主張學習西方,“重商”“商戰”“富國強兵”等洋務思潮,沖擊了國人傳統的思想觀念,啟迪人們在救國救民的道路上勇于探索,邁出更大的步伐。④

設計意圖:通過引領學生解讀材料,然后在充分討論基礎上,一是使學生初步了解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從而知道洋務派為挽救統治危機而采取了涉及軍事、經濟和教育等諸多領域的措施以“栽花自救”。有關北洋艦隊的描述,也為后來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的出現埋下了伏筆。二是使學生理解洋務運動從主觀動機上看,未能真正實現“富國強兵”、鞏固清朝統治的目的,所以,洋務運動破產了。但從客觀效果上看,卻使中國軍事、工業、外交、教育等走向現代化,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洋務運動沒有破產。據此通過“栽花難自救”和“插柳促現代”的形象比喻和問題設計,降低學生對洋務運動評價的認知難度,同時理解這場運動的主觀動機和客觀效果的背離,使學生認識到歷史的復雜性,以及能站在當時的時代對洋務運動抱以理解之同情。三是通過對相關圖片和文字史料的解讀,培養學生的史論結合意識和史料實證素養。

歷時30余年的洋務運動是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嘗試,受限于“中體西用”思想,只引進西方的先進技術,并在維護封建制度的基礎上對中國社會進行小修小補,其失敗是必然的。然而這種嘗試,卻順應了當時世界第二次工業化浪潮發展的潮流。

二、列強致國殤:

從邊疆危機到瓜分危局

1.邊疆危機:北陸南疆,列強粉墨登場

太平天國運動期間,英法趁機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而受到沉重打擊的清王朝也于19世紀中后期開展了“富國強兵”的洋務運動。正當中國的洋務運動開展得如火如荼之際,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進行,逐漸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的西方列強加快了對外侵略擴張和瓜分世界的步伐,致使中國的邊疆形勢驟然緊張。面對日趨嚴重的邊疆危機,1876年,左宗棠抬棺西進,挫敗英俄、收復新疆,洋務運動“初考”獲勝;1883年戰起越南的中法戰爭,中國雖勝而敗,洋務運動“再考”勉強及格,但福建水師幾乎覆沒,也敲響了中國海防告急的警鐘。然而,在接下來的甲午中日戰爭中,泱泱大國竟然未能抵擋住彈丸小國日本的進攻,以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

設計意圖:通過結合當時的國際環境,運用《中國邊疆危機形勢圖》,引導學生在時空聯想中理解西方列強擴大侵華的時代背景,以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通過危機與應對,構建起洋務運動和邊疆危機的內在聯系——即自強運動是否起到了抵御外侮的作用,一來觀察其影響(局限性),二來喚起學生的憂國愛國之情。

2.甲午之役:洋務維新,中日首場較量

19世紀60年代以來的中國和日本,在內憂外患的相似背景下,分別通過開展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試圖實現各自“富國強兵”的目標,這場甲午中日戰爭就成為檢驗二者改革成效的試金石。日本從1874年進犯臺灣開始,就暴露了其侵略中國的野心,最終發動的這場戰爭更是蓄謀已久、準備充分。中日間的首場較量最終以北洋艦隊的“灰飛煙滅”和中國的慘敗而宣告結束。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初中教材已對甲午中日戰爭有相當程度的認知,故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相關影視或地圖材料,以大時空視角對比回顧這場戰爭的背景和過程,培養學生的時空觀念。同時,做好教材知識的詳略取舍,以更好解決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分析這一深度學習目標。

探究問題3: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到底何在?

材料1:1894年4月,李鴻章在上奏中特別提出:日本蕞爾小邦,猶能節省經費,歲添巨艦;而中國自1888年(北洋艦隊建立)后,未添一船,深慮日后難以為繼。①

材料2:北洋水師在威海衛戰役中投降后,廣東水師寫信給日軍,請求返還廣丙號,說這艘船隸屬于廣東水師,這場戰爭和廣東沒有關系。各國士人聽說后沒有不笑話的,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這話正代表了當時各省封疆大吏的真實想法。②

材料3:明治維新后到甲午戰前,日本間諜的足跡幾乎遍布了整個中國,甚至包括遙遠的新疆。他們很多都受過建立在上海的間諜學校的培訓,其中有青年、有老者,有教授、甚至有和尚,而活動經費有的來自軍部,大多來自日本民間商人的贊助。他們在中國上山下鄉調查研究,比大清朝野更了解中國。③

材料4:早在1870年前后,俾斯麥看到的景象是“日本到歐洲來的人,討論各種學術,講究政治原理,謀回國后做根本的改造;而到歐洲來的中國人,只問某廠的船炮造得如何、價值如何”,他預言“中國和日本的競爭,日本勝,中國敗”。①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圍繞中日雙方戰爭前后情況材料的對比分析中,讓學生認識到一場戰爭勝負的背后,不僅是國家間軍事上的較量,更是彼此綜合國力的較量,包括戰爭準備與動員、人心向背、經濟發展、外交策略和科技水平等諸多因素。所以,中國的戰敗其實從中日雙方開啟西學之路時就顯露端倪,以此培養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和在解決問題中培養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能力。

3.瓜分狂潮:民族危亡,敢問路在何方?

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充分暴露了晚清政府的外強中干,也深深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1897年,從德國強占膠州灣開始,西方列強紛紛通過搶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等手段掀起瓜分狂潮,中國面臨著被“瓜分豆剖”的危險,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設計意圖:通過運用地圖(《19世紀末帝國主義列強在華劃分勢力范圍示意圖》《時局圖》),直觀凸顯列強瓜分狂潮下中華民族危機的空前嚴重,以此培養學生的空間意識,喚起學生憂國憂民的愛國之情。

本課小結:國難當頭,中國從來不缺英雄:19世紀中后期,反封反侵、建立天國的洪秀全,大興洋務、匡扶清室的李鴻章,抬棺西進、收復新疆的左宗棠,身先士卒、大敗法軍的馮子材,與艦同沉、壯我軍威的鄧世昌,武裝抗日、捍衛臺灣的劉永福等。一個國家有英雄才有希望,有英雄才能復興。然而,由于受時代和階級的局限,天國難建、太平未現、英俄法趁機侵略邊疆,洋務破產、甲午戰敗、列強掀起瓜分狂潮。時勢如此,國難如是,時代呼喚中國出現更多新的英雄,來探索新的救國道路,來改造艱難的時勢,來實現民族的復興……

設計意圖:通過以“英雄的抗爭探索”為主題的小結,串起本課中國人民面對侵略探索國家出路與列強侵略不斷加劇的主線,激發學生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同時為進入下一課的新英雄、新探索的學習做好鋪墊。

三、小 結

本課的教學設計,在整體構建上,我們既注意開頭部分與前一課內容的銜接過渡,又注意結束部分為下一課的教學埋下伏筆,以此突出單元整體教學的重要性。在具體思路上,根據教材內容,用“國人探出路”為主線,分別講述農民階級發動的太平天國運動和地主階級掀起的洋務運動;用“列強致國殤”串聯起19世紀中后期列強制造的一系列邊疆危機,特別是1894年日本發動的甲午中日戰爭。

為突破重難點,我們設計了三個探究性問題;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引用了適量材料;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到了材料選取的多樣性和問題設計的層次性。最后結束語部分,還試圖通過英雄人物的抗爭探索排比,以達到激發學生情感和總結升華的效果。

以上就是本課教學設計的構想和意圖,當然存在不足之處,但我們愿在新版教材的教學實踐中繼續自己的探索和努力。

【作者簡介】張樹江,中學高級教師,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第一中學歷史教師。

遲習軍,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第一中學教研室副主任。

劉新宇,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新疆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王雅貞】

猜你喜歡
太平天國洋務運動深度學習
淺析新沂市博物館館藏兩件清代晚期文物
從家國情懷角度再看李鴻章
淺析洋務運動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響
洋務運動的歷史地位
淺談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
MOOC與翻轉課堂融合的深度學習場域建構
大數據技術在反恐怖主義中的應用展望
深度學習算法應用于巖石圖像處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積網絡的人臉年齡分析算法與實現
陽翰笙《李秀成之死》的政治影射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