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值信息傳遞在譯作《在亞當之前》的體現

2021-09-10 20:13王丹
武魂·智慧課堂 2021年3期
關鍵詞:原文中詞類語序

王丹

翻譯是將一種語言文化承載的意義轉化到另一種語言文化中的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活動。意義的交流主要通過語言來實現,而每種語言都是一個獨特文化的部分和載體。我們在轉化一個文本的語言信息時,也在傳達其蘊含的文化意義。在翻譯過程中,若源語言讀者對文本的理解跟譯入語讀者獲取的閱讀信息效果是一樣的,那么譯作就做到了翻譯的等值信息傳遞。正如美國人尤金·A·奈達(Eugene Nida)所言,翻譯時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對應,而要在兩種語言間達成功能上的對等。翻譯的語言等值信息傳遞不僅僅體現在詞匯層面,還包括句子層面、段落層面和篇章層面。在中英文翻譯的過程中,這種等值信息傳遞主要通過語言的轉換實現。本文主要從詞匯層面的詞類轉換和句子層面的句子成分轉換和表達方式轉換三個方面對譯作和原作進行分析比較,討論廖美珍教授運用自己深厚的漢英語言功底和卓越的語言能力來進行漢英雙語之間對于作品《在亞當之前》的嫻熟轉換。

一、詞類轉換

詞語是構建篇章的基本語言要素。要想正確地在源語言和譯入語之間達到“功能相似,意義相符”的效果,準確地理解詞類(即詞性)的轉換尤其重要。英漢兩種語言詞類的轉換方式靈活多樣,意義也不盡相同。詞類轉換主要是為了使譯文表述符合譯入語的語言習慣,從而達到不同地方、不同民族和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的目的。

1.英語名詞轉換為漢語動詞。

原文:I have long dreams of sitting shivering in the cold.

譯文:我常夢見我們坐在寒冷中,瑟瑟發抖。

原文中的“dream”是一個靜態名詞。而在漢語中,我們常常說“做夢”“夢見”,這是動態表達。此句若不進行詞類轉換,則翻譯為“我有常常的一個夢”,這明顯不符合漢語表達方式。

2.英語名詞轉換為漢語形容詞。

原文:Clothes would have followed, and with covering our nakedness would have come modesty.

譯文:接著便出現衣服,而有衣遮體,人們就會變得端莊了。

原文中的“modesty”是倒裝句的主語,為一個名詞,而在譯文中為了使漢語表達符合漢語表達方式,則翻譯為“modesty”這個名詞的引申意義,即“端莊”,作“變得”的表語。

總之,英漢詞類轉換有多種方式,還有形容詞與副詞的裝換,介詞與動詞的轉換以及名詞與副詞的轉換等。這些轉換使得源語言和譯入語讀者都能夠有效地對文本進行理解與欣賞。

二、句子成分轉換

句子成分轉換翻譯是英漢翻譯中常常使用的技巧之一。盡管英語和漢語里都有主語、謂語、賓語、表語、狀語等句子成分,但在翻譯過程中必須考慮兩種文化的差異以及使用不同語言的人思維習慣差異,必要時對句子成分進行轉換,從而使譯文在正確表達源語言意義的基礎上,使其符合譯入語的表達習慣,讀起來更加通順、流暢、自然。跟詞類轉換一樣,英語句子成分轉換也有多種,無論使用哪一種,目的都在于實現翻譯的等值信息傳遞。

1.英語中的表語轉換為漢語中的謂語

原文:The simplest abstraction was practically beyond our thinking; and when one did happen to think one, he was hard put to communicate it to his fellows.

譯文:哪怕是最簡單的抽象概念,我們都不能思考。即使有人碰巧想到了一個抽象概念,他也很難向伙伴傳達。

原文中的“beyond”為“was”的介詞表語,作為介詞時,其意義應為“在......之外”,在譯文中處理為“不能”,避免了英譯漢時謂語缺失的現象。

另外,“when”在原文中為時間狀語從句的引導詞“當......的時候”,在譯文中,被巧妙地翻譯為“即使”,用來引導讓步狀語從句,不僅使句子的成分發生轉換,使句子的類別也發生了轉換,更便于漢語讀者有效地理解。

2.英語中的表語轉換為漢語中的主語

原文:Lop-Ear was a year older than I, but I was several times angrier than he, and in the end he took to his heels.

譯文:“垂耳”雖比我大一歲,但我的憤怒卻勝他好幾倍。后來,他把腿就跑。

原文中的“angrier”應為“was”的表語,說明“I”的狀態,即“更加憤怒的”,在譯文中“憤怒”則為作者的一種情緒,若翻譯為“我比他憤怒許多倍”,這不符合漢語的表達方式,因此譯者對其進行了有效的轉換,然而效果都是一樣的。

總之,句子成分的轉換方式也還有很多種類,還有狀語與表語的轉換,定語與狀語的轉換,賓語與主語的轉換等。由于句子是理解篇章基本語言單位,因此句子成分的靈活、準確轉換至關重要。

三、表達方式轉換

英漢兩種語言在表達方式上往往因角度不同而異,要克服這些差異,翻譯時也就有必要把一種表達方式轉換為另一種表達方式,使譯文符合漢語表達習慣,通順流暢,地道可讀。英漢表達方式轉換包含許多種,如量詞表達的轉換、年齡表達的轉換、自然語序與倒裝語序轉換、正面表達與反面表達轉換、主動語態與被動語態轉換等。在譯作《在亞當之前》中,廖教授靈活運用了多種轉換方式。本文主要討論自然語序與倒裝語序轉換、正面表達與反面表達轉換和主動語態與被動語態轉換。

1.英語倒裝語序轉換為漢語自然語序

原文:Always do I crash, shrieking, down through the brush and fetch up with a bump on the ground.

譯文:我總是尖叫著從樹上落下來,總是掉進灌木叢中,總是以撞到地面而告終。

原文中,“Always”這個副詞位于句首,以此強調“我總是......”,突出重點。在譯文中,為了符合漢語的習慣語序,主語“我”放在句首,整句話的結構為漢語的習慣表達法。

2.英語正面表達轉換為漢語反面表達

原文:I remember that there were days of rain and days of sunshine, so that I must have wandered alone for quite a time.

譯文:那時候有些日子下雨,有些日子出太陽,因此我一個人孤獨游蕩的時間肯定不短。

英語和漢語均有從正反兩個方面來表達同一意思的情況。在以上例子里,原文中的“for quite a time”,按照字面意義應該翻譯為“好長一段時間”。在漢語中,這句話則被處理為“時間肯定不短”,這樣才更加符合前面的語境。

英語和漢語雖然屬于兩種不同的語言,文化背景不同,表達方式不同,中西方的思維習慣也不同,但是語言之間的共通性決定了語言的可交流性和可翻譯性。語言的相互轉換使世界上不同地區、不同種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彼此分享自己的文化?!对趤啴斨啊肥且徊恐衅孟胄≌f,原作作者杰克·倫敦表達了他所理解的進化論和歷史觀。它的譯者廖教授精通于這兩種語言之間的靈活運用與轉換,把原作的信息和韻味完全傳達出來了,不僅“形似”,而且“神似”,達到了“信”“達”“雅”的翻譯標準。

參考文獻:

[1]華先發,邵毅編著.新編大學英譯漢教程[Z].山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2]廖美珍譯.在亞當之前[A].杰克·倫敦文集[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3]方夢之.英漢翻譯基礎教程[Z].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5.

恩施市第一中學 湖北 恩施 445000

猜你喜歡
原文中詞類語序
大學英語詞類教學研究及啟示
現代漢語詞類劃分問題研究
導數的應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構造
認知語法下漢語詞類劃分的再探討
簡析動詞的劃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