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生態振興的時代價值、現實困境與實踐路徑

2021-09-14 04:29朱倩倩譚文華
臺灣農業探索 2021年3期
關鍵詞:現實困境時代價值實踐路徑

朱倩倩 譚文華

摘 要:【目的/意義】鄉村生態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生態基礎,是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抓手和內在動力,是對生態文明語境下鄉村現實問題的回應。直面鄉村生態振興的現實困境,探尋其破解路徑,有益于改善鄉村生態環境?!痉椒?過程】運用文獻研究法和分析歸納法,分析、總結出鄉村生態振興存在的現實困境,并針對這些現實困境提出相應實踐路徑?!窘Y果/結論】當前鄉村生態振興面臨著主體生態文明意識比較欠缺、鄉村“廁所革命”不夠徹底、鄉村生態資源破壞比較嚴重等現實困境。要破解這些現實困境,必須強化農民生態文明意識的培育,加大鄉村“廁所革命”的力度,堅持鄉村生態資源的保護與規劃并重。

關鍵詞:鄉村生態振興;時代價值;現實困境;實踐路徑

Abstract: 【Objective/Meaning】The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ecological foundation for the overall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 key starting point and internal driving for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and the response to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rural areas in the contex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Facing the realistic dilemma of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and exploring the way to break it are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ethods/Procedures】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and analytical induction method were used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realistic predicament existing in the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actical paths were proposed in view of these realistic predicament. 【Results/Conclusion】At present, the revitalization of rural ecology was faced with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such as a lack of consciousn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sufficient “toilet revolution” in rural areas, and serious destruction of rural ecological resources. In order to solve thes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it wa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farmers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tensify the rural “toilet revolution”, and adhere to the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of rural ecological resources.

Key words: rural ecological revitalization; value of times; realistic difficulties; practical path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它以鄉村為立足點,聚焦于鄉村的復興與發展,對鄉村建設也提出了新的總體部署和規劃。生態振興是鄉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組成部分,是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抓手和內在動力,是對生態文明語境下社會現實問題的回應。隨著改革開放和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鄉村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鄉村生態環境難以適應鄉村經濟發展的需要,鄉村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在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背景下,如果鄉村生態環境不能得到有效保護,那么鄉村振興戰略就難以得到貫徹落實,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目標也難以實現。直面鄉村生態振興的現實困境,探尋其破解路徑,以有效改善鄉村生態環境,是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應關注的時代課題。

1 鄉村生態振興的時代價值

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了鄉村生態振興的新論斷。鄉村生態振興由此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不少專家學者對鄉村生態振興的內涵進行了研究和解讀,如落志筠[1]認為,鄉村生態振興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把天然存在的鄉村生態環境轉化為物質財富,實現生態和經濟之間的協調可持續發展,讓良好生態環境造福百姓;劉志博等[2]認為,鄉村生態振興的內涵主要包括自然生態修復、自然空間規劃和建設、生態環境維護等3個層面;馬曉旭等[3]認為,鄉村生態振興是關于整個鄉村生態環境的全面改善,關注的視角更加側重于鄉村生產、生活的自然環境,包括生態資源的情況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等等。綜合上述研究,筆者認為,鄉村生態振興即通過鄉村黨組織、村委和廣大村民的共同努力,恢復和建設好鄉村的自然生態環境,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無疑鄉村生態振興對于建設美麗鄉村、綠色中國意義重大,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

1.1 鄉村生態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石

鄉村振興是以產業、文化、人才、生態、組織等“五大振興”為一體的全面振興,五者缺一不可,構成了一個相輔相成、互為聯系的整體。其中,鄉村生態振興是基石,它關乎鄉村經濟社會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乃至鄉村的全面振興。一是深入推進鄉村生態振興,通過提供綠色原材料,能夠進一步促進鄉村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有條件的地方還可將生態本身轉化為產業;二是深入推進鄉村生態振興,依托鄉村美麗的生態空間弘揚特色鄉風民俗,能夠為鄉村留住記憶和鄉愁,從而推進鄉村文化振興;三是深入推進鄉村生態振興,借助優美的生態環境,能夠吸引鄉賢回歸以及更多的人才走向鄉村,為鄉村建設聚集人才,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四是鄉村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之后,有利于鄉村基層領導干部將更多精力放在探索鄉村治理和鄉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上去,從而不斷推進鄉村組織振興。

1.2 鄉村生態振興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效途徑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活在鄉土社會的人們,更多的是以滿足物欲為目的,專注于捕捉眼前出現的機遇以滿足自身的現實需要[4]。傳統的鄉村社會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農民基本物質生活所需,大規模地開發農業資源成為一條捷徑,但這種粗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導致了人與自然關系的惡化,農民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忽視了生態、社會效益,造成生態環境危機,如亂砍濫伐引發水土流失,造成森林生態系統失衡,珍稀物種大量滅絕;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有害氣體的大量排放,使臭氧層遭受破壞,造成全球氣候大幅度變暖;不加節制、不合理地開采自然資源,導致資源日益匱乏等。鄉村面貌由此呈現出“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家里現代化,屋外臟亂差”的景象[5]。此外,由于城鄉二元結構的差異,人們往往以犧牲鄉村生態環境為代價來承載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這樣鄉村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城市生態負擔的轉嫁者。鄉村生態振興的真正價值訴求在于構建新型的生態倫理觀,對“生命共同體”理念做出新的時代闡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與自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6],意在闡明人與自然命運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因此,可以認為振興鄉村生態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有效途徑,也有利于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1.3 鄉村生態振興是實現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

如何建立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統籌銜接機制,既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關切,又是“三農”研究的熱點[7]?!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強調,鄉村振興的關鍵是要構建適合宜居的生態沃土。振興鄉村生態作為振興鄉村的主要內容,適應了這一發展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影響因素?!傲己蒙鷳B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盵8]因此,生態環境的好壞關乎民生事業的發展和民生質量的提高,這也說明要想為廣大農民謀幸福,光靠“雙重財富”即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不夠的,還應該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來滿足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渴求。當然,良好的生態環境對于脫貧也是很有價值的。以生態環境充當減貧的“踏板”,能夠較有成效地避免“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發生[9]。改善鄉村生態環境最直接的受益者是農民,實現農民振興是最有效的振興[10]。因此,實現鄉村生態振興是滿足農民美好生活的迫切現實需求,也是實現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鄉村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通過鄉村生態振興與鄉村生態扶貧的有機統一,可以實現鄉村精準脫貧和鄉村生態可持續發展的雙向共贏。

2 鄉村生態振興的現實困境

2.1 鄉村生態振興主體生態文明意識比較欠缺

農民是鄉村生態振興的主體,調動農民首創精神為鄉村生態建設服務是很有必要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充分尊重農民真實意愿,發揮農民主體作用,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農民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以此來推進農村發展邁上新的臺階,促進廣大農民共同富裕[11]。說明黨中央把農民需求放在首位,讓農民主動參與鄉村建設,激發鄉村發展活力。然而,作為鄉村生態振興的主體,農民的生態文明意識總體上看比較欠缺,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民的生態文明知識比較欠缺。由于鄉村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大部分農民受教育程度偏低,部分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農民也一般選擇外出務工,加之他們平時很少有機會接受生態文明方面的教育和培訓,這樣導致農民整體上生態文明知識比較欠缺。二是農民的生態責任意識比較欠缺。大部分農民“依然沒有擺脫‘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落后思想的影響”[12],當經濟發展與生態利益發生矛盾時,他們不惜以破壞生態環境來促進經濟的發展,也未認識到自己在鄉村建設中的主體作用,“無論是生態環境保護還是推廣綠色發展的活動都被視為是政府的職責”[12],與自己無關,表現出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三是農民的生態種植意識比較欠缺。農民為了滿足生存需要,普遍存在盲從心理,常常種植一些與當地環境不相適應的農作物,導致當地生態系統的平衡遭受一定的破壞。此外,農民對生態知識掌握得不夠,不能較好地利用生態種植技術發展生態農業。

2.2 鄉村“廁所革命”不夠徹底

廁所作為衡量國家文明程度的一個重要標志,其衛生狀況的好壞關系到生活環境及人民健康。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力推行農村“廁所革命”,能推動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進程,符合建設美麗鄉村的發展要求[13]。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截至2016年末,全國農村還有46.5%的村沒有完成廁所改造[14]。2013-2017年中國農村累計使用衛生公共廁所戶數從3165萬戶降至2998萬戶,普及率由12.1%降至11.3%[15]。這表明當前鄉村“廁所革命”存在著不夠徹底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一是鄉村“廁所革命”存在流于形式現象??偟膩砜?,鄉村“廁所革命”在不斷推進,但有些地方力度仍不大,通常是上頭來檢查下面就推進一點,導致這些地區鄉村公共廁所修建工作比較緩慢甚至停滯不前,農村仍然存在著大量的旱廁。二是農民參與“廁所革命”主動性不夠高。部分農民缺乏正確的衛生習慣,也未意識到“廁所革命”對于鄉村生態振興的意義和價值,在“廁所革命”中消極應付現象比較嚴重,很難促進“廁所革命”順利進行。三是鄉村廁所建設質量不夠高。鄉村廁所環境建設較為簡陋,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如廁具質量不過關,沒有照明裝備,有些廁所并未進行男、女廁所的劃分等。四是鄉村廁所的管理不太到位。少數村民習慣性地將生活垃圾倒入附近公廁,而廁所專業清潔人員又普遍欠缺,使得部分鄉村廁所衛生情況堪憂。

2.3 鄉村生態資源破壞比較嚴重

鄉村生態資源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載體,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的關鍵因素。因而,只有實現鄉村生態資源價值化,才能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步伐。但是長期以來,人們總是把農業與工業對立起來加以看待,導致農業要想進一步發展,必須要適應工業化的模式,資本的逐利性必然要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使得鄉村生態資源破壞嚴重。一是土壤污染比較嚴重。據統計,我國單位面積化肥的施用量是西方發達國家的3倍;農藥的施用量也逐年增加,是美國的2.5倍[16]。大量的化肥、農藥被使用以提高農作物產量,實現農業增收。但是,農藥、化肥的長期大量施用,造成了比較嚴重的土壤污染。二是水資源污染比較嚴重?,F階段,農村養殖業、加工業等得到大力發展,但是由此帶來的污染卻是顯而易見的,如污水隨意排放,造成河流、湖泊甚至地下水等水源的污染。2019年,在全國2830處淺層地下水水質監測井中,Ⅳ類占到30.0%,Ⅴ類占到46.2%,超標指標主要表現為錳、總硬度、碘化物、溶解性總固體、鐵、氟化物、氨氮、鈉、硫酸鹽和氯化物[17]。三是大氣污染比較嚴重。農業生產所產生的秸稈大量被就地焚燒,以及鄉村企業所排放的工業污染物等造成了鄉村大氣污染比較嚴重?!?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衛星遙感共監測到全國秸稈焚燒火點6300個(不包括云覆蓋下的火點信息)[17],這表明在我國農村仍然大量存在著秸稈被就地焚燒的情況。四是植被破壞比較嚴重。如損害植被來修建房屋、發展畜牧業、開荒種地,砍伐樹木充當生活燃料等,降低了鄉村的綠化率。

3 鄉村生態振興的實踐路徑

3.1 強化農民生態文明意識的培育

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環節就是培養國民的生態責任意識,而面對農民生態意識的缺失,提高農民的生態責任意識至關重要[18]。要實現鄉村生態振興,就要對農民思想觀念進行變革,強化農民生態文明意識培育。

3.1.1 加強農民生態文明知識教育

一方面,加大對鄉村教育的投入力度,促進鄉村與科研機構、農業類的院校相接軌,建立健全全方位、全領域的教師隊伍建設機制,特別是要匹配足量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師,以此培養農民正確的生態道德觀。另一方面,通過在鄉村舉辦生態文明知識競賽等鄉村文化活動讓村民主動學習生態文明知識,并以此來達到宣傳生態文明知識入腦、入心的效果。另外,還可以通過鄉村宣傳欄等文化墻建設,對村民生態文明行為進行規范和引導。

3.1.2 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鄉村生態環保制度體系,加強鄉村生態立法,為鄉村生態建設提供制度支撐;另一方面,要增強對鄉村生態保護的宣傳力度,積極推動村民主動參與到鄉村生態保護中來,推動村民為鄉村生態保護工作建言獻策。同時,政府要緊密聯系鄉村黨員干部,規范其生態行為,從而通過干部榜樣示范作用促進農民綠色生態觀的養成。此外,對農民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進行適當稅收減免和財政補貼;對鄉鎮企業建立特定的排污權交易制度,提供金融貸款幫扶等來激勵鄉鎮企業參與鄉村生態文明建設。

3.1.3 加大對生態技術的推廣

一方面,要結合農民現實認知和實踐能力,將生態技術納入農民農業生產培訓中,發展生態農業。另一方面,加強生態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為農民的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同時,要加大資金投入以創新生態技術,鼓勵農村技術人員實現生態化轉變。此外,建立與生態技術相匹配的政策保障體制,讓政策紅利惠及農民。也可以利用新媒體對生態技術相關知識進行宣傳,讓農民了解到掌握生態技術對農業增收是極為有利的,有利于培養農民的生態種植意識。

3.2 加大鄉村“廁所革命”的力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廁所問題是關乎城鄉文明建設的大事,不僅要抓好景區、城市,也要抓好鄉村,并將此作為一項重大任務加以推進,以補齊生態短板,從而提高人民生活品質[19]。因此,對鄉村來說,“廁所革命”勢在必行。一是加大對“廁所革命”的宣傳力度,了解村民對“廁所革命”的真實想法,為村民答疑解惑,爭取村民對這項工作的認可和支持;還可以通過開展講座、張貼標語和海報、播放視頻等方式,營造良好的“廁所文化”氛圍,促進廁所革命有效深入進行。二是要建立鄉村“廁所革命”監督機制,鼓勵不同區域的村民互相監督,調動廣大村民的主觀能動性參與“廁所革命”。這樣既節省了不必要的管理費用,也提高了“廁所革命”的效率。同時,對“廁所革命”成效比較顯著的鄉村地區進行適當的物質獎勵。三是要發揮鄉村政府的引導作用,加大資金對鄉村地區的投入,以加強公共廁所的修建;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開展工作,嚴格要求工程質量,防止“豆腐渣”工程的出現,支持“廁所革命”有效進行。四是細化“廁所革命”工作任務,促進個人責任具體化、清晰化。每個鄉村基層工作者應明確自身工作職責和范圍,形成與自身崗位相適應的責任感;應積極學習相關政策,以政策指引工作總基調;同時,要加強廁所管理,為每個廁所匹配足夠的清潔人員,并且對在廁所亂扔亂丟等破壞廁所衛生的行為進行適當懲處。

3.3 堅持鄉村生態資源的保護與規劃并重

對于鄉村生態資源,要貫徹在保護中規劃、在規劃中保護的價值取向。

3.3.1 加強鄉村生態資源的保護

首先,要建立鄉村生態保護專職或兼職部門,針對性地解決鄉村生態資源的開發問題。鄉村生態景觀是一個鄉村最美的“名片”,包括自然景觀、農業景觀、村落景觀等,具有“活態”特點。因此,對鄉村生態資源的開發要把握變與不變的基本原則,在維持生態景觀原貌的同時,在有關部門的指導和監督下合理、有序地進行開發。其次,要將鄉村生態環境保護納入村規民約之中,對村民生態環保行為進行監督,包括嚴格規范農藥、化肥的施用,嚴控工廠“三廢”排放,嚴禁焚燒秸稈和垃圾等。再次,對于因受到自然力、人為因素破壞的生態資源,要投入一定的資金,在尊重村民意見的基礎上,及時進行修復。最后,要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以旅游促進鄉村生態資源的保護,形成生態資源保護與旅游業發展的良性互動。

3.3.2 對鄉村生態資源進行合理規劃

鄉村生態振興的推動,規劃要先行。首先,要堅持因地制宜的發展模式,構建差異化鄉村。每個鄉村都有自身獨特的資源優勢和稟賦,要立足于本地生態特點,充分展現蘊含在生態資源里的經濟效益。如福建省華安縣依托生態地理優勢,種植鐵觀音茶葉,形成特色村寨,以茶香鋪成“致富路”,帶動了鄉村民眾發家致富;寧夏龍王壩村以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為依托,通過建窯洞賓館、布置梯田夜景、研發樹屋等來展現鄉村特色風貌,促進了鄉村旅游業的繁榮。其次,找準鄉村功能定位,堅持城鄉協調綠色發展。在生態資源規劃設計中,要立足于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整體布局,對城鄉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農旅結合帶動三大產業發展達到延伸產業鏈的目的,實現產業深度融合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如江西溫湯鎮水口村找準了自身定位,通過立足城鄉差異,大力發展旅游,成為了城市里的“休閑村”。

參考文獻:

[1]落志筠.鄉村生態振興及其法治保障[J].貴州民族研究,2020,41(1):39-44.

[2]劉志博,嚴耕,李飛,等.鄉村生態振興的制約因素與對策分析[J].環境保護,2018,46(24):48-50.

[3]馬曉旭,華宇佳.鄉村生態振興成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基于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的對比[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1,42(1):60-67.

[4]趙霞.傳統鄉村文化的秩序危機與價值重建[J].中國農村觀察,2011(3):80-86.

[5]本報評論員.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N].人民日報,2018-12-29(1).

[6]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7]魏后凱.當前“三農”研究的十大前沿課題[J].中國農村經濟,2019(4):2-6.

[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9]姚星星,張國防.生態減貧的“隧道效應”研究[J].生態環境學報,2018(2):389-396.

[10]胡鈺,付饒,金書秦.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中的生態環境關切[J].改革,2019(10):141-148.

[11]習近平.把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 讓鄉村振興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同行動[N].人民日報,2018-07-06(1).

[12]崔健,王丹.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綠色發展問題研究[J].農業經濟,2021(2):44-45.

[13]曾凡鳳,馮元平,姜磊,等.農村廁所革命問題探析及建議——以儀隴縣新政鎮困石牛村為例[J].中國沼氣,2019,37(6):80-83.

[14]張燦強,付饒.基于生態系統服務的鄉村生態振興目標設定與實現路徑[J].農村經濟,2020(12):42-48.

[15]李婕,王玉斌,程鵬飛.如何加速中國農村“廁所革命”?——基于典型國家的經驗與啟示[J].世界農業,2020(10):20-26.

[16]高博,李桂花.農村環境問題:表現、成因及解決[J].理論與改,2016(4):180-183.

[17]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2019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EB/OL].(2020-06-02).http://www.mee.gov.cn/hjzl/sthjzk/zghjzkgb/202006/P020200602509464172096.pdf.

[18]紀詠梅,張紅霞.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的農民生態意識培育探究[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82-86.

[19]劉玉瑛,宋慶森.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熱詞[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6.

猜你喜歡
現實困境時代價值實踐路徑
建筑工程造價控制的現實困境和對策分析
中國網絡民主發展的現實困境及優化對策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時代價值、核心思想與哲學意蘊
論亞里士多德的中庸正義觀及其時代價值
抗大思想文化建設的時代價值探析
法治中國視域下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培育
黨的作風建設科學化的實踐路徑和保障機制研究
淺析高校黨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路徑
自然保護區社區參與現實困境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