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管切開術治療重癥腦外傷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對患者呼吸功能觀察

2021-10-28 05:27趙翔翔
康頤 2021年18期
關鍵詞:呼吸功能臨床效果

趙翔翔

【摘要】目的:研究對重癥腦外傷患者應用氣管切開術治療的效果。方法:選取本院接收的重癥腦外傷患者88例(2020年4例-2021年4月),隨機均分患者,對照組(44例,應用氣管插管術治療),觀察組(44例,應用氣管切開術治療),對比分析兩組呼吸機使用時間、帶管時間、住院時間、生活能力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肢體功能評分、臨床治療效果以及并發癥發生狀況。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呼吸機使用時間、帶管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更短(P<0.05)。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生活能力、肢體功能等評分明顯更高,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更低(P<0.05)。觀察組、對照組治療有效率97.73%、79.55%,觀察組明顯更高(P<0.05)。結論:在重癥腦外傷治療過程中,應用氣管切開術治療效果理想,可提升患者康復速度、肢體功能以及生活能力,減輕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加快患者自主呼吸,并發癥發生風險較低,具備較高的推廣可行性。

【關鍵詞】氣管切開術;重癥腦外傷;臨床效果;呼吸功能

【中圖分類號】R651.15 【文獻標識碼】A 【DOI】

Clinical effect of tracheotomy for severe brain injury and observation of patients' respiratory function

Zhao Xiangxiang

(Department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Guangrao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Dongying Shandong 257399)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racheotom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trauma.Methods: 88 severe TBI patients received from the hospital (2020-April 2021) were selected, randomly evenly divided into patients, controls (44 patients with tracheointubation), observation group (44 patients with tracheotomy), and ventilator use time, tube time, hospitalization time, life ability score, neurological defect score, limb function scor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Results: ventilator time, tube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ime and hospital stay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P<0.05).Higher living ability, limb function, and significantly lower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s were observed than control groups (P<0.05).Treatment was 97.73%, 79.55%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brain trauma,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racheotomy is ideal, which can improve the rehabilitation speed, limb function and living ability, reduce the degree of neurological defect, accelerate the independent breathing, have low risk of complications and high promotion Legacy.

【Key words】tracheotomy; severe brain trauma; clinical effect; respiratory function

腦外傷主要由外力影響而產生,通常會造成嚴重后果。并且不同腦組織損傷引發的臨床癥狀存在一定差異,局部病癥包含聽覺、視覺、感覺等,臨床主要癥狀為言語不清、肢體無力及視覺、聽覺消失等。重癥腦外傷是急重疾病的一種,較為常見,死亡率較高[1]。在臨床治療重癥腦外傷中,其治療關鍵在于保持患者呼吸通暢。當前,保持氣道通暢的臨床治療方式有氣管切開術、氣管插管等。部分研究指出,在重癥腦外傷患者治療中,與氣管插管治療相比,氣管切開術治療具備更高價值[2]。本次研究對重癥腦外傷患者應用氣管切開術治療的效果做對比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接收的重癥腦外傷患者88例(2020年4例-2021年4月),隨機均分患者,對照組、觀察組各44例。對照組男女比例25:19,年齡范圍26-72(48.31±4.18)歲。觀察組男女比例24:20,年齡范圍27-71(48.52±4.24)歲。兩組一般資料基本相同(P>0.05),可比較。納入標準:(1)與重癥腦外傷診斷標準相符;(2)傷后3d沒有使用鎮靜藥物;(3)具備機械通氣指征;(4)知情并自愿配合本次研究;(5)免疫系統功能正常。排除標準:(1)患有精神疾病者;(2)認知功能障礙者;(3)神經系統功能障礙者;(4)存在嚴重心、腎、肝、肺等疾病者;(5)血液系統功能異常者。

1.2 方法

1.2.1對照組

應用氣管插管治療,具體如下:將氣管導管經患者口腔插入,直至氣管中,將導管另一端與呼吸機相連,在實際操作中,醫護人員要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心率、血壓等)變化情況,并預防窒息事件的發生。

1.2.2觀察組

應用氣管切開術治療,具體如下:協助患者取仰臥位,頭部后仰,將軟枕墊于患者肩部下方,于2-4氣管軟骨環間隙展開穿刺,做上標記,固定好氣管,隨后展開局部麻醉。在標記位置開一個橫切口,垂直穿刺氣管,連接有套針的注射器,當產生突破感并且可以抽出氣體后,說明套針管已在氣管中。隨后以斜45°方向向氣管內置入外套管,拔出穿刺針芯、注射器,擴張氣管前壁,并將其抬高一定角度(氣管與鉗尖處于同一角度),避免損傷組織。隨后緩慢擴張鉗臂,保持氣管導管被容納,退出擴張鉗,將固定氣管置入其中。在操作過程中,醫護人員必須要嚴密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心率、血壓等)。

1.3 觀察指標

(1)記錄比較兩組患者呼吸機使用時間、帶管時間及住院時間。

(2)觀察比較兩組生活能力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以及肢體功能評分。生活功能評分:運用生活活動能力量表對兩組患者生活能力進行評估,100分滿分,分值與患者生活能力正相關。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運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對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狀況進行評估,包含語言、凝視、意識水平、視野、感覺、忽視癥、面癱、下肢運動、意識水平、構音障礙、上肢運動、共濟失調,分值與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正相關。肢體功能評分:使用Fugl-Meyer運動功能量表對兩組患者肢體功能狀況進行評估,100分滿分,分值與肢體運動功能正相關。

(3)觀察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分為顯效(經治療,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明顯,生命體征恢復到正常狀況,可自主呼吸)、有效(經治療,患者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生命體征趨于正常)、無效(沒有達到上述指標)。

(4)觀察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狀況,包含皮下血腫、肺部感染、咽喉損傷。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3.0統計分析,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呼吸機使用時間、帶管時間及住院時間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呼吸機使用時間、帶管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更短(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生活能力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以及肢體功能評分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生活能力、肢體功能等評分明顯更高,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更低(P<0.05)。見表2。

2.3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觀察組、對照組治療有效率97.73%、79.55%,觀察組明顯更高(P<0.05)。見表3。

2.4 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狀況

觀察組、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9.09%、11.36%,差異不明顯(P>0.05)。見表4。

3 討論

重癥腦外傷急重疾病的一種,較為常見,該病患者氣道缺乏優秀的保護性反射作用,患者存在極高的呼吸驟停、心跳突然停止風險,所以,該病治療關鍵為保持患者氣道通暢[3]。重癥腦外傷主要是由外傷所引起,該病臨床表現主要為頭痛、意識障礙、昏迷、感覺障礙、呼吸循環障礙等,并且該病患者還經常伴有顱底骨骨折、腦干損傷等疾病,病情危重、緊急,存在極高的并發癥發生風險[4]。部分研究指出,在緊急救治重癥腦外傷患者時,最為常用的急救方式為糾正休克、抗感染治療以及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所以患者入院后,保持患者呼吸通暢極為重要[5]。當前,維持患者呼吸通暢的機械通氣輔助方式主要有兩種,分別為氣管切開術與氣管插管。其中,氣管插管存在更為明顯的治療效果,但在治療過程中,會對患者咽喉部造成損傷;而氣管切開術安全性較高、創傷性較小[6]。氣管插管指氣管導管由患者口或鼻進入,經聲門進入氣管,從而發揮供養、通氣效果,保持患者呼吸通暢,改善患者自主呼吸能力,在臨床搶救呼吸困難患者中較為常用[7]。氣管切開術需切開患者機體頸部氣管,于切口處圍起入氣管管套,在呼吸功能失常者治療中效果顯著,并且氣管切開術采用局麻、全麻兩種麻醉方式,禁忌癥較少,操作更為便捷;并且如果患者存在喉嚨水腫、咽部異物等癥狀時,氣管插管并不適用,因此氣管切開術具備較高的適用性[8]。

研究顯示,觀察組呼吸機使用時間、帶管時間及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表明對重癥腦外傷患者應用氣管切開術治療可提升患者康復速度,加快患者自主呼吸。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生活能力、肢體功能等評分明顯更高,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明顯更低(P<0.05),表明對重癥腦外傷患者應用氣管切開術治療可恢復患者生活能力與肢體功能,減少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觀察組、對照組治療有效率97.73%、79.55%,觀察組更高(P<0.05),表明對重癥腦外傷患者應用氣管切開術治療效果理想。觀察組、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9.09%、11.36%,差異不明顯(P>0.05),表明對重癥腦外傷患者應用氣管切開術治療較為安全。

綜上所述,在重癥腦外傷治療期間,應用氣管切開術治療發揮良好效果,可提升患者康復速度、肢體功能及生活能力,減輕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加快患者自主呼吸,安全性較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郝秀,張翠翠,黃寶欣.心理護理對重癥腦外傷手術昏迷患者預后并發癥的影響評價[J].心理月刊,2021,16(04):103-104.

[2]李童.氣管切開術治療重癥腦外傷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20):138-139.

[3]韓煥超,馬少彬,呂曉燕,等.重癥腦外傷采用氣管切開術治療的臨床效果[J].名醫,2020(09):56-57.

[4]楊昌貴.氣管切開術在治療重癥腦外傷患者中的效果觀察及對肺部感染發生率影響分析[J].心理月刊,2020,15(13):135.

[5]李杰.綜合護理干預對重癥腦外傷術后昏迷患者壓力性損傷發生率及預后的影響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37):96.

[6]張金金.重癥腦外傷患者的呼吸道護理方式及施行心得探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06):148+170.

[7]賴玲治.ICU重癥腦外傷并顱內感染患者的護理要素及針對性護理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20,18(06):91-93.

[8]田力.氣管切開術在重癥腦外傷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人人健康,2020(04):4-5.

猜你喜歡
呼吸功能臨床效果
記憶合金環抱與可吸收釘對肋骨骨折患者呼吸功能的影響對比
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評價
觀察奧曲肽治療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
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替米沙坦不同給藥時間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研究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成人腹腔鏡疝修補術92例臨床分析
維生素D治療嬰幼兒哮喘的臨床療效及呼吸功能分析
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合并肺氣腫與未合并肺氣腫患者的臨床對比分析
胸外重癥術后呼吸功能恢復的臨床護理措施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