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工作介入半失能老人的居家養老模式研究

2021-11-09 23:52劉紅梅呂天如張宇
中國市場 2021年28期
關鍵詞:居家養老

劉紅梅 呂天如 張宇

[摘 要]在老齡化背景下,選擇什么樣的養老方式成了老年人著重思考的問題,而隨著老年人身體機能的下降,使得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數量增加,由于家庭成員有限的精力和照顧的專業性不足,導致家庭養老并不能滿足老人健康護理以及精神慰藉多向的需求。加上老年人對社工的認知度偏低,使專業機構的介入也變得很有限。因此由社會工作者介入居家養老為半失能老人提供長期的照料服務,形成可持續各類服務鏈接機制,并完善半失能老人的養老服務對策變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居家養老;半失能老人;持續性養老服務

[DOI]10.13939/j.cnki.zgsc.2021.28.063

1 研究背景

我國已于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基數大、發展速度較快,預計到2050年,60歲以上老年人比重將超過30%,進入深度老齡化階段。從人口結構上看,倒三角的趨勢日益明顯,老齡人口占比日益增加。而隨著人口比例的嚴重失調,在基數龐大的老人群體中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數量也在持續增加。

在人口老齡化的背景之下,如何使老人有尊嚴地度過晚年生活,提升自我幸福感和構建社會支持網絡系統,實現自我的參與價值以及達到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健康是所追求的目標?!八亩弧奔彝ツJ揭呀洺蔀橹髁髭厔?,伴隨人口結構的變化,帶來傳統家庭結構模式的打破,加之現在許多子女面臨家庭和事業的二元次沖突,使得傳統的家庭養老方式愈加困難,無法適應社會結構所帶來的變化,因此以社區為依托的居家養老模式以及機構養老應運而生。而機構養老方式對于收住的老人有其目標群體的定位,有些甚至不收住失能或者半失能老人,因此居家養老模式成為大部分半失能老人的主要養老方式。

2 個案介入居家養老模式的意義

(1)實現老人在熟悉的環境中的社會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結合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以老人所在的社區為依托,使得他們可以在自己所熟悉的家中養老,通過子女的情感陪伴以及整合社區和社會化服務資源,準確定位半失能老人的真實需求,在滿足健康支援的同時去充實老人內心精神訴求,達到老益老養的目標。

(2)實踐居家養老模式與社會工作介入的可持續服務體系。居家養老模式在空間上是以家庭為核心,服務由社會、政府、機構、家庭個人等多元化的主體來供給,在社區內建立起一個支持家庭養老的延續化服務體系。而老年人不僅需要養老和醫療,還需要心理疏導、社會交往甚至臨終關懷等,這些就需要融入專業的社會工作。通過社會工作者的介入,不僅可以推動居家養老發展,還可以保障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尤其是為半失能老人提供更為完善的服務,享受到社區所提供的就近服務。

3 居家養老現狀分析——以長春市CY社區為例

以社區作為出發點,通過實地調查以探尋老年群體的需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其一,在社區內基本建成了居家養老的服務體系。社區內根據半失能老人的數量,建立起了益老服務中心,并在服務中心下設立了10分鐘老年人生活圈,并由相應的服務人員組成支援小組。與此同時,還在每位半失能老人家中設立緊急電子按鈕,可便捷老人在身體突發情況下,相應的專業人員可以及時到位。但隨著半失能老人數量的增加,在身體康復、精神慰藉、社會參與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需求成了社區內需要解決和完善服務的方面。

其二,居家養老模式面臨老人養老服務需求與社區服務供給之間的不匹配。在社區內,根據與老人的交流,得知這些老人除了在晚上經由家庭成員照顧之外,其他白天大多數的時間,都是由社區內的人員上門為老人提供照護服務,但是這些服務僅局限于日常生活,缺乏對于老年人精神方面的慰藉以及身體健康方面的康復護理,加之護理人員與老年數量的不對等,社區內所能提供的養老服務無法對老人需求進行反饋,難以提供全面化的服務,因此無法實現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

其三,社區內相關領域社會工作者缺乏。在走訪的過程中,半身能老人甚至一些健康老人對于社會工作者完全不了解,認為他們是社會上做義工的人,對于自身疾病所給家庭帶來的困難,不懂得去尋求社會工作者的幫助來鏈接相應的社會資源,解決現存處境。

其四,社區內居家養老適老化基本設備缺乏,老年人精神慰藉匱乏。在走訪調查過程中,發現社區內沒有配備相應的適老化設備,如室內活動室缺乏防滑防摔設計、電梯內空間不足以放置輪椅或者是擔架等的活動范圍,一旦發生特殊情況,將延長救治的時間。在現階段,馮民認為城市老年人相比于物質,他們更注重的是精神層面的安慰和贍養,自我實現的需求,以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而社區內的半失能老人的活動范圍局限,限制了他們人際交往以及社會參與的能力,老年人活動積極性不高,精神狀態差。加之溝通的閉塞、陪伴的缺失以及社會參與的阻礙,使得半失能老人的精神慰藉尤為突出。

4 原因分析

(1)半失能老年人的自身健康狀況。在對社區進行走訪調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半失能老人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支氣管疾病、腦血栓以及心臟病等,這些慢性疾病不僅治療時間長、恢復程度慢,而且長時間的治療費用造成家庭的負擔。

(2)政府支持服務的錯位以及宣傳力度不足。據有關工作人員了解,社區內養老服務的導向趨勢以政府推動,政府直接下放任務給社區,并且還存在職能轉換的錯位,對于社區養老資金支持不足,養老服務的可持續發展關注點不足,相關政策導向落實不到位,老年人應該享受的服務受限,不知道該提供何種服務。

(3)相關技能性服務人員短缺。居家養老模式的提供主體是社區內的人員,由于社會群體認知的固化,在社區內很難形成專業化的服務團體,對于服務意識以及服務認同的局限,使得很少人選擇進入社區從事服務。除此之外,在現存的服務人員中,只著眼于目前老人的狀態,未形成治療、康復、預防以及老人自助的系統,缺少護理照料方面的學習培訓。

(4)社區活動區域單一。在社區內可以看到的是各類娛樂活動設施的固定化,相應的無障礙設施的缺乏,活動場域的無序分布,所能提供的公共健身服務也存在問題,沒有供老年人鍛煉的器械以及活動室的單一。而隨著年齡增長,老人難免會產生孤寂感,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縮短了活動的范圍,阻礙了老人的社會性交往活動。

猜你喜歡
居家養老
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完善研究
能力建設取向下失獨老人居家養老模式研究
物業服務企業參與居家養老調查與對策研究
績效視角下政府購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研究
構建政府、社區、家庭“三位一體”的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
試析金華市社區養老問題
試析金華市社區養老問題
“互聯網+”時代養老政策探究
農村空巢老人居家養老保障模式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