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持續發展與勞動力需求的可持續性

2021-11-12 22:53方平饒楨林
經濟研究導刊 2021年29期
關鍵詞:可持續性可持續發展

方平 饒楨林

摘? ?要:就業關系到民眾的生存和生活質量。就業是政府和民眾必須長期面對的問題,因此勞動力需求的可持續性同樣重要。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能帶來勞動力需求的可持續性。勞動可分為有效勞動和無效勞動。經濟發展質量越高,有效勞動程度也越高;反之亦然。創新影響到勞動的有效程度,并對經濟發展和勞動力需求在不同條件下帶來不同沖擊。貧富差距會影響到經濟發展及勞動力需求的可持續性。政府、企業、個體在可持續發展及勞動力需求的可持續性方面均可發揮作用。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勞動力需求;可持續性;有效勞動;無效勞動

中圖分類號:F015?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9-0005-07

一、可持續發展與勞動力需求可持續性的關系

勞動力就業是所有政府必須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業也是普通民眾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對于一般民眾,它是收入主要來源,直接關系著民眾的生存和生活質量。政府在制定政策時也常常將就業放在優先地位,我們并不能對現代責任政府在解決民眾就業問題上的決心和努力產生任何懷疑和否定。

就業也是政府和民眾長期內不得不面對的問題,正如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一樣,勞動力需求的可持續性同樣值得關注。而當前就業質量直接影響到勞動力需求的可持續性。

人類通常需借助一定資源來創造相應的財富。勞動力的作用在于通過資源的利用帶來產出。正常情況下,產出中也包含了勞動力的貢獻份額。經濟發展的成果可以用資源和價值的增量來衡量。

資源的利用離不開勞動力。勞動力就業也涉及到資源的合理利用問題,即將人力資源與人類擁有的外部資源更好結合,從而有利于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利用。

當資源被不合理利用時,參與其中的這部分勞動力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即勞動力被用到了錯誤的地方。由此造成的可持續發展潛力的下降,即DPI下降[1],必然伴隨著未來對勞動力的需求發生相應的變化。

當生產出現過剩時,維持現有勞動力結構將不能帶來高效率并伴隨資源的浪費,表明現有勞動力需求和勞動力就業不可持續。如果未能對現有勞動力結構作出及時、必要調整,出現大量“無效勞動”將是不可避免的。

資產價格泡沫對經濟發展和勞動力就業的損害可以從房地產或其他資產價格過高對實體經濟的“擠出”效應中看出。

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不僅影響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對勞動力需求和勞動力就業的可持續性帶來不利影響。資源的浪費常常意味著一部分無效勞動,并不能增加相應福利,且使經濟發展和勞動力就業不具可持續性。

因此,僅為增加就業而不恰當地擴大經濟規模,從稍長時期看,往往并不能達到目的。相反,可能帶來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下降,以及對勞動力需求的不可持續。

從以往一些國家的發展歷程看,許多時候,給予經濟額外的刺激,往往是政府出于就業方面的巨大壓力和考量。但這同樣存在著勞動力需求量短期內大量增加的同時,能否實現勞動力結構的相對合理性等問題,而這是從稍長時期看必然面臨的問題,也就是勞動力需求的可持續性問題。

只有可持續發展才能保證勞動力需求的可持續性??沙掷m發展就是高質量發展,因為只有高質量的經濟發展模式才是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意味著高質量就業,高質量就業構成了高質量發展的一部分。只有高質量就業才是可持續的。

經濟發展質量直接關系到勞動力就業總體質量。經濟發展質量越高,勞動力就業總體質量也越高。這其中,個體勞動者的勞動質量也越高,無效勞動成分越少。例如,創新帶來的新的就業比被取代的原有勞動力就業質量更高,勞動效率也更高,勞動的有效程度也越高,更具有可持續性。

在人類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可持續發展狀態具有很大的脆弱性??沙掷m發展嚴重受損情況下發生的危機嚴重影響到就業。

每一次危機都對經濟發展帶來嚴重損害,都破壞了可持續發展進程。在經濟嚴重衰退的同時,對勞動力的需求也不可避免地下降。危機是對經濟體就業方面的嚴重打擊。

在危機之后應盡快讓經濟恢復并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因為可持續發展本身就是應對危機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負債可以增加投資和消費,對經濟增長有正向促進作用,也可以相應增加就業。但這在負債過高的情況下,顯然是不可持續的。

二、供給和需求從不同方面對可持續發展和勞動力需求的可持續性產生影響

市場分工以及市場交換給市場中的所有個體提供了更好的自我價值實現的機會。這對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有利,也是市場經濟賴以存在的前提。

即使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自給自足方式也僅占經濟中的一部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市場經濟的到來,供給和需求更加分離。生產和消費也是兩個不同的過程,并不同時發生。

在市場經濟中,商品的生產是為了提供給他人使用。生產和消費在時間、空間和主體上是完全分離的,是兩個相互獨立、完全不同的過程,生產主體和消費主體存在個體和群體上的差異。市場中商品的價值很大程度上是由商品使用者定義的。勞動能否實現其價值以及價值多少也就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不能被完全事先設定。

若生產出來的商品過多,或者其他個體因收入過低、可以消費的商品有限,則生產出來的商品價值將會打折扣,其所投入的勞動價值也就打了折扣,直接影響到參與勞動者的價值實現。

在理想市場條件下,一定的需求與一定的經濟結構以及由此帶來的一定的供給相適應。當供給與需求不相適應,表現為經濟結構不合理。

供給與需求受不同的因素制約。供給取決于勞動力數量、科技水平、資源利用情況等,而需求受人口數量及收入分配狀況制約。人類經濟發展經歷了生產力相對低下、生產力有所發展和生產力相對發達等階段,并對供給和需求及其相應變化帶來顯著影響。

猜你喜歡
可持續性可持續發展
北京冬奧會的“六有”可持續性管理經驗
企業可持續性的表征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可持續性咨詢和建議委員會成立
室內空間的可持續性設計方式探究
我國工傷保險基金收支及可持續性分析研究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