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師院校的核心競爭力構建分析

2021-11-12 12:41解翀
經濟研究導刊 2021年29期
關鍵詞:師范競爭力辦學

解翀

摘? ?要:名校都有其鮮明的特色與特長,既讓人印象深刻,更構成了其核心競爭優勢。在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實踐中,地方高師院校的轉型發展需要構建起其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的構建不能一蹴而就,地方高師院校要科學確立目標和評價體系,合理安排實施路徑,經過培育與積累,才能真正形成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地方高師院校;改革發展;核心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G471.7?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9-0144-03

引言

核心競爭力的理論研究和分析方法起源于現代企業管理,經過發展完善得到了工商管理領域的普遍認可。企業核心競爭力理論一般涵蓋資源、能力、體制、制度以及創新等多個方面,而這些分析角度與高等院校的運營與發展也有高度的一致性。鑒于此,將核心競爭力思維模式應用于高等教育領域,為院校的戰略發展提供一個全新的科學視角,具有理論依據和時間價值。特別是,在當前地方高師院校轉型發展的歷史洪流中,高校管理層只有能夠清醒認識自身,明確基于自我核心競爭力的準確目標定位,才有可能引領地方高校真正走出轉型發展的破局之路。

一、核心競爭力理論的內涵與功能

(一)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內涵與特征

1990年,美國學者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密西根商學院企業管理教授、哈佛大學客座研究員,被譽為全球最先進的策略思想家之一)和英國學者哈默在(G.Hamel)經典著作《公司的核心競爭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中提出,核心競爭力是在企業的戰略規劃中居于絕對主導地位的、決定未來成敗的持續競爭優勢。這篇文章一經《哈佛商業評論》刊出,就打開了20世紀90年代戰略管理理論的大門,很多公司認為終于找到了苦尋已久、在商業競爭中克敵制勝的辦法與答案。20世紀80年代,對于企業高管才能的評價辦法還主要集中在能否重組公司和剝離臃腫業務及人員實現扁平化管理,輔以必要局勢下的撥亂反正決策能力。進入90年代,核心競爭力理論出現后,對高管的評價開始導向是否能通過戰略管理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是否有能力構建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并依賴核心競爭力找到企業持續壯大的途徑。核心競爭力理論被引入國內后,同樣受到了企業戰略管理理論界的高度認可與接受。與此同時,這一理論模型也被其他管理領域多有借鑒,高等院校亦在其中,形成了高校核心競爭力理論研究。

綜合國內研究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學術觀點,總體上可以通過以下四個觀點維度來描述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內涵。第一類是要素觀。這類觀點指出,辦學理念、高校形象、文化風俗、學術底蘊等人文要素所形成的高校特色和優勢,構成高校的核心競爭力。第二類是協同觀。此類觀點認為,高校核心競爭力是其他高校難以模仿和復制的知識體系優勢,這些優勢是基于傳承下來的精神追求和辦學理念的統領下,通過多年的基礎搭建和組織管理所形成的協同知識體系平臺。第三類是資源觀。這部分觀點將高校核心競爭力聚焦于高效利用并整合發展形成的、能夠為院校進一步發展提供支撐點的資源統一體。第四類是能力觀。持這種觀點的學者人數較多,他們認為高校核心競爭力是通過文化傳承、學術科研、人才培養等獲得的差異性競爭優勢。由上述可見,高校核心競爭力需要積累和沉淀,不能一蹴而就,要結合自身的區位所屬、辦學理念、發展定位、人才和資源稟賦、文化和制度建設等特點和情況,在外部條件的歷史變遷中向廣度和深度兩個層面擴展,形成延伸到內部的各項工作之中的獨有特性。

(二)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功能

高校核心競爭力與辦學特色形成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從核心競爭力的內涵及其特征不難發現,理念、教學、科研的積累對于形成高校核心競爭力起著不可替代的決定性作用,而競爭的結果又會影響到院校的地位、聲譽,決定著發展和前景,進而繼續作用于學校管理和資源獲取,對辦學理念的改進、人才的吸引、政策和資金支持的獲取形成反作用,繼而形成院校的辦學特色??v觀世界一流名校,不難發現這些院校都具有十分鮮明的辦學特色并馳名國際。國內知名高校也大多各具特長,才更容易給學生和家長留下深刻印象。這些特色與特長,就是高校在發展過程中積淀的既差異化又穩定的辦學特點與發展模式,構成了高校核心競爭優勢。從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實踐中看,有一部分大學由于缺乏對本校核心競爭能力的清醒認識而隨波逐流,等同于主動放棄優勢而盲目競爭。例如,在支撐不足的前提下盲目設置專業、缺乏對高校競爭特點和規律的深刻認識、在對市場認識充分前盲目追求產業轉化等。這種跟風式的改革發展,必然造成有限的資源沒有得到有效應用,甚至造成浪費,以致在改革中走了許多彎路。而這種現象在地方院校中更為普遍。通過核心競爭力分析,有助于高校結合自身的優勢與特點科學合理整合資源。只有通過協調局部和現有資源使整個系統達到最優,才能不斷適應外部變化,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二、地方高師院校的核心競爭力評價體系

根據上文所述,高校應當從辦學理念、品牌效應、科學與學術、校園文化、資源管理和創新六大要素方面構建核心競爭力體系。由于我國師范教育體制的特殊性,根據地方高師院校的自身特點,筆者認為發展目標不宜拔苗助長地定位于科研,因此在指標體系構建中沒有包含科研能力?;诖?,可以初步確定由兩級、26個指標構成的評價體系。其中,一級指標6項,分別為辦學理念和品牌效應、學術生產能力、管理模式創新能力、校園文化構建能力、人力資源管理創新能力和培養模式創新能力;二級指標20項,具體為,區位地位和聲望、特色化程度、開放程度、招生情況和生源質量,學科建設能力、名家數量、學術產量,統籌能力、協同水平、信息化程度、柔性管理水平,意識形態教育、師范性意識、實技能踐培訓,師資力量、梯隊架構情況、溝通順暢程度;培養模式與時俱進程度、畢業生質量、就業和職業發展情況(見表1)。

猜你喜歡
師范競爭力辦學
“師范專業認證”背景下物理師范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在晉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梳理
中外合作辦學在晉招生錄取情況一覽表
小小書畫廊
網絡平臺補短板 辦學質量穩提升
責任競爭力:企業可持續發展 的必選項
“北上廣深”pk城市競爭力
Comments o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by Younghee Sheen
長沙第一師范附小學生美術作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