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策略研究

2021-12-02 07:50方博君吉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教書育人 2021年11期
關鍵詞:議題政治課教學方式

方博君 (吉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的內涵

要了解議題式教學的含義,就要明確什么是“議題”?!白h題”之“議”,是從形式角度強調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要讓學生在課堂中積極討論、發表意見、闡述觀點?!白h題”之“題”,是從內容角度關注師生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需要辨析、思考的問題。而“議題式教學”中的“教學”兩字在“議題式教學”整體的帶動下蘊含著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镀胀ǜ咧兴枷胝握n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指出:“議題,既包含學科課程的具體內容,又展示價值判斷的基本觀點;既具有開放性、引領性,又體現教學重點、針對學習難點?!苯Y合對《新課標》的解讀,可知“議題式教學”是教師圍繞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實際、學生學習情況和國際國內時事政治精選素材,從而設計貫穿整課教學內容的意義性議題,學生在教師引領下運用多種方法積極解決問題,收獲知識提升核心素養的一種教學方式。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的實施現狀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在實施中取得的成效

1.議題式教學促進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發展

自《新課標》頒布以后,議題式教學被普遍應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課堂上。議題式教學改變了傳統意義上“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采用“議題”引導學生思考,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教師的引領、指導、組織作用。而議題也會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針對不同的課程內容和不同的社會環境,就會有不同的與之相對應的議題,使高中思想政治課變得生動且深刻。議題式教學促進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進,進而促進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發展。

2.議題式教學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

高中思想政治課不僅是學科課程,更是一門德育課程?!白h題”的創設,不僅是要傳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與素養。在議題的解決過程中,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小組合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而議題本身來源于社會生活,學生可以表達對其的看法,在討論交流中進行觀點的碰撞,從而在教師指導下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同時可以使學生了解當前國家和社會的現狀,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做有信仰、有思想、有尊嚴、有擔當的社會主義新人。

(二)高中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議題的選擇與創設問題

議題式教學需要教師選擇或創設議題,而議題的選擇與創設給教師帶來較大的難度與挑戰。對于議題的選擇,有的教師議題選擇不科學,如議題只具有知識性,不具有思想性;而有的教師議題的選擇存在不合理或者議題的難度把握不準確等情況。對于議題的創設,許多教師由于素材積累不夠、創新能力不足、專業能力不足而停止??梢?,教師運用議題式教學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2.學生對議題的解決與參與問題

教師實施議題式教學會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進行合作學習,從而更好地引領學生解決問題。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有的同學會出現小組合作意識不強、資料搜集的懈怠或者是討論中進行嬉鬧的情況,這會導致議題的解決不順利,還會影響班級其他同學參與議題的積極性,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從而影響議題式教學的實施與發展。

三、高中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的有效推動策略

(一)科學地選擇議題

首先,議題的選擇應具有知識性。有效的議題應承載著明確的學科知識內容。教師應明確本節課教學目標,充分熟悉教材,把握教學重難點,針對學生的知識結構水平和思維發展特點,從眾多素材中找出最貼近本節課主題的議題。同時教師要把握好議題選擇的難度,選擇的議題既不能過高,容易使學生無法解決、無從下手,也不能過低,導致議題式教學有效性下降。

其次,議題的選擇應具有思想性。有效的議題除了承載學科知識內容,還應具有價值引領性。議題的選擇歸根到底是明確讓學生“議什么”的問題,也就是探討什么樣的學習內容更有價值的問題。前面提到了議題應具有知識價值,除此之外,學生身邊的生活不斷地發生改變,社會各類思想文化沖擊著高中生,他們易受這些價值觀的影響,怎樣在瞬息萬變和潮流涌現的生活中讓學生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和正確價值判斷和選擇,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學生只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

最后,議題的選擇應具有生活性。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理論都來源于實踐,許多理論是對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的解答,議題的選擇大多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實踐。此處的“生活”,既要考慮社會熱點、國家大事等,更要考慮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實際。這樣的議題更具有生活和時代氣息,更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興趣,更好地解決議題。

(二)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相對于議題的選擇,議題的創設對教師更具有難度性和挑戰性。創設議題,教師是關鍵,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擁有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素養以及較強的創新能力。

首先,觀念影響行為,要想實施好議題式教學,就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模式,鉆研關于議題式教學的相關理論,為議題式教學的實施做好準備工作。其次,教師應多學習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以及其他的相關學科理論,不斷擴充知識,擴展視野,增加知識儲備,為議題式教學的實施做好理論準備。最后,教師在具備深厚理論功底的前提下,不斷注意議題式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斷探索并運用相關理論創造性解決。

教師議題創設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師不斷嚴格要求自己,不斷積累。我們相信,伴隨教師專業能力的增強,議題式教學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三)充分地了解學生

教師根據實際教學需要運用議題式教學時,應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專長與不足,分配小組時,應注意均勻分配小組成員。這里所說的“均勻分配小組成員”,不僅指的是“小組人員數量”的均勻分配,更重要的是,均勻分配“具有某種特質的小組成員”。教師在教學中會發現,每個學生都有可能具有某種特質,且他們或她們各不相同,教師要注意觀察,充分地了解學生。

在合作學習中,一個小組為了更好地解決議題,需要有不同角色的成員共同協作,一個小組可能需要組織者、材料搜集者、歸納整理者等各種不同角色的成員,我們要每個小組都有相同結構的成員分配,且具有相同特質的同學盡量不同時出現在一個小組中。而現實的小組合作中,有的小組可能有兩個以上具有相同特質的同學,這樣可能使其中一位學生沒有充分發揮出他或她本身真正的特質,就會看到小組合作中這位學生參與感不強,甚至會出現嬉鬧的情況。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特質,把每位學生的優勢在不同的小組中發揮出來,這樣,學生不僅在小組合作中有存在感、參與感,而且學生在議題解決中實現了自身的價值,學生會越來越喜歡與小組成員積極參與議題的解決,從而推動議題式教學的進一步發展。

作為《新課標》所倡導的一種教學方式——議題式教學,對于轉變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模式,促進學科教學發展以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新型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實施議題式教學過程中,或是說在真正的教學實踐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會出現哪些問題,出現的問題又該如何解決,需要廣大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才智,迎難而上,不斷深入探究與實踐,為議題式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進而推動高中思想政治課議題式教學的進一步實施與發展。

猜你喜歡
議題政治課教學方式
21世紀以來中國歌劇批評若干重要議題述論
PBL教學方式對普外科實習生評判性思維的影響
談初中政治課中興趣教學法的運用
議題中心教學法在思政課教學的實踐探索
科學議題歡迎君子之爭
“真”學習:基于“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方式改進
社會主義新時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美育優化探析
議題中心教學法在思政課教學的實踐探索
高中政治課培育學生政治認同素養的教學策略
談談“誘思導學”教學模式在農村中學政治課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