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習慣培養的策略探究

2021-12-16 14:19杜高福
當代家庭教育 2021年31期
關鍵詞:良好習慣小學低年級培養策略

杜高福

摘 要:現今,孩子的教育問題是家長和教師最重視的問題。怎樣能把孩子培養得更加優秀是每一位家長和教師的難題。教師是教育學生的主要負責人,應該注重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包括學生的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等都是教師應該關注的教學內容。尤其是針對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正處于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教師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這對學生今后的生活和學習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良好習慣;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 (2021)31 -0021-02

【Abstract】Nowadays,children's educ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for parents and teachers. How to train children to be better is a difficult problem for every parent and teacher. Teachers are the main person in charge of educating students,and the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good habits in teaching,including students' study habits and behavior habits,which are the teaching content that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specially for the priamry school students in the lower grades,they are at an important stage of habit formation. Teachers should adopt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good habits,which will be of great help to students' future life and study.

【Keywords】Low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Good habits;Training strategies

作為家長,教育孩子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是每位家長的心愿,但在實際的教育中卻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作為一名教師,在教書的同時還有“育人”的職責,教書不是一件難事,但“育人”是教學中的一大難題,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是需要經過長期的培養才會有效果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1.行為習慣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只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優良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學習的基礎。低年級的小學生年級尚小,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對事情的看法比較幼稚,因此小學生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小學生的身邊人有著錯誤的行為和觀念不利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行為觀念。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觀念,為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第一,加強道德品質的培養。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是由人的思想意識控制的,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首先將學生的思想精神培養作為切入點,通過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來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剛剛升入小學,面對新的學習環境、新的教師和同學,沒有集體的意識并且缺乏自控能力,有些小學生在學校中會有任性發脾氣、自私等不良的行為,教師應該針對小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從思想上進行教育和引導;同時還應該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育特點,采用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開展教育,幫助學生規范行為,進而使得學生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在課堂上有些小學生總是坐不住,出現上課走神或者影響其他學生聽課的不良行為,這些行為會嚴重地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如果教師在發現學生的這些行為后,大聲地呵斥這些學生可能在短時間內會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不會起到好的教育作用,還會讓學生產生反感,進而反復犯錯誤,甚至因為厭煩教師在課堂上故意犯錯。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應該轉變教育方式,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教師可以耐心地為學生講述不良行為的危害,并且開展思想意識的教育,讓學生從內心去接受教師的指正,從而改正課堂上的不良行為習慣。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也應該組織思想教育學習,利用學生喜歡的故事、兒歌、歷史事跡等方式,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意識。

第二,規則意識。小學生在學校中應該遵守各項校規和班規,這是在培養學生遵紀守法的觀念和意識。教師將學校和班級的規章制度講給學生,讓學生明白日常的行為準則,對于違反紀律的學生應提出批評,遵紀守法的學生可以得到小紅花的獎勵,讓學生樹立規則意識,進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學習習慣

低年級小學生的分數不應該是教師關注的教學重點,教師應該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幫助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1)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課堂上能集中注意力、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就說明學生是在主動學習,這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前提,也是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該想辦法提高學生上課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認真聽講,還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地回答問題,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采用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使得課堂氛圍變得活躍有趣。例如以小學低年級的語文課堂為例,在學習《春夏秋冬》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上播放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將一年四季的典型景色展示給學生,利用圖片和視頻等豐富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春天萬物復蘇、欣欣向榮的景象等,通過畫面讓學生領悟四季的變化,加強對課文生詞生字的記憶;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閱讀識字,學生之間相互背誦檢查,使得語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學生自然會產生學習的興趣,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養成認真聽課的學習習慣。

(2)合理地評價以加固學生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學生有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及時地表揚,鼓勵學生堅持良好的學習習慣,而對于學生在學習中的壞習慣,教師應該及時地提醒學生并且幫助學生改正,讓學生逐漸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的鼓勵和評價都應該注重語氣和態度,在表揚時不要用“表現得很棒”“值得鼓勵”這類概括性很強的話語,應該在表揚中說明學生具體的學習習慣,例如“你在學習中每天堅持閱讀,這樣的學習習慣值得同學們學習”。對于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教師不應該帶有有色眼鏡對待,應該從正面積極地評價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只要認真改正就會再次得到教師的肯定和表揚。

(3)家長和教師為學生樹立榜樣

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及有較強的可塑性,教師作為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人,其做事方式對學生能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教師應該嚴于律己,在與學生的接觸過程中,應該做到謹言慎行。除了教師以外,家長對學生養成學習習慣也有很重要的影響,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學生永遠的教師,父母對于孩子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在積極努力的家庭氛圍中,學生在家中也一定會努力學習,在家中獨自完成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家長和教師首先應該有正確的行為習慣去引導學生。以語文教學為例,其中有一篇課文是《快樂讀書吧》,意在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教師應該增加自身的專業知識,多閱讀課外書籍,等到學生在閱讀中有疑問的時候,能幫助學生做出正確的指導,將自己在閱讀過程中認為適合低年級小學生閱讀的書籍推薦給學生,培養學生熱愛讀書的學習習慣。對于家長而言,要在家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孩子能夠靜心閱讀,如果發現孩子邊讀書邊看電視的不良習慣,一定要監督孩子及時改正。

3.安全習慣和禮儀習慣

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而言,學生的健康安全是放在首位的,父母和教師都應該擔負這個教育責任,作為父母應該積極地配合教師的工作,共同培養學生的安全習慣。大多數的教師和家長都聽過“中國式過馬路”這個句子,為了避免學生在平時的交通中養成不正確的習慣,應該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小學生在幼兒園中就已經知道不可以闖紅燈,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大人卻沒有遵守這個交通規則,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家長的習慣問題。對于小學生安全習慣的培養,應該以增加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為重,在學校的課程中應該設置安全教育課,讓學生正確地認識交通規則和學校的課間安全內容,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讓學生正確認識安全的重要性,進而養成良好的安全習慣。

小學生掌握學習知識很重要,但是學會待人處事更加重要。在以前的年代,受過教育的人很少,導致很多人不注重文明說話,總是滿口臟話,直接影響著下一代人的成長。小學生父母這個年代的人大多都受過教育,應該重視對孩子的文明禮儀的教育,并且應該從小開始培養和引導孩子,這是給孩子的美好未來奠定基礎。在教育上,家長應該將目光放得長遠一點,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放到生活中和學校里都會受到大家的喜愛。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文明禮儀的教育內容主要是幫助學生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尊敬教師和家長、與同學和睦相處,在公共場合也要成為文明的小公民。

4.生活習慣

現在的小學生在家中受到父母和爺爺奶奶的萬千寵愛,吃飯有人喂,穿衣有人幫,想要什么家長都會滿足,過著小皇帝和小公主一樣的生活,在這樣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連基本的自主生活能力都沒有。因此,作為教師應在學校正確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第一,良好的作息習慣。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小學生的學習相對而言較為輕松,不會有很大的學習壓力和任務。通常情況下,中午沒有家庭作業,因此應該讓學生養成午休的好習慣,晚上也要養成早睡的習慣,充足的睡眠時間可以讓學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來面對一整天的學習,進而提高學習質量。同時小學生的身體正處于生長的重要階段,保證充足的睡眠對學生的身體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幫助。要培養學生的良好作息時間,需要家長的幫助,在家中家長應該引導孩子樹立時間意識,讓孩子正確分配時間,制定作息時間表,家長應該監督孩子,培養孩子正確的作息習慣。第二,鍛煉自主生活能力。剛剛升入小學,與之前幼兒園的學習相比有了很大的變化,教師的教學重心發生轉移,在幼兒園里教師會關注學生的生活問題、吃飯問題,教師會幫助學生整理衣服等,但是在小學階段,教師更加側重于課本知識的教學,因此應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生活能力,學會自己整理書包和文具。第三,幫家長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對于小學而言,學生已經有了簡單的勞動能力,因此在家中可以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比如掃地、擦桌子、收拾碗筷等,家長應鍛煉孩子的勞動意識,同時這也是提高孩子自理能力的方式,讓學生不做好吃懶做的人。第四,勞逸結合,增加體育鍛煉?,F在學生的身體素質也是備受關注的問題,中考和高考中都會涉及體育考試,因此,家長可以增加孩子的體育鍛煉,如跑步、跳繩等簡單的體育運用項目,從小培養孩子終身體育的理念,通過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力,保持身體健康。

5.結語

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他們的學習能力的高低跟自身的智商關系并不大,其主要取決于學生平時的習慣。擁有良好的習慣是學生一生的財富,讓學生一生受益。教師和家長應該共同努力幫助學生養成各種良好的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印瓊.培養低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策略[J].廣西教育,2020(41).

[2]宋云福.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有效策略[J].家長,2020(03).

[3]張玉梅.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初探[J].新課程(中),2019(09).

[4]羅柳萍.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策略探討[J].讀寫算,2019(16).

猜你喜歡
良好習慣小學低年級培養策略
如何培養幼兒良好習慣
遼寧省盤錦市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習慣
小學體育教學中良好習慣養成策略探究
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探索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模式的探討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