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2021-12-16 16:50王蕊娜
當代家庭教育 2021年31期
關鍵詞:成長心理健康教育幼兒

王蕊娜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確實,3~6周歲的學前兒童正處在心理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可塑性。而且由于幼兒的自我意識還處在萌芽狀態,自我調節控制水平較低,所以非常需要教師和家長的正確引導和幫助。因此幼兒園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通過多樣化的教育活動強化幼兒的心理素質,從而使每一個幼兒都能以積極向上的心態面對學習、生活以及人際交往。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幼兒;成長;發展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 (2021)31 -0077-02

【Abstract】The "Guidelines for Kindergarten Education (Trial)" clearly pointed out: Kindergartens must put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s lives and promote their health at the top of their work,establish correct health concepts,an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while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children's physical health. Indeed,pre-school children between the ages of 3 and 6 are in a critical period of psychological growth and development,and they have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plasticity. Moreover,since children's self-awareness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and the level of self-regulation and control is low,teachers and parents are in great need of correct guidance and help. Therefore,kindergarten teachers must fully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nd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children through diversified educational activities,so that every child can face study,life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with a positive attitude.

【Keywords】Mental health education;Children;Growth;Development

心理健康是幼兒人格完善的必要條件,是幼兒發展的內在基礎,脫離了心理健康的成長與發展,必然會生出諸多事端。比如現代社會背景下,每一個幼兒都是家里的寶貝,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大多是以自己為中心,以至于個別幼兒會存在孤僻、焦慮、任性、社交困難等不良的心理問題傾向。如果教師和家長能夠及時發現幼兒身上潛在的心理問題,并采取正確的措施,那么就能將心理問題扼殺于萌芽階段,就能讓幼兒保持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以及良好的心理品質。因此幼兒教師一定要用耐心、愛心和關心來澆灌幼兒幼小的心靈,并為幼兒構筑有益于心理發育的環境,從而切實促進幼兒身心方面的健康成長。

1.幼兒心理健康現狀分析

教師要想對幼兒展開積極有效的引導,就必須要全面了解幼兒的心理健康現狀。教師只有了解了幼兒身上存在的不良心理問題傾向,才能對其展開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幼兒日常行為與語言對話的觀察和了解,并對幼兒的語言和行為進行及時的總結記錄,從而讓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一,是行為習慣問題。幼兒行為習慣方面的典型問題就是咬指甲,其實,咬指甲本身是因為幼兒存在緊張和焦慮的情緒,而且調查研究發現,大多數幼兒在咬指甲之初,都是因為發生了照顧者有變,或者住院、入托,或者是家庭方面的變故等,所以咬指甲這一行為本身就是心理層面上的問題。

第二,是認知發展問題。即有的幼兒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說謊、自私以及沒有規則意識等問題。幼兒常規教育中,個別幼兒思想中根本就無法接納教師多次強調的“有問題要舉手,學習活動中要遵守紀律”等內容。

當然,還有個別幼兒會出現攻擊性行為以及多動、抽動等行為,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幼兒的觀察和了解,然后才能運用正確的方法策略,對癥下藥。

2.影響幼兒心理健康的因素

幼兒心理素質以及心理品質的形成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總結影響幼兒心理活動的因素,然后才能對癥下藥,進而藥到病除。

首先,社會因素。比如和諧的鄰里關系、數量較多的同齡伙伴,等等,這些都會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幼兒成長中的心理需求。相反,如果幼兒的成長過程中,缺少必要的玩伴,或者是鄰里關系緊張,那么當然也就會影響到幼兒的心理素質。

其次,家庭因素。家庭的環境氛圍以及家長的教育方式,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幼兒的心理素質。因為家庭是幼兒的第一所學校,所以如果家長在教育其子女的過程中能夠做到自信、成熟、穩定、理智,那么幼兒心理品質健全的可能性就更大。相反,如果家長經常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就會直接影響到幼兒做事與生活的態度。因此,當發現有心理問題傾向的幼兒時,教師一定要及時與家長展開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并向家長傳遞正確的教育理念,從而讓家園合作真正發揮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教育效果。

最后,幼兒園環境和幼兒教育因素。幼兒園是幼兒接受系統教育的重要場所,也是幼兒第一次進入到集體學習與生活的場所,所以幼兒園的環境以及教育方式,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幼兒的心理品質。比如寬松和諧的幼兒園班級氛圍、友善互助的小伙伴以及溫暖開朗的幼兒園老師等,這些良好的環境都會有效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相反,呆板刻薄的老師、生硬的教育理念、攻擊性強的小伙伴,當然會給幼兒帶來不良的心理影響。

3.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策略

當教師分析清楚了幼兒心理健康現狀以及影響幼兒心理品質的因素,那么就要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對其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從而為幼兒一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1)教師要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幼兒一日活動中

幼兒的心理特點會通過具體的語言和行為表現出來,而且幼兒的很多不良情緒都需要得到教師的及時安撫和幫助。而且一日教學活動中也包含著大量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因此教師要將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滲透于具體的一日教學活動中,從而在增強幼兒認知能力的同時提升他們的心理品質。

首先,教師要組織幼兒展開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游戲活動是幼兒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對幼兒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比如某些比賽類型的游戲,能夠激發起幼兒的競爭意識,也能夠讓幼兒慢慢懂得如何面對失敗,還能夠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從而能夠促使幼兒以正確的心態來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一些挑戰。比賽活動中,幼兒之間會圍繞游戲內容以及方式展開大量的溝通,甚至還會有團體方面的游戲,所以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以及團體意識也會得到有效培養。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游戲活動中的教育價值,在具體的游戲活動中滲透心理素質教育。例如娃娃角的區域活動中,幼兒們有可能會扮演多種角色,會結合角色特點展開想象與溝通交流,活動中還會出現有小朋友加入和退出的情況,所以小朋友們會結合游戲中的不同情況展開思考、分析、判斷與溝通表達,因而能夠很好地鍛煉自身的心理素質。還例如美術手工操作中,有的幼兒的創造力會被充分激發出來,他們的自信心以及成就感就會特別強烈;還有的幼兒在多次嘗試依然失敗后就會產生一定的挫敗感,所以這個時候教師的鼓勵和引導就非常重要。

其次,教師要確保一日活動中的體育鍛煉。體育活動本身就能夠改善運動者的精神狀態,室外的體育活動更是能夠充分調動起幼兒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因此教師一定要保證幼兒的室外活動時間,并組織展開多樣化的體育活動,從而培養幼兒堅韌、勇敢、果斷的意志品質,進而切實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展開“搶凳子”的游戲活動,可以組織幼兒借助平衡車、呼啦圈以及籃球等體育器材,展開體育活動。體育活動中,幼兒們會表現出滿滿的活力,會在潛移默化中形成堅韌、團結、拼搏向上的心理品質。

最后,教師要營造寬松的班級氛圍。無論是語言、藝術、健康等教育活動,還是一日生活中的就餐、入廁以及課間活動等環節,教師都要注意教學語言的運用以及良好教學氛圍的創造。比如就餐,雖然幼兒們不可以在就餐期間大聲喧嘩和嬉戲,但是教師的精神也不可以過度緊張。因為教師嚴肅的表情和略帶威脅性的語言,會讓幼兒產生心理負擔,甚至會影響到幼兒的食欲。因此教師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狀態,用較為溫和的方式來引導幼兒規范他們自身的行為。

(2)家園共育,共同加強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上述內容中已經提到,家庭在幼兒的健康成長中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很多幼兒在入園之前就已經表現出明顯的心理問題傾向。因此教師要注重與幼兒家長的溝通交流,從而共同加強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教師可以組織開展親子活動,引導家長給予其子女高質量的陪伴和關愛,從而有效健全幼兒的心理品質。比如親子閱讀活動,尤其是繪本方面的閱讀,本身就能夠熏陶幼兒的思想品質,還能夠引導幼兒更多地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因此教師可以向家長們推薦一些優秀的繪本讀物,可以是《猜猜我有多愛你》《再見、壞脾氣》《我好害怕》《菲菲生氣了》等。比如親子體育運動,同樣能夠在增強親子關系的同時有效培養幼兒的心理品質。

其次,教師要引導幼兒家長運用正確合適的方式來對其子女進行溝通與教育。比如家長們要具備足夠的耐心,要做好其子女的榜樣示范,要善于發現子女身上的優點等。

總而言之,讓每一個幼兒都能擁有積極、向上、堅韌、強大的心理品質,是幼兒園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師一定要多措并舉,加強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王俊景.如何加強幼兒健康教育管理促進幼兒健康成長[J].知識文庫,2020(16).

[2]孫林偉,黃麗娟,高紅銀.關注幼兒心理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對幼兒個體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J].讀寫算,2018(06).

[3]汪凌卉.幼兒園兒童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研究[J].教育界,2021(13).

猜你喜歡
成長心理健康教育幼兒
幼兒美術作品選登
幼兒優秀作品欣賞
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長
煤企關注大學生員工心理成長的現實意義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班級管理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
優化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