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思考

2021-12-16 17:12陳淑女
當代家庭教育 2021年31期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思考核心素養

陳淑女

摘 要:在全新形勢下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培養要求和課堂教學需求,立足核心素養對實際的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全面整合與創新,以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另外,還要對原有的課堂教學方法進行研究,掌握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構建高效的道德與法治課堂為目的,積極引入現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和深入思考,以確保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能取得突破性和跨越性的進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 (2021)31 -0093-02

【Abstract】To carry out classroom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s under a new situation,teachers must fully understand the training requirements and classroom teaching needs of students,and fully integrate and innovate the actual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 based on core literacy,so as to fully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In addition,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original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grasp the defects and shortcomings,and actively introduce modern education methods and means to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effectively and think deeply for the purpose of constructing an efficient moral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to ensure that the current classroom teaching of ethics and rule of law in primary schools can make breakthrough and leapfrog progress.

【Keywords】Core literacy;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Teaching thinking

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小學教育的重點和難點,主要是根據課堂教學需求和目標,在相應的環境和氛圍中,利用特定的方式和方法開展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使學生具備相應的探究技能、思維模式、(跨)學科觀念,能掌握更多的學科知識和技能,并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法治觀?;诖?,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綜合情況進行了解,充分地掌握影響其核心素養提升的因素與條件,對實際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進行統籌和規劃,在課堂增加一些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環節,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和實踐,并根據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和知識掌握程度開展針對性的指導,以確保每個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都能得到較為顯著的提升。

1.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當前,仍有部分教師對核心素養的了解并不深入,其課堂教學往往偏向于理論,會以教材為主開展實際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極少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和分析,也沒有創造性地引入拓展內容。這就導致了現有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模式單一、枯燥,難以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參與度。且大部分小學生本身缺乏豐富的生活閱歷和學習經驗,即便教師在課堂中花費較多時間進行相關知識點的講解,學生仍然很難徹底地理解和掌握其內容。有的教師本身具備一定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經驗,但難以快速掌握先進的教學理論和現代化教育技術,無法掌握核心素養培養和課堂教學之間的銜接點。這就導致部分教師為了取得更為活躍的課堂效果,會在其中大量地引入信息化教學手段;而有的教師則極少利用先進技術開展課堂教學。這也是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存在形式化現象,難以深入、全面、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原因。此外,由于小學生本身的生活環境、家庭環境、受教育條件、自身水平等各有不同,其在道德與法治學習當中也會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差異。但大部分的教師所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具有統一性和典型性,未能根據學生的個性傾向和發展需求進行調整。有的教師為了取得更為理想的實踐效果,會要求學生根據某些固定的方式和方法進行實踐、交流,這不僅會禁錮學生的思維發展,同時還會增加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兩極分化趨勢。

2.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措施

(1)科學整合教學資源

現階段,教師必須要從核心素養的層面出發,對道德與法治課堂教材內容進行深度地解讀和剖析,充分掌握其教學重點、難點、考點,結合學生訴求和能力層次進行整合,挖掘其中具有代入性、趣味性、綜合性的多樣化素材,以此為切入點進行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另外,教師還需掌握學生的信息獲取方式和閱讀習慣在信息與科技飛速發展之下產生的變化,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網絡上海量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信息進行收集,或是結合教學目的訪問優秀的資源數據庫,提取與教材內容相契合的網絡資源,以此補充、完善實際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內容體系。教師還需要從學生的生活與實踐的角度入手,提取與教材內容相關的真實案例、事件等資料,對其進行優化、整合、處理,使之形成具有教育性和價值性的優秀生活資源,并以此為線索開展道德與法治知識點教學。此外,還需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興趣傾向,有目的性地引入餐桌禮儀、生活習慣,以及與道德與法治有關的趣味游戲、優秀繪本等,并將傳統民族精神和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到實際的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這樣不僅能全面地增加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深度和廣度,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健康生活核心素養。

(2)有效創設教學情境

當前,教師應打破應試教育式課堂對學生思維、能力、認知、發展的禁錮,通過信息化手段的導入,為學生構建動態化的教學課堂。在教學中增加信息化元素,利用更加直觀的音頻、視頻、圖片、動畫等形式,全面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主動性,使學生能更好地將目光聚焦在課堂上。另外,還必須在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培養思想,以全面激活學生地思維和情感為切入點,構建全新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情境,巧妙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有效進行思考和探究。在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的同時,全面加速學生道德品質核心素養的形成。

例如,在進行“不甘屈辱,奮勇抗爭”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構建課堂教學情境,向學生展示罌粟花的圖片,并提問:“你認識視頻中出現的花朵嗎?”“它都有什么作用呢?”以此激活學生的思維,再進一步地導入罌粟和鴉片的簡介。也可為學生播放《虎門銷煙》的視頻或者動畫短片,引導學生思考:“是誰主張禁煙?”“為什么要禁煙?”“鴉片對當時的中國產生了哪些危害?”“虎門銷煙取得了什么結果,具有怎樣的意義?”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和相關的材料進行有效分析,加深學生對鴉片危害的理解。也可制作相關的微視頻向學生直觀介紹在鴉片戰爭中奮勇抗爭的民族英雄,讓學生根據理解和掌握程度反復地進行觀看和分析,引導學生根據內容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圍繞主題進行深入地討論,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出發進行分析和探索,提出自己的困惑問題,借助課堂渠道與教師進行交流。也可以讓學生思考:“當下,鴉片對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引入實際生活中存在的事例,將其和鴉片戰爭時期進行對比,通過強烈沖擊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點。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更好地體會和感受民族英雄的英勇抗爭、不甘屈辱的愛國精神和情懷,同時也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

(3)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熱愛游戲,且對新奇、有趣的事物的接受度更高。因此,教師需充分了解學生的天性和層次特點,科學調整課堂教學結構,在其中增加多樣化的實踐環節。如,設置學生喜歡的角色扮演、知識競賽、話劇表演、主題演講、綜合辯論等環節,豐富教學形式,并向學生講解課堂紀律和游戲規則,引導學生有針對性、有規律性地參與活動,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另外,為了更好地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還可將實踐活動與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深度融合,根據其活動要求和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需求進行小組劃分,將其人數控制在4~8人左右,可在考慮優勢互補的情況之下,在小組內部增設1~2名性格活潑、組織能力較強、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當教師根據綜合實踐要求發布相關的學習任務和實踐任務后,小組長則可根據學生的特長和優勢進行任務的劃分,引導和動員每個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自主地進行實踐和探索。此外,教師也需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互動和交流過程當中,與學生進行零距離地溝通和交流,根據其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針對性地實踐指導。此外,還可打破課堂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禁錮,結合教學主題設計具有開放性、拓展性、實踐性、探究性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了解生活當中的相關法律法規或規章制度,深入社區、街道、公園進行調查和實踐,探究其在生活中的作用,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法治意識。此外,還可引導學生自主地進行實踐活動設計,利用網絡平臺向教師尋求幫助,而在實踐活動完成之后,教師需積極地進行活動總結和經驗交流,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和思維體系,使每個學生的合作實踐能力與法治觀念核心素養得到實質性的提升。

3.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必須要以全新眼光審視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掌握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和發展要求,制定科學的課堂教學方案,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指明方向、提供參照。另外,還需要對當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與拓展,積極引入多樣化、趣味化的元素,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另外,還需在課堂教學當中為學生構建相應的教學情境,通過信息化手段導入的方式提升課堂的吸引性、代入性、交互性,使學生能自主自覺地進行學習,并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攻克難題。此外,也應對原有的道德與法治實踐教學進行改進,科學設計具有層次性、針對性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不斷地進行探索、交流、實踐,這樣不僅能有效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健康生活、法治觀念等核心素養,同時也能為基于新形勢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深入開展和創新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何玉黨.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思考[J].神州,2020(35).

[2]耿麗麗.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思考[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20(25).

[3]高興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現狀的思考[J].魅力中國,2020(31).

[4]沈麗影.核心素養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對策[J].神州,2021(3).

[5]陳秀玲.核心素養導向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考試周刊,2020(35).

[6]陳運芳.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分析[J].文淵(中學版),2020(5).

[7]劉作東.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研究[J].速讀(上旬),2020(2).

猜你喜歡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思考核心素養
走進文本案例,牽出生活百態
“韋寨之窗”課程:道德與法治時政微課程設計與實施
聯系生活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教學
“體驗式”教學激活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路徑淺析
關于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對語文教學目的的思考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民歌融入音樂課的教學思考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