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低段勞技教材中拓展創新部分的實踐研究

2021-12-16 18:03周麗晴
當代家庭教育 2021年31期
關鍵詞:勞技拓展創新能力

周麗晴

摘 要:隨著新型課程教育的改革與推進,國家更加重視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要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成績,還要注重開展小學勞動和技術課程。小學勞動技術教學應遵循“有利于學習活動的組織實施,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創新,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本文主要對小學低段勞技教材中拓展創新部分的實踐進行研究。

關鍵詞:勞技;拓展;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 (2021)31 -0185-02

【Abstract】With the reform and advancement of new-type curriculum education,the stat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requiring teachers not only to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 performance,but also to develop primary school labor and technical courses. Primary school labor technology teaching should follow the training goal of "conducive to the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learning activities,conducive to students’ independent innovation,and conducive to students’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is article mainly studies the practice of expanding and innovative part of the primary school Low section labor skills textbooks.

【Keywords】Labor technology;Expansion;Innovation ability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國家對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大。近些年來,國家政府重視教育的改革,不斷對教育方式方法,教育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進,意在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學生,為祖國明日的發展建設做基礎。教育的意義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為學生建立正確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還在于培養學生的思想意識,提高動手實踐能力,以及積極探索的動力。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關鍵時期,由于小學生的思想意識發育得不夠成熟,對于探索世界的未知抱有濃厚的興趣,所以教師在小學這個階段,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利用他們的好奇心,開展小學勞動與技術的教學課程,讓學生親自動手,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試著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個過程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基礎。新課改的基本概念是“以學生為本”,教師要在新課改的推動下主動實現角色轉型,從課堂的主導者轉變為學生的引導者和輔助者。因此,在新型教育的背景下,小學教師如何實現角色轉型,提高學生創新能力成為當下小學教師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1.培養小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更困難,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物理上或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眲撔履芰κ钱斀裆鐣瞬虐l展的必備技能,創新就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且嘗試尋找解決問題方法的過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我國進行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學生擁有探索精神,也就同時擁有了創新的動力,在創新的過程中,提高動腦思考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當今社會的發展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夠提高學生看待問題的專注程度,讓學生全方面、多角度地探尋問題答案,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并且能夠建立一套全新的思考方式。

2.勞技課程與創新能力的內在聯系

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是新興的教育課程,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實際應用能力。勞動與技術課程更能夠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技法、勞動習慣與勞動品質,發揚吃苦耐勞的勞動精神。隨著新課程教育的改革與推進,國家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教育,要求學生不僅擁有良好的學習成績、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也需要學生做“行動上的巨人”,積極動手實踐。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發揚勤奮勞動的美好品質,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同時,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有利于開發智力,讓學生養成積極動腦思考的好習慣。所以,教師在進行勞動與技術教學課程的時候,要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簡易安全的小型烹飪活動,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提升觀察能力,在動手實踐中開發大腦,增強求知欲,提高創新分析能力,促進綜合素質的提升。

3.小學低段勞技教材拓展創新部分實踐研究的具體策略

(1)實時開展活動,拓展到生活中

開展教學活動,顧名思義,在小學生教學過程中,如何將抽象的知識理論灌輸到學生的腦海里去呢?需要教師設計一些比較真實具體的情境,增加學生的感知能力,在感受真實情境的基礎上獲取知識。這樣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勞動與技術課程涵蓋了各項學科內容,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例如,如今的小學教學課程重視勞逸結合,學校在課程表中合理安排勞動與技術課程,讓學生放松身心,動手動腦,在相對來說比較輕松的環境下學習技能。比如,學生學習過《家務勞動計劃》一課之后,正好是國慶節假期,在這期間正在開展有關家務勞動計劃相關的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如何達到拓展創新呢?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考慮家中每一位成員的性別、年齡、身體素質等差異,爸爸就要被安排一些爬高的,或者使用大量力氣的活,媽媽就要被安排一些洗滌整理的家務,爺爺和奶奶考慮到年齡和身體素質等方面的原因就要被安排簡單的家務,如果家中還有小弟弟和小妹妹,那么根據年齡特點被安排整理玩具、書等,假如家中有年長的哥哥姐姐,那么就要被安排跟他們年齡合適的大掃除等。讓學生在參與實踐的活動過程中,感受到家務勞動勞而不累、快樂而有趣。不僅如此,在做家務的活動過程中,掃地的工作可以讓掃地機代勞,洗碗的工作讓洗碗機去做,還讓學生體驗到技術革命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2)勇于拓展創新,增強學習多樣性

低年級的學生想象力和聯想力比較弱。為了提升學生的拓展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的創新多樣化,增加戶學生外活動的機會。戶外活動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積極性,釋放天性,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熱愛生活的心態。讓學生通過生活,拓展創新更加特別的作品。比如教師可以在學習《風車》后,組織學生,帶領學生去校園內放風車,放風車的過程中讓學生思考你的風車除了四片,還可以多少片?除了現在這樣的形狀還可以是怎樣的形狀?讓學生看看周圍的樹葉、花草,聯想到風車,創造出更加新型的形狀,增加風車的葉片數。不僅是在原本風車的造型上面進行修改,還可以對風車的材料進行創新,讓原本單調的風車更有特色。

(3)尊重個體差異,增加作品創新

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中,離不開學生的合作交流,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想法也都是千奇百怪的,新課改提倡學生擁有自由思考的權利,教師不能作為主導者,強制將自己的思維灌輸給學生,而是要傾聽每一位學生的見解和感受。在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中,不是每一位學生都擅長做手動,有的學生熱愛讀書,擅長寫作,有的學生繪畫很好,所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讀書寫作會或繪畫創作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擅長不同領域的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擅長閱讀和寫作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他們帶來幾本優秀的名著作品,讓他們自行閱讀,并交流感想,進行寫作訓練,每個人看書的角度都不同,相互分享交流的力量,一定會給學生帶來全新的理解和認知;擅長繪畫的學生腦子里多半都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教師不能扼制學生的想象力,相反要為學生創造一個適合繪畫的環境,讓他們自由自在地用線條、色彩繪畫出他們心中的小小世界,繪畫完成后,教師要讓學生講解他們的繪畫內容,并交流他們的靈感來源。無論是讀書寫作會還是繪畫創作會,在分享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擁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并且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師營造的輕松自在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比如學習《彩棕》一課時,讓善于繪畫的學生在彩棕上進行繪畫制作,讓有寫作天賦的孩子進行點評……在繪畫和點評的過程中,就會碰撞出思維的火花,為什么不能設計出不同形狀的粽子呢?比如方形的、三角形的、四角形的、長方形的、牛角形的……長方形能折出粽子嗎?我不用繪畫,能用線纏繞的方式來讓粽子更加美觀嗎?我還用不同顏色的線纏繞出各種不同圖案的粽子嗎?除了用線,我可以用粘貼的方式來美化粽子嗎?很多創新點子都是來源于思維的碰撞。

(4)家校合作,提升作品創新

家庭是學生最重要的活動場所,家庭的教育對學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教師,更加應該動員學生的家長、引導學生的家長關心和支持小學勞動與技術的教育。讓家長們對小學勞動與技術達成共識,最后配合教師在家庭中對自己的孩子進行勞動技術教育。很多創新本身是在不斷反復地使用過程中進行的優化。家庭中每一位成員對于同樣的東西,會有不同的見解和看法,更有利于學生作品的拓展創新。比如《杯套》這一課中,學生可以幫助自己的爸爸或者媽媽或者長輩制作一個杯套,家人看到孩子用紙張做杯套,那么奶奶可能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還會建議用毛線做杯套,還會織出一個杯套,學生這個時候會思考,原來材料不同也能制作出一個杯套。奶奶想到的用毛線,那么接下來孩子就會思考布藝的杯套、塑料的杯套、硅膠的杯套、皮革的杯套……作為家中的爸爸,假如經常喝咖啡,那么爸爸就會推薦插接式的杯套,不僅節約升本,還能減少粘貼的環節。爸爸這樣的經歷讓學生有了對杯套的不一樣的看法,學生更想會去制作這樣的一個杯套。

4.結語

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的開展對當下的學生教育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新型課程教育的改革與推進,提倡以學生為本,學生具有課堂的主導權,學校和教師要盡可能尊重學生的想法,進行創新教學。并且,學校和教師要摒棄傳統的“成績至上”的教學理念,重視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勞動與技術課程,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勞動精神,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在動手創作的過程中加深印象,開發智力,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國家和政府高度重視小學生的教育問題,學校和教師要跟隨時代潮流,積極創新教育方式,為祖國的建設培育出一批批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他們是祖國明天的希望,教師為祖國的明天創造希望。

參考文獻

[1]汪群燕.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創新性能力的措施[J].考試與評價,2021(02).

[2]王敏麗.淺談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創新性能力的措施[J].考試周刊,2020(38).

[3]陳興焰.淺析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中對于學生創新性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3(47).

[4]吳衛麗.探討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中學生創新性能力的培養[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5(05).

[5]張飛.淺析小學勞動與技術課程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上),2015(11).

[6]《江蘇省義務教育勞動與技術課程綱要(2017年修訂)》[M].江蘇省教育廳,2020.

猜你喜歡
勞技拓展創新能力
拓展探究實驗 培養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勞動技術課程資源開發與整合應用
論小學勞技剪紙課創新能力的培養
關于新形勢下公證業務拓展的一點思考
高中語文《先秦諸子選讀?孟子》課堂拓展
注重交流提升數學學習廣度和深度探討
論公共服務政府購買范圍之拓展
挖掘鄉土資源,推進“一校一品”校本開發
勞技實踐室安全管理的現狀與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