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平原則在國際海洋劃界司法實踐中的適用

2021-12-19 15:09李雨璇
海外文摘·學術 2021年20期

李雨璇

摘要:由于世界海洋地理的復雜性,各國在海洋劃界國際實踐中發現,僅靠單一具體的劃界規則來處理兩國之間的劃界爭議不可行,公平原則作為處理海洋劃界問題中的一項法律原則得以產生和發展。本文通過分析公平原則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的體現以及公平原則在海洋劃界爭端中的國際司法實踐,說明國際司法界在實踐中肯定公平原則的指導地位,使公平原則向確定性的方向發展,確立了公平原則/有關情況規則。

關鍵詞:公平原則;海洋劃界;等距離原則

中圖分類號:D99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21)20-0007-02

由于世界海洋地理的復雜性,各國在海洋劃界國際實踐中逐漸發現,僅靠單一具體的劃界規則來處理兩國之間的劃界爭議是不可行的。各國各地區的海岸線長度、島嶼分布、大陸架地質地貌等都千差萬別,影響著海洋劃界原則和方法的選擇,一刀切的方法往往會導致不合理的結果。在此背景下,公平原則作為處理海洋劃界問題中的一項法律原則得以產生和發展。

1公平原則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的體現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74條第1款和第83條第1款規定,在劃定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界限時,應使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的劃界爭議得到“公平解決”?!堵摵蠂Q蠓üs》中并沒有明確出現“公平原則”,同時也沒有具體規定海洋劃界適用的原則和方法,這就使得各國在發生海洋劃界爭議時往往從自身利益出發來解讀公約,從而提出完全相反的主張。我們可以試著從《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制定的背景和過程出發來理解其中有關公平原則的內容。

為制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而召開的海洋法會議自1973年開始持續了九年,這期間共舉行了十一次會議。在會議討論期間,有關海洋劃界的原則或方法問題各國爭議很大,最為突出的兩方可分為“等距離原則派”和“公平原則派”。1978年召開的海洋法會議上,支持等距離原則的國家認為公平原則過于抽象難以付諸實踐,具體的大陸架劃界首先要經過談判,使用中間線或者等距離線,并將所有可能影響劃界結果的因素考慮在內。支持公平原則的國家認為從國際司法實踐來看,國際法院和仲裁機構都肯定了海洋劃界中應該以公平原則為指導,當事國的協議優先,并考慮到其他因素對劃界的影響,而等距離劃線只是一種劃界方法。1981年的海洋法會議作出規定,沿海國大陸架的界限首先要經過當事國間的相互協議進行劃定,協議產生的劃界原則和方法最具有公平性。

結合制定過程來看,最終通過的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其實沒有完全支持任何一方的觀點,而是在協調雙方利益訴求的情況下提出了“公平解決”的措辭。因此運用公平原則解決海洋劃界爭端目前來說并沒有法律條文的明確規定,同時等距離的劃界方法也不是解決海洋劃界爭端時必須使用的具體規則。

2公平原則在海洋劃界爭端中的國際司法實踐

2.1北海大陸架案

1967年2月,聯邦德國將與丹麥、荷蘭之間有關北海大陸架劃界的爭端分別提交至國際法院。在這場爭端中,丹麥和荷蘭主張采用“等距離原則”進行劃分,兩國認為大陸架邊界線應采用1958年《大陸架公約》第6條的規定,在非特殊情況下將等距離原則作為大陸架劃界的一般原則。雖然聯邦德國不是《大陸架公約》的締約國,但等距離原則不僅為《大陸架公約》所認可,也成為了習慣法和一般國際法原則,聯邦德國仍然有義務遵守[1]。聯邦德國認為等距離原則并不是習慣法或一般國際法原則,自己也不是《大陸架公約》的締約國,沒有義務遵守規定等距離原則的條款。同時指出等距離原則只有在直線海岸線的情況下才能適用,聯邦德國的海岸線向內彎曲很大,按照等距離原則來劃分只能分得占北海海床面積5%的大陸架區域,而丹麥和荷蘭分別占10%和11%。聯邦德國主張“每一個沿海國,均有權利得到與其海岸線,或海岸正面的長度比例相稱的公平、合理的份額”[2]。

國際法院未支持兩方的主張,認為大陸架劃界應通過協議,根據公平原則,并考慮到所有相關情況來實現,以便每一方能夠盡可能獲得構成其陸地領土向海洋和海底自然延伸的所有大陸架部分,而且不侵犯對方陸地領土的自然延伸。法院提到在按照公平原則完成的劃界應在歸屬于有關各國的大陸架的范圍和它們各自海岸線長度間產生一個合理程度的比例[3]。

北海大陸架案中國際法院明確指出了公平原則的指導作用,同時強調自然延伸原則是判斷大陸架歸屬的基本準則,而等距離原則僅僅是一種劃界方法,并不具有適用的排他性和強制性。作為國際法院判決的首個大陸架劃界案,北海大陸架案對此后的海洋劃界實踐產生了深遠影響。

2.2羅馬尼亞訴烏克蘭案

羅馬尼亞和烏克蘭就在黑海上建立一條單一邊界線劃分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產生爭議,自1998年開始兩國共舉行了24輪談判和10次專家級磋商會議,但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2004年9月,羅馬尼亞向國際法院提起訴訟,請求國際法院在黑海上確定單一的海洋邊界劃定兩國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的界限。國際法院遇到的實質性問題是蛇島周圍是否存在一個商定的海洋邊界,它的性質是怎樣的[4]。最終國際法院作出判決,將爭議區域的80%劃歸羅馬尼亞,同時界定蛇島的是礁石而非島嶼,因此不享有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

在黑海劃界案中,國際法院的一個重大貢獻是提出了“三階段論”。在“三階段論”的模式下,首先法院應確定一條臨時劃界線,此時法院無需考慮相關情況,可以依照等距離線原則予以確定。同時法院強調,如果存在令人信服的理由證明以該臨時線并不可行時,則不能首先適用等距離線。在第二階段,法院要開始考慮是否有相關因素以調整或修改臨時等距離線。到了第三階段,法院應在考慮一切有關情況的基礎上確定一條海上邊界線,驗證經過調整或修改的臨時等距離線是否能帶來公平結果。

黑海劃界案在公平原則的發展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2012年孟緬劃界案、2014年智利訴秘魯案、2018年哥斯達黎加訴尼加拉瓜案等都采用了三階段法來解決海洋劃界爭端。但也有學者認為三階段法已被國際司法機構當做劃界公式或標準方法來使用,與國際司法機構聲稱不存在唯一的劃界方法相矛盾。國際法院應在追求海洋劃界的確定性和可預測性的同時加強闡述說理,結合案件具體情況解釋劃界中所采取的各種做法[5]。

2.3孟緬劃界案

孟加拉國和緬甸在孟加拉灣存在海洋劃界爭端,雙方在經歷了長期談判仍未取得實質性進展的情況下決定將案件提交國際海洋法法庭,2009年12月,孟加拉國向國際海洋法法庭提起訴訟。國際法院在審判過程中繼承了上述黑海劃界案確定的三階段法,首先用等距離線作為臨時邊界線;其次對不同區域的環境要素進行考量,根據其劃界影響效力對臨時邊界線進行角度調整;最后對調整后的邊界線進行成比例性檢驗來確保達到公平結果[6]。

在孟緬劃界案中,國際法院在說明200海里外大陸架劃界適用的法律與劃界方法時缺乏足夠的說明與論證。法庭認為,由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83條并未區分200海里以外和以內的大陸架劃界,因此確認了孟緬兩國對200海里大陸架享有權利基礎后,200海里外大陸架的劃界也應適用公約第83條。同時200海里以外大陸架的劃界方法也不應與200海里以內大陸架的方法有所區別,因此仍然適用等距離/有關情況規則[7]。而如何得出這些結論,國際法院沒有對此進行進一步的解釋。

3總結

公平是自然法所追求的價值之一,公平原則因海洋劃界爭端中各國追求公平正義的實際需求而產生發展。國際司法界在實踐中肯定了公平原則的指導地位,在公平原則因抽象靈活而受到攻擊的情況下,國際司法實踐使公平原則向確定性的方向發展,確立了公平原則/有關情況規則。如今的公平原則更加傾向于在公平原則的指導下進行公平的劃界程序,運用具體的劃界方法,達到最終符合自然法的公平結果。

參考文獻

[1]簡軍波.北海大陸架爭端的解決及其影響[J].世界知識, 2016(18):20-21.

[2]盛紅生.論國際海洋劃界中的“公平原則”[J].江西社會科學,2012,32(3):131-136.

[3]史久鏞,高健軍.國際法院判例中的海洋劃界[J].法治研究,2011(12):3-11.

[4]張衛彬.海域劃界規則的新發展:羅馬尼亞訴烏克蘭黑海劃界案評析[J].武大國際法評論,2010,13(2):392-412.

[5]白佳玉,李恩慶.公平結果考察下三階段劃界方法的司法實踐與發展[J].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9,34(3): 157-166.

[6]邱文弦.孟加拉灣劃界案對我國未來海域劃界之啟示[J].法學評論,2016,34(2):81-90.

[7]黃瑤,廖雪霞.國際海洋劃界司法實踐的新動向:2012年孟加拉灣劃界案評析[J].法學,2012(12):80-92.

(責編:王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