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類視角下中美媒體新冠疫情報道的批評話語對比分析

2021-12-19 15:09盧小蕾
海外文摘·學術 2021年20期
關鍵詞:批評話語分析新冠疫情

盧小蕾

摘要:本文從《中國日報》《紐約時報》等主流媒體各選取若干有關中國新冠疫情的報道,依據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中的語篇分類系統,通過文本對比法對兩國媒體的報道進行批評性話語分析,旨在揭示新聞語篇隱含的意識形態和中美兩國的潛在立場。

關鍵詞:中美媒體;新冠疫情;批評話語分析;語篇分類系統

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177(2021)20-0027-02

0引言

新冠疫情是近兩年全世界關注的熱點事件,與其相關的權威新聞報道不僅反映了各國的立場,更是當下時效性最強的素材。目前只有少數學者就新冠疫情熱點和批評話語分析理論結合進行研究,人們的關注點多落在文本話語表層內容闡述上,雖然有不少也關注了揭示語言背后的政治立場、意識形態等問題,但針對批評性話語分析理論對于揭示媒體報道背后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所具有的科學性和理據性分析研究方面開展不夠。因此本文對兩國媒體有關中國新冠疫情的報道進行批評性話語對比、分析,深層次地探索和揭示中美兩國意識形態的差異。

1理論框架

系統功能學理論常常被用來作為批評話語分析最主要的研究方法。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語言的性質決定了語言有三大重要的元功能,即概念元功能ideational metafunction、人際元功能interpersonal metafunction和語篇元功能textual metafunction[1]。根據該理論,語篇元功能通過分類系統來實現,而語篇的“分類系統” 等形式在語篇中可能具有意識形態的意義[2]。語篇的分類系統指的是語篇對人物和事物的命名和描述,主要體現在詞匯的選擇上[3]。各國社會文化和意識形態的不同,會導致人們對同一事件產生不同的看法,進而影響他們使用的語言內容與形式,這同樣體現在新聞報道中[4]。因此,通過分析中美媒體在報道新冠肺炎疫情時所使用的詞匯,可以較直觀地揭示兩國的立場和態度。因此,本文依據語篇的“分類系統”對兩國媒體的報道進行對比分析。

2研究設計

2.1研究內容

本文從《中國日報》英文版、CCTV英語頻道和《紐約時報》、CNN、ABC等官方網站,各選取自疫情發生以來不同階段若干篇疫情報道作為研究素材的主要來源。我們先同時檢索關鍵詞coronavirus和China得到初步的檢索結果,然后通過人工閱讀判斷來剔除不相關的報道,最后共采集中美各8篇新聞報道文本組成語料庫。中方語料庫約3500字,美方語料庫約4000字。

2.2研究方法和研究問題

本文采用語料庫研究法和對比分析法,就中美雙方新聞報道進行分析,旨在回答以下2個問題:中美媒體新冠疫情報道文本層面上是否存在相似性和差異性?這些相似性和差異性揭示了怎樣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

2.3數據收集(見表1)

2.4數據分析和討論

如表1所示,作者發現中美媒體在報道新冠疫情各個方面的詞匯選擇上都存在很多不同點。

2.4.1新冠疫情命名

在新冠疫情的命名上,中方媒體遵循認知的特點,對于未知的事物,謹慎使用了“new virus”的表述,表明自身對病毒尚不完全了解,提醒民眾保持警惕。在世界衛生組織官方命名后,統一使用官方表述,總體是比較客觀的。而美方媒體則將新冠疫情刻意與武漢地名和非典病毒聯系起來,使用了“Wuhan SARS”作表述,企圖將責任推到中國身上,并利用非典病毒制造恐慌,就是在抹黑中國。

2.4.2中國政府應對疫情反應

在中國政府應對疫情的反應上,中方媒體使用了較多的積極詞匯,如“sober”“highly responsible”。這也如實反映了當時中國政府積極抗疫,冷靜應對的真實情形。使用較多積極詞匯也是想給處于恐慌中的民眾信心和希望。而美方媒體使用的大多是消極詞匯,如“premature”“not fast”,集中火力攻擊中國政府在細枝末節工作上的不足,企圖抹殺中國政府所做的努力。

2.4.3中國抗疫方法

在中國抗疫方法上,中方媒體客觀地將當時行之有效的居家以及集中隔離、數輪核酸檢測等方法報道出來,尊重事實和科學,意在向世界介紹抗疫的有效應對之策,展現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而美方媒體則在報道時扭曲地解讀中國政府的隔離政策,認為其是在強制封鎖,壓制民眾言論自由,企圖虛造一個行動力遲緩、限制民眾人身和言論自由的中國政府形象。

2.4.4中國抗疫成效

在中國的抗疫成效上,中方媒體使用了“strong hold in the war”“fully victory”等表述,表明在武漢爆發疫情的中后期,中國已經大體控制了疫情,并取得了階段性勝利,這也是比較符合當時中國的現狀。美方媒體則直接忽視中國的抗疫成果,仍然將報道重點放在人權問題上,認為中國此次抗疫削弱了自身的公信力。

3結語

中美媒體在新冠疫情報道上的差異,歸根結底是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5]。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秉持集體主義價值觀,以人民為中心。中方媒體報道政府積極應對疫情的態度與措施,展現了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給予廣大民眾希望與信心,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了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大國形象。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推行民族霸權主義模式,不斷美化認同他們的體制和價值觀的國家,而排斥詆毀與之體制和價值觀念相異的國家。中國綜合國力的上升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威脅到美國世界霸主的地位,因此美方媒體也借“自由”“民主”之名,利用輿論力量建構一個扭曲的中國國家形象以迎合美國受眾的思想深處的認知,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6]。

因此,人們在閱讀新聞時應培養批判性思維,理性客觀地看待新聞報道的內容,善于透過表層語言載體發現背后的政治、思想等意圖和目的,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各國媒體的新聞報道。分析兩者的話語模式,有助于中美雙方加深彼此了解,以便將來更好地展開對話交流,同時也有利于中國了解美國的話語模式,采用相應策略提高對外關系溝通交流的能力,避免國際社會的誤解,使得中國的正面聲音得到認可和接受。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R.Hasan,R.Language,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165-171.

[2]辛斌.批評語言學與英語新聞語篇的批評性分析[J].外語教學,2000(4):44-48.

[3]代尊峰.英語新聞語篇的分類批評分析[J].外語教學, 2013,34(5):28-31.

[4]胡雯琦.中美媒體新冠肺炎疫情新聞語篇的批評話語分析[J].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7(1):102-104.

[5]江逸.基于語料庫的中美主流媒體關于新冠疫情報道的對比研究:以《紐約時報》和《中國日報》為例[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21,28(2):122-130.

[6]謝地,王齊.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經濟學分析:從“三方博弈”看中美兩國抗疫的策略、效果及原因[J].政治經濟學評論,2020,11(4):193-224.

(責編:王錦)

猜你喜歡
批評話語分析新冠疫情
關于新冠疫情社區防控管理的幾點建議
新冠疫情下若干勞動合同問題研究
新冠疫情視閾下感悟“四個自信”國家共識
“心理成長任務包”助力學生安度疫情
關于疫情對地區經濟金融影響情況的調研
新冠疫情對縣域脫貧產業發展的影響及地方金融支持的建議
基于韓禮德系統功能語法的英漢新聞報道對比分析
英國執政黨網絡報對中式教育紀錄片評論的批評話語分析
中文訪談節目的批評話語分析
批評性話語分析及其對英語閱讀與寫作教學的啟示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