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2021-12-19 15:09周梓萱
海外文摘·學術 2021年20期
關鍵詞:路徑創新微媒體思想政治教育

周梓萱

摘要:在互聯網、信息技術、通信技術、人工智能等前沿顛覆性技術的支撐下,微媒體應運而生,并拼接其信息內容、信息傳播時效性等優勢迅速融入學生學習與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學生了解國內外信息、發表見解、展示生活的重要渠道。微媒體環境下,信息內容豐富性顯著提升、信息傳收主體間界限模糊、信息傳播速度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學生處于有目的、有組織推動的信息所編制的“擬態網絡中”。如今社會教育形勢復雜,雖給予思想政治教育眾多發展機遇,但也存在諸多矛盾。鑒于此,我們要有的放矢地在微時代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避免學生誤入歧途,圍繞其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客觀、理性地分析,深入研究,制定好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為我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動力。為此,研究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挑戰與機遇,并探索高校思政教育創新路徑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微媒體;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2177(2021)20-0051-02

1微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路徑創新的必要性

微媒體在互聯網升級換代的契機下,伴隨“新媒體(Newmedia)”“多媒體(Multimedia)”“自媒體(Wemedia)”“全媒體(Omnimedia)”的出現,“微媒體”應運而生。微媒體強調的是“微”,把許多個微小的博客所組成的信息傳播網絡看作一種媒體,這個與所有傳統媒體不同[1]。這類由許多獨立的發布點構成的網絡傳播結構,叫做微媒體(Micro Media),在筆者看來,高校校園育人工作也可利用這一理念進一步完善,促進教育與多媒體的有機融合,從而使學生全面發展。

21世紀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各類電子媒體競相迸發,現代社會逐步進入到一個“微時代”。微媒體對大學生而言是積極與消極共存,從積極正面的角度來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借助微時代可以提升大學生閱歷,優化同學與老師之間的互動;消極的方面則是互聯網環境充斥著大量污穢的內容可能導致學生認知、世界觀的偏差。當前,隨著微博、微信等“微元素”逐漸植入人們生活,開啟了一個嶄新的“微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的思想、生活、學習等多方面烙上了“微媒體”時代印記,針對“微媒體”時代高校立德樹人的新情況,思政教師不能回避時代要求,應當不斷優化思政課程教育“微”環境,創新方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高校新媒體育人功能微媒體時代到來,作為高校只有順應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才能占據意識形態前沿陣地。高校校園媒體在發揮“外塑形象、內聚人心”宣傳功能的同時,育人功能越來越凸顯[2]。

2微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路徑研究面臨的挑戰

教育者主體性地位被解構在高校思政教育傳統模式下,教育者、教材是學生知識的唯一來源,因此教育者在思政教育中具有權威性及極高的話語權。新媒體環境下,互聯網及移動終端高度普及,學生僅憑一部手機即可實時獲得海量信息,這意味著高校思政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在新媒體環境下擁有平等的知識獲取權,學生認識到教育者與教材并不是知識傳遞的唯一渠道,教育者也不再是思政教育中的“主體”。同時,學生在知識信息的影響下自我意識覺醒、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并被新媒體平臺上獨到的見解、新穎有趣的信息內容形式、時效性極強的信息傳播途徑所吸引,不再一味滿足教材中現有知識及教育者單一的教學手段,而是希望通過探究、思考、合作等一系列活動認識、總結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學生主體性增強解構了教育者“知識權威者”地位,傳統以知識為本位的教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學生的發展需求[3]。

在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下,傳統單向灌輸的模式,逐漸轉變為雙向互動模式,師生之間的溝通更為密切,改變了以往硬性單向灌輸的方式,實現了整體教學質量的改善。在互聯網思維的影響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特別是在網絡環境中,文化傳播的范圍與速度得到了極大擴展,推動了教學模式的變革。在這種情況下,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教育內容趨于多元化,教育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雙向互動更為密切,實現了教學質量的改善。特別是在互聯網時代到來以后,各種新媒體工具的應用使得學生的信息獲取方式與速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了感官教化、行為引導與認知升級,為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大學生媒介素養薄弱思政教育視域下,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內涵包括三個層面:其一,能夠正確使用多種媒介,即發布價值觀、思想正確的言論;其二,能夠識別媒介中的不良信息,即利用馬克思科學觀、習近平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批判思維篩選有效、有利的信息;其三為能夠理解媒介中的信息,即深入分析信息背后所反映的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當前微媒體背景下,網絡信息傳播有即時性、個性化、互動性等特征。信息傳遞往往速度很快,便于大學生知曉與了解。大學生在微媒體平臺檢索中,普遍呈現一種現象,即對圖片內容比對文字內容更感興趣,對視頻內容比對圖片內容更感興趣,這也體現了大學生對于具有深刻內涵、價值高的信息往往理解能力不足,思想也呈現出碎片化與淺層化的趨勢,導致大學生思辨能力薄弱。

3微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路徑研究迎來的機遇

3.1微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路徑創新是時代要求

騰訊2020年的相關數據情況報道,每月在線用戶達12億,微博在線用戶達1.3億。其中,青少年人群數量在總人群占比達61%,視頻和直播用戶日均發布量達150萬,圖片發布量達1.2億[4]。當前大學生群體常用的社交媒體以微信、微博、微視頻為主,高校也搭建了很多微媒體的運營平臺,常用的有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賬號、抖音平臺、微視頻賬號、網上授課平臺等。通過多種媒體交叉融合,能夠發布學校最新的動態消息,及時有效快速的通過各種媒體渠道收獲學生的真實想法,推動高校網絡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銜接、相互融合,破解高校當前價值指向中一元與多元的沖突困境。在微媒體資源的篩選中,獲取更多引起學生共情的內容,展示溫度、熱度和親切度,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說服力。善于使用網絡用語,用學生聽得懂、記得住的熱詞以及喜歡看、愿意看的形式表達出來,用喜聞樂見、活靈活現的表達營造浸潤式的思政教育氛圍。

通過各種微媒體平臺發布學校最新動態,用微博等各種直播平臺讓更多的師生能夠觀看到校園文化活動,用網絡思政平臺挖掘潛在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通過“學習通”“中國大學mooc”“青年大學習”等平臺完善課程體系,結合線上線下教育教學資源整合,用好課堂教學的主渠道,思政教育工作要在與微媒體結合中不斷向前推進。

3.2微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路徑創新是現實呼喚

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有所豐富微媒體環境下,信息呈現方式及傳播路徑多種多樣,如內容直觀且精煉的短視頻、時效性極強的“小屏幕”直播、圖文兼具的文本信息、交互性強的“超話”等。要發揮微媒體在思政課上的積極作用,不僅要提升思政教師和大學生的微媒介素養,正確引導大學生辨別和利用微媒體,還需要搭建好思政課微媒體平臺,引領大學生思想。在傳統的思政教育模式下,學生學習的空間主要為校園、課堂,其所獲取的思政教育知識主要來源與教育者及教材,雖然部分教師會在教學中滲透實際案例,但資源豐富性較差。微媒體環境下,學生學習的二維空間轉變為“校園+課堂+社會+擬態環境”思維空間,并可以圍繞思政教育課程內容廣泛整合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教育者可以通過網絡對現有思政課程內容進行補充、更新,并可從微媒體平臺上整合社會熱點事件、現象、問題等作為思政教育的載體,再以實例實施課堂教學,能夠顯著提升課堂知識容量,滿足學生對思政教育知識的多元化需求[5]。

3.3微媒體時代高校思政教育路徑創新是客觀需要

在微媒體背景下,高校學生群體普遍善于運用各類媒體工具,鑒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應在互聯網平臺開創新陣地,更新教育資源,拓寬陣地建設。第一,應充分發揮官方“三微一端”的宣傳教育功能。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視頻號等發布各類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信息,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第二,應加強高校微媒體平臺的運營和管理工作。高校應構建系統有效的運行機制和管理體制,加強網絡輿情的監督和管控,準確把握網絡安全形勢的新特點、新趨勢,牢牢掌握網絡輿論主動權,盡可能消除不良信息對學生造成消極負面的輿論導向。第三,應著力凝聚高校各類微媒體思政工具的內在合力。與傳統思政教育工作相比較,多媒體融合下的思政教育更需要凝聚多種思政工具的優勢,力求實現各類思政平臺的互動協同,形成優勢互補。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思政工作中,除了運用各類網絡學習平臺外,更應通過學生喜聞樂見、耳熟能詳的方式去滲透和灌輸,例如通過組織各類校園文化活動,通過團委、學生會、社團在各平臺組織一些線上答題賽、每日打卡題、三分鐘視頻觀看、網絡互動交流等形式在校園里積極營造思政教育氛圍,讓學生能夠入腦入心入耳。第四,應重點發揮優秀師生、杰出校友的榜樣宣傳作用??梢酝ㄟ^在各類微媒體平臺宣傳和弘揚學校的優秀教師、學生代表,通過事跡推送、網絡評選、媒體報道等渠道,發揮新時代先進人物的示范引領作用。

因此,微媒體環境下學生與教育者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增進,學生會在網絡虛擬性的幫助下消除自身鼓勵繼而與教育者敞開心扉,有助于教育者準確掌握學生實際的思想狀態,以為后續的思政教育奠定基礎?!皠撔隆笔翘岣咚颊逃谋匦杵?,增添新的教學載體有助于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微媒體時代,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立足新時代,根據時代特點和大學生的特點創新教育教學路徑是客觀的需求。微媒體時代背景下,如何順應時代要求開展思政教育,是推動完善思政教育的內在要求。

參考文獻

[1]楊中舉,公衍梅,路雙.等.微傳播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6.

[2]李政,朱燕.適應與超越:微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 20(4):102-112.

[3]自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J].高校輔導員,2019(2):59-63.

[4]鎮方松.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8:99.

[5]利用微媒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問題及優化策略[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 (4):80-82.

(責編:陳靜姝)

猜你喜歡
路徑創新微媒體思想政治教育
從“南海仲裁案”看我國對外傳播的路徑創新
微媒體與高校思政理論課創新探析
微媒體在高?!洞髮W傳播學》課堂教學的應用與影響
精準扶貧創新路徑研究
新媒體時代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創新路徑研究
地方高校社區志愿服務一體化實踐路徑創新問題研究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