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法治意識

2021-12-22 15:33李智鋒
現代科教論叢 2021年23期
關鍵詞:法治意識小學道德與法治培養

李智鋒

摘要:小學學生生活閱歷欠缺,教師要讓小學生對與生活緊密關聯的法律法規更加了解,培養其法治意識,才會更好彌補其知識空缺,讓其樹立法治觀念。教師要從課本內容出發,合理設計教學方案,應用有效的教學引導方法,才會使學生對法律知識加強理解并充分掌握,并增強法治意識。本文對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法治意識;培養

前言: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包含著豐富的法律、法制、法治等知識,教師要結合教材靈活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對教材中的法治知識充分理解消化吸收,才會更好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并且,會讓學生對法律、法規等格外重視,讓其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積極遵守法律、法規。

一、開展生活化教學,滲透法律知識

法治教育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培養學生法治意識要與生活緊密結合,才會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1]。教師可以將課程延伸到實際生活中,結合課本內容展開詳細的引導、剖析,使學生對融入在生活中的法律知識有清晰的認知,才會有效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令其主動遵守法律。通過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可以有效降低知識的枯燥感,讓學生的思維主動去思考其中的法律知識。學生對課程內容也會加深印象,同時充分理解、消化吸收。而且,通過法律知識的融入,能夠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使課堂的活躍度明顯提高。

比如,《假期有收獲》一課,教師需要結合實際生活,使學生知道愛護書本、了解學校中的設施等內容。教師在融入實際生活事例時,就可以巧妙滲透法律知識。導入課程時,教師可以先與學生互動:“同學們在假期時,都會做哪些事情呢?”。當學生分別回答自己會去游戲場、書店等處過假期等內容后,教師再引入教學案例:“假期時,李麗的媽媽給了她50元錢,讓其與好朋友去游樂場玩。她拿起人民幣用手攥成一團。當其去購票時,將人民幣打開后,又損壞了人民幣。導致其沒有成功購買入場票。同學們知道為什么嗎?”。此時,教師再引入有關“人民幣”的法律規定:“污損、殘缺的人民幣要執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兌換,并且由中國人民銀行負責銷毀或收回?!?。就會有效彌補小學生的知識空缺,讓其對“人民幣”的法律知識更全面的了解。同時,也會有效幫助學生樹立法治意識,讓其懂得要愛惜人民幣的道理。

二、開展正面教育,引導學生重視法規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包含著較多的法律、法規知識,教師要在教學時加強正面教育,使學生可以對課程內容深度學習,從而培養其形成法治意識[2]。為了讓學生可以更形象、直觀的感受教材中的知識,并引起其足夠的重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立體、逼真的多媒體課件,將教學資源以視頻的方式,展現在課堂上。不僅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視角,還會讓其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接受更多的法治案例,進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在導入案例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挖掘教學內容中的精華、重點,會使學生的學習質量明顯提高。同時,也會使學生的法治意識在潛移默化中得到進一步培養。

比如,《安全記心上》一課,要讓學生通過學習可以提高安全意識,并對交通安全知識、規則更加了解,感受遵守交通法規的重要性,知道遇到危險時如何處理。教師利用互聯網,搜集生活中的實事新聞,將生活中因違反交通規則而發生的不同交通事故視頻或是圖文制作成具體的多媒體課件。導入課程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的意識:“同學們,當我們過馬路時,發現斑馬線附近并沒有車輛,但又是紅燈時,我們要不要去走斑馬線呢?”。當學生回答不同答案后,教師再播放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具體的看到:“因違反交通規則,一名學生被卡車碾壓在車輪下的案例視頻?!?。之后,再讓學生思考剛才的問題,就會使其主動意識到遵守交通法規的重要性,從而對交通法規引起重視,并可以主動遵守,小學生的安全意識、規則意識也會迅速提高。接下來,教師再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不同交通法規的圖文信息,并讓學生去朗讀。同時,配合不同的多媒體課件加以講解,就會使學生的法治意識更加強烈,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組織開展課外活動,強化法治觀念

除了在課堂上講解有關法制的知識,教師還要帶領學生走進生活中,讓其更深刻感知法律、法規,才會更好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進而讓學生對課堂所學習的知識充分消化吸收。教師可以結合一些紀念日去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共同宣傳法治知識。在參與活動過程中,學生會對法律、法制知識積極研究,并主動回顧教師在課堂上所講解的內容。這不僅會有效提高其學習質量,還會豐富教學活動,使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課堂上要有效引導學生熱情互動,讓其對法律、法治知識形成更濃厚的興趣。在開展實踐活動時,學生才會踴躍參加,并達到良好的教學目的。

比如,《知法守法,依法維權》一課,教師在講解完課程知識后,就可以結合有關的紀念日,來展開法律宣傳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增強法治觀念。教師可以在3.15期間,組織學生整理維護消費者權益的宣傳活動。在帶領學生整理好相關法律條幅、手冊后,帶領學生走進商場、社區等地,開展宣傳活動。并且,鼓勵學生積極向顧客或居民講解法律相關內容、知識等?;蛘?,教師也可以在全國法制宣傳日時,帶領學生走進社區宣傳不同的法律知識,開展知法、守法的實踐活動。并且,在活動結束后,讓學生去寫一篇參后感,進一步引導學生的思維,讓其用心感受法律、法規。通過教師組織的課外活動,不僅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會使學生的法治意識得到良好培養。

總結:

小學階段是教育學生形成法治意識、觀念的黃金時期,教師不僅要立足教材內容加以授課,還要將教學與生活有效連接在一起,加強學生對法律、法規的認知,并引起足夠的重視,才會更有效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另外,教師要注重豐富教學活動,可以延伸課本中的法律知識開展生活化的實踐活動,會使學生的法治意識得到進一步培養。同時,實踐活動還會使學生對法律、法制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

參考文獻

[1]賴蘇銀.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意識[J].考試周刊,2020(43):103-104.

[2]馮麗君.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培養學生法治意識的有效途徑[J].教師,2020(12):95-96.

猜你喜歡
法治意識小學道德與法治培養
走進文本案例,牽出生活百態
“韋寨之窗”課程:道德與法治時政微課程設計與實施
聯系生活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教學
“體驗式”教學激活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路徑淺析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意識培育研究
新媒體環境下如何培養與提高大學生法治意識的調查研究
依法治國大背景下中國大學生法治意識培養途徑研究
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 從源頭上遏制校園暴力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