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一二年級數學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2021-12-23 00:47龐娟
現代科教論叢 2021年24期
關鍵詞:解決問題培養能力

龐娟

摘要:數學是一門高度抽象的學科。高度抽象的概念,科學簡潔的數學語言,嚴謹的邏輯體系,深刻的數學思想方法,都使得相當數量的學生難于理解數學。特別是解決問題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更是望而卻步。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學數學不做題,如入寶山而空手歸?!痹谛W一二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一二年級的學生,天性好奇,好動,又愛表現。注意力很不穩定,對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較易集中,但時間不長。他們的思維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直觀生動的形象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但他們的思維遇到問題時,都不愿多去想一想,因此對一二年級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

關鍵詞:一二年級 ? ?解決問題 ? 能力 ? ?培養

我們該如何培養一二年級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呢?我在平時教學中嘗試了以下做法。

一、培養孩子讀題的能力

1.教給學生正確的讀題方法

一年級學生的識字量十分有限,許多的字學生還不認得,學生在獨立讀題上仍存在著一定的障礙。我在教授完新課,巡視學生做練習的過程中遺憾地發現,許多學生做錯的根本原因便是沒有讀題目,或者根本讀不懂題目,只能憑著自己的感覺,想當然地進行答題,答題結果可想而知。這就是為什么孩子們明明覺得題目很容易,自己似乎也都會做,卻總是出現錯誤的根本癥結。而只要老師把題目讀上一遍,學生再進行解答,馬上就會解答了。

為了養成學生認真讀題的好習慣,我在教學中對學生做了以下具體的要求:

(1)在做作業或者考試時,每一道題目先認真聽老師讀一遍。

(2)在心里默默地記下自己不會讀的字。

(3)按照老師的要求獨立讀上一遍。

(4)讀的時候用右手食指指著題目讀,讀到哪里,手指就跟到哪里。 ? ?(5)讀題時要做到不漏一個字,不添一個字。

這樣持之以恒下去,養成良好讀題的習慣,學生的讀題能力就會逐步提高了。

2.放手讓學生去讀題

讓學生養成獨立讀題的習慣,特別是到了小學二年級時,不要每道題讀題的任務都由老師或者家長代勞,只有學生在長期的自主練習中,讀題能力才會逐步提高。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課桌有多長》一節中,“笑笑用手測量課桌課桌有6拃”,由于二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學過“拃”這個字,而且數學教科書里也沒有把它標注上拼音。在教授這節新課時,我先在黑板上給“拃”字注上拼音,讓學生獨立拼出讀音,然后讀出這個字,學生一邊讀題一邊思考,最后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解答,從而完美地解決了問題。

3.要指導學生認真觀圖。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問題分為純文字題和圖形文字題。一二年級的圖形題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不然,有很多圖形文字題便是成年人做起來都會弄混淆,此刻就需要老師帶領學生認真觀圖,多看幾遍,弄清圖的意思,然后在做題,不要急于下手處理。

二、培養孩子利用圖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圖文并茂、形式多樣、富于趣味、可讀性強,符合一二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是現行小學一二年級數學課本的特色之一,如何充分利用和發揮課本中插圖的教育功能,提高教學質量是一個很值得我們大家思考的問題. 對于一二年級的數學教學我們為了分析題意用到的圖解主要有實物圖和線段圖. 雖然實物圖和線段圖都有同樣的直觀性,但是線段圖畢竟比實物圖高一個層次. 因此在一年級主要用實物圖,到了二年級就開始采用線段圖了. 從思維學的角度來分析,小學數學中的演示具有形象直觀的特征,常??梢宰鳛樗季S的支撐點,使抽象的研究對象形象化、具體化,便于認識隱蔽在事物深層的本質和規律. 因此,用圖解策略探索解題方法,總是和形象思維結合在一塊,從題目的實際出發,通過聯想、想象和猜想,構造出便于溝通題目內部聯系的實物圖和線段圖.

線段圖是小學數學解題常用的輔助工具. 運用線段圖分解應用題的條件、問題和數量關系,提示解題思路和方法. 如二年級關于倍數的例題:掃地的有7人,擦桌椅的人數是掃地的2 倍,我們把7作為一段線段,那么7的2倍就是兩段線段. 在分析題目時運用了線段圖. 通過畫線段圖,學生能更好地理解題意,就會使復雜的條件簡單化、隱蔽的關系明朗化、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從而使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

從上述的例子可以看出,培養孩子利用圖解分析問題的能力,就是培養孩子運用圖解策略解題,最根本的是要根據題目的特點,構造一個便于表達題中數量關系的圖. 這樣有助于簡化推理和計算過程,啟迪解題思路,從數和形的結合上發展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三、聯系生活,應用知識,培養孩子主動解決問題能力

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在于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數學走進現實生活中,使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一節數學課,如果老師說得多,那么學生可能就只是個聽眾,靜的機會多,失去了親身經歷的機會。教師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轉化知識的呈現形式,做到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培養學生思維的自主性。如在一年級教學9加幾"時,應用課件呈現了開運動會的現實情境,以小朋友數飲料的真實場景做為本節課的知識切入點,讓學生觀察情境圖,提出要解決的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盒飲料?”,引導學生列出“9+4”這個算式,然后讓學生自己思考后與同桌交流,運用自己的經驗主動探究算法,并組織學生交流、總結算法。學生有的是擺小棒數數,有的是用“湊十法”,還有的從6+4=10類推到9+4=13。這些多樣的算法既有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又有利于學生在比較中優化算法,特別是在鞏固練習時,學生能逐步體會并喜歡上湊十法”。這樣的教學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觀察、操作、猜測、探究、討論、交流等過程中體會數學問題的提出,親歷問題的解決過程理解數學概念的形成和數學結論的獲得,使數學學習活動成為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四、小結

總之,“解決實際問題”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所規定的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和重要內容。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結合教材的特點,針對一二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征和個性差異,注重培養他們的數學意識以及綜合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猜你喜歡
解決問題培養能力
淺談列方程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教學實錄與反思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兩只想打架的熊
你的溝通能力很好嗎?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智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