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2021-12-29 18:29張澤元
甘肅教育 2021年5期
關鍵詞:語文素養預設提升

張澤元

【摘要】在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都為學生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使學生能夠更全面地體驗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多開發教學資源,重視語文課堂預設活動,優化并廣泛開展教學活動。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預設情景,使學生既要讀,又要講,還要動手寫一寫、練一練,這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從“學會”“會學”到“樂學”,最終提升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興趣;預設;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5—0128—02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未來社會因為新技術應用更加迅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更高,學生要立足社會,就必須具有基本的聽說讀寫等語文素養[1]。葉圣陶先生、呂叔湘先生曾經主張把語言教育融在生活實際當中。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推進,我國基礎教育改革也進入了快車道。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都為學生開辟了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使學生能夠更全面地體驗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使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的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高[2]。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重視課堂導入活動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課文《頤和園》的教學中,教師從學生對頤和園的興趣入手導入教學。因為,頤和園每一處景色都具有特色,再加上作者的觀察角度在不斷地變換,使得每一處景物都熠熠生輝。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就會被頤和園的美景吸引,特別是頤和園里那裝飾不同的長廊、金碧輝煌且若隱若現的佛香閣和排云殿、獨特的昆明湖,以及堤岸、綠樹、石橋等都是美麗無比的,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在教師的教學中自然學得有興趣、學得有深度、學得有效果。

2.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教學《柳林風聲》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因為文本內容較長,讓學生課前加強閱讀,以充分預習,為上課做好足夠的準備。這就要求學生通過讀《柳林風聲》而有所收獲,明白書中的脈絡。特別是對鼴鼠的經歷和蟾蜍的兩次冒險都應有充分的把握,還要解決兩個問題:(1)讀了本書后,給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情節是什么?(2)在本書中給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物是哪個?為此,學生在充分讀書后,通過厘清文章脈絡,有了整體的感知。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教師教學中讓學生就上面的問題,根據自己的心得進行讀書收獲的交流、匯報與展示。在教師的點撥與指導下,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都得到了訓練。

二、優化合作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般情況下,語文課的教學環節都少不了誦讀、探究、交流、積累等常規性活動,教師應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去發現、探究、求知、創新。

1.重視預習。要想不斷積淀并提升語文素養,學生就得多多地聽范讀、自己試讀,并重視預習。如,進行《伊索寓言》教學時,可選擇默讀、細讀、快讀、跳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去廣泛閱讀。

2.進行探究。在教學互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以文本為載體,通過閱讀、提問、交流、探討等學習方法,形成探究能力。如,在《金色的草地》教學中,有個學生不解地問:“蒲公英為什么會在不同的時間開花、合攏?”課后教師可指導學生去田野或公園研究蒲公英,或詢問爸爸、媽媽關于蒲公英的知識,也可以憑借“蒲公英”的圖片、文字等進行合作與探究。經過這樣的合作學習,學生不但了解了蒲公英的生活習性,還知道了蒲公英的很多知識。

3.充分交流。交流的方式是比較多的,有師生之間的,有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還有校際間的交流活動等。特別是在合作與探究活動中,教師可讓學生充分交流,以達到共同成長的目的。如,在《威尼斯的小艇》教學活動中,為了讓學生品讀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所描寫的小艇的奇特,先由教師提出要求,讓學生在讀課文的同時思考《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樣的特點,作者是怎樣介紹的,這是師生之間的交流。然后,學生經過讀文、思考、探究、合作等學習方式,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積極解答,找出描寫小艇的有關詞語和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在班上展示。緊接著,教師在學生交流與展示的基礎上給予點撥與指導,學生明白了小艇的設計原理,開闊了視野。最后,再加上教師的小結,使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領略異國他鄉的人情風俗,情感得到升華。

4.積累知識。學習一篇課文,進行“語文園地”的訓練活動,搞“綜合性學習”等,教師都應要求學生積累好的詞語、好的句子;學古詩詞,教師可要求學生背誦積累古詩詞名句。學生經過長期的積累,開闊了視野,自然就會妙語連珠。當然還可以通過一些故事會、詩詞大賽去積累,長期搞積累知識的活動,學生的記憶力自然會提高[2]。

三、廣泛開展課堂活動,全面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近年來,語文課堂呈現出了無限生機和活力。特別是加強了語文課與其他學科的有效整合,讓虛擬與現實、音樂與舞蹈、多媒體與信息技術、幽默與歡樂等內容進入語文課的教學中,突出以教材特色為主體的活動,如表演、辯論、接龍、比拼、講故事等活動[3]。

1.編課本劇。把課文改編為課本劇,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演一演,課本劇表演的形式可多種多樣。如,執教《幸福是什么》,可讓學生對文章內容加工改編,把課本中的內容搬到課堂中,搬到學生的生活中,讓學生分角色表演智慧的女兒和三個年輕人,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在表演中體驗幸福的真諦,從而很快地理解文本中的幸福[4]。

2.組織辯論活動。讓學生在正反方的辯論中掌握知識。如,《烏塔》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針對學生是否獨自外出旅游設計正反辯題:“小學生可以獨自外出旅游,或是小學生不能獨自外出旅游”,讓學生在課堂上展開辯論。通過活動讓學生把生活中的自己與課文中的烏塔進行對比,自然獲得感悟和體驗,不僅了解了烏塔生活自立能力強,還受到了教育。

3.開展接龍活動。這種活動可以讓大多數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來。在“語文園地”和一些綜合性實踐活動的訓練中,在積累詞語、成語運用、名言佳句展示、背誦古詩等方面,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接龍活動。如,在教學小學語文第八冊的語文園地五——“我的發現”“日積月累”中,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提出的“通過關于生命的名言警句,擴展到課外關于生命的名言,讓學生學會積累關于生命的名言警句”這一目標,教師先提供雷鋒、巴金、愛因斯坦的關于生命的名言,接著給學生們再補充一些中外名人關于生命的格言,請學生讀一讀、背一背。最后進行背誦和展示名人名言的接龍活動。這樣,學生參與積極性高,在較短的時間里,不但背會了教材文本里的內容,還拓展了更多內容,豐富了知識的積累,提高了記憶能力。

4.開展其他活動。根據課文內容的不同,教師可以開展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如,誦讀優秀詩文,進行佳作欣賞,推薦好書好文章,開展演講、故事會、猜謎語、說歇后語、回答腦筋急轉彎等活動。如,在教學《海底世界》一文時,通過舉辦關于海底世界小型展示會,使學生們在自己創辦的展示廳里說講解詞。在他們的不懈努力下,不斷地搜集資料,認真地畫畫,用心地寫解說詞,大膽地擔任解說員等,學生的能力得到加強。因為比拼與競爭的動力使學生在活動中能互相幫助、團結協作。每一個人的興趣都得到了激發與培養,語文素養得到了全面提升。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多開發課程資源,重視語文課堂導入,優化并廣泛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既要讀,又要講,還要動手寫一寫、練一練,這樣才能讓學生真切地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讓學生從“學會”“會學”到“樂學”,最終提升語文素養[5]。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

[2]李俊萍.新課標中的“語文素養”[J].神州,2012年(07).

[3]程福盟,葛春.日?,嵤乱还P重要的課程資源[J].現代教育科學,2006(01).

[4]李鎮西.做最好的老師:李鎮西30年教育教學精華[M].漓江出版社,2006(40):168.

[5]趙瑩瑩.從“語文素養”看“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及特征[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6(25):173-176.

(本文系2019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新課程理念下全面提升中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實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9]GHB1243)

編輯:張慧敏

猜你喜歡
語文素養預設提升
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效率的策略與方法
提升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態意識
時事資源讓高中語文課堂錦上添花
開放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后進生轉化和提升的實踐與思考
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開展高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問題是預設與生成間的橋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