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策略

2021-12-29 20:23劉福強
甘肅教育 2021年5期
關鍵詞:科學精神初中物理培養策略

劉福強

【摘要】在新教育改革的持續推動下,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更注重拓展學生的物理實際應用能力,將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作為教學基本任務,將培養學生獨立性、高效性、嚴謹性的物理科學精神作為教學重點。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拓寬課堂教學的廣度及深度,精心設計具有多元性、發展性、開放性的物理教學模式,有效發散學生的物理邏輯思維,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用富于趣味化、游戲化、情境化的物理課堂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為培養初中學生的科學精神奠定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物理;科學精神;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5—0182—02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持續增長,我國當前的教育教學工作進入了新時期,義務教育階段不再受制于老套的應試教育理念束縛,而是將培養新時期、新時代專業化的創新型人才作為當今教育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與此同時,初中物理教師也不再將一味地提高學生的物理成績作為工作重點,而是通過積極轉變教學觀念,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物理專業化發展。所以,物理教師需不斷提升自身物理素養及知識儲備量,敢于創新物理課堂教學途徑與方式,積極營造高效、輕松的物理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自主和諧的環境下學習并吸收物理理論知識,以拓展學生的物理實踐及應用能力,從本質上提高初中物理教學的實效性。

一、科學創設生活化物理教學情境,充分彰顯物理教學獨特魅力

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是一門邏輯性、科學性都較強的綜合學科,對構建學生整體化、系統化的物理認知體系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也是培養初中學生形成專業化科學精神的重要依托。與此同時,物理理論知識都較為抽象而復雜,不僅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還有可能導致學生產生對物理學科學習的抵觸情緒,造成學生與物理學習之間的距離感與陌生感,十分不利于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積極運用先進的課堂教學理念,充分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出與生活相接軌的科學化、具體化、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觀察與感知生活中所存在的物理現象,深化學生對于物理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生活化物理教學情境的應用,既豐富了物理課堂的表現形式,又為學生提供了直觀化的物理學習途徑,使得學生進一步提高對物理學習的重視程度,加強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例如,在對《聲音的特征》一課進行課堂教學時,物理教師可以一改過去傳統化的教學模式,利用歌曲欣賞的形式進行課堂導入,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聲音情境,引導學生通過自身的自主聆聽感知不同類型音樂中所展現出的不同音頻,提高學生對不同聲音特征的辨析度,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指導學生觀察與了解聲音的波形,掌握不同聲音所獨有的特征,進一步明確音調與發音體振動頻率等信息有著密切關聯。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創設多元化情境,既豐富了學生的直觀感性思維,又強化了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技能的掌控度,讓學生充分感知到物理學習所帶來的滿足感和獨特魅力[1]。

二、巧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拓展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多元化、信息化的教學技術輔助手段越來越普遍地應用到初中物理教學過程當中,為學生提供了自由發現、自主探究的良性平臺?,F代化信息手段表現形式多元,通過圖文結合、動態影像、情境重現、過程細化等途徑,將復雜的物理理論知識變得更加生動且直觀。在互聯網強大信息量支持下的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物理教學輕松突破現實空間與時間的局限,從多維度將物理知識全面地展示在學生面前。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活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氣氛,而且可以引導學生從全新視角觀察物理現象的細化生成過程,加深學生對物理原理理解的印象,強化學生對于物理學習技巧的掌握。例如,在對《牛頓第一定律》部分內容進行課堂授課時,因受空間與時間因素的影響,物理課堂教學的深度與廣度遭遇到了極大的限制。所以,物理教師可以靈活應用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演示功能,將伽利略所認證的“物體不受力時,就將保持原本自己的速度不變”理想實驗進行直觀呈現,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也正因為通過這樣的對比教學,引導學生明確牛頓第一定律的真正含義,從更深層次上理解力與運動之間的關系,深入掌握慣性的特點及性質。在信息技術的助力下,物理課堂教學變得更為便捷,將原本較為抽象的物理概念以動態模擬的形式進行詮釋,以便于學生從多角度觀察物理知識的具體生成過程,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2]。

三、積極選取生活中的物理現象作為教學素材,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良好習慣

物理知識來源于生活且應用于生活,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形式各異的物理現象。初中物理教師應充分抓住此類優勢,積極選取貼合物理教學主題的生活現象作為教學輔助素材,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物理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意義,進而培養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生活細節的良好習慣。除此之外,塑造學生獨立化、自主化的觀察習慣是全面提升初中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關鍵途徑,也是拓寬學生物理學習思路的重要渠道。通過認真觀察,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擺脫固態化的物理知識認識限制,學會應用感性的思維去發現、推理并論證物理原理及假設,提高學生的物理邏輯分析能力,有效發散學生的思維方式,助力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目標與任務的達成。例如,在對《杠桿》一節內容進行課堂教學時,面對“杠桿”這一全新的物理概念,物理教師應積極選取學生實際生活中應用杠桿原理的實例作為課堂教學素材。教師通過講解“剪刀、蹺蹺板、撬棍”等物品的杠桿工作原理,拉近學生與杠桿知識的距離,以便于學生深入認識到生活現象中所蘊含的豐富物理知識,喚起學生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觀察熱情,充分調動學生物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生活化物理資源素材的融入,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物理知識與生活現象所存在的間接或直接關系,健全學生的情感認知體系,助力學生養成善于觀察的良好學習習慣,提升初中物理教學效率[3]。

四、以物理實驗為主要抓手,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精神

物理實驗是實現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提升的主要載體,也是學生收獲物理知識最為便捷的途徑。物理教師利用充滿趣味性、游戲性的物理實驗,不僅可以有效開闊學生的物理學習視野,而且可以鍛煉學生的自主實踐操作能力,為進一步健全學生的物理專業知識體系提供保障。同時,初中物理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鼓勵和提倡初中學生進行物理實驗操作,讓學生在親身體驗過程中感知物理知識原理的產生及探究過程,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提升初中學生的創造意識及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物理實驗精神。例如,在對《摩擦力》一課中“測量滑動摩擦力”進行實驗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詳細介紹實驗用具及裝置作為教學前提,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進行分組實驗。實驗中,學生在求知欲望的驅動下,根據二力平衡的物理原理,科學合理地運用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在木板上進行勻速運動,進而求出滑動摩擦力。在此過程中,不僅充分鍛煉了學生的實驗能力,還為學生的物理思維拓展與延伸提供適宜途徑,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與掌握測量物體滑動摩擦力的正確方法,有效幫助學生突破物理教學知識重點和難點,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進而培養學生嚴謹且認真的科學精神[4]。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是初中物理教學實施新教育改革可持續性發展的重要基石,符合新時代初中學生綜合素質完善的發展需求。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勇于創新物理課堂教學形式與途徑,讓多元化、趣味化的物理教學模式助力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提升,升華學生的情感價值,讓學生養成勤于思考、善于專研的物理學習意志與科學精神。

參考文獻

[1]葉成林.聚焦物理概念建構的初中生科學思維能力提高策略——以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概念建構為例[J].物理教師,2020(08):49-52.

[2]劉禹軒,張迪,馬佳寧.淺析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科學思維[J].中學物理(初中版),2020(20):44-46.

[3]崔楊,李廣.大概念視野下初中物理實踐性作業設計與實施——以“光現象”為例[J].中學物理(初中版),2020(20):15-17.

[4]李美陽.基于初中物理智慧課堂的教學設計新探索——以“壓強”一節教學為例[J].中學物理(初中版),2020(20):35-37.

編輯:張昀

猜你喜歡
科學精神初中物理培養策略
例談小學閱讀文本解讀的角度
科學精神、人文精神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理科教學養成教育中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統一的研究
電大教務管理中科學精神的應用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切入生活,構建魅力初中物理課堂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微課對提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