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輿情群體極化現象的現狀研究

2021-12-30 12:31
科學咨詢 2021年1期
關鍵詞:網絡媒介極化輿情

劉 露

(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 吉林長春 130024)

互聯網時代來臨,網民群體隊伍變得越來越龐大,自媒體中的輿論傳播已經成為社會現象的顯微鏡,微博、微信、貼吧論壇和QQ等媒介平臺的產生與發展使得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傳播者,公眾對于信息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能夠隨時隨地通過網絡發表意見。社會熱點和媒介平臺的輿論相結合使網絡輿情走向了一個極端的方向,這被稱為網絡輿情群體極化現象。近年來,網絡輿情群體極化現象逐漸普遍化,如微博中的奔馳女車主維權事件、快遞員下跪事件、再到疫情期間購買雙黃連事件的網絡謠言等,這些事件越來越受到社會大眾的廣泛關注。網絡輿情群體極化事件中的言論自由實際上在無形中給社會的穩定帶來了新的挑戰。在網絡群體極化現象中,臨時組成的幾個小群體經過討論后會出現參差不齊的極化現象,網絡輿論參與群體在虛擬空間里進行互動后,他們的想法在形式上會變得更加極端化一致化,從而會導致各種社會失范現象。更為嚴重的是面對輿情群體極化現象的集中,人們的道德底線逐漸下沉,正如涂爾干所說的那樣:社會問題的本質就是道德問題,當代社會的危機是作為社會結構基礎的道德危機。作為社會問題,道德危機正在影響著現在我們社會的協調、良性運行和穩定發展。本文就當前的形勢,通過群體極化效應研究網絡輿情的現狀機制,并以具體的案例行為加以解釋,為深入了解群體極化現象并對其實施良好的協調性措施提供可行性的建議,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起到引導性作用和正向性功能。[1]

一、網絡輿情群體極化現象存在的狀況

(一)網絡輿情群體極化現有的問題現象

1.網絡媒介的普遍性、網民意見表達不受限激發群體極化衍生

哈貝馬斯提出“公共領域”是指除了政治權力之外,作為民主政治基本條件的公民自由討論公共事務、參與政治的活動空間。它是一個在國家和社會范圍之間的公共空間,公民可以在這個空間中自由發表言論,而不受國家或者政權的干涉。網絡媒介平臺的出現似乎就是或者說確切就是這樣的一個理想的公共領域。在這個公共領域里,人們自由發表意見,參與網絡輿情的討論。在新型信息社會之下,網絡公共領域范圍變得越來越廣泛,網絡中主要的群體交流的媒介形式也是越來越豐富多彩:微信、QQ、微博、抖音等等,在這其中存在著各式各樣的群體。小到“00”后,大到“30”后,他們都在使用這些流行的媒介去觀察周圍的生活以及社會上的熱點事件。他們能夠在自己所在群體中便利而快速地找到與各自成員自身具有共同關注點、價值觀的人并與其進行互動。群體聚集討論可以讓這個小集體中大多數人認可的觀點或者意見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從而使原來的一小部分人在最初持有的想法上更加堅定地認識到此觀點的正確性。在追隨的過程中,群體極化現象逐漸顯露出來。剛開始,群體認為的觀點和意見經過討論之后會變得更具有信服性,而有一部分小群體持反對意見也會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加強烈,最終使群體意見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當然,在這個追隨與反對的過程中,個體的理性會被群體的輿論所引導、制約,這樣就形成了從眾的現象。另外,網絡媒介的普遍性使得網絡互動具有便捷、打破時空限制的優點,這就加快了網絡傳播呈現出多元化局面的形成,從而促進了網絡輿情的群體極化發展。[2]

2.網絡媒介的匿名性誘導網絡輿情的群體極化現象更加集中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面子社會,一個人在場與不在場的言語效果往往會產生在現實生活中產生不一樣的力量。法國著名的社會學家布迪厄曾經提出過有關場域的概念,他指出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存在的多樣化復雜化的關系,這些關系不是行動者之間的互動或人們之間交往的主體性的紐帶,而是馬克思所謂的“獨立于個人意識和個人意志”而存在的客觀關系[3]。他還指出,整個社會世界其實是由一個個的小分子部分組成的。這些大量的小分子是有自身的邏輯關系與必然性的客觀關系的空間。這些不同的小分子的存在組成了小世界,導致社會也形成了不同的“場域”。在場和缺場屬于場域的兩種狀態。網絡媒介的匿名性使許多人在在場的狀態下卻扮演著缺場的角色,不需要給對方留面子,不必留意說出去的話語給他人或者自己帶來的影響,盡情地“暢所欲言”,甚至可以使用謾罵來發泄自己的憤慨。去個性化的網民在意見領袖的帶領下,群體圍觀和保護的氛圍中發表的輿論在他們自己看來,可能也不知道這種觀點是對是錯。盡管是錯的,那也會得到廣泛的支持,如利用表面的“道德標準”去綁架輿論當事人,這也正是一種違背社會準則的行事傾向體現。因為媒介的匿名性,網民不必考慮自己的言行會給他人帶來影響,也不會擔心給他人造成傷害追究到責任或者懲罰,這就使群體極化現象越發的集中。

3.網絡媒介的運行機制助推帶動網民極化情緒

在大多數情況下,網民的意見表達只是在復雜的互動環境里相互影響形成的,而不是深思熟慮產生的結果。在眾多的網絡媒介中,如微博簡單式、碎片式的書寫機制限定了短短的微博不能闡述太多的輿論觀點與看法,這就抑制了人們充分說理的欲望。網民追隨群體觀點發布微博,其實是想要向外界展示自己關注現有輿情的一個狀態。然而,這樣的微博并不能夠看出他們是否在真正地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在接受某一信息傳遞時,他們借助感性的主觀的認識,進行情緒化地貼標簽、下結論,從而形成一種情緒的輿論傳遞。這種傳遞其實更多的是出于是一種圍觀心理,覺得自己沒有必要花費精力去分辨別人說的是對是錯。在一群情緒化的人群里,相比于理性的評論,偏激的情緒則更易被傳遞。在微博這樣一個零散化的媒介機制里,網民情緒的傳遞鏈變得無限延長,使大眾輿論更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從而越來越復雜化。網民通常是在無意識的狀態中,主動亦或者被動地帶著極化情緒引導一波又一波的輿情風向。

4.網民的非理性的螺旋效應推動群體極化現象

大多數網民很容易在集體無意識下產生從眾的心理,并不會單獨地產生自己的獨立觀點,他們其實并不在意自己對于這個網絡事件的來龍去脈到底了解多少,旨在關注是否會有更多的網民贊同自己的看法。網民甚至會先將自己的意見埋藏起來,默默地關注著其他人的觀點,衡量自己的想法與意見與群體或者大多數一般性意見的差距。如果差距過大,他們會主動地把自己的觀點傾向于前者,附和大多數群體的觀點。這個現象其實就是“沉默的螺旋效應”。德國社會學家諾依曼認為,在集體中,當個人發現自己屬于大多數意見那一類時,他們更容易積極地宣揚自己的觀點;當發覺自己屬于少數那一類意見時,普通個體就會附和集體環境下的輿論。這樣一來,一般個人的附和觀點會使集體意見變得愈發強大,這種強大又會吸引持不同觀點者轉向大群體意識之中,如此循環便形成了一個“一方越來越大聲疾呼,而另一方越來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過程”。也就是在這樣一個趨向化的過程中,個人的主觀意見逐漸變得大眾化和極端化,在群體意見不斷地被復制粘貼的過程中,便會形成大眾觀點極端化的普遍現象,從而使得網民產生越來越強的非理性情緒。在非理性的螺旋效應的作用下,強大的輿論攻勢逐漸形成,同時也會加快網絡輿情的失衡,不斷地推動群體極化現象。

(二)不良網絡輿論群體極化現象帶來的影響

1.網絡暴力現象盛行,不利于網民個人良好素質的培養

在群體極化的效應下,持續的輿情討論會把當事人推到風口浪尖,網民會根據大部分人的風向評價對相關輿情當事人進行指責,嚴重的還可能會產生網絡暴力。例如,在微博等網絡媒介中經常出現的人肉搜索現象;網絡群體可能會因為當事人的某句不經意的言語或者某個與他們道德衡量標準不相符的行為對其進行網絡攻擊,將當事人的個人隱私掛在網絡各大平臺,通過曝光率和群體極化效應的增強來滿足網民在虛擬空間勝利的快感。殊不知,這種不負責任的快感會給當事人帶來嚴重的人身和精神傷害。從社會規范的來看,這樣的傷害實屬會加深對社會的負面影響。網絡輿情中的當事人或許有著他們自己做出該行為的原因。不論行為對錯,網民應該學會尊重、寬容、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然后再去發表個人意見,而不是盲目追隨集體觀點,非理性地批判和譴責當事人。網絡暴力現象的盛行,嚴重影響到了網民個人良好素質的培養,同時也會給社會規范帶來不小的挑戰。

2.加大了政府治理社會問題的難度

政府等相關部門在群體極化效應下負面的輿論、消極的評論的作用下,處理一些網絡事件其實是有一定難度的。人民與政府的關系是十分微妙的,政府的工作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如果群眾脫離了正常軌道就會嚴重影響政府的治理工作。有些輿情會引發社會民眾對政府強烈質疑和不滿,就會加大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隔閡,這就進一步加大了政府治理社會問題的難度。

二、加強管理網絡輿情群體極化現象的策略

(一)強化網絡媒體各項功能

以微博為例,進一步優化和升級微博(網絡媒介)設置的基礎功能與推送功能,增加網絡發表評論的審核功能,限定敏感的帶有貶義性的侮辱性的詞匯內容。除此之外,凈化網絡媒介平臺上的互動空間,鼓勵平臺上呈現出積極向上的內容,對于網絡暴力類型的群體極化內容進行嚴格禁止。建議網絡媒介平臺與網民進行輿情交流互動的時候顯示年齡分布、性別比例等數據,多方透明公開網絡信息,讓網民更加精準地了解輿情的發展。

(二)提高網絡用戶社會素養

媒介素質是指能夠正確認識和使用媒介的能力。網民的媒介素養決定網絡內容質量。提高大眾的媒介素養,才能提高人們面對各種輿論事件時清晰冷靜的判斷力,不會被群體極化“意識綁架”,傳播負面的輿論。同時,網民良好的媒介素質有利于產生更多健康的內容,形成文明、和諧的網絡環境。例如,在疫情期間,一些網絡媒介上的健身博主發布一些居家健身的視頻,或許能夠使大眾提高鍛煉身體的意識,這才是網絡大數據環境下健康的引導方向。在良好的網絡環境下,網民之間進行高質量的互動與溝通,才能夠加強全社會的意識道德規范,真正做到線上配合線下,營造一個和諧的社會氛圍,從而有利于經濟、政治和生活的協調發展。

(三)提升網絡媒體運營者的社會責任意識,完善輿情引導機制

從社會責任的角度來看,網絡媒體運營者要謹慎審核自身發布的內容,點擊率確實是媒體人的利益追求,但也不要盲目地為了增加曝光率而做出“標題黨”“帶節奏”“營銷號”等誤導大眾的違心之舉。由于群體極化效應,一個小小的舉動會很迅速地被放到到無法控制的局面。媒體運營者要懷有一種社會責任意識,方方面面地考慮到自己所引導的輿情內容會影響到社會價值觀的轉向,要對輿論進行理性地引導,提高專業化素養,在新媒體環境下保持沉著冷靜的態度,發揮好帶頭作用。尤其是像微博中《人民日報》《新浪微博》這種國民度很高的“大V”,他們的言論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大多數網民的輿論觀點與看法,也是引導社會價值、倡導文明社會風尚的重要因素,因此更需要對自身要發表的言論謹慎審視。

(四)加強監管部門的防控力度

國家或相關的行業部門應制定一些的法律或規則來規范媒體行為。專業的媒體行業制定相關職業守則,規范網絡媒介平臺云運營者編輯標題書寫方式,樹立媒體的權威性。出于網絡這個公共區域的虛擬性,政府不必花費大量的人員去人工管理網絡環境,可以借助網站協助員工共同進行配合監管,對網民發表的輿情言論,嚴格審查,確保內容合法、健康、真實。

猜你喜歡
網絡媒介極化輿情
認知能力、技術進步與就業極化
極化雷達導引頭干擾技術研究
基于干擾重構和盲源分離的混合極化抗SMSP干擾
城市老年人網絡媒介素養提升路徑研究
非理想極化敏感陣列測向性能分析
數字輿情
數字輿情
消費輿情
基于網絡媒介的中醫藥信息傳播效果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