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高校大學生溝通禮儀教育的創新研究

2021-12-30 12:31劉思洋
科學咨詢 2021年1期
關鍵詞:禮儀用人單位大學生

劉思洋 趙 彤 鄭 涵

(長春工程學院管理學院 吉林長春 130021)

大學生在高校階段是其世界觀、人生觀確立的重要階段,也是其溝通能力、禮儀應用能力增長的關鍵時期。大學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溝通禮儀素養,是否具有實際的溝通禮儀應用能力,對于大學生在高校期間的師生關系、同學關系、與親人關系都有深遠的影響。同時,大學生溝通禮儀的素養對于教育部提出的建設和諧校園,滿足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能力需求,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與就業質量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我國高校大學生溝通禮儀教育的現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建立和規范一些禮儀制度,增強人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中華民族的未來屬于青年,而青年的綜合素質對于國家的發展、青年自身都極其重要??倳浀闹甘緦τ诋斍案咝4髮W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教育部提出高校大學生應具備的五項通用能力中明確指出溝通能力、禮儀應用能力對于大學生成長至關重要。然而,我國高校在大學生溝通禮儀教育方面與國外高校、國內的用人單位的要求存在較大的差距。如何開創我國高校大學生溝通禮儀教育的新局面是一個緊迫的命題。

2015年長春工程學院成立專門的課題組,針對如何提升高校大學生溝通禮儀教育展開專項研究。自2015年至2019年,課題組先后調研了吉林大學、吉林財經大學、長春工業大學、黑龍江工程學院、南京工程學院、長春工程學院等為代表的國內30余所高校進行了調研;先后實地踏查了歐亞集團、一汽集團、中東集團、老板電器、揚子江藥業、阿里巴巴等為代表的30余家用人單位,通過信息采集、整理、分析,發現除專業能力要求之外,92%用人單位對學生的溝通禮儀能力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100%用人單位認為畢業學生溝通禮儀的能力十分重要,認為溝通禮儀能力是初入職場大學生除了專業能力之外的最重要的能力,該能力對于學生快速融入團隊、構建和諧同事關系、展現高效的執行力等有直接的聯系;另外,用人單位對于新入職大學生溝通禮儀滿意度比較低,只有42%用人單位基本滿意,58%用人單位不滿意;對當前高校的溝通禮儀教育不滿意的占82%,基本滿意的只有18%。調研還發現我國高校目前除社科類專業開設《商務禮儀》或《管理溝通》課程之外,其他專業基本沒有針對學生的溝通禮儀能力培養的教學環節與實踐環節,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參加就業面試基本都是臨時抱佛腳,缺乏對溝通與禮儀的基本認知,高校對大學生溝通禮儀教育的缺失已經成為是不爭的事實。高校短期內解決對學生溝通禮儀教育缺失也存在諸多的困難,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調整、專業師資力量匱乏等。既要面對高校這種溝通禮儀教育的缺失,又要切實提升高校大學生溝通禮儀能力,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就需要轉變高校大學生溝通禮儀教育的理念、創新教育方式與方法,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課題組提出在掌握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習慣的基礎上,把學生的手機、電腦、高校教務系統、典型企業有機連接起來,通過開發高校大學生溝通禮儀教育公眾號對大學生從大一入校就進行系統的溝通禮儀教育,階段性對學生進行溝通禮儀能力的測評,高校教學管理部門根據學生在公眾號號學習表現給予學生相應的學分獎勵,實現溝通禮儀教育跨專業全覆蓋,激發大學生學習與應用溝通禮儀的熱情,通過溝通禮儀教育,規范自身行為,促進新型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促進同學之間的有效溝通,疏解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成長壓力,幫助大學生夯實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戀愛觀,提升學生整體溝通禮儀素養,提高就業達成度與質量,增強學生在畢業后的崗位適應能力與溝通能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在國外,西方禮儀發展歷史比較悠久,從文藝復興時期到現代社會逐漸成熟。在我國有許多禮儀專家學者都對禮儀的教育和實踐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總結,像《我們是禮儀之邦書系》等,但針對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成長禮儀的相關研究就非常少,相關的實踐內容幾乎空白。當代大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往往只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溝通禮儀知識的學習以及實踐對于大學生成長、成功的重要意義,甚至出現了很多學生對基本溝通禮儀常識的全然不知。[1]

如今,國家對于溝通禮儀教育愈加重視,教育部在2013年就明確提出高校大學生要具備五種通識能力,即自我管理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職業溝通能力、禮儀應用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但直到今天,從高校的角度講,教育部提出的五種能力的教育是缺失的。從社會資源看,溝通禮儀培訓的網站、公眾號資源,基本只聚焦在大學生就業階段以及職業成長階段,對于大學生本科四年最重要的成長階段如何提升溝通禮儀能力的教育資源極為匱乏。[2]

二、我國高校大學生溝通禮儀教育的創新路徑

當前,我國高校大學生溝通禮儀教育的確存在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已經制約了高校溝通禮儀教育的開展,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通過創新,通過創新開創我國高校大學生溝通禮儀教育的新局面。

1.教育主管部門要承擔起推動高校溝通禮儀教育的管理責任。教育部已經明確了高校大學生需具備五項通用能力,那么有誰監督落實,盡到監管責任?很顯然,責任在直轄市、省及自治區的教育廳,因而,要提升我國高校大學生溝通禮儀教育水平,各省、自治區的教育廳應出臺與教育部的配套政策,通過嚴格的考核措施,督促、檢查高校開展大學生溝通禮儀教育的執行情況,并組織牽頭開展省級高校大學生溝通禮儀能力競賽,重獎參賽學生與指導教師。同時,教育主管部門應聘請知名企業的人力總監到各高校進行巡回演講,讓高校領導、高校教師、高校學生認識到用人單位對大學生溝通禮儀素養與能力的需求與標準;并建立專家庫指導各高校具體實踐。

2.高校作為大學生溝通禮儀教育的平臺應承擔起主體責任。首先,高校要注重溝通禮儀教育的師資培養,專業的老師做專業的事;其次,高校要開發精品課程,如《商務禮儀》《管理溝通》等納入公共必修課程;并對應用溝通禮儀教育公眾號的學生給予學分獎勵,按照每學期0.25學分予以獎勵,總學分控制在2學分以內。鼓勵各專業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中增加與溝通禮儀相關的課程,引導學生重視溝通禮儀的學習。

3.用人單位要在推動高校大學生溝通禮儀教育中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用人單位要參與高校大學生溝通禮儀教育課程的設置、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在確認學生專業能力的基礎上,促使高校認知溝通禮儀教育對大學生成長,特別是就業階段、工作5年內對于大學生的影響,以及用人單位突出強調的團隊、執行能力與溝通禮儀教育的關系。我們要通過產學研平臺構建,促進高校與企業的深度融合,以用人單位的現實需求推動高校大學生溝通禮儀教育的深入開展。[3]

4.教育軟件開發的深度融入將加大推動高校大學生溝通禮儀教育的開展。高校大學生學習與溝通禮儀主要針對就業招聘等環節,社會上的教育培訓、相關軟件主要集中在大學生就業招聘這個環節,而忽略了大學生在高校從大一到大四成長過程中的溝通禮儀教育,和諧師生關系、同學關系、戀人關系、親人關系都與學生溝通禮儀素養息息相關。因此,教育軟件開發企業應根據大學生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開發相應的APP或公眾號平臺,并與高校深度合作,通過學習獎勵學分的方式,引導學生從大一開始通過公眾號平臺學習溝通禮儀,應用溝通禮儀。通過四年的溝通禮儀學習,我們要切實提升高校大學生的溝通禮儀素養,提升學生溝通禮儀的應用能力。

總之,只有實現教育主管部門、高校、高校學生、用人單位、教育軟件開發企業“五位一體”的聯動,才能將高校溝通禮儀教育落到實處。我們要通過溝通禮儀教育的深入開展改變當前大學生的精神面貌,讓學生在高校的成長有“禮”隨行,有“禮”可依,讓大學生學習溝通禮儀、應用溝通禮儀成為一種自覺意識和習慣行為,為和諧文明校園的建設,為高校文化競爭力的提升做出每一名大學生的貢獻。

猜你喜歡
禮儀用人單位大學生
性騷擾的用人單位法律責任研究
1.舉證責任倒置對勞動爭議仲裁有什么意義?
筷子禮儀
六旬老婦“養出”了個大學生
禮儀篇(下)
集體合同糾紛,用人單位“三不能”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屆大學生演講比賽圓滿落幕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簽訂了三方協議,不等于與用人單位建立了勞動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