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庭教養方式對0~3歲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的影響研究

2021-12-30 12:31
科學咨詢 2021年1期
關鍵詞:教養情緒差異

楊 慧

(青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青海西寧 810008)

一、問題提出

家庭教養方式對幼兒身心發展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對于0~3歲的幼兒來說,家庭是其接觸最早且最多的環境。家庭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當前,被大眾所熟知的有民主型、專制型、放任型和溺愛型四種家庭教養方式。

關于家庭教養方式的研究很豐富,但研究大多集中在探索家庭教養方式對幼兒社會性發展或對幼兒性格養成等的影響,關于家庭教養方式對幼兒情緒理解與情緒表達方面的研究較為缺乏。此研究在先前研究的基礎上,以幼兒的情緒理解與表達為研究重點,以0~3歲的幼兒為研究對象展開研究。

二、研究結果及分析

(一)家庭教養方式對幼兒身心發展影響的結果及分析

本研究中有60.76%的家長在制定家中規則時會和幼兒商量,讓幼兒真正參與到家庭活動中去。孩子面對困難時,家長會通過積極引導來幫助幼兒獨立解決。這些通常是民主型家庭會采用的方法。專制型家庭在本研究中表現為,覺得批評和懲罰會促進孩子的成長,孩子做不好的事情家長常替孩子完成,剝奪了幼兒自己探索的機會。

從研究結果看出,盡管隨著經濟水平和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等因素的影響,更多的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大作用,但本次研究中依然有20.25%的家長認為教育主要依靠教師,家長所起的作用不大,而采用放任型的家庭教養方式,缺乏與幼兒的溝通。

本研究中有31.64%的家庭趨向于溺愛型教養方式。全家都以幼兒為中心,孩子在各方面的要求都會盡量滿足,即便是當時不同意,但只要孩子哭鬧就會滿足其要求。

(二)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的現狀及分析

1.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的現狀

對于0~3歲的幼兒來說,喜、怒、哀、樂、懼等情緒的表達已初步形成,但表達方式較簡單,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研究表明,有51.90%的幼兒會在提出買玩具或其他東西被拒絕后通過發脾氣或哭鬧等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有54.43%的幼兒喜歡向身邊的人微笑;有62.02%的幼兒會在身邊的人離開時哭泣;有53.16%的幼兒會對家人或他人表現出崇拜和尊敬;也會有34.18%的幼兒在不開心時喜歡生悶氣。這些研究表明幼兒在0~3歲時情緒理解與表達正在豐富和發展。在這個年齡階段,我們要特別注重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的發展。[1]

2.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的特點

(1)不穩定性。幼兒的情緒理解與情緒表達受到內外環境的影響。針對同一事件,處在不同時間、不同條件下,幼兒的反應會有很大的差異。本研究調查發現,有些幼兒有時會隱藏或放大自己的情緒。例如,幼兒在提出買玩具或食物等要求被父母拒絕時會發脾氣哭鬧,而這種的情緒若是發生在戶外或有客人在場時,部分幼兒會放大這種情緒。

(2)個體差異性。研究表明個體的情緒表達有正性情緒、負性情緒和表達的強度三個維度。不同個體在情緒理解與表達上有所不同。主要表現為:

①正負情緒表達差異。幼兒對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的表達。

②情緒表達強度的差異。幼兒情緒表達分為強、弱兩級,是指幼兒在面對情緒刺激時,體驗到的正負情緒程度的強弱。

③情緒表達內外性的差異。幼兒在情緒發生時會伴隨著某種外部的行為。幼兒的情緒表達分為內隱和外顯兩種指向性。

三、家庭教養方式對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的影響

本次研究分別對家庭教養方式和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進行研究,從而深入地探究家庭教養方式對0~3歲幼兒情緒理解與情緒表達的影響。[2-3]

(一)不同教養方式下的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的特征

民主型父母善于與幼兒交流,會聽取幼兒的意見,對幼兒進行合理的教育。身處民主型家庭的幼兒自身主動性較強,在情緒理解上更直接,在情緒表達上更為積極活躍。溺愛型家庭的幼兒在情緒表達上較豐富,勇于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表情和語言都比較豐富,但在情緒理解上不夠充分,容易沖動任性、無禮、獨立性差。

專制型家庭幼兒的日?;顒酉禂涤杉议L決定。家長會以自己的標準來判斷幼兒的行為,缺乏與幼兒的溝通,對不符合家長標準的行為會給予否定、批評和懲罰,甚至在懲罰時不說明理由,家長控制性較強并十分嚴苛。放任型家庭通常在生活和學習中缺乏對幼兒的引導,多采取放任的態度,與幼兒缺乏溝通,忽視幼兒真正的需求,對幼兒的言行舉止不加干涉,缺乏積極的回應和互動。

幼兒身心的發展和性格的養成與家庭教養方式存在著很大的聯系。一般情況下,積極的教養方式會對幼兒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有助于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4]

(二)影響0~3歲幼兒情緒理解與表達的因素

1.年齡。本研究發現,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幼兒的情緒理解逐漸豐富,情緒和情感表達的能力也不斷提高。這突出表現在對負性情緒的控制上。例如,與人離別時哭鬧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有所減少。

國外學者研究表明,0~3歲的幼兒情緒體驗已經有所發展,個體的情緒體驗及表達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年齡相對較大的傾向于“較少哭泣”這類體驗即負性情緒的減少。

2.社會文化環境。城鄉文化環境的差異是一種重要的社會文化環境差異,在自然和人文環境上影響著幼兒的情緒理解與表達。例如,研究中調查了家長是否會根據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學習某種特長。城市和農村生活的家長再此問題的選擇上有很大不同。社會學者認為人類身處社會之中,社會形成了一定的標準,這種標準規定了人類的情感感受和表達。[5]

3.氣質類型。人在氣質上是有差異的。例如,幼兒剛一出生就會表現出氣質差異,有的幼兒愛哭鬧,有的幼兒很安靜。多血質氣質的幼兒活潑開朗,喜歡與人交往;膽汁質的特征是精力充沛、熱情、情緒波動大、易沖動等;粘液質的特征表現為安靜沉穩、情緒不易外露等;而抑郁質的特征是行動緩慢、善于覺察到細小的事物等。

4.家庭環境及教養方式。0~3歲的幼兒大部分還未進入幼兒園,家庭是該年齡階段的幼兒主要活動的場所。家庭所采用的教養方式直接影響著幼兒的思維和活動,直接影響幼兒的情緒理解與表達的發展。民主型的家庭會與幼兒積極溝通、關注幼兒的行為和需求。幼兒生活在民主型教養方式下在情緒理解,特別是在情緒表達上會更加積極,更加偏向于正性情緒;而專制型教養方式的家庭,通常會對幼兒的行為和需求產生限制,這種生活環境下的幼兒在認知和社會性發展上趨向于負性情緒。[6]

猜你喜歡
教養情緒差異
JT/T 782的2020版與2010版的差異分析
相似與差異
找句子差異
男女生的思維差異
教養方程式
小情緒
小情緒
小情緒
使人高貴的是根植于內心的教養
十二位果敢媽媽不同尋常的教養筆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