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班主任工作中學生的“認同”教育

2021-12-30 12:31王亞麗
科學咨詢 2021年1期
關鍵詞:認同中華民族民族

王亞麗

(甘肅省康樂縣第一中學 甘肅臨夏 731500)

受各種負面思潮的影響,較多青少年學生出現了民族認同感和國家認同感的缺失,導致青少年學生對“認同”,即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認同[1]的認識比較膚淺,甚至存在與“認同”相悖的思想或行為,特別是對中華民族的先進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嚴重不足。因此,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的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培養青少年學生增強“認同”感,牢固樹立青少年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班主任工作中需要多方并舉,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認同”教育。

一、加強青少年學生“認同”教育的重要性

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全面、深入、持續地開展“認同”教育,是加強和改進青少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工作;是促進青少年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青少年學生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是實現民族團結和社會長治久安的必然措施;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順利進行、有利于國家的統一、有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也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和諧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因此,引導青少年學生回溯中國悠久歷史,感受中華燦爛文化,體會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艱辛歷程,將有助于培養他們對祖國輝煌的光榮感和自豪感,培養他們對祖國發展的責任感,從而養成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的意識。這可以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價值、情感、文化、政治和制度的認同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基礎。

二、青少年學生“認同”教育的班主任策略

(一)加強青少年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教育

班主任可以利用班團活動,有計劃、有層次地對學生進行民族性的理論教育,確立中學生理性的民族主義觀念,讓中學生明白民族主義與極端民族主義的區別,并時刻保持一種理性的民族利益追求。班主任要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一切種族至高論、民族優越論的說法都是虛無的,不切實際的;認識到一切不和諧、不積極、不利于中國特色社會注意道路的行為,不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讓問題復雜化;認識到民主和法治才是一切國家繁榮和民族富強的前提和保障。

例如,班主任可以引導學生回顧中國近代各民族兒女的抗爭歷史和探索歷史,重點列舉著名的民族愛國領袖和愛國先驅,讓學生明白:面對列強的入侵,無論是漢族、回族、還是藏族等各民族,他們不分民族、不分文化習俗差異,齊心協力,為挽救民族危亡,捍衛國家獨立,為了中國這個共有的家,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屹立在世界東方;讓學生明白:自古以來,五十六個民族都只有一個家——中國,五十六個民族都有一個共同的稱謂——中華民族。

(二)加強去青少年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教育

班主任可以利用班團活動、教室文化墻、學習園地、知識競賽、作文競賽、演講比賽、古詩詞朗誦比賽等方式,對中學生進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讓學生深入理解和發揚蘊含著優秀思想理念的中華傳統文化,弘揚和發展中華傳統美德。具體內容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

1.思想文化方面。一方面,回顧我國歷史發展過程中涌現出的思想大家,讓學生了解他們為中國社會發展和文化傳承做出的巨大貢獻。另一方面,讓學生清楚我國的優秀傳統思想文化的構成。它們都植根于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上,并通過教化世人來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

2.傳統文化的載體方面。例如,通對我國古代的杰出藝術家、科學家、思想家的優秀事跡,四大發明、天文歷法、數學建筑、農學醫藥、四大名著、史學重典等科技文化,以及詩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琴棋書畫、舞蹈、武術、刺繡、剪紙、陶瓷、各種歷史建筑、中醫文化成就等的了解,學生知道了蔡倫、祖沖之、張衡、李時珍、王羲之、司馬遷、李白、杜甫、曹雪芹等歷史名人,也會認識到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民族瑰寶,會感受到中華文明的燦爛和輝煌。

3.民族風俗習慣方面。班主任可以展示、介紹各民族的傳統節日和優良風俗習慣,讓學生體會到每個民族的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其獨特的來歷和含義,認識到56個不同民族風情下各自獨特的文化傳承以及高度統一的家國情懷。

(三)加強青少年學生對偉大祖國的認同教育

班主任要以史實做依據,向學生滲透對偉大祖國的認同感教育。我們的祖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大批的杰出人物,有讓世人驚嘆的四大發明,有世界奇跡的萬里長城……這些都是我們國家的榮耀和民族的驕傲,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充滿智慧的象征。

例如,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觀看《超級工程》《大國工匠》《大國重器》《大國外交》等紀錄片,讓學生直觀感受祖國建設的不易和艱辛,感受偉大祖國取得的偉大成就,從而增強學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養學生對偉大祖國的認同感。

教室文化墻、學習園地中可以布置有關國家重大成就和科技進步等方面的成就展。班主任可以組織學生針對改革開放以來祖國的快速發展成果進行知識競答、作文競賽、演講比賽等。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學生不但能繼承和弘揚祖國的燦爛文化和優秀傳統,而且能激發出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四)加強中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教育

班主任可以通過班團活動,以史為鑒,對中學生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教育:

1.引導學生進行縱向歷史維度的比較,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實踐的結晶: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中國人民的抗爭史和探索史。面對列強的入侵,中國的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先進的知識分子、無產階級逐一登上歷史舞臺,挽救民族危亡,捍衛國家獨立,不惜獻出鮮血和生命,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建立起嶄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近代史說明,只有社會主義方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班主任要讓學生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我黨長期奮斗的基礎上建立的,是我黨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接力探索取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承載著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著無數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著億萬人民的奮斗和犧牲,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發展中國、穩定中國的必由之路。

2.引導學生進行橫向歷史維度的比較,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奮斗、走向勝利的旗幟。首先,班主任要讓學生認識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下,中國只用30多年的時間就走完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幾百年才能走完的路程,徹底結束了近代以來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的悲慘命運,徹底開啟了中華民族不斷發展壯大、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徹底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從此走上繁榮富強和偉大復興的歷史新征程。其次,班主任要促使學生明白:實踐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符合中國實際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是符合我國基本國情的社會制度,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列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科學理論體系,是馬列主義在當代中國發展的新階段,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指南。

3.對學生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讓中學生明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全體中國人民自己的事業,必須依靠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學生作為未來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更應該充分發揮主人翁精神,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全身心投入到科學文化知識的汪洋中汲取豐富的知識,全面鍛煉和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努力成長為符合祖國發展需要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總之,培養學生的“認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項出就行和系統性的工作。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領航員,是學生靈魂的第一塑造者,其工作核心就是學生的德育。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通過各種形式,采用各種素材對學生進行“認同”教育,真正達到德育的目的。

猜你喜歡
認同中華民族民族
我們的民族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MINORITY REPORT
努力樹立中華民族的文化信仰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認同的崩潰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