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教學策略

2021-12-30 12:31梁玉群
科學咨詢 2021年1期
關鍵詞:蘋果樹應用題思維能力

梁玉群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大鰲鎮百頃小學 廣東江門 529144)

解答應用題時,學生只有準確把握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才能在復雜的數學條件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1]。思路清晰是解答應用題的重要因素[2],也是提高解題正確率的關鍵因素。因此,掌握相應的思維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綜合提高應用題解答能力。應用題的解題方法很多,需要教師結合本班學生的具體特點來挑選對應的教學策略,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一、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意義

(一)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

一道應用題里會包含很多知識點。這些都是學生最終解答應用題的線索或條件。因此,小學數學應用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鞏固學生數學知識基礎的作用[3]。學生在實際解答應用題的過程中,會對數學的基礎知識形成一個較為清晰的認知,從而增進理解,加深記憶。

(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一般情況下,小學數學應用題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小學數學練習題一般以豎式計算為主。小學生如果對數學概念及數學公式有了清晰的理解,就可以解決相應的問題。但小學數學應用題不一樣。應用題一般會以圖畫或文字的形式來闡述信息。學生需要經過一定的思考,準確把握條件中的數量關系。這對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及閱讀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小學應用題教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自身的能力來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

(三)提高學生的生活問題解決能力

小學數學應用題一般和生活的聯系較強[4]。因此,學生在解決相應的數學應用題時,就能鍛煉自身的生活問題解決能力。雖然小學生的思維方式有待發展,生活經驗不足,但生活問題是他們一直接觸的。而且,提高學生的生活問題解決能力既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要求,又可以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運用數學思維。

二、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過程中的常見問題

(一)教師對教學內容認識不足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教材發生了很大變化,在題型、內容難度方面都需要教師去研究。比如,在改革之前,教師都是將同種類型的應用題放在一起訓練,如今則是將不同類型的應用題放在一起訓練;在改革之前,教師會單獨分一章節進行應用題的訓練,如今則是將應用題分散到各個環節,如案例分析、課后習題等;在改革之前,應用題一般會以文字的形式出現,如今則大都會與圖畫結合,將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用圖畫表示出來,讓學生尋找圖畫中的條件及問題,使應用題的種類變得豐富多彩。

(二)自主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待增強

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理念并沒有隨著新課改的要求而及時更新,有時會顯得教學方法不是很成熟。有些教師為了加快教學進度,基本不會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及時間,而是自己從始至終地參與。一般是教師說“一”,學生不敢說“二”。這樣的教學行為根本不能提高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當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發展受到限制時,他們的發展就會受到限制。小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不是很成熟。但通過自主思考及探究,他們這方面的能力會得到相應提高,他們也就能利用自身的能力來解決小學數學應用題。因此,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自主思維能力的發展,讓學生不斷更新解題的思路,從而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

(三)忽視解題技巧的傳授

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增強學生的解題興趣,常常會采用創設情境的方法。比如,在一些公開課上,如果沒有相應的情境,教師常常會擔心自己的得分很低。但是,在實際的創設情境過程中,教師忽視了情境創設的根本目的及教學內容,只追求創設情境這種形式,必然會降低教學效率。其實,應用題中包含各類條件及解題信息。學生需要對關鍵的信息作出相應判斷,并在判斷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解題方法。一般學生在解答應用題之后都要再次檢查自己的解決方案及答案,尋找可能會出現失誤的地方。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只關注學生的最終結果,而不重視解題技巧的傳授或個人解題能力的培養,造成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未能提高。

三、小學數學應用題解題教學的策略

(一)歸納解題步驟,降低出錯幾率

要解答應用題,歸納解題步驟十分重要。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出錯的幾率。第一步,審題。顧名思義,審題就是為了讓學生將應用題中的條件及問題一一尋找出來。學生在審題時可以采用畫線段圖的方式,簡單明了地摘取條件和問題。第二步,分析數量關系。第二步是解答應用題的核心步驟,可以讓學生在確定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明確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第三步,計算。第三步是學生最容易出現錯誤的地方,究其原因,是其粗心、馬虎。在確定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完成計算,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彼此交流,讓學生理解應用題的數量關系、解題方法等。第四步,驗證。通過驗證,學生可以明確自己的解答是否正確,一般可以采用倒推的方式,將自己的答案作為一個已知條件,把題目中的條件當作一個問題。

例1 一果農種植了360棵果樹,包含蘋果樹以及梨樹兩種品種,已知蘋果樹的2/3等于梨樹的4/9,問蘋果樹和梨樹各有多少棵?

以“1”為單位,學生最終計算得出的答案是:蘋果樹144棵,梨樹216棵。為了驗證答案,學生可以采取倒推的方式:已知蘋果樹144棵,梨樹216棵,問蘋果樹的2/3是梨樹的幾分之幾?

(二)傳授解題技巧,培養學生自主思維能力

在應用題教學中,教給學生解題技巧是十分重要的環節,也是他們正確解答綜合應用題的關鍵。如果學生可以靠自己的思維方法來解決應用題,那么,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就會得到提高。學會分析應用題、思考應用題后,學生的思維發展才能使其終身受益,解題的思維過程才能清晰、順暢。因此,在解答應用題時,學生應學會選擇合適的解題方法,運用恰當的解題技巧,提高解題的正確率和速度。

例2 某學校的三年級學生有5/9是女生,而女生比男生多6人,問三年學生有多少人?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

對這類題目,如果采用從前至后的順序分析,學生很難理清思路。因此,學生可以將全班學生看作單位“1”。由于女生有5/9,男生則是4/9,再加上女生比男生多6人,學生就很容易列出數量關系:6÷(5/9-4/9)=54(人)。這種倒推的方式更容易打開學生的思維,使其能更有效地解決數學應用題。

(三)自主命題,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數學

師生的角色可以在適當機會互換。在互換后,學生可從生活經驗出發,自主編制應用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為了將應用題編制好,會主動復習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了解出題點應該在哪里,然后運用數學概念及公式解決問題。當一切都沒有問題后,他們才會將應用題展示給大家。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會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鞏固其數學知識基礎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生活中有大量的數學問題,尤其有許多具有實際操作意義的應用題。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進行實際操作,增強自身對數學的感受。在自主命題的基礎上,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學生是很容易得到滿足的。如果同學、老師充分肯定了自己所出題目,他們就會獲得巨大的成就感,還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四、總結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應用題的解答需要學生不斷學習,在培養自身良好的應用題解答習慣的基礎上,提高自主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小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得到提升,對其接下來的初中、高中學習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猜你喜歡
蘋果樹應用題思維能力
有限制條件的組合應用題
有限制條件的排列應用題
數列應用題、創新題
培養思維能力
做一顆永遠成長的蘋果樹
蘋果樹
“蘋果樹”大狼
解應用題要過“三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