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環境教育理念的城市公園設計研究

2022-02-05 00:18郭丹辰譚雪紅徐謙
安徽農學通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環境教育徐州市城市公園

郭丹辰 譚雪紅 徐謙

摘 要:以徐州市大龍湖濕地公園為例,從植物景觀、道路游線、景觀構筑物與小品、解說系統等方面探討環境教育在城市公園設計中的表達方式。結果表明:(1)大龍湖濕地公園環境教育資源較豐富,景觀設計雖然在一些方面體現了環境教育,但還存在明顯不足;(2)針對現存問題,可從親水游線設計、植物與環境關系的表達、景觀構筑物與小品的材料及主題、解說系統的多樣性等方面進行改進;(3)充分利用城市公園開展環境教育需要景觀設計師、公園管理人員和政府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環境教育;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徐州市

中圖分類號 TU986.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01-0070-05

Research on Urban Park Design Based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aking Dalong Lake Wetland Park in Xuzhou as an Example

GUO Danchen ?TAN Xuehong ?XU Qian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Xu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uzhou 221008, China)

Abstract: Taking Dalong lake wetland park in X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he expression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as discussed in urban park design from the aspects of plant landscape, road tour, landscape structures and sketches and interpretation system in this paper.The results showed as follows:(1)There were plenty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ources in Dalong lake wetland park. Although the landscape design embodied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some aspects, it still had obvious deficiency; (2)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design of the hydrophilic tour line, the expre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nts and environment, the materials and themes of landscape structures and sketches and the diversity of interpretation system in view of the problems in th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design in the park; (3)Making full use of urban parks to carry ou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eded the joint efforts of landscape designers, park managers and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Key words:Environmental education; Urban park; Landscape design; Xuzhou City

當今時代發展迅猛,人類掠奪式的資源開發導致了生態環境不斷惡化,20世紀60年代后,人們的環境意識開始覺醒,環境教育由此提出[1],自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以來,通過環境教育的方法協助人類解決各種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議題,已成為世界各國和地區的共識[2]。我國對環境教育的構想源于1973年召開的全國第一次環境保護會議,將環境教育作為提高國民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手段[3]。進入21世紀,環境教育作為我國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工作,受到了國家高度重視,環境教育已成為一種注重培養社會公眾環境意識、樹立科學價值觀、教授保護環境知識與技能的科普教育[4]。

城市公園是人們開展交往活動的公共性場所;是人與自然、社會進行物質、信息交流的重要場所;是城市社會、經濟、文化和歷史的物質載體;是展示城市形象和文脈內涵的重要窗口,應該成為環境教育的重要陣地[5]。而我國近現代風景園林行業的規劃設計中,對城市公園功能的關注點大多集中在美化、休閑和生態功能上,教育功能強調很少,即使目前環境教育在我國已經得到政府高度重視,但只有少量的大型濕地公園、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在設計和管理上考慮了環境教育,大量老百姓經常光顧的城市公園往往被忽略[6]。如何結合城市公園,實現教育的全民化、終身化,是近期園林行業研究的一個新視點。因此筆者以徐州市大龍湖濕地公園為例,探討在公園設計中如何表達環境教育理念,通過有意識的景觀設計,提高城市公園環境教育的活動和內容,為城市公園發揮環境教育功能、實現人與環境和諧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 大龍湖濕地公園概況

大龍湖濕地公園位于徐州市東南部新城區境內,其前身是大龍口水庫,水域面積只有0.8km2,水庫西、南、東壩體外圍散布著池塘。為了改善徐州新城區生態環境,2004年起,以大龍口水庫為主體,開始規劃建設大龍湖景區,2006年對外開放[7]。建成后大龍湖景區成為集休閑娛樂、旅游觀光、體育健身、生態保護于一體的城市濕地公園,成為徐州市新城區的生態核心區(圖1)。

根據景觀規劃和目前公園使用情況,大龍湖濕地公園可分為濕地生態觀賞區、公共活動區、娛樂休閑區、康體休閑區、文化展覽區和湖面游覽區六大功能區,其中湖面游覽區占整個公園的44.4%[8],水域占據公園的中心位置。公共活動區主要由大草坪及下沉廣場組成,為市民的主要活動區域。娛樂休閑區位于大龍湖南岸,由一系列特色建筑組成,主要為游客提供購物、餐飲及娛樂休閑的地方,但由于各種原因,一直沒有啟用,2020年才開始陸續有商家進入。濕地生態觀賞區由大大小小的島嶼及水生植物、觀鳥廊、觀賞平臺及綠地組成,為濕地保護區域,是進行環境教育的良好場所。

在十多年的運營管理中,大龍湖濕地公園經過多次修建、完善,增添綠化植物、景觀小品、健身設施、道路鋪裝(圖2、圖3)等,更加凸顯公園的健身主題,成為新城區居民健身活動的絕佳選擇地。

2 大龍湖濕地公園環境教育資源

2.1 自然資源 大龍湖濕地公園作為城市濕地公園,其前身為水庫,水資源和濕地資源必然成為主要的環境教育資源。公園水域面積1939658m2,平均水深3m,水容量約600萬m3,同時濕地景觀約占總公園面積的13.7%,這些均可成為水資源與環境保護、濕地的認識及作用等環境教育的重要載體。

動植物資源在維系地球環境生態系統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大龍湖濕地公園陸地綠化面積為1342744m2,由200余種綠化植物組成,如鹽膚木、國槐、香樟、櫸樹、石榴、垂絲海棠、杏花、迎春、繡線菊、麥冬等。另外還有水生植物23種[9],如荷花、睡蓮、菖蒲、香蒲、蘆葦、水生鳶尾。濕地為鳥類的停留提供了適宜場所,大龍湖濕地公園是徐州市越冬鳥主要棲息地之一,很多過境的鳥兒也在此“歇腳”,已成為鳥類遷徙途中一個“驛站”和部分候鳥的重要越冬地。主要鳥類有秋沙鴨、銀鷗、斑嘴鴨、蒼鷺等。

對于大龍湖濕地公園來說,整個生態環境都可作為環境教育資源,應當在注重傳播動植物知識的同時,還要強調與動植物息息相關的生態環境,如土壤因子、光照因子、氣候氣象等,利用這些資源既能讓游客學習生態環境知識,也能向公眾傳達環境保護的理念。

2.2 歷史文化資源 2006年11月9日對大龍湖北部小島上古黃河遺址進行發掘,歷時2個月,遺址采用探方發掘法,發掘面積100m2,其中發現了木樁、蘆葦、卷土埽、麻繩和青花瓷片等遺物,這些與河流伴生的工藝遺跡展現了徐州防洪抗洪的悠久歷史,內容充實且意義非凡,給大龍湖未來的歷史文化展示打下了堅實基礎?,F古黃河遺址小島被命名為遺跡島。大龍湖湖邊蘊藏了無數古人治水的文化和精神傳承,成為重要的環境教育資源。

3 大龍湖濕地公園環境教育設計現狀

3.1 植物景觀設計 植物是人類接觸自然、認識自然的重要媒介,更是城市公園設計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根據《公園設計規范》(GB51192-2016),綜合公園的綠化面積要達到65%以上,因此植物可以是任何一個公園開展環境教育的資源。大龍湖濕地公園在綠化植物的選擇上多采用鄉土樹種,同時適當引進一些外來品種,體現了地域性和生物多樣性相結合的特點[10]。在植物設計手法方面采用了喬+草、喬+灌、喬+灌+草、單一草坪、純林、水生植物組合等多種形式,營造了豐富的植物景觀類型(圖4);同時作為一個城市濕地公園,在從水生植物到濕生植物、中生植物的配置方式,更好地展示了植物與環境的關系。大龍湖濕地公園豐富的植物種類和植物景觀類型可以幫助公眾認識植物,了解生物與環境關系,意識到生態系統和諧發展的理念,明確人類應該熱愛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

3.2 景觀構筑物與小品設計 景觀構筑物是指不具備、不包含或不提供人類居住功能的人工構筑物,包括亭、廊、架、橋、大門、圍墻等,景觀小品可解釋為放在室外環境中的藝術品[11]。通過對景觀構筑物與小品的設計,可以直觀展示環境教育內容,為公眾提供了解自然、學習環境知識的場所。大龍湖濕地公園景觀構筑物及小品設計的環境教育內容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一是采用當地的生態材料,如公園中的瞭望臺、觀鳥廊等均采用當地原木(圖5);二是通過小品來表達環境教育相關主題,如公園中關于“魚”的景觀小品,向公眾傳達了要保護水環境、珍惜魚類資源等環保信息(圖6),孩子們在此玩耍的時候也了解了相關知識,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3.3 道路游線設計 城市公園的道路系統不僅具有交通功能,而且還是公園的造景要點。根據設計主題規劃好道路游線,不僅能夠方便游客游覽,而且能引導游客自覺融入周邊環境,具有環境教育的功能。大龍湖濕地公園環境教育內容可分為3條路線:一是公園的主園路,全長7.8km,為了更好地體現健康、鍛煉的設計主題,2020年底對主園路進行改造,用不同顏色把主道路分為2部分,標記不同的里程數(圖2),吸引更多的游客到這里跑步、散步,享受健康生活方式;二是大龍湖東北岸,從日月同輝景點到大草坪景點,湖邊的親水步道,這條游線具有親水,觀水、賞景等功能,同時也是進行水資源教育的最佳路線,遺憾的是在這條游線上沒有與水資源相關的標識牌,只有一些廊架、座椅等休憩設施(圖7);三是公園西北部的觀鳥廊游覽線,該游覽線是開展濕地知識宣傳和教育的絕佳游線(圖8)。觀鳥廊連接鳥島和桃花島,路面寬1~1.5m,高架于水面之上,周圍為茂密的水生植物,但路線上缺乏濕地相關知識介紹,只有一些關于安全方面的提示。

3.4 解說系統設計 解說系統就是利用各種媒介將信息傳遞給公眾,幫助他們更好地了解所參觀的場所和環境,獲得相關信息與知識。解說系統有自導式和向導式2種形式,自導式以解說標志牌、宣傳冊和智能解說設施為主,向導式以專業人員講解為主。大龍湖濕地公園沒有向導式解說系統,以自導式解說系統為主。而自導式解說又以解說牌為主,幾乎沒有其他相關宣傳冊、智能解說設施等。解說牌可以分為游覽信息解說牌,如游線圖、指示牌等;環境教育解說牌,如植物標識牌、環境保護宣傳牌;管理解說牌,如警示牌(圖9)等。大龍湖濕地公園在環境教育解說牌方面主要針對樹木品種掛牌和環境保護宣傳方面,大量的水資源、濕地環境、歷史文化、人類與環境關系等方面的知識沒有進行環境解說,而植物解說牌這方面的工作也做的不夠,游覽整個公園,只有個別植物種類掛牌,大量的植物種類,特別是水生植物均沒有解說牌。

4 問題與建議

大龍湖濕地公園依托豐富的環境教育資源,在設計中體現了一些環境教育理念,如觀鳥廊游線和健康步道設計、解說牌設計以及主題活動的開展等。但總體來說,環境教育設計體現不足,游客到公園多為單純的游覽、休憩、娛樂、健身等活動,不太關注環境教育相關知識,不能自然而然地引起公眾環境保護的自覺性和緊迫感。

在植物景觀設計方面,雖然有不同設計手法的體現,但極少與環境教育相關聯,特別是針對從水生植物-濕生植物-中生植物系列變化,是進行植物和環境關系知識教育的最好現場,可通過環境教育解說牌、宣傳手冊及環境教育自愿者導覽等形式向公眾進行環境教育。景觀構筑物和小品設計還需要進一步挖掘,如廢物利用、太陽能發電、系列環保小品等的運用。在道路游線設計方面,沒有充分利用親水游線進行水環境與水資源的環境教育,可增加大龍湖的發展歷程、建設過程及水質、水環境狀況的解說牌及智能解說系統等。在環境教育解說系統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解說系統單一,只有解說牌,而解說牌更多的是關于導覽和管理警示類,缺乏大量的環境教育解說牌,需要增加植物標識類、生物與環境關系類、濕地知識類、水環境類、歷史文化類等解說牌。其次,需要增加宣傳手冊和語音解說器等相關自導式解說,增加游客獲取環境教育知識的機會和方式,特別區域如濕地生態觀賞區,需要配備專業的人工解說,重點進行環境教育。公園內唯一的歷史文化遺跡“古黃河遺址”沒有充分發揮作用。該遺址目前所在位置的小島命名為“遺跡島”,但是走到島上,除了有玻璃蓋住的挖掘坑之外,沒有任何相關的介紹和說明,又怎能向公眾傳遞古人治水文化的精神?遺跡島需要從游線、治水文化展示、徐州防洪歷史展示及防洪相關材料、技術等展示方面進行重新設計,打造徐州治水文化宣傳教育的良好場所。

總而言之,城市公園的環境教育主題的設計需要景觀設計師的高度關注,更加需要公園管理人員的重視,需要各相關部門通力配合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才能真正做好環境教育工作,切實提高國民環境素質。

參考文獻

[1]王巧良,鄧文莉,包志毅,等.基于環境教育理念的城市公園設計應用探究[J].中國園林,2018(S2):119-121.

[2]關宇,吳炎.基于環境教育理念的城市公園設計與運營管理[J].美術大觀,2020(11):140-143.

[3]粱鈺爽.園林景觀設計中的環境教育研究[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13.

[4]夢夢,劉鑫,趙英男,等.自然保護地環境教育實踐與研究現狀[J].世界林業研究,2020,33(2):31-36.

[5]閆淑君,曹輝.城市公園的自然教育功能及其實現[J].中國園林,2018(5):48-51.

[6]鄧文莉.風景園林視角下環境教育的現狀與對策研究[D].杭州:浙江農林大學,2018.

[7]Tan XH,Li Y,Ma XM .The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of DaLonghu Wetland Park in XuZhou city,China[J].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Research (AER),2017,143:371-374.

[8]譚雪紅,陳立志.基于功能分區的城市濕地公園景觀格局研究[J].貴州農業科學,2017,45(11):114-117.

[9]蔡強,孫玲,董丹丹,等.徐州市大龍湖景觀水體植物調查與水質評價[J].現代農業,2021(2):95-97.

[10]王湘琳,劉振,譚雪紅.徐州市大龍湖濕地公園景觀調查分析[J].安徽農學通報,2018(22):107,119.

[11]譚雪紅,劉聘.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原理[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9.

(責編:徐世紅)

猜你喜歡
環境教育徐州市城市公園
徐州市深入開展“拆牌、破網、清通道”專項行動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節安全防范
我將打掃城市公園
淺析城市公園中的景觀設計
論城市公園設計
淺析城市公園種植設計
高校環境教育非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徐州市工程咨詢中心
徐州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