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科背景下地方農業高校工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研究

2022-02-05 00:18李松喬建磊劉冬冬王鵬鷹劉春慧周麗娜姜玲
安徽農學通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農科工科體系

李松 喬建磊 劉冬冬 王鵬鷹 劉春慧 周麗娜 姜玲

摘 要:隨著新農科研究的提出和不斷深入,如何培養出適應新經濟發展的農業人才是高等農業院校教育研究的重點之一。實踐教學對于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至關重要。就地方農業高校而言,轉變實踐教學觀念,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構建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的實踐教學體系是經濟社會對高等農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該研究以新農科為背景,從實踐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價、教學師資等方面構建了符合地方經濟發展的實踐教學體系,為提高新農科背景下的實踐教學水平提供思路。

關鍵詞:新農科;實踐教學;地方農業高校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01-0133-02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Engineering Specialty in Local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LI Song ?QIAO Jianlei ?LIU Dongdong ?WANG Pengying ?LIU Chunhui ?ZHOU Lina ?JIANG Li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Horticulture college,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ilin 130118,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roposal and deepening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research, how to cultivate agricultural talents to adapt to the new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focuses of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research. Practice teaching is very important to improv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n terms of local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practical teaching,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building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line with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new requirements for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 put forward by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this paper conducts research from the aspects of practical teaching objective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eaching faculty, and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line with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vide ideas for improv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lev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Key words: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 Practical teaching; Local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近年來,人類已進入了工業革命的智能化時代,深刻影響并重塑著人類的生產生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農業發展和農業技術人才培養也不無例外地面臨著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原有傳統農業知識體系已不能適應未來“三農”發展的需要,而涉及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生物技術等交叉融合的一些知識將會進入“新農科”的知識范疇。新興交叉學科的出現也將彌補此前傳統農業知識的不足,使新農科人才掌握更多智能化時代的知識和新型技術。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更加需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人才。實踐教學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不可替代,而實踐教學體系則是實踐順利開展的重要依據和基本保障[1-5]。就地方農業高校工科專業而言,構建融合智慧農業、生態農業等其他涉農方面內容的實踐教學體系,提升改造現有傳統涉農工科專業,為吉林省的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農業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1 明確實踐教學目標

實踐教學作為培養人才重要的教學方式,主要包括意識、技能、社會實踐等方面內容,其目標是實踐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效果,反映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規格與質量上的標準與要求,具有導向作用[6-7]。新農科背景下的農業工程人才培養更應以鄉村振興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為出發點,順應發展改革創新,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地方農業高校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主,在農業工程人才培養方面應明確新農科人才的培養要求,以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培養方案為導向,確立培養能夠掌握更多智能化時代技能和新型技術的實踐教學目標。

2 強調實踐教學指向

新農科背景下的實踐教學應依據教學內容與工作實際相結合的原則,課內實踐教學與課外實踐活動相結合的原則,校內實踐教學與校外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原則,按照專業設定的涉農方向將工農學科相匹配的實踐教學內容進行融合,使構建的實踐教學體系具有縱向連貫性和系統性。教育思想上應滲透到實踐教學各個環節中,教學內容上應多元化,融合智慧農業、生態農業等其他方面涉農內容。教學形式上應有多種選擇,從原有實踐教學包含的實驗教學、專業設計、專業實習發展成具有特色的實驗實訓項目以及跨專業、跨學科的創新實踐活動,從簡單到復雜、校內到校外。通過豐富的多元化實踐教學內容和多樣的實踐教學形式,構建出實踐教學平臺模塊。如地方農業高校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工科專業,基礎實踐方面,在理論課程設置中融合的能源植物、作物栽培、畜禽養殖、農業生物環境原理等涉農課程,依托教學實驗中心的生物質能模塊實踐平臺中也增加了相應實驗內容。通過跨學科課程的融合,可以使學生掌握更多利于植物生長調控的智能化手段和在生物質能源利用上創造新技術。專業實踐方面,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實行不同實習計劃,如系級實習計劃、校內實習計劃和社會實習計劃。創新實踐方面,開展立體化的研究實訓,為學生提供參與科學研究或者發展思路的實踐平臺,如本科生的研究計劃、卓越計劃等。實現教學科研的統一,為農業工程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

3 創新實踐教學評價

實踐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實踐教學評價機制,合理的創新實踐教學評價機制是提高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保障。通過完整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強化考核過程和評價管理,為實踐教學體系的運行提供保障。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中所確立的評價指標,應能全面、真實、合理地反映實踐教學質量,確定評價指標對教學質量重要性地權重。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和實踐教學平臺建設,通過與企業、科研單位之間開展多元化、深層次的合作,探索多渠道的評價主體,多種評價方式、多角度進行評價,保證評價的公正性,提高評價效率。確保學校的評價、教師的評價要與社會的評價、學生間的評價相結合;結論性的評價、單項評價要與過程性的評價、綜合評價相結合,形成以學校為核心、多方參與的人才實踐教學質量創新評價機制且具備一定的激勵作用,確保實踐教學體系機制更加長效。

4 強化實踐教學師資

新農科建設必須師資先行,目前具有多學科背景的教師非常緊缺。地方農業高校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人才引進上缺乏自由度,致使單一學科的師資資源也不充足。但地方高等農業院校通常會設立農科類專業和工科類專業,所以可利用既有教師資源優勢,按照實踐教學內容設定方向,整合不同單一學科背景的教師,實現教師資源共享。同時,通過其他途徑繼續補充工農學科背景教師或培養雙師型教師,繼續堅持“引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吸納企業優秀技術人員兼職教師和有計劃地組織在職實踐教師去相關企業鍛煉學習,提高實踐教師隊伍業務水平的同時逐步完善師資隊伍,進而提高學生實踐培養質量。為確保實踐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的順利落實,學校應制定相關優越政策,如:提高積極開展實踐教學教師的待遇,年終考核、評優選先、職稱評定對實踐教學一線教師給予政策性傾斜等,以此來激發和鼓勵實踐教學教師積極開展工作并真正地落實到位

5 結語

新農科的出現是建立在新經濟、新興產業的基礎之上。隨著經濟的發展,新職業對人才的需求不斷發生變化,而實踐教學作為人才能力培養和科技創新的載體,必須順應發展進行改革,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地方農業高校肩負著為地方經濟建設發展培養新人才的重任,更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高度重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積極探索學科深度交叉融合,把新型農業工程人才培養落到實處,為地方鄉村振興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孫偉,趙萍,王關平,等.基于“三層次、五模塊”的農業院校機械工程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隴東學院學報,2018,29(5):97-102.

[2]李明金,郄海霞,楊秋波.國外一流工科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特征分析及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16(03):109-114.

[3]白玲,烏蘭,顧鵬.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綜述[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18):142-144.

[4]曲建光,李丹,王強,等.面向新工科的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 黑龍江工程學院學報.2019,33(5):62-72.

[5]王瑞錦,文淑華,周世杰,等.螺旋遞進式的軟件工程實踐教學體系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35(02):174-178.

[6]張曉花,朱陳松,朱昌平,等.于布迪厄實踐理論的新工科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及評價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9,38(11):209-213.

[7]趙晶英,吳小東.工業工程專業三層次協同遞進實踐教學體系優化[J].實驗技術與管理,2020,37(02):196-200.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農科工科體系
農科城如何為鄉村提供“振興樣板”
公費農科生培養試點工作實施
農科問答
農科110專家,你們辛苦啦! 省總工會與省科協聯合舉辦農科110專家送清涼慰問活動
構建體系,舉一反三
工科研究生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創新
“三位一體”德育教育體系評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