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策略

2022-02-09 02:16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第三小學鄒瑜梅
亞太教育 2022年24期
關鍵詞:班規責任意識法治

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第三小學 鄒瑜梅

小學道德與法治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學科之一,深刻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是為了促進他們更好地融入集體、更有效地適應社會,需要教師引起足夠的重視。當前,大多數小學生缺乏一定的責任意識,他們在思考和解決問題時往往會呈現出自私、利己的傾向,這不但不利于其個人身心健康成長,同時也會對他人造成一定影響。因此,教師要積極尋求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有效策略,通過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責任觀念,促使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認識他人,同時做到不輕易放棄自我、牢記歷史發展使命、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等,以此來不斷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目標就在于“立德樹人”,其中“樹人”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培養學生責任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文化知識的學習影響著學生的知識儲備,責任意識的培養則影響著學生的性格、人格、道德等方面。責任意識作為一種優秀品德,不但是學生成長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道德素質,同時也是影響其未來成人、成功、成才的一個關鍵因素。因此,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不但可以使其從小能夠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還可以幫助他們在無形中形成為他人著想、心胸寬闊、助人為樂、積極友善等優良品質,從而推動學生個人綜合素養的不斷提升。

(二)有利于形成和睦的家庭氛圍

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還能夠使學生養成孝敬父母、體諒父母的意識,進而營造和睦的家庭氛圍。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部分家長對孩子存在溺愛等行為,使得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以自我為中心,而不懂得感恩和孝敬父母。同時,部分學生內心還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他們花錢大手大腳,根本沒有體會父母的辛勞。而通過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可以使學生在內心深處形成體諒父母、對父母和家庭負責的情感,做到遇事先與父母溝通,并養成尊老愛幼等品德,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圍,在有愛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責任意識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過于單一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在開展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中最顯著的就是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使得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較低。目前,教師仍舊采用傳統單一、古板的授課式教育手段,對學生責任意識的培養極其不利。除此之外,部分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所使用的教學方式也已經固定化,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創新,這樣不但不能夠讓學生快速記憶知識點,還直接導致學生將課堂上所接觸的知識淡忘。當然,單一化教學也會導致學生在學習中無法獲得有價值的知識,從而嚴重阻礙他們思維框架的建立。

(二)課程設置認同度低

小學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重要課程,將責任教育滲透其中,可以有效提高德、智、體、美、勞的教育效果。但是就實際情況來看,由于課程設置認同度較低,難以實現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如下:(1)部分家長對課程認同度較低,使得教育工作難以順利開展,家長的思想觀念受到傳統理念的影響,他們認為學生只要學習好主要科目即可,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開展對學生的成長來說意義不大,從而影響了道德與法治課程最大限度地發揮實效性;(2)在日常生活中,家長缺少與教師的有效配合,仍舊用傳統落后的思想觀念去教育孩子,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難以實現培養其責任意識的目標;(3)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時,沒有積極與家長進行交流,使得他們的參與度較低,難以實現高效教學的目的。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策略

(一)落實生本理念,激活責任意識

統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和結構的編寫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再加上本課程教學內容取材于生活并回歸于生活,教材中匯編了眾多生活化的案例,素材多樣、情節直觀、內容生動,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教師就要基于教學實際,結合新課改的最新要求,發揮學生的課堂主人翁作用,有效引導學生,使其充分發揮想象力和探索欲,幫助學生在思考和分析的過程中激活責任意識。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我們的班規我們訂”時,在上課開始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如下問題:“同學們,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走到哪兒都會有規則的約束,如在醫院禁止大聲喧嘩、在商場禁止吸煙等,那誰知道我們班級中制訂的班規有什么作用呢?”以此激發學生的討論熱情。在思考片刻后,有的學生會回答“為了使我們好好學習”“為了我們更好地交朋友”等。通過問題驅動,可以使學生對班規的作用形成初步認知。然后,教師就可以列舉一些事例,如“今天上課之前,我看到××同學在教室里奔跑撞到了其他同學,把別人的胳膊都撞紅了,但是××同學并沒有道歉,你們有什么看法?”在學生七嘴八舌的討論中,他們就會逐漸明白班規的重要性,意識到只要規定了禁止在班級內奔跑打鬧,就能夠有效避免此類問題的出現。在此基礎上,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每組組內制訂出一至兩條班規,再由教師進行匯總,然后讓學生舉手投票,超過三分之二學生同意的“班規”就可以被列入正式班規中。在這個過程中,不但可以使學生明白“只要制訂了符合實際需求的班規,我們就要遵守”的道理,還可以使其在自己制訂的班規下,主動履行每一條班規,敢于擔當,從而自覺樹立起責任意識。

(二)創設多元教學情境,樹立責任觀念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部分教學內容比較抽象,低年級的學生往往需要借助一定的教學輔助手段才能夠更好地理解責任意識的內涵和其中蘊含的意義,進而以良好的責任意識約束自己、要求自己。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立足于教學內容,靈活使用多種教學輔助手段,充實教學內容和形式,通過創設多元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幫助學生在生動的、具體的情境中逐漸樹立起責任觀念。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我們不亂扔”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樹立起責任意識,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動畫這一載體,制作出熊貓、猴子、小象和老鼠等形象,同時繪制出一個臟亂差的教室環境,然后將其組合起來,向學生播放小動物們在教室亂涂亂畫、亂扔垃圾、不愛惜課本等現象,創設一個反面課堂情境。在觀看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它們的行為帶給你們哪些感受?”“如果我們的教室是這樣的,你們還愿意學習嗎?”等問題,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在激烈的討論中逐步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所處的學習環境必須干凈、整潔,并形成“我們要保持教室的清潔,這樣才能更好地學習”“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把課本放在書包或者抽屜里”等觀念。這樣一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正確理解了責任感、認同責任感并逐漸樹立起責任感。

(三)結合社會熱點話題,培養責任意識

就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而言,理論教學固然重要,思考實踐也不容忽視。因此,為了減輕理論學習帶來的乏味感,有效培養起學生的責任意識,教師還可以基于教材內容,適當引入社會熱點話題,以學生身邊最近發生的事件為素材,或者以當地的地域特色和傳統文化為載體,不斷豐富并充實課本內容。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中培養其責任擔當意識,遠比單純的理論講解和背誦記憶印象更深刻,也更具效果。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當沖突發生”時,教師通過分析教學內容,可以發現本節課就是培養學生責任意識的合理素材。為了有效培養起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教師在講解課本內容之外,還可以通過視頻或圖片等形式向學生展示最近的社會熱點視頻或新聞報道等資料。如“街道有人遛狗時不拴繩,嚇壞了過路的小朋友”“有小孩在高鐵上亂喊亂叫,別人好心勸說卻被家長罵了一頓”等事件,并將網友的不同觀點展示給學生,將其作為討論任務,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這些行為對不對?你有何看法?”“如果是你,你怎么化解這些沖突?”等問題。在交流討論和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就會逐漸意識到自身的公民意識,認識到在公共場合自己要及時站出來指出這些不文明現象。此外,學生在反復思考和實踐過程中也能夠激發出自身的社會責任感。

(四)基于教材系統教學,深化責任認知

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理解教材中的基礎知識點比較容易,而要通過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以深化責任認知,則需要教師開展系統化的教學活動。教師要通過問題設計、案例展示、案例分析和聯系生活實際等多個環節的引導,以層層遞進的螺旋上升式教學,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教學內容,促使他們更深刻地理解責任意識的內涵和價值。因此,教師要基于教材內容,向學生系統講解責任意識的內容,并加以適當的延伸和拓展,以此不斷深化學生的責任認知。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我的家庭貢獻與責任”時,首先,教師要以“你們認為家庭意味著什么?”“我們可以從家庭中獲得什么?”“你又能為家庭帶來什么?”等問題驅動學生進行思考。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正確理解家庭責任的內涵,正確認識到責任是雙向的而非單向的。其次,教師通過具體典型案例的展示和剖析,帶領學生一起分析責任意識的外延,使學生在分析和思考案例的過程中正確理解“責任與付出”和“責任與回報”之間的關系。最后,教師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如“說好幫媽媽扔一個月垃圾,結果一周都堅持不了”“爸爸給了你一周零花錢,結果你一天就花完了”等現象,讓學生明白承擔責任的重要性,意識到生活中的責任擔當無處不在。同時,這也進一步升華了學生的責任意識,使其懂得如何將責任意識靈活運用到生活實踐中。

(五)強化師生互動交流,增強責任意識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師生之間緊密配合和互相協作。為了實現高效教學的目標,進一步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教師應通過展開實踐教學促進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實現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交流,幫助學生培養責任意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一般的戶外實踐活動等媒介,強化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通過切身參與來感悟責任意識,這也有助于提高其責任道德品質。

以班級小組過馬路為例,教師把每個班的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由一位教師帶隊過馬路。在出發前,每個教師必須清點好小組人數,采取手拉手排長隊的形式準時出發。每個教師在劃定的區域進行活動,過馬路時進行紅綠燈等交通知識講解,包括紅燈閃爍時需要在候車線內等待、十字路口發生擁堵等復雜情況時要怎么解決、斑馬線種類的識別等。在教師第一輪帶隊過完馬路之后,再分別由各個學生輪流帶隊,帶領大家過馬路。教師看到錯誤的動作必須及時指出,并教授學生碰到交警叔叔需要主動打招呼等基本禮儀。過完馬路后,師生可以去其他場所進行適當放松。教師對表現良好的學生進行表揚;對不服從管理的學生進行適當的批評教育,并進行正確指導。整個過程讓全體學生充分意識到行人的責任所在,即遵守交通規則不僅僅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也是對他人的生命負責??偠灾?,這場戶外活動的重要意義就是把學生培養成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富有責任心的時代好少年。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教師就要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開展多樣化的活動,在學生內心深處播下敢于擔當和責任意識的種子。同時,教師還要與時俱進,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積極優化和創新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和方法,使學生增強責任意識,真正成長為德才兼備的優秀少年。

猜你喜歡
班規責任意識法治
Create Rules For Your Classroom
東臺市精準約談 強化企業責任意識
如何有效地落實班規?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班規要科學合理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不斷強化責任意識 著力提高辦理實效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強化責任意識 樹立擔當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