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理論教學“課程思政”探索與研究
——以“新聞學概論”課程為例

2022-02-27 00:38馮雅清
甘肅高師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新聞學概論輿論

馮雅清

(甘肅中醫藥大學定西校區人文教學部,甘肅定西 743000)

“課程思政” 作為高校新聞專業立德樹人的重要教學途徑,關乎人才培養質量的好壞,也是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中國化的具體體現。在新媒體發展勢頭正猛的當下,通過“新聞學概論” 這門理論性極強的主干課程強化新聞專業學生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意識,端正學生新聞價值觀,使其能理性看待不同價值理念,成為真正有責任、有擔當、有家國情懷和政治意識的社會主義新聞人,是新聞類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

一、“新聞學概論”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首先,“新聞學概論” 是高校新聞類專業核心主干課程,以新聞學原理、歷史新聞學、應用新聞學為學理基礎,旨在通過新聞專業理論與史論基礎構建學生的新聞學學科體系,培養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具有新聞理論素養的專門人才。該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重理論輕實踐,學生往往知其形而不知其神,在具體的新聞實務操作中不能一以貫之,達不到新聞理論課程真正的教學目標。

新聞學是一門受制于時代發展變革的學科,從歐洲工業革命的興起誘發了世界新聞事業的開端,到網絡勃興后第四媒體的強勢加盟下網絡傳播學新生學科的崛起,新聞學學科體系不斷在社會變革中重構,新聞學學理思想也在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與時俱進。面對媒介多元化、傳播全球化、思想多元化的信息傳播格局,“新聞學概論” 課程要通過課程思政教學引導學生充分認識新聞輿論在引領主流價值、凝聚社會共識、凸顯中華文化自信上的重要性,從而樹立從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價值認同與責任使命[1]。

傳統的“新聞學概論” 課堂中只講理論、不講或少講實踐的局面,不論是從學科發展角度還是從育人角度都已然跟不上網絡時代新聞學的爆發式發展速度。要使“新聞學概論” 成為新聞學專業學生學科體系建設的理論依據與學理基礎,就要使“立德樹人” 落到實處,審時度勢,厘清現狀,積極尋求思政教學改革之路,真正使“新聞學概論” 成為新聞類課程課程思政的最佳切入點和有力抓手,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德”。

其次,“新聞學概論” 是一門理論性極強的課程,由于涉及新聞事業發展及新聞方針、新聞事業管理等方面的內容,課程內容蘊含豐富的思政元素,如教師利用得好,教學效果顯而易見;若教授不當,極易沿襲傳統理論課教學的刻板教學方式。尤其在講授一些如黨性原則、新聞事業的性質與共性等內容時,可結合的生動案例有限,教師如果不能緊跟傳媒發展與時代步伐,注意平時的案例積累,極易照本宣科,缺乏教學生氣,影響教學效果。

從學生角度來看,理論性較強的課程,知識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要遠遠小于史論類課程,如果學習初期就遭遇枯燥刻板的教學模式,之后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很可能大打折扣,而理論類知識掌握不夠,實務類課程也難有突出的進步。從長遠來看,不利于夯實新聞專業的根基,更無從談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根植與踐行。

二、新聞學概論課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意義

習總書記在2016 年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談到新聞觀時說:“新聞觀是新聞輿論工作的靈魂。要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引導廣大新聞輿論工作者做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盵2]總書記也曾在提及新聞事業的責任擔當時這樣說:“要承擔起這個職責和使命,必須把政治導向擺在第一位,牢牢堅持黨性原則,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牢牢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牢牢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盵3]這些論斷在向我們昭示新聞事業及從業者素質重要性的同時,也給了我們高校新聞專業理論課程教學融入思政元素的啟示,為新聞學概論課程思政改革指出了方向和目標,對構建富有中國特色的話語體系,推廣中國精神、傳遞中國智慧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高校新聞專業學生是未來國家新聞傳播的中堅力量,肩負國內傳播的輿論引導與國際傳播中國家話語權構建的時代重任,只有將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貫穿于新聞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新聞實務能力的訓練中,才能不負國家與人民重望,“新聞學概論” 課程思政改革也因此勢在必行。

三、新聞學概論課程思政改革的基本思路

“新聞學概論” 是新聞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學科基礎和理論基石,屬于新聞學專業核心課程和主干課程,是新聞學其他課程發展的理論基礎?!靶侣剬W概論” 思政改革,可以圍繞修訂大綱、拓展資源、加強實踐等三方面進行課程的頂層設計,突出“知識傳授” 與 “價值引領” 相結合,從而達到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而行。

(一)修訂教學大綱,精選配套教材

高校課程思政其實質在于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其目標在于通過貫穿教學全過程的思政之魂,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浸潤學生思想,植根學生心田,對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積極影響,使其從思想認知到行為舉止都能達到“立德樹人” 的要求。蘊含豐富思政內容的“新聞學概論”,具有先天的課程思政資源優勢,可以作為新聞專業課程思政的主陣地來實踐。在教學大綱的制定方面,要嚴格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新聞類課程思政的核心思想,這既是政治要求也是思想要求。

首先,“新聞學概論” 教學大綱的修訂主要是為了發揮該課程的思政優勢,寓意識形態于理論知識,成為課程思政的應有之義。教學大綱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學的能力與目標要求、思政內容與目標要求、教學方法和課程的反饋與評價這四個部分。其中,教學的能力與目標要求、教學方法還是沿襲舊標準,修訂重點在于增加了思政內容與目標要求這個模塊,在秉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前提之下,對思政元素的挖掘與利用細化到了每一節課。教師設置思政育人目標,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與教學的能力與目標要求相結合,以期從每章每節的知識傳授中尋求思政改革的突破。課程的反饋與評價模塊除沿襲舊標準中布置作業、課后反思(教師)之外,還增加了學生對課堂的評價與建議,力求全方位、立體化修訂教學大綱,從而構建 “顯性教育”和“隱形教育” 相結合的課程內容體系。[4]

其次,精選配套教材也是思政教學必不可少的關鍵一步。以定西師范高等??茖W校傳播與策劃專業為例,在開展 “新聞學概論” 課堂教學的幾年中,先后嚴格精選復旦大學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馬工程” 等緊跟新聞業界動態、貼近時代發展脈搏的《新聞學概論》《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讀本》 等教材作為教學的主要及輔助資源。這些教材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際,詳細闡明從新聞定義、新聞本源、新聞真實到新聞與宣傳、新聞與輿論、黨性原則、新聞事業管理等一系列涵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實踐與新聞事業發展的理論研究成果,是貫穿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做好課程思政教學的根本所在。

(二)強化思政意識,拓展教學資源

課程思政的根本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與專業知識體系的融合,既要在意識形態、知識傳授、技能目標等方面達成一致,還需要教師知行合一,全力以赴,形成協同效力。

一方面,強化教師思政意識,所謂 “知”。教師除了在日常備課中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做到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吃透教材之外,還需有意識、有重點地培養自己的哲學思想和思政意識;利用業余時間廣泛涉獵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翻閱、研究中國近現代新聞事業的史料,了解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新聞方針政策制定的相關資料;重點學習黨的歷屆黨政國家領導人,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近年來對黨的新聞事業、黨的新聞輿論等工作作出的重要講話與批示,多方面、全方位強化思政意識,使思政意識與專業知識相生相伴、水乳交融。

另一方面,拓展教學資源,是為“行”。教師要突破對理論課程照本宣科的做法,在課堂教學開展之前,不僅要深挖教材及配套教學資料的思政元素以及具有育人之效的生動案例等硬資源,還要放寬眼界,跳脫桎梏,積極尋求課堂之外如校園記者站采編活動、校內外各類愛國主義主題的活動,甚至思政觸角還可延伸至本地業內翹楚的講座、各種地方媒體與政府聯動的蘊涵思政元素的媒體活動等這些集豐富生動之力與育人實效之能的軟資源。

教師思政意識的提升與教學資源的拓展,將為“新聞學概論” 課程思政教學開辟新天地,不再出現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那樣傳統理論教學的窘境。通過對課堂內外教學資源的統籌利用,達到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真正把思政課織進了新聞學基礎理論的知識體系中,全方位實現育人實效。

(三)加強課外實踐,開辟多元課堂

“新聞學概論” 作為新聞類專業核心主干課程,其極強的理論性往往成為實踐課堂教學望而卻步的課程。但事實上,“新聞學概論” 雖然以理論課的樣貌示人,其自身豐富的思政元素與綿長的歷史源流,使其潛藏著巨大的實踐課契機,教師應在拓展校內外教學資源的基礎上,極力打造課外實踐平臺。

首先,教師可在課堂教學中預留出實踐教學課時,對課堂內的知識講授與課堂外的實踐參與做好系統科學的規劃與實施。例如在講到新聞本源問題時,在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中,教師可以提前選擇好某一次央視或者官媒就某一問題召開記者招待會的直播,以此作為新聞本源問題的 “課外加餐”。通過對直播現場的觀摩,能較為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新聞本源是什么以及與新聞來源的迥異。

其次,教師應積極利用平時搭建的校內外各種與傳媒相關的活動平臺,組織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理論、錘煉理論,從知識傳授中來,到能力訓練中去,開辟第二課堂(校內活動)、第三課堂(校外活動),甚至多元課堂(校內外聯動的活動)。通過學生的參與,理論的艱澀可能在一次直播的答記者問中就已解決。新聞理論課程的實踐機會增多,也會在某種程度上帶動高校在進行課程思政教學中德育內容的實踐化,將會更加豐富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與形式,更好地實現育人功能。

四、新聞學概論課程思政的具體實施

在 “新聞學概論” 教學中,以 “新聞與宣傳、輿論的關系” 這一節內容的課堂教學為例,教師在授課前要確定本節課的教學能力與目標——了解新聞、宣傳、輿論的定義;掌握不同時代新聞與宣傳、輿論的關系演變;還要兼顧思政內容與目標要求,即新聞、宣傳、輿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殊語境下的內涵與外延,以及在我國處理好新聞與宣傳、新聞與輿論關系的必要性。

(一)課前——準備資料、布置預習任務

(1)教師尋找與新聞、宣傳、輿論相關的帶有思政元素的案例,精心構思課堂設計。

(2)教師通過 “智慧課堂” 下發預習任務,請學生提前閱讀新聞與宣傳、輿論的章節內容,厘清新聞、宣傳、輿論三者的定義,思考新聞與宣傳、輿論的關系,每人至少就三個定義分別找出不少于兩個生活案例。

(二)課堂教學過程

1.課程導入

由電影 《長津湖》 票房破57 億的新聞引入,引導學生理解新聞事件本身的新聞涵義,闡釋該電影票房之高的原因:一部分來自于電影的精良制作、故事本身的魅力與眾多明星加盟的吸引力,一部分離不開電影臺前幕后的宣傳造勢。而影片的熱映,同時也為廣大青少年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梢哉f,《長津湖》 所引發的愛國熱情已經超越了電影本身的商業價值,這正是媒體引發輿論的力量。

2.課程講授

(1)教師為學生闡釋新聞、宣傳、輿論的定義:新聞是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宣傳是運用各種有意義的符號傳播一定的觀念,以影響人們的思想,引導人們的行動的一種社會行為;輿論是在特定的時空里,公眾對于特定的社會公共事務公開發表的基本一致的意見或態度。

(2)教師舉例說明新聞、宣傳、輿論的特點及功能,讓學生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工作中宣傳與輿論的重要性。

(3)為學生厘清不同的歷史政治條件下,我黨的新聞工作為什么又稱為新聞宣傳工作、新聞輿論工作。新聞與宣傳對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意義重大,而在當前復雜的國際形勢下,我們能保持長治久安的穩定國內環境,正是新聞與輿論發揮其正向功能所在。

3.課程小結

梳理課堂內容,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明確:新聞、宣傳、輿論各自的定義、特點、功能,并能結合國情,認識到明確和區分三者之間的關系并能正確運用,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傳播環節。尤其是新媒體環境下,當代新聞人更應審時度勢,堅持辯證唯物主義,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助推國家發展的新聞宣傳及新聞輿論工作。

4.教學反思

優點:本堂課教學環節主要運用了講授法、案例分析法,以帶有思政元素的時事新聞進行課程導入,新穎的案例能將學生學習理論課程之前的緊張與抵觸消解,從而使新聞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更好地在相互融合中被學生吸收。

不足:課堂互動較少,教師個人的哲學理論與政治理論儲備還稍顯不足。

5.學生反饋與建議

學生希望教師今后能將與課程知識相關的思政類案例多多引入課堂教學,甚至進行擴展。

結語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是新聞學專業開展課程思政的主心骨。尤其對像“新聞學概論” 這樣的理論課程來說,利用現有的教材思政資源優勢,使新聞學理論知識與思政課教學元素有機融合,可以實現理論知識與育人目標的顯性統一。新媒體時代,國際形勢復雜,國內輿情多變,媒體間競爭激烈,傳授關系也在不斷發生變化,這些因素都對新聞從業者的素質與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梢哉f,新聞理論課程課程思政教學的成功實施更大程度來自于教師對自身價值觀與思想政治育人能力的持續提升,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與授課模式,真正使課程思政成為浸潤于專業知識的 “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立德樹人的初心要求。

猜你喜歡
新聞學概論輿論
《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體系概論》
李劍農和他的《政治學概論》
青銅器辨偽概論
中國飲食文化概論與人文情懷的結合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旅游類本科院校關于《新聞學概論》的教學改革與特色建設
『解困新聞學』的特征和本質
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
誰能引領現代輿論場?
輿論引導中度的把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