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英語跨學科融合教學策略探索*
——以《植物的秘密》為例

2022-03-01 06:27陳麗霞陳鳳葵
教育信息技術 2022年12期
關鍵詞:學科知識跨學科學科

陳麗霞,陳鳳葵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外國語學校,廣東深圳 518110)

一、研究背景

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現代信息技術被廣泛地應用于教學領域,給傳統教學帶來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2018年中國教育部發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提出通過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到2022年我國將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1]在此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發展對英語課程教與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積極關注現代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應用領域的發展和進步,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能力,合理地使用網絡資源,開發和利用豐富的課程資源,將信息技術和課堂教學進行深度融合,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平臺,真正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促進教與學的變革。

近年來,我國在跨學科融合教學方面的研究蓬勃發展,備受廣大教師的關注,但多數研究只集中在理論和學術研究上,實踐性不強,在基礎教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研究尤為缺乏。由于缺乏系統的規劃和正確的指導,教師在開展跨學科融合教學的實踐時容易出現以下幾種現象:一是個別課程只是基于主題進行淺層的設計,各學科之間缺乏關聯整合和整體設計;二是個別課程設置仍存在“學科本位化”傾向,過于強調中心學科的主體地位,相關學科知識只是點綴;三是課程設置缺乏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主題內容的設置較為單一、零散碎片化。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本文探究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英語跨學科融合教學策略,為開展跨學科融合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二、相關概念界定

(一)跨學科融合

跨學科融合,是指圍繞一個項目,以一個學科為中心,運用不同學科知識,展開對這個項目的設計和教學。通過將不同學科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思維品質等內容有機地整合到一起開展教學,能優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建立知識的內在聯系,將碎片化的知識緊密聯結起來形成結構化知識,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鐚W科融合教學強化了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緊密聯系現實生活,建立不同學科知識間的關聯,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推動著育人方向的改革。

(二)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跨學科融合教學

所謂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跨學科融合教學是指教師圍繞一個項目,以一個學科為中心,以信息技術為手段,搭建平臺、整合資源、創造環境開展跨學科融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踐,實現知識建構,發展思維能力,提升學科核心素養及信息素養的教學方式。

三、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英語跨學科融合教學實施原則

為促進課程的有效實施,提升教學質量,教師在教學時應遵循一定的教學策略和實施原則。結合已有的研究,筆者認為在信息技術支持下開展小學英語跨學科融合教學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英語跨學科融合教學應當堅持以學習者為主體的原則,堅持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為育人目標。堅持以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差異,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教學的支持和服務功能,在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搭建網絡學習平臺,創造多種學習途徑,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

(二)整體性原則

跨學科融合課程的設置必須堅持整體性原則,根據核心素養和學習目標,以主題為引領,深入挖掘不同學科的育人價值,發現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緊密聯系,將所涉及學科學習內容進行整體規劃,圍繞課程目標設計系統、關聯的教學活動,避免碎片化和拼盤式的學科知識堆砌。在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應遵循“教-學-評”一體化的原則,設計貫穿英語課程教與學的全過程的評價活動,實施整體性評價活動,促進核心素養培養的落地[2]。

(三)結構化原則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英語跨學科融合應堅持結構化原則,以主題為引領了解相關的結構化知識在不同學科不同年級中的分布情況和表達手段,以結構化知識為主線,從不同學科,不同角度和不同層次對主題展開深度探究,實現課程教學內容的橫向和縱向鏈接。橫向是指以主題為中心,基于本年級教學內容,各個學科之間相關聯的知識橫向拓展;縱向是指以主題為引領,貫穿于整個年段各學科知識的縱向深化。橫向拓展與縱向深化構成了整個課程的結構化知識框架體系。

四、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英語跨學科融合教學策略

圖1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英語跨學科融合教學流程

跨學科融合課程以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為導向,強調以學生的經驗、個體生活和學科知識為基礎,打破學科之間的邊界,引導學生圍繞著真實的問題開展探究性學習,靈活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具體教學流程如圖1所示。信息技術的應用為跨學科融合課程提供了豐富的網絡平臺、教學資源和技術手段,為課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本文以滬教版小學英語四年級跨學科教學案例《植物的秘密》為例探究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英語跨學科融合教學策略。

(一)資源融創——助力學科融合

1.基于核心素養,確定教學目標

以《植物的秘密》這一課例為例,課程設計于3月12日植樹節前夕,以植樹節為契機,教師確定了“植物”這一探究主題。在課程設計之初,教師通過網絡平臺,以聯合國的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之一——“陸地生物”為理論基礎,廣泛地搜集了與話題相關的背景知識。了解了“陸地生物”這一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總目標,學習了關于植物的科學知識,最終確定課程的KEB目標(如下表)。

課程的KEB目標

2. 提出驅動性問題,關聯整合學科知識

在確定了課程的目標后,教師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植物,基于學科知識提出自己想要了解與探究的問題,提出驅動性問題,通過網絡平臺查閱相關的學科知識,向內聚焦,整合教材資源,建立知識的內在聯系,進一步梳理形成問題鏈及任務鏈(如圖2)

圖2 核心問題與綜合任務

3.精選學習內容,開展教學設計

在確定了項目的問題鏈和任務鏈之后,教師通過網絡平臺,查閱了關聯學科科學、美術的電子教材,了解了不同學科在這一主題上的共同點,找到知識點的聯結,確定教學的邏輯起點。此外,教師還搜索了大量與主題相關的視頻資源,補充學習資源,精選學習內容,設計教學單元,實現跨學科學科融合。單元教學內容框架圖如圖3所示。

圖3 單元教學內容框架圖

(二)雙線混融策略——優化學習方式

跨學科融合教學強調引導學生圍繞著真實的問題開展探究性學習,靈活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受課時、學習空間和環境的限制,學生很難在傳統的課堂上開展深度的探究性學習活動。信息技術的應用則打破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限制,線上線下混融的教學策略延展了課堂,優化了學習方式。

1.線上課前導學

以《植物的秘密》一課例為例,教師在課程實施之初就通過網絡平臺以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學生對“植物的秘密”這一話題的感興趣程度、知識儲備,并搜集學生想了解與探究的問題,整理形成驅動性問題。運用信息技術課前導學大大縮短了課堂上的導入時間,以高質量的問題鏈驅動課堂學習,提高了課堂效率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線下課堂教學

線下的課堂教學是跨學科融合教學的最關鍵環節,在此環節,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驅動性問題引導學生圍繞著問題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首先結合學生的知識儲備進行重點、難點知識的講授,幫助學生完成對知識點的系統建構,幫助掃除探究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其次,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探究學習活動,并針對學生探究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進行個性化的輔導。最終幫助學生完成相關的探究任務,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信息技術將對整個教學過程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以《植物的秘密》這一課為例,在第一課時中學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植物,植物的種類有哪些,在這一環節中,普通的教學環境無法讓學生直觀地學習和了解這一內容,于是教師借助了信息技術的力量,通過大量的圖片展示,視頻播放引導學生直觀地學習和認識什么是植物,以問題為引領,激發學生觀察、談論、分析、并將植物進行分類,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此外,教師還通過播放實驗視頻的方式為學生完整呈現了植物生長的過程,讓學生可以直觀地觀察到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條件。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運用拍攝、投影、屏幕共享等方式實時記錄和分享學生的探究學習過程和成果。信息技術的介入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為學生完成復雜的問題任務提供了便捷的方式,促進了學習活動的開展。

3.課后實踐線上+線下

跨學科融合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學生能在新的情境和任務重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真實生活中的問題,達到學以致用,遷移創新,促進核心素養的逐步形成。因此課堂的延申顯得尤為重要,信息技術的支持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空間,突破了書本知識與學科的界限,從有限到無限,推動著學習方式的轉變[4]。在《植物的秘密》這一課的教學中,每一節課課后教師都布置了相應的拓展學習任務,并通過網絡平臺分享學習資源,搜集與反饋學生作業,跟蹤學生的探究學習情況。學生根據教師的反饋不斷改進和優化學習任務,最終建構系統的知識結構,遷移應用解決生活中的真實問題。

(三)智慧共享策略——促進多元評價

評價旨在評測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遵循“教-學-評”一體化的原則,設計貫穿英語課程教與學的全過程的評價活動,包括課堂評價、作業評價、項目任務評價、期末評價等。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跨學科融合教學可運用智慧共享策略,搭建師生交流平臺,鼓勵學生交流共享,促進多元評價。

以《植物的秘密》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設計了多樣化的課堂評價、作業評價活動,通過自主評價、生生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全方位評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發展情況。課堂上,教師結合教學目標設計了評價量規,并應用智能工作實現了數據的搜集,精準把握了學生的學習情況。課后教師通過每日交作業小程序等智能軟件建立了班級作業智慧共享平臺,搜集學生的作業精準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進行指導和反饋,引導學生進行知識交流共享,最后通過微課指導學生完成個性化學習,真正做到以評促學,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未來解決更復雜的真實問題做好準備。

五、結語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以素養發展為目標,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的學習活動觀,立足在體驗中學習、在實踐中運用,在遷移中創新的學習理念。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學習空間是開放、靈活而多元的,互聯網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龐大的資源庫及交流共享平臺,為學生的合作探究、自主學習和交流共享學習方式提高了重要保障[5]。

猜你喜歡
學科知識跨學科學科
高校圖書館學科化知識服務模式研究
【學科新書導覽】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品讀
土木工程學科簡介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跨學科前沿研究生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
學校德育要植根于學科知識的意蘊之中
“超學科”來啦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