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用真愛和創新來喚醒“學困生”

2022-03-19 22:44馬應勝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5期
關鍵詞:真愛創設問題情境創新教學

馬應勝

摘要: 教師在教學中經常遇到一些學困生,他們上課不按時到、課堂不專心聽、作業不及時交。對這些學生,不能輕易否定,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深入挖掘這些學困生形成原因和過程,以問題為導向,創新課堂教學方式,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小組合作學習等方法,引導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激發學習內需動力,促使他們養成“我想學”“我愛學”的自主學習習慣,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 “學困生”? 真愛? 創新教學? 創設問題情境? 小組合作學習?

在一次教育工作會上,有人在列舉學困生種種不良習慣之后說:“對上課睡覺不聽課、作業不肯交、躲在廁所里不按時到堂聽課的‘三類學困生’,要下大力氣整治,清除他們身上這些惡習,營造樂學善學好氛圍?!边@句話引起了我的思索。誠然,所謂“三類學困生”有錯,但我們要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去思考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問責學生。采用強制手段, 可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這些“學困生”能否打心底接受?這種“效果”又能長久嗎?

一、我為“三類學困生”說兩句

首先談談上課睡覺不聽課的“學困生”。眾所周知,課堂上學生睡覺不是個例,難道責任全在學生身上嗎?有的課堂全班學生神情專注、情緒高漲;而有的課堂學生要么沉沉入睡,要么如坐針氈。由此可見,教師教學狀態也是重要原因。有的教師課堂上語氣乏力,表情呆板,幾無互動,更無情感交流,氣氛沉悶。面對這樣的課堂,面對這樣的“催眠”方式,所謂的“學困生”怎能不睡?不睡的學生又有幾個在 聽課?

其次是作業不按時交的“學困生”。當下初中生作業負擔較為繁重。盡管教育主管部門三令五申規定“一教一輔”,書面家庭作業不得超過90分鐘,初中學生睡眠時間不得少于8小時等。但據我所知,有些學校孩子深陷題山卷海,晚上經常要做到11點,仍未做完。究其原因,有部分孩子可能因做事拖拉或對知識一知半解等自身因素導致無法按時完成作業,但其主因還是家庭作業分量偏重、難度偏大所致。老師要積極主動尋找學生“困”的根源、“懶”的動機,因勢利導,區別對待,做到既要給他們減輕“學困”之負,更要為他們付出“脫困”之舉,不能贈其“學困生”之名了之。

再來看看躲在廁所里不按時到堂聽課的第三類“學困生”。確有些學生下課賴在廁所里說笑玩耍,盡管上課的音樂已在催促,他們還是依依不舍,總是遲到兩三分鐘到堂。針對這一情況,我也很納悶,但未引起重視。后來在一次上網課時了解到:其實他們根本就不想待在氣味難聞的廁所里,但是班里有些老師總喜歡拖堂,學生美其名曰“拖帝”。好不容易挨到下課了,難得放松幾分鐘,但下節課的老師已站到教室門前,手拿著課本,含情脈脈地注視著?!皩W困生”們只好躲到廁所里說說笑笑,使疲憊而又緊張的神經得到放松。還有,在廁所里玩可以無拘無束,因為下課時老師很少上廁所……可憐的孩子們僅僅幾分鐘的自由活動課間又被部分老師“蠶食”了,他們只好拖延兩三分鐘來放松愉悅,卻被冠之以“學困生”,實為不妥。

二、教育需要真愛,用心來呼喚“學困生”

今天有些學校似乎成了一部冰冷的、沒有生命的分數和升學率的加工廠。教育呼喚真愛,呼喚真情,面對所謂的“學困生”,我們要做理性的分析,不能一味責怪孩子的不是,來掩蓋、轉嫁教育的缺失。要深度剖析,從高效課堂入手,從個性化教學入手,從“五育并舉”入手,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系好人生第一??圩?,邁好青春第一步。切勿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三、教學需要創新,用“新”來喚醒“學困生”

面對所謂“學困生”,不能一講了之,加以棄之,要刀刃向內,刮骨療傷,創新教學方法,喚醒他們。

1.創設問題情境

新課改要求積極倡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性學習,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實現學習方式的變革。而“創設問題情境”是實施開放型教學、變革學習方式的主要路徑之一。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帶著一種高漲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現的真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智慧和意志的偉大,這就是學生的學習興趣?!迸d趣是學生自主學習中最主要、最寶貴的因素,能使學生產生穩定而持久的注意力,使感知更具體、認知更豐富、記憶更牢固、思維更活躍。因此,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于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創設靈活多樣而富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產生內需動力,以積極的心態和愉悅的心情去思考、去辯論。

例如教學《絲綢之路》一課,我采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有關視頻來導入本課教學。當時開幕式震撼的場景,強烈沖擊學生的感官,極為吸引學生的眼球。我不時拋出問題:同學們,這是一條什么樣的路?它又是怎樣的一條路?它難道僅僅就是一條路嗎?三個問題提煉全文,讓學生用興趣承載問題進入本課的學習。接下來學生分組交流,分組辯論,暢所欲言,答案在辯論中逐現真容。同樣的問題,使用不同情境,效果必然不同。如果單刀直入:絲綢之路形成背景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顯然對學生來說既抽象而又乏味,談不上所謂的興趣。

2.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構建有效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一種富有創意的教學方法。教師此時是合作者而不是“裁判者”,要參與到不同的小組中,與學生平等對話。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教師對小組課堂活動過程的各個環節給予關注,積極營造適合小組合作的環境,使這種學習形式更合理、更有效,使課堂教學煥發真正生命活力。而構建合理的學習小組是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基礎。

(1)課前合作式。指根據學習需要,教師在課前讓學生分工合作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方式。一般把總任務分解為幾個子任務,由小組的成員分別承擔,通過匯總,再小組交流、辯論來達到學習目的。

(2)課堂探究式。指學生根據學習需要,在課堂通過小組討論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小組學習方式。在探究過程中,小組內成員分工不分家,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組與組、生與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辯駁,在碰撞過程中迸發出思維的靈感和智慧的火花。這就是我們苦苦尋覓的教育本真。

(3)注意合作時機。課堂導入時,利用情境設疑,渲染氛圍;同類問題進行對比時,可小組辯論;文中的重難點,可按小組分解任務,合作討論;知識的歸納、課文的總結,讓小組互相競爭完成;知識的遷移,需要小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一般都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這樣才能保證每個小組在相同的水平上開展合作學習。小組人數以3~6人為宜。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要立足學情,深耕教材,創新教法,使“學困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在探究互動中樹立他們的自信,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內驅動力。這才是實現“脫困”的至真之路。

所謂“學困生”,其實沒有多大錯,如果我們一味地認為孩子“錯了”,那實質是自己錯了;如果我們簡單粗暴地強迫孩子改正“過錯”,那是在用一種錯誤的方式來追求另一種錯誤的結果。

呼喚以真愛和創新來喚醒“學困生”!

責任編輯:黃大燦

3441500589288

猜你喜歡
真愛創設問題情境創新教學
樹人之路,靜待花開
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問題情境創設的策略研究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從《沉睡魔咒》看迪士尼的蘇醒
創新高中語文教學模式,實施才情個性化教學
課堂細心雕琢,提高教學效能
在英語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創新“教與學”的最佳方式
論構建英語高效互動課堂的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