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高校公共管理案例教學建設路徑創新研究

2022-03-23 10:13段宇波李曉靜
山西青年 2022年5期
關鍵詞:案例管理教師

宗 婧 段宇波 李曉靜

山西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進入新時代,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已成為重要課題,高校應從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高度著力加強高素質人才培養[1]。公共管理學學科與國家治理體系與能力現代化密切相關,近年來基于公共管理實踐展開的案例教學,得到了大力推廣,顯著提升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同時提高了公共管理專業學生的實際職業素養和綜合能力,為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開辟了全新路徑。

一、地方高校公共管理案例教學應用價值

(一)公共管理案例教學促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公共管理學科的培養目標是為國家培養復合型、應用取向的公共管理人才,但長期以來大多教學方式仍是重理論、輕過程,依托傳統授課等方式進行,相關的評估標準按照理論衡量指標,與實際情況連接不夠緊密。眾所周知,在當今急劇變革的風險社會,公共治理面對的復雜情形前所未有,因此,公共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必須提高未雨綢繆的預見能力以及隨機應變能力,需要廣博的知識基礎和多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將完整的治理理論體系應用到復雜多變的現實生活中,才足以擔負起公共管理學科的責任和使命,與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契合。

公共管理專業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面對的問題,往往需要多種理論的交叉、問題的復雜、利益的沖突等,但在現實中,存在教學內容的復雜性和教學方式的單一性的沖突,需要加強公共管理案例體系創新性開發。作為獨特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特定真實情境為背景,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它在理論與實踐之間架設了一座橋梁,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通過案例教學的方法與實際情況相聯系,強調解決實際問題。

(二)公共管理案例教學促進與中國國情相結合

公共管理專業學生在關注國家和公共治理問題的過程中,需要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研究中國公共管理的過程中,要把中國發展的經驗、歷史、內在邏輯與基本理論、方法整合,與中國實際國情相融合,在吸取國外理論精華的基礎上,圍繞中國情境產生“中國方案”、唱響“中國聲音”,達成“中國共識”,作出“中國貢獻”更好地為當今快速發展的中國服務,中國國家建設與公共治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可謂是一部傳奇史,黨和國家始終把人民放在首位,在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觀引領下,公共管理專業學生需構建中國特色的公共管理發展理論。[2]

(三)公共管理案例教學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從教育的一般性規律來看,教師是師生關系的引導者,學生作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學生與老師難以產生共鳴是當今教育發展的一大難題。本文試圖通過案例教學法改變這一現狀,轉變原有師生角色定位,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與之匹配的公共管理情景,讓學生設身處地于場景中,解決案例的關鍵問題,探究案例的延伸問題,尋找案例的關聯問題,一系列過程由學生自覺主動地完成,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挖掘學生的知識潛力,培養學生的探索欲,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案例教學能夠有力地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能力和結果。

在案例教學的討論過程中,師生間的不斷思考、互動、激勵、交流會最大程度地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促使學生在知識的不斷碰撞中產生新的想法和觀點,在21世紀地方高校人才培養計劃中將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放在首位,創新能力是促進國家經濟硬實力、文化軟實力、影響巧實力、戰略銳實力的關鍵推動力和重要發源地,更是加速中國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貢獻力,案例教學中提倡的問題導向是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的方向,也是創新能力的關鍵步驟。

二、地方高校公共管理案例教學建設現狀

(一)精品案例資源匱乏[3]

地方高校公共管理專業培養院校鼓勵將案例教學引入公共管理課程,但現有條件并不能滿足當前所需。主要表現在:第一,地方高校案例建設標準不統一。大多數案例以當前的熱點話題為基礎,沒有充分考慮公共管理專業的適應性,并且照搬照抄網絡解讀,對案例的開發和發掘程度不夠。第二,地方高校案例資源庫質量偏低。各個高校雖已根據上級發展要求建立公共管理專業案例資源庫,但入庫數量較少,難以支撐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的所需案例,而由學院、教師編寫的案例質量水平出現參差不齊的現象,使得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大大降低。第三,地方高校案例教學材料不對口。單個案例篇幅不適中,無法保證學生對案例進行深度思考和研判,同時,案例教學材料缺乏經典性、本土化案例支撐,因此,案例的選擇上需要地方高校進一步的考量。

(二)部分教師案例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案例教學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積極融入課堂,增加師生互動,但也離不開教師的組織和引導,成功的案例教學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但在實際案例教學過程中,結果卻不盡人意,主要表現在:第一,部分教師實際經驗不足。公共管理專業學生大多有從事政府等公共部門的工作經歷,熟悉體制內工作的具體流程,在實踐性和專業性上高于部分教師,而教師的講授只局限于純理論上,對案例進行表面的泛化分析,深度和廣度均缺乏進一步深究。第二,教學方法缺乏多樣性。仍沿用傳統的“老師教授,學生接受”的方法,缺乏教學模式的創新性和拓展性,案例教學方法運用相對單一,無法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第三,缺乏教學總結。在案例教學結束后,部分教師沒有對案例進行有效梳理和高度總結,這是提高學生知識能力的關鍵一環,很多教師往往忽視此環節。

(三)部分學生案例分析決策能力有待提高

第一,由于公共管理非全日制研究生報考條件相對寬松,對本科專業不作嚴格限制,此外,該類學生已在政府等公共部門從事工作,因此,對公共管理專業知識體系的構建相對欠缺,沒有形成完整的系統理論,在案例教學過程中,無法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對案例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對案例的關鍵問題難以準確剖析。第二,案例教學法強調學生的核心地位以及教師的輔助作用,因此,學生在課后需進行充分的準備工作,但公共管理非全日制研究生大多面臨工作和家庭的雙重壓力,無暇關注學業,導致案例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四)缺乏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

地方高校在引入案例教學法時,事先沒有制定出一套體系完備的實施制度,規章制度不健全,缺少案例教學后的效果評價機制,結果反饋機制以及措施改進機制,一個成功的案例不僅需要學生積極參與討論,更需要討論后的全面思考和總結,目前大多地方高校恰恰忽略了最關鍵的一步,把重心放在前期的案例開發和中期的案例探討,進而導致地方高校案例教學發展進度緩慢。

三、地方高校公共管理案例教學建設路徑

公共管理專業院校以培養全面發展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在公共管理專業教學過程中已成為大勢所趨,致力于“學思結合,知行并舉”,圍繞這一理念,本文提出建立地方高校公共管理案例教學三大發展機制,即建立資源整合機制、加強責任強化機制、落實多重保障機制,對公共管理案例教學建設提出新思想,其具體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地方高校公共管理案例教學建設路徑

(一)建立資源整合機制

第一,建設高質量案例庫。各地方高校應在全國公共管理教育指導委員會的牽頭下,建立案例的開發研究、教學推廣長效機制,規范案例編寫和篩選管理辦法,并在現有案例庫的基礎上,不斷更新案例庫現有資源,入庫優秀經典本土化案例,出庫陳舊過時一般化案例,以保證入庫案例貼近現實生活,與當前社會熱點話題和重大新聞相呼應,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樹立學生的問題導向意識。

第二,篩選案例研究素材。成功案例的背后缺少不了優秀案例素材的支撐,因此,案例的收集、選擇和應用尤為重要,主要分為以下幾方面:一是多渠道案例數據搜集,包括一手數據、二手數據、理論基礎等,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案例搜集渠道

二是適用性案例數據選擇。在對案例進行選擇的過程中,首先,充分考慮案例的可信度、案例的真實性乃效用之源,是整個案例教學的前提條件;其次,辨別案例的時效性,引入社會焦點事件和熱搜話題,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最后,注重案例的經典性,用優秀案例反映公共管理專業某一代表性事件,增強理論知識的理解。三是全過程案例運用。首先,案例的準備階段是案例教學的基礎環節,要求教師對所選案例進行深入剖析和理解;其次,案例的討論階段是案例教學的關鍵環節,以小組為單位,依次輪流對案例進行觀點陳述并展開激烈攻辯;最后,案例的總結階段是案例教學的完善環節,在案例討論結束后,要求學生獨立進行案例的梳理工作,分析案例發展過程,補充完善案例不足之處,并以研究報告形式呈現,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第三,推進多主體協作。一方面,加強專職和實踐教師隊伍建設,地方高校鼓勵專職教師參加公共管理專業培訓、進行學術交流和研討、開展公共管理實踐活動,并從相關領域邀請學術水平較高、實踐經驗豐富、業務能力熟練的實踐型人才,加入教師隊伍中,努力打造高質量教師團隊。同時,加強校政、校企、校社高效合作,與兄弟院校強強聯合,拓展案例搜集渠道,掌握優秀經典案例。

(二)建立責任強化機制

第一,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學生在教學中是知識認知的思考者、實踐教學的探索者、師生互動的協同者、亦是課后知識補充完善的總結者。案例教學不是封閉、灌輸的過程,而是學生與教師雙向互動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交流溝通的能力。[4]

第二,提升教師專業能力。教師在案例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對公共管理案例教學專業知識進行理論闡述,同時肩負著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指導學生學習方法,組織管理和指導學生學習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責任,擔任教學過程的促進者和引路人。因此,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一步,1.可以通過專家引領,提高教師理論素養,積累實踐教學經驗。2.同伴互助,利用教師間的差異進行切磋學習,從而達到知識互補,形成最佳教學方案。3.進行個人反思,反思是一種品質,也是一種能力,鼓勵教師注重案例教學的延展性問題思考。4.進行校本研修,在公共管理教指委的引領下,切實開展案例教學的校本研修,整合多角度、多方面力量,創造良好的校本研修生態環境,讓教師在專家引領、同伴互助、個人反思的實踐中實現發展。

第三,開創師生互助模式。高校教師要樹立創新驅動的教學理念,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寬領域地看待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邏輯思考、破常規樹新規的能力。學生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努力做好查漏補缺、總結歸納的工作,將教學效果得以最大化展現,營造良好的師生互助氛圍。

(三)建立多重保障機制

第一,設立教學評價指標。教師在師生知識傳遞過程中扮演著“領航人”的角色。因此,將案例教學進度、教學方式、教學過程、教學反饋等具體化、標準化、指標化至關重要。設定案例教學的量化標準,同時根據任務達標情況進行獎罰,并與教師的評獎評優掛鉤,提升教師的主動參與意識。[5]

第二,追蹤案例教學結果。一個成功的案例,不僅體現在課堂上案例講述和討論精彩生動的程度,更體現在案例背后可以提供的價值,包括帶給學生的反思和積累的案例經驗等,教師和學生都應轉變教學重心,著重案例教學結束后的歸納總結和補充完善,健全案例教學反饋體系,同時組建專業團隊進行培訓規劃,制定相應的評價反饋機制,提高案例教學中師生的實踐教學應用能力和專業知識掌握能力。

第三,完善教學配套實施。案例教學的相關配套設施是保證案例教學效果的重要前提條件,地方高校要為公共管理專業學生提供完備的硬件設施,包括建成適合案例討論、學習、辯論的專用案例教室,使學生置身其境,激發探尋問題的潛力,同時建立精品案例庫為學生提供優質案例資源,保證案例教學高效推進。

猜你喜歡
案例管理教師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最美教師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賽獲獎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賽獲獎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賽獲獎案例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規則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稿卷
“這下管理創新了!等7則
圓我教師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