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創新區框架下首都功能核心區創新發展策略

2022-03-26 11:13李梅
上海城市管理 2022年2期
關鍵詞:SWOT分析

李梅

摘要:作為創新空間高級形態,城市創新區打破了傳統科技園區發展模式,更加突出區域的城市性,強化了區域各個功能和空間的相互作用,成為區域創新發展的新趨勢。以北京市東城區為研究對象,采用SWOT分析方法,結合城市創新區的經濟要素、空間要素、網絡要素、環境要素等運行要素,探討首都功能核心區發展城市創新區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并提出了相應的策略與發展對策,為首都功能核心區探索城市創新發展實踐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首都核心功能區;城市創新區;SWOT分析;發展策略與路徑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2.02.006

隨著“科技回歸都市”浪潮再起,力求科技回歸的老城通過“孵化器計劃”去尋求轉型升級之路。首都功能核心區與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共同構成京津冀“一核兩翼”,地位特殊,責任重大。核心區作為建成區、老城區,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等國家重大戰略以及落實城市新總規和核心區控規過程中,借助國內外經驗,順應規律,超前謀劃,把握先機,在城市創新區框架下制定適宜的創新發展策略,積極探索具有核心區特色的科技創新發展新路徑,發揮在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的獨特作用,意義重大。而近幾年國際上興起的城市創新區建設實踐,對核心區創新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已成為舊城有機更新的突破口。

一、研究述評

城市創新區(innovation district)是全球創新空間由“園區”走向“城區”大趨勢下的產物,21世紀初相關研究和實踐開始在城市規劃領域興起。它研究的是現代信息社會下城市空間和創新行為的關系,與科技園區不同,城市創新區更加突出區域性,強化了區域綜合功能和空間的相互作用。學者們認為創新區理論是在馬歇爾的產業區理論、韋伯的工業區位論、波特的產業集群理論、熊彼特的創新理論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是空間中觀尺度上的概念。Hutton T在2004年《市區內的新經濟》一文中認為城市內部的新興產業集群構成了一種新經濟空間形態。[1]Bugliarello G(2004)研究發現科研機構周邊可形成知識交流的公共空間,便命名為“公共知識公園”。[2]最早正式提出相關定義的是美國學者布魯斯·卡茲(2014年),按照他的定義,城市創新區是行業領先的研究機構和公司聚集,并可以聯動初創公司、商業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城市區域,它具有空間緊湊、交通可達性高、技術創造熱情高、提供居住辦公和商業一體化服務等特點。[3]國內學者對城市創新區的邊界、內涵的理解有所區別,李健等人(2015)認為創新城區作為特定城市功能區,具有與中央商務區、商業地區等相同的地位,是一個高端科研院所、研發機構及創業企業、孵化器及金融輔助機構等高度集聚、創新活動旺盛、各主體網絡化互動特征明顯的城市新經濟空間。[4]鄧智團(2017)將城市創新區的范圍限定在了中心城區,進一步強化了“城市特質”。[5]城市創新區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先發地區對創新活動如何以及在哪里發生的重要反思,喻示著城市空間建設從以物質環境改造為主走向了物質、空間與人的綜合性開發階段。[6]城市創新區作為一個新現象新趨勢,目前還沒有明確的學術概念,但毋庸置疑,它是以創新為主導功能的城市功能區。

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梳理發現,目前相關研究成果較少,主要從城市創新區的成因、影響因素、模式、機制、實踐建議等議題展開了研究。有研究表明,空間區位、創新多樣性、產業資源、網絡條件、環境品質等是影響創新區發展的因素。布魯斯按照空間成因將城市創新區劃分為三種類型:主力機構輻射型、都市區域再造型和科技園都市化型。[7]李健和屠啟宇將創新街區的模式類型總結為支柱核心(錨定)模式、城市更新模式以及城市化科技園區模式。[4]任俊宇等人提出“生態—主體—空間”的創新城區發展機制,認為創新城區的創新生態體系包括創新源要素、創新服務要素和創新環境要素,要素間相互關聯形成創新生態網絡,創新源要素中的創新型企業和創新型人才是影響創新城區發展模式的核心創新主體。[8]基于城市創新區的特征,不少學者呼吁在老舊城區更新過程中通過規劃設計積極打造創新區,提出了路徑和實踐建議。王麗艷(2020)等人基于“新”新經濟地理學的微觀主體一致性,認為創新活動向城市中心集聚的本質是人才對地方品質的需求偏好,并基于“規劃引領—核心主導—多元協同”的邏輯思路,從優化創新空間布局、駐留創新企業與人才、推進創新系統循環三方面給出對策建議。[9]盡管城市創新區作為新生事物,支撐理論尚不成熟,但很多理念對我國城區創新發展尤其是老城區改造和更新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和創新發展路徑,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啟發意義。

二、首都功能核心區構建城市創新區的SWOT分析——以北京市東城區為例

首都功能核心區正面臨著城市轉型壓力,發展空間受限,而創新區緊貼城市原有肌理,通過對老城區的存量空間加以改造,釋放出創新空間,嵌入式地在大街小巷容納創新創業者,在新經濟發展背景下實現城市更新等理念和特點為核心區創新發展提供很好的啟發,也將成為解決核心區空間受限與集群發展矛盾的有效路徑之一。本文以北京市東城區為研究對象,綜合考慮城市創新區運行的經濟要素、空間要素、網絡要素、環境要素四大要素,采用SWOT法深入剖析其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將這四個因素進行匹配,為探究核心區創新發展策略和路徑提供科學依據(圖1)。

(一)發揮獨特優勢

1.高品質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供給吸引著創新人才

優質而完備的教育、醫療、生態環境等公共服務、宜居的生活環境和空間緊湊性正是吸引創新型人才和企業的關鍵因素。北京市東城區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之一,同時也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該地區擁有高品質基礎設施以及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加上古都風貌保存較好,具備構建創新區的天然優勢和獨特魅力。

2.總部經濟優勢顯著且聚集一流特色創新資源

目前,區域內集中了中央國家部委26個、國家部級事業單位12個、央企總部10個,國民信托、光線傳媒等重點非公企業300多家,具有發展總部經濟的良好基礎。[10]同時,聚集著健康、能源、文化等領域的一流創新資源,尤其在基因調控與治療、干細胞、重大疾病防控等基礎醫學,以及能源技術裝備、文化創意、體育科技等方面具有國內領先優勢。這些資源要素的集聚和知識溢出將為創新創業者獲取知識、開放交流提供便利條件。

3.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且城市肌理形態獨特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標志著城市內涵、品質和特色。東城區歷史文物數量眾多,文化品位之高、特色之鮮明,在北京市各區縣乃至全國都比較少見。東城區擁有故宮、天壇、大運河東城段玉河故道三處世界文化遺產,有18.5片歷史文化保護區,是全市歷史文化遺存和胡同四合院最為密集的地區。同時,融合了皇室、佛教、儒家、國學、會館等多元文化,以及景泰藍技藝、雕漆技藝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集中體現了古都皇城文化與民俗文化的魅力,這些深厚的歷史文化、人文環境以及獨特城市風貌,對海外以及青年創業者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和向往。

(二)克服劣勢和不足

1.面臨著發展空間受限和空間碎片化困境

首先,創新空間受限是核心區科技發展的不利條件。北京市老城內有33片歷史文化街區,總面積20.6平方公里,占老城總面積的33%,占核心區總面積的22%,加上中軸線、歷史文物、居民區、中央機構、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等,留給創新的空間極少。其次,空間破碎化影響著創新要素的集聚。從產業集聚情況來看,園區普遍集聚規模小、分散,碎片化現象嚴重,創新配套設施和功能不完善,園區之間黏性不足。

2.基于創新網絡協同的區域創新能力有待加強

無論從北京市科技發展歷程還是北京城市定位的演變來看,核心區都不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因此,長期以來核心區的科技發展并沒有受到充分重視,在各類規劃文本中也很難找到針對核心區科技創新的定位和方向的相關論述。隨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核心區必須明確發展定位,積極去尋求符合自身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目前,東城區面臨的問題中最為突出的是基于創新網絡協同的區域創新能力有待加強,包括央級資源本地化網絡尚未形成,主導設計能力、系統創新、規劃創新等系統能力薄弱,創新基礎設施不完善等。

(三)把握發展機遇

1.控制性詳規的發布為核心區創新空間整合和重構提供難得的機遇

最新發布的核心區控規提出建設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和人居環境一流的首都功能核心區,這將有利于吸引創新人才和創業者,為創新要素集聚提供優質的環境;還提出老城整體保護與有機更新相互促進,完善支持疏解騰退空間資源統籌利用的政策,完善城市服務功能等具體措施,為城市創新空間整合和重構提供難得的機遇。

2.北京“兩區”建設為核心區構建城市創新區提供良好的開放環境

“兩區”設立是北京改革開放進程中的大事,也是重大戰略機遇,樹立全球視野、突出北京特色、強化制度創新、推動協同開放等是推進“兩區”建設的著力點,核心區利用好“兩區”政策紅利,實現數字經濟引領、服務業開放,吸引和集聚高端創新要素,為構建城市創新區營造開放環境和良好的創新生態。

3.“科技回歸城市”新趨勢為核心區注入新活力

在國際上紐約、舊金山、西雅圖、波士頓、倫敦、柏林等城市掀起了“科技回歸都市”浪潮,涌現出了諸多城市創新區、城市硅巷、無邊界園區等類型多樣的城市創新空間。國內以中關村創業大街、上海楊浦創智天地、深圳華強北創新創業大街等為代表開展了有益探索和實踐,這些寶貴的實踐經驗為核心區探索并構建創新區提供了依據,為激活核心區創新活力、推動老城區更新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

(四)應對新的挑戰

1.國內外環境依然復雜嚴峻,面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

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處在重大轉折期、深刻變革期和戰略機遇期,我國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發生深刻復雜變化,對加快科技創新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科技創新作出了新的部署,突出科技自立自強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的引領作用。作為國家首都功能核心區,東城區緊跟國家戰略部署、服務國家重大需求,找準定位,突出特色,凝聚合力,激活城市創新活力和競爭優勢,助力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這是核心區面臨的重要問題。

2.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對本土產業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核心區本土產業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從產業結構來看,東城區以服務業為主,第三產業占97%,其中,文化產業、金融業、信息服務業、商業、商務業、科技服務等多類型齊頭并進,而疫情對服務業的沖擊很大,加上以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數字經濟尚處于培育狀態,產業鏈重構壓力大,如何把握機遇,實現產業轉型,促進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數字服務經濟標桿,對核心區科技創新發展至關重要。

3.全球人才爭奪戰的形勢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也是創新的核心要素。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人才競爭呈現人才的戰略重要性日益突出、人才短缺常態化趨勢明顯、人才流動國際化進程加快等新的特點。[11]各個城市相繼出臺各項吸引人才的政策,人才爭奪戰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北京是全國最頂尖人才聚集的高地,許多企業將企業辦事處設置在北京,人才要素便是其中重要原因,而近十幾年來,很多人才也開始慢慢轉向南方發達城市。減少人才流失,提升對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成為核心區創新發展的關鍵。

三、城市創新區框架下的首都功能核心區創新發展策略

基于城市創新區相關理論,從系統分析視角出發,將各種因素相互匹配、綜合分析,圍繞城市創新區運行的經濟要素、空間要素、網絡要素、環境要素四大要素,提出了如下四大策略和路徑。

(一)創新網絡強化策略:做強創新服務網絡,打造創新活力源和創新創業動力源

1.搭建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完善核心區創新服務網絡體系

平臺是區域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也是創新網絡建設的有力支撐。一是搭建創新創業服務平臺。通過進一步整合現有平臺,實現核心區創新資源與要素整合利用,引導企業、教育機構、創業者、投資者、開發商、公共服務提供者等多主體參與,打通信息交流渠道,幫助主體間建構起彼此緊密互動的創新體系和網絡。二是建立孵化器、眾創空間、加速器等全鏈條孵化平臺,實現創新創業資源集聚,不斷優化創新創業棲息環境,打造創新活力源和動力源。三是完善創業孵化體系。積極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全鏈條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推進各類孵化載體投資多元化、機制多樣化、體系網絡化。

2.央地合作創新加快推動區域協同創新網絡形成

利用好中央資源,助推央企本土化創新網絡構建是東城區科技發展的重要路徑。一是圍繞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等醫療領域科研機構,加快培育并形成醫療健康領域孵化器、加速器、創業基地等,加強與科協及相關協會等組織的聯動協作,整合成果、人才等信息,搭建央地協同創新服務平臺。二是以協作機制創新和試點示范為依托,著力破解制約央地協同發展和要素流動的障礙,助推央企本土化創新網絡構建,重塑區域協同創新網絡。三是整合總部機構科技成果資源,建立優質科技成果轉化推介平臺,提升區域輻射帶動和影響力。

(二)數字經濟培育策略:激活數字經濟新引擎,著力構建產業融合生態

1.以數字經濟為產業融合創新的新動力,打造創新服務強區

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數字經濟是東城區“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時期重點發展的方向。一是依托東城區數字產業優勢,提前布局6G、腦科學、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和智能型先導產業,培育壯大和引進落地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獨角獸企業入駐,沿二環路加快形成以數字技術為引領的現代服務業發展帶。二是數字技術賦能產業升級,培育新業態新模式。針對當前核心區傳統產業后勁不足問題,通過數字技術、智能技術加快文化產業、金融服務業、健康服務業、商業等產業的轉型升級,尤其是依托區域內醫療健康領域的一流創新資源,加快“5G智慧醫院”、智慧體育等重大示范項目落地,打造全國體醫融合創新高地和轉化承載地。三是以王府井、前門、隆福寺等知名商業資源為依托,加快智慧商街、智慧商圈建設,加快以數字化賦能助推北京國際化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2.加快文化與數字科技深度融合,促進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文化與數字科技融合作為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重點,成為我國實現彎道超車的新引擎之一。東城區豐厚而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為文化與數字科技融合提供了創意源泉,這也是全國文化中心賦予東城區的重任。東城區結合自身發展現狀和特點,推出如下舉措:一是鼓勵文化與數字科技企業共同開展共性技術研發,培育并扶持“高精尖”文創企業、文創人才和文創品牌,孵化中小微文創企業。二是搭建文化與科技供需對接服務平臺,解決文化企業和科技企業的需求鴻溝,加快形成科技創新鏈與文化產業鏈的有效對接。三是持續推進國家級文化科技融合發展示范基地建設,支持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與出版業融合創新,實現傳統出版向全媒體數字出版轉型,發展壯大全媒體出版,積極培育微電影、網絡直播、網絡文學等“互聯網+”新業態。

(三)創新空間優化策略:探究高效集約創新空間新模式,提升區域創新系統能力建設

1.摸清創新空間家底,做好頂層設計

一是摸清現有創新空間存量,做好頂層設計。東、西城聯合開展加快開展樓宇、舊廠房、老胡同等城市存量空間資源摸底工作,針對當前核心區創新載體之間聯動不足、功能服務不完善等突出問題,本著節約集約利用、功能互補原則,應加快頂層設計,推進現有創新資源整合和創新空間功能重塑。二是推進核心區控規與城市創新區建設緊密融合。核心區城市創新區建設必須與城市規劃、城市更新改造緊密結合在一起,通過城市更新引入更多文化、科技內涵,為城市更新提供更多的“社會經濟內容”,適應創新空間從“園區”向“城區”轉變,為創新活動者提供更好的社會服務。

2.基于老城改造打造無邊界創新街區

一是基于老城改造打造無邊界創新街區。緊貼城市原有肌理,發揮“主城”區位優勢,集聚高端創新要素、構筑開放式創新空間,以老城區保護與改造提升為契機,對現有老寫字樓、舊廠房等加以改造,釋放創新空間,嵌入式容納大街小巷創新創業者,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無邊界創新街區,實現城市更新與創新區的協同共生。二是構筑創新空間體系。重點圍繞文創、大健康、科創等高附加值產業,引入國際知名創新企業、獨角獸企業、新型研發機構、孵化企業等優質創新資源,以分工細化加快形成現代服務業集聚地,構建多門類科技產業生態,完善“孵化器”和“加速器”、聯合辦公空間以及公共實驗空間等創新空間體系。三是探索創新機制模式。強化政策引導,探索并構建開放創新的互動機制與共生共治的鑲嵌模式,重視“樞紐型”機構和“引擎企業”的作用,依托核心區內頂級科研機構、創新型企業優勢,構建“樞紐型”模式的創新城區發展格局。

3.構建特色創新街區,培育創新空間新業態

一是打造特色創新街區。借助國外成功經驗,立足核心區資源和服務優勢,集聚創新要素,積極打造知識產權服務一條街、成果轉化服務一條街、文化科技融合創新街區、文化金融創新街區等“一街一品”創新街區,增強核心區創新活力。二是培育創新空間新業態。通過改造利用樓宇、舊廠房等空間,培育發展創新產研空間、創新車間、創新客廳、創新SOHO、聯合辦公空間等創新空間新業態。三是打造創新創業綜合體。打造辦公和產學研結合的平臺,打造集景觀、休閑、商務、運動、社交、學習于一體的創新創業綜合體。

(四)創新環境營造策略: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培育獨具特色的創新文化氛圍

1.科技創新融入城市機理,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一是構建基于城市機理保護的創新生態。核心區的創新區建設應融入城市肌理,突出核心區歷史脈絡和歷史風貌特色,在老城改造過程中重視創新空間感受和生活體驗,打造核心區特色的創新空間形態和結構。二是重視創新功能與城市功能融合。針對城市可持 續發展需求,以應用場景示范項目為導向,實現創新功能與城市功能的融合發展,完善創新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保障體系,促進創新區健康、可持續發展,構建多元和諧的城市創新區。

2.營造濃厚的創新文化氛圍

依托“兩區三平臺”建設優勢,堅持開放創新、強化協同聯動,以創業為發生器、研發為賦能體、服務為粘合劑,通過構建平等開放的自由文化,滿足創新人群的國際宜居環境以及動態調整的體制機制,營造適宜創新經濟與人才發展的外部環境,培育獨具特色的創新文化氛圍。

參考文獻:

[1]Hutton T. The new economy of the inner city[J].Cities, 2004(2): 89-108.

[2]Bugliarello G. Urban knowledge parks, knowledgecities and urban sustainabil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4(3): 388-394.

[3]Katz B, Wagner J. The rise of innovation district:A new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in America [EB/OL].(2018-01-27)[2021-12-11]. https://www.brookings.edu/essay/rise-of-innovation-districts.

[4]李健,屠啟宇.創新時代的新經濟空間:美國大都市區創新城區的崛起[J].城市發展研究,2015(10):85-91.

[5]鄧智團.國外為何流行把高新技術企業“搬回市區”[J].中州建設,2017(16):70-72.

[6]陳恒,李文碩.全球化時代的中心城市轉型及其路徑[J].中國社會科學,2017(12):72-93.

[7]孫晨光,朱文一.布魯斯·卡茲“城市創新區”理論的解讀及其對北京的啟示[J].城市設計,2018(1):22-33.

[8]任俊宇,楊家文,黃虎.創新城區的“生態—主體—空間”創新發展機制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20(5):24-31.

[9]王麗艷,薛穎,王振坡.城市更新、創新街區與城市高質量發展[J].城市發展研究,2020(1):67-84.

[10]張立.抓住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機遇有的放矢: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EB/OL].(2019-05-15)[2021-12-11].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0515/c40531-31085238.html.

[11]汪懌.全球人才競爭的新趨勢、新挑戰及其應對[J].科技管理研究,2016(4):40-45+49.

Innov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apital Functional Core Area under the Framework of Urban Innovation District

Li Mei

(Beij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Beijing100044, China)

Abstract: As an advanced form of innovation space, urban innovation district breaks the traditional development mod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highlights the urban nature of the region, and strengthens the interaction of regional function and space, which become a new trend of region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es Dongcheng District of Beij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SWOT analysis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operation elements of urban innovation district, such as economic elements, spatial elements, network elements, environmental elements,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developing urban innovation district in the core area, and put forward four kinds of strategy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strategy of strengthening innovation network (SO), digital economy cultivation strategy (ST), innovation space optimization strategy (WO), and innovation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strategy (WT), which provide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apital functional core area to explore urban innovation district.

Key words: the capital core functional area; innovation district; SWOT analysis;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path

■責任編輯:王? 縉

猜你喜歡
SWOT分析
高校女大學生自主創業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黃公望景區發展研究
VR技術在港口碼頭生產安全建設上應用的SWOT分析
基于戰略視角下我國線下銷售渠道發展研究
中小企業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的SWOT分析
國產手機行業戰略管理研究
海南發展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SWOT分析
關于安徽壽縣旅游投資的SWOT分析
P2P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研究
企業運營管理與財務戰略分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