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及傳承

2022-03-27 10:36江志斌
文學天地 2022年2期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江志斌

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象征著我國中華民族精神。同時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對于精神文明的追求也不斷提升。但由于種種因素,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在接受著時代的沖擊,許多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被時代所淘汰,這對我國造成了一定的文化損失。因此,我國逐漸將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工作重視起來,希望可以將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我國對于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其中重要的構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文化價值,對宣揚我國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義。但我國目前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及傳承還存在諸多問題,部分地區宣傳力度較弱,導致普通群眾對此項工作的認知程度不高,這就致使對其的保護工作開展不順利,無法彰顯出我國傳統文化的真正價值。

1.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述

非物質文化遺產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智慧結晶,是我國歷史文明發展到現在的重要成就。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包含的種類是非常廣泛的,諸如傳統戲劇、傳統醫藥、傳統技藝等十大類別。針對我國的傳統文化,我們應掌握好對其進行保護與發展之間的聯系,要為非遺的完整性、靈活性以及準確性提供重要保障[1]。

2.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及傳承現狀

2.1大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認知不完善

目前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度不夠,與宣傳方面做得不到位有重要關系,致使人們并未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近年來,人們總是可以在新聞中看到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申遺”,大眾都保持支持的態度,并對事件持續關注,但由于申遺時間較長,這就導致大眾對此事的新鮮感早已過去,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度仍舊不高。人們對于自身的精神追求不斷增高,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卻仍不完善,這就使兩者之間形成鮮明的對比。

2.2傳統技藝無人繼承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師傅與徒弟之間的關系,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不同,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要有人來繼承師傅的手藝或者技藝,才能夠保證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永久的流傳下去。但現在普遍的年輕人追求的都是現代物質文明,對傳統的藝術與技藝感興趣的人少之又少,并不愿對民間流傳的藝術進行學習和探索,這就導致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者本領超群但卻無人愿意繼承。還有一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實踐過程繁瑣復雜,通常需要多年的時間才能夠學到本領,這就致使現代年輕人并不愿對其進行學習。

2.3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待創新

非物質文化遺產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也需要不斷的進行改革創新,從而形成新的藝術形式。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形式都是由師傅向徒弟進行口述,并未有書面的形式留存下來,每位學徒都將技術記在腦海中,這也是我國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消失在時間長河中的主要原因。在我國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下,這種繼承方式早已無法順應時代的發展,對其進行傳承。我國目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并不多,仍有部分傳統技藝并未被人們發現,因此,導致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效果并不理想。

3.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及傳承對策

3.1政府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力度

政府應充分利用起身邊一切的宣傳手段,比如微信公眾號、微博平臺、電視、廣播、抖音等對大眾進行宣傳,使其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我國的重要性,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含義具有一定的了解,增強大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高度認同感,并使其能夠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有效關注,從而使社會中形成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愛護、保護、傳承的良好氛圍。同時政府應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校園,讓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一定的了解,使學生也能夠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并加深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印象,鼓勵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學習[2]。相關的企業單位也應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力度,使企業的員工對我國的傳統文化以及民間藝術形成保護以及傳承意識。政府主管部門應充分的利用網絡技術,建立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網站,并在其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含義進行詳細的介紹,運用網絡大數據時代,對大眾進行信息的推送,以此為其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知識,使大眾能夠主動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傳承,從而提升自身的文化自信。

3.2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政府在對大眾進行保護和傳承宣傳的同時也要鼓勵年輕人對我國的民間藝術進行學習,并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大部分年輕人不愿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學習的主要原因是經濟來源并沒有得到保障,因此,政府應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資金投入,使其能夠有一份穩定的傳承保護的資金來源,只有這樣才能讓僅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不會放棄自身的技藝,并堅持將自身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相當部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都在偏遠的村落當中,因此,政府應將加強對其創作環境的保護,使其仍然具有原生態的美感,使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保留自身的傳統文化不被破壞。由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選拔對象主要集中在年輕人的身上,因此,政府應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校園當中,充分體現出學校對學生的教育價值,并設立相應的非遺趣味班,提升年輕人對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并在其中選出能力天賦較高的學生進行重點培養,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永久的流傳下去,培養優秀的接班人。

3.3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改革創新

非物質文化遺產需要進行改革創新,但對其的創新必須要張弛有度,不可過度創新使其失去原有的味道,也不可不對其進行創新,這會使其仍殘留有傳統思想的弊端,并不利于我國對其進行保護以及傳承。政府應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進行相關的培訓,并將他們召集起來,為其提供溝通交流的機會,在對方的藝術中尋找出能與自身技藝進行融合的文化,以此來創新自身的民間技藝,這樣既能夠保留技藝本身的傳統文化,也能使技藝得到有效創新,吸引大眾的目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也可以積極的發展綜合產業,制作具有紀念意義并能夠體現出傳統文化的小物件,比如紀念牌、鑰匙鏈、獨具特色的背包等,使大眾能夠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新的認識,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主動地探索。例如,外來文化對我國年輕人的思想文化不斷進行沖擊,國外的英雄主義,諸如《蜘蛛俠》《鋼鐵俠》等對我國年輕人的思想進行影響,同時也為自身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3]。因此,我國政府也應意識到文化輸出的重要性,在外來文化與我國傳統文化的碰撞中,充分的體現出我國的民族精神以及獨特的優勢。

結束語:

綜上所述,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培養我國人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以及傳承是我國對人民的基本要求,但我國在這一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對此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宣傳力度,努力尋找、培養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適度的改革創新,使其能夠順應我國時代的發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永久的流傳下去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仁莉. 非遺視角下超化吹歌保護和傳承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 音樂時空, 2019,(019):35-36.

[2]楊永兵, 龔自力. 工作訣竅知識在我國少數民族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中的價值[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9,(033):63-69.

[3]張英.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 河南農業, 2020, (006):56-58.

猜你喜歡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芻議增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途
淺談遺址公園的保護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