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養下初中歷史教學的思考

2022-03-27 10:32葉榮妹
啟迪·上 2022年1期
關鍵詞:初中歷史核心素養教學

葉榮妹

摘要:歷史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歷史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以及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隨著歷史教育的普及,家長更加重視提升孩子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歷史的能力。因此,校內教學也需及時加大培養力度。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歷史;教學

引言

與其他學科相比,初中的歷史不會顯得更加枯燥,學生也會更加樂于學習。由于歷史中包含了很多故事,不僅擁有歷史知識,還會有歷史事件,這吸引學生對歷史進行學習。

1加強合作學習,強化學生的情感認知

一般來說,學生之間進行合作學習泛指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通常情況下,學生合作學習會定義為主題,以內容和形式作為工具,以每一個小組成員的學習表現對他們進行考核。通過對這種學習方法進行應用,就可以拉近師生距離,使得學生都能在學習的過程中,擁有一種自主性,開展學習活動,增強合作意識。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歷史教師起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從而激發了學生們強烈的好奇心。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合作學習可以在實踐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一定要在實踐過程中用心準備,以防止出現流于形式的現象。與此同時,對于學生們的合作學習來說,教師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師若沒有對學生進行分工,就會導致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不樂觀。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的過程中,一定要防止學生之間出現較大差異,從而使小組成員能夠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教師一定要對每一位學生進行了解。只有了解學生才可以幫助學生成長。與此同時,教師一定要調控好每一個小組,保證每一位小組成員都可以參與合作學習,進而避免有一些學生出現偷懶的情況,抑或是尖子生占據主導地位。不僅如此,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之后,教師還要對他們合作學習的表現進行評價,不僅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還要對學生的各種能力進行評價,以利于通過對這種學習方法進行應用,提高學生的各項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舉個例子,在教師教學初中歷史必修三這本教材時,“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進行應用,對一單元的內容進行學習。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學校的圖書館以及網絡對資料進行收集,以現代中國的科技教育與文學藝術為主題,讓每一位小組成員都在課堂展現自己的收獲。在這一環節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了解和認識一下學生的課堂狀態,及時發現一些學生遭遇的困難,幫助他們解決。最后,教師還要求每一個小組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進行總結,以利于提高歷史學習能力。

2教學模式構建

教學模式的創新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外延式地基于相關理論對教學環節的數量進行增刪,一種是內涵式地基于已有教學環節,在某一進程中創新教學活動。巴羅斯PBL教學法認為課堂教學環節大致可以分為提出問題、展開研究、合作探究、問題解決與成果展示、反饋評價五個階段。首先由教師基于課程目標創設情境、提出問題為課程開展拋下錨點,學生基于課程目標做有針對性預習;其次,由教師使用輔助教學系統主動教導知識,學生主動學習,期間學生可主動要求教師使用系統對相關問題進行分析,依據上述功能設計對應的分析目標包括“人物事件時序分布”“歷史人物語義網絡”等;最終,教師使用系統帶領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式活動,可對單元知識進行總結與討論,或針對討論問題進行分析,若無法解決問題則重新返回合作探究活動。

3微課的應用

微課教學是一種輔助教學方法,主要是對傳統教學的補充和拓展。在使用微課教學時,教師應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教學視頻,使傳統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方法更加豐富。目前微課教學的學科很多,初中歷史就是其中之一。教師在進行微課教學時,應根據教學大綱選擇教學主題,設計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記憶,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運用知識。此外,微課教學資源豐富。利用網絡中的數據和資源制作教學內容,使微課的教學更加簡單。豐富的教學資源也可以讓學生進行個性化學習。

4求真與求解共生,增強課堂設問的科學性

實現問題真理性與價值性的統一是科學設問的旨歸所在,二者統一的關鍵在于教師。破除教學之中的設問之痛,減少假問題、無意義真問題的課堂生存空間,需要教師堅持求真與求解的共生,不斷提升課堂設問的科學性。求真就是要求真問題,增強課堂的真理底色。求解就是要凸顯問題的價值屬性,追求有意義的真問題。為此,需要不斷增強教師的主體自覺,掌握甄別的科學方法,筑牢課堂教學的陣地防線,減少無意義問題進入課堂的可能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謹慎對待所借用的各種問題,守好“責任田”,切斷外界“濁流”對課堂的精神污染渠道。也有一部分老師囿于學識素養,在課堂上自設藩籬、主觀設置生成假問題、無意義問題,以迎合學生興趣,成為假問題、無意義問題課堂放任的同謀者。對于此類問題,則需要教師審慎求證,去偽存真,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聚集力與向心力。課堂的向心力與聚集力即是理性的思維之力,更是讓人動情的感染力。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緊扣教學內容,避免成為學生低級趣味的迎合者,以有意義的真問題聚集課堂的向心力。

結語

總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抓住關鍵的人和突出的事,求真求實,連接歷史,關照現實,讓學生能夠從新的角度觀察和理解歷史事件的真相和特征,而不是簡單地得出結論。學生通過科學求真的歷史學習,才能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參考文獻

[1]趙亞夫,張漢林.歷史意識及其在教學研究中的位置[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5(09):4-9.

[2]郭華.帶領學生進入歷史:“兩次倒轉”教學機制的理論意義[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4(04):8-28.

猜你喜歡
初中歷史核心素養教學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在遺憾的教學中前行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計算教學要做到“五個重視”
教育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