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創作美學活動的多元評價方式

2022-03-27 22:45金丹
啟迪·上 2022年1期
關鍵詞:學前教育

金丹

摘要:在學前教育的幼兒創作美學活動中建立多元評價方式,能夠極大地完善創作美學活動系統,使幼兒的藝術創作過程能夠在評價環節中得到反思,在反饋中得以完善,以此切實完善幼兒的美學活動參與體驗,使其藝術創作能力在評價的完善中得到最大化的發展,真正提高幼兒園藝術領域教育活動開展的實效性。想要真正打造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教師應首先對現階段幼兒創作美學活動的現狀進行分析,從中延伸探討評價環節在其中的必要價值,以此為基礎真正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切實為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創新打下重要基礎。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創作美學活動;多元評價方式

幼兒創作美學活動是幼兒園五大領域其一——藝術領域教育目標下的具體活動形式,這能夠為幼兒提供開放的藝術活動空間,使幼兒真正以創作實踐的形式直接體驗創造美的過程,最大化地推動其藝術素養的提高,精準地落實美育目標于學前教育階段之中。然而現階段的創作美學活動體系還并不完善,教師往往未能重視評價環節在活動系統中的重要性,導致對評價模式的創新意識較為模糊,這使得幼兒的創作活動往往遺留下較多的問題,難以推動其藝術素養的最大化發展。為了解決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本文將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分析角度著手,系統論述教師應如何打造多元評價方式以優化幼兒創作美術活動。

一、幼兒園創作美學活動的組織現狀

1.過于注重創作,創意能力提高并不顯著。

創作美學活動作為幼兒園藝術領域的教學內容之一,應該在創作與創意兩個層面對幼兒進行引導,使幼兒所創作的內容真正具有創意性,使幼兒的創作始終貫徹創新精神,創作出符合新時代的特色美學內容,以此將幼兒真正打造成創新性的藝術人才。然而現階段的創作美學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過于注重幼兒的創作活動,在實踐環節中往往以幼兒的創作實踐為主,卻缺少了對幼兒創作內容創意程度的關注,最終導致幼兒的創意能力提高并不顯著,難以最大化地體現創作美學活動的組織價值。

2.過于注重過程,缺乏問題反思反饋環節。

另外,現階段的幼兒創作美學活動的開展還存在著過于注重創作過程的問題。在實際的活動組織環節之中,教師將課程的大部分篇幅應用在了引導幼兒開展藝術創作活動的過程之中,這導致活動的開展形式表現出較大的缺憾,幼兒的創作往往缺乏問題反思與評價反饋的環節。這將導致幼兒在創作美學活動中難以正視自己在創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得問題在每次創作中延續下來,因此難以得到創作能力的有效提高,并使得創作美學活動的組織越發機械化,不利于幼兒藝術素養的有效發展。

二、幼兒園創作美學活動多元評價方式的建立價值

1.評價中推動幼兒創作創意能力綜合進階。

在幼兒園階段的創作美學活動中建立多元評價方式,能夠真正通過評價環節對幼兒的創作進行全方位地評價。這使得幼兒不僅僅能夠更加精進自身的創作能力,更能夠在多元化的評價活動中得到創意層面的反饋。這將極大地開拓幼兒的創意思維,使幼兒在評價的指導下真正注重未來創作活動中創意思維的應用,為其未來的創作美學實踐提供創新的核心動力。

2.評價中完善幼兒創作美學活動實踐系統。

建立多元評價方式,還將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對以往創作美學活動組織過程中存在的缺憾進行填補,真正完善幼兒創作美學活動實踐系統。這將使得幼兒的創作不再僅僅局限于創作的過程,拓展其實踐環節,使其真正對自己的創作內容進行反思,并推動幼兒創作成品的不斷優化,最終切實促進幼兒創作能力的提高。

三、幼兒創作美學活動的多元評價方式構建路徑

1.提供輔助條件,引導自我評價。

為了使幼兒對自己在創作藝術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引起充分的重視,教師首先應該建立以幼兒為主體的自我評價模式,使幼兒能夠對自身進行客觀的反思,從而自主發現問題,由此建立反思意識并改正問題。然而現階段的幼兒尚不具備直接的自我反思能力,需要幼兒教師為幼兒做好輔助條件的設計與提供工作,使幼兒能夠在其他資源的輔助作用下能夠快速發現自己創作內容突出的問題,從而完成自主評價活動。

例如在主題創作模式下,幼兒將首先完成固定主題下的自主構思,將自己想象力凝聚而成的創意轉化為創作作品,以此完成初步的實踐活動。之后,幼兒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的投屏技術,將教師對同主題進行的創作美學作品或是網絡中搜集的同齡人優秀作品展示在幼兒的面前作為輔助的資源,引導幼兒將自己的創作作品與教師出示的作品資源進行對比。這一對比活動能夠十分快速地突出幼兒創作作品中存在的問題,使得幼兒能夠快速地發現自己的不足所在,由此在輔助資源的幫助之下完成自我評價活動。這種方式雖然受幼兒理解能力的影響不能達到最佳的反饋效果,但是讓幼兒在創作美學活動系統中擁有了自我評價的空間,使其在思考中真正發現了自己的部分問題,對這部分內容形成了深刻的印象,在后續的創作美學活動中,幼兒能夠真正將對比中學習的完善方法應用在自身的實踐環節之中,最終切實促成幼兒創作能力的優化。

2.建立展評機制,組織互動評價。

在以幼兒為主體的評價模式建立過程中,幼兒教師還可以建立展評一體化的融合評價模式,使幼兒能夠以主體地位開展互動評價。這需要教師在創作美學活動中選擇幼兒創作內容中具有突出代表性的作品進行集中地展示,而后由班級幼兒對展示的作品進行評價,使其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看法。這一評價機制的建立能夠使得作品更廣泛地影響班級中的每個幼兒,并使幼兒在互動評價模式下深化對不同作品中問題的理解,從而對自己的創作活動進行反思,由此切實推動幼兒創作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幼兒創作美學活動的創作環節結束后,幼兒教師可以從幼兒的作品中選擇幾個創意優秀、樣式精美的作品,在班級中進行展示,并引導班級幼兒結合主題對展示作品中的創意進行描述以及評價。這依舊尊重了幼兒的主體性,在互動評價過程中幼兒能夠以自己的視角分析其他幼兒的創作思路,突出其中的閃光點,最終在幼兒的一致認同之下,幼兒能夠真正對作品中的閃光點產生積極的印象,并借此對自己的創作創意進行反思,結合其作品的創意優點對作品進行優化,最終真正實現個人創作能力的優化。

3.融合鼓勵教育,建立鼓勵評價。

以幼兒為主體的評價終究只能引導幼兒對創作內容進行基礎性的反思,其難以真正觸及本質,因此在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建立過程中,幼兒教師還應以教師的引導性評價為主,注重利用專業性的評價引導幼兒更好地參與到創作實踐環節之中。為此,幼兒教師應首先將鼓勵教育與評價環節進行融合,在創作美學活動系統中建立鼓勵評價模式,從情感方面向幼兒提供支持,使幼兒能夠對自己的創作作品產生更強的認同感,以此激發幼兒的創作積極性,使其保持自己的創作特點更為高效地參與到后續的創作美學活動之中。

為此在創作美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幼兒教師應善于發現幼兒美術作品中的閃光點,并幫助幼兒提煉其創作過程以及創意思維中的個人特色所在,將這些內容轉化為評價,以此對幼兒的創作內容提出鼓勵性的評價。這種正向的評價將引導幼兒真正發現自己創作思路、創作作品中存在的閃光點,使其了解個人的創作特色,在后續的創作美學活動中,幼兒將更加積極地將自己的特色落實在新的創新主題之下,不斷放大其個人風格以及優點,極大地強化幼兒的創作素養。

4.拓展創意視角,應用引導評價。

教師的評價還應具有延伸引導性,即在幼兒的創作基礎上為其拓展創意視角,引導幼兒進一步完善自身的創意思維。這一延伸性引導評價的建立過程中,幼兒教師應真正擺正自身的評價觀念,除了對創作形式的評價外,注重對幼兒創意思維的審視,由此使幼兒的創作美術實踐能夠更加良好切實促進幼兒創作作品的優化,推動幼兒創作能力的切實提高。

例如在創作活動中,幼兒教師可以通過審視幼兒創作作品的方式對其主題下的創意進行分析,并從更專業的角度對其創意視角進行拓展性地完善,使其能夠引導幼兒開展延伸性的創作。在教師評價的反饋作用下,幼兒將真正以評價內容為主做好個人創意創作的延伸活動,以此創作出更富有想象力的作品。教師的延伸性引導評價實質上是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具體的方向,在這一方向的反饋作用下,幼兒能夠真正體驗更為精妙的創意創作過程之中,由此切實為其創意思維的優化打下重要基礎。

5.指導家長參與,構建延伸評價。

幼兒教師還應組織幼兒家長參與到創作美學活動的評價環節之中,并指導幼兒家長構建起幼兒園活動外的延伸評價環節。這種評價方式將極大地延伸幼兒園創作美術活動的教育環節,并使幼兒能夠在自己家長的陪同下更完善地對自身創作作品進行全面地了解,使幼兒能夠在家長的延伸性創作評價中真正看到創作作品更多的可能性以及自己創意思維的提升空間,最終切實推動幼兒美術創造能力的提高。

為此,幼兒教師應該首先做好幼兒家長方面的教育理念傳遞工作,使幼兒家長能夠建立起清晰的創作美學活動組織概念,并認識到評價環節于幼兒美術創作過程中的重要性。之后,教師應系統地對幼兒家長進行指導,輔助幼兒家長掌握科學的家庭評價方法,以此切實使家長參與到評價環節之中。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創作美學活動中創作的作品帶回家中,使幼兒家長參與到評價環節之中。一方面,幼兒家長應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對幼兒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另一方面,家長則應構建家庭環境中的延伸性評價。這使得家長能夠陪伴幼兒共同精進創作作品,優化其創意思維,由此切實延伸幼兒的創作成果,使幼兒能夠在家庭的陪伴評價模式下真正得到自身創作能力的有效提高。

6.組織再次實踐,落實二次評價。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為了使幼兒將評價中所獲得的反饋與反思直接體現在其創作環節之中,以此深化其對自身創作問題的理解,并真正在優化的實踐中完善問題,積累正確的創作經驗,教師應在初次評價之后,組織幼兒開展再次創作實踐,并落實二次評價環節于課程之中。這能夠進一步精確對幼兒的評價指導,深入地發現幼兒的創意漏洞,并輔助幼兒更加準確地把握自己核心的創作問題所在,最終真正推動其創作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幼兒初次創作結束之后,幼兒教師應該首先對幼兒存在的基礎問題進行系統性的評價,并通過鼓勵與輔助等方式使幼兒了解到自己應該完善以及可以完善的問題,從而投入到再次創作環節之中。這使得幼兒能夠在原作品的基礎之上進行完善性地優化,極大地提高幼兒的創作質量。因此在針對再次實踐的二次評價環節之中,幼兒教師應該進一步深入評價的方向,使評價能夠指向幼兒更深層的問題所在。這一反復評價模式將形成疊加結構,使得幼兒能夠在兩次評價中分批次地了解自己的問題,并在遞進模式下一一優化自身的問題,最終真正實現創作能力的提高。

在幼兒創作美學活動的固有系統中對其評價環節進行多元化的創新,能夠使評價環節受到更多的重視,從中給予幼兒以多方面的反饋,使得創作過程體驗能夠在實踐之外還增添反思的優化,真正優化幼兒的體驗結構,以此為其藝術素養的不斷提高打下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美)格羅姆著,李甦譯.《兒童繪畫心理學——兒童創造的圖畫世界》,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1.

[2](美)安佩洛著,于開蓮譯.《藝術語言:以探究為基礎的幼兒園美術活動》,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2.

[3]徐佳瑩. 《淺談多元化幼兒園評價的有效開展》[J]. 讀寫算, 2019(14).

猜你喜歡
學前教育
論我國學前兒童受教育權法律保障的不足及其完善
從學前教育的前景和就業狀況談幼教學生如何提升就業競爭力
《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指導》課程整合的探索
實習日記在師范生專業成長中的應用
加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文化修養之初探
單一向復合的發展研究
淺論五年制師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管理
論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引領藝術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