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森林生態旅游發展現狀及路徑提升建議

2022-04-02 01:59鄧雅琪顧綦煜
經濟研究導刊 2022年4期
關鍵詞:生態旅游對策建議

鄧雅琪 顧綦煜

摘 要:隨著經濟水平的快速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隨之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城市森林生態旅游成為一大熱點。從生態環境開發與保護的合理性及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目的的角度來看,南京鐘山風景區在管理和經營上都存在一些問題。為提升景區服務質量,滿足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對鐘山風景區的轉型升級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城市森林;生態旅游;鐘山風景區;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59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04-0050-03

在如今我國森林旅游業起步晚、發展快的背景下,以探討南京市鐘山風景區環境保護與發展對策為前提,深度研究城市森林生態旅游發展路徑提升方法,討論城市森林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1]。在已有的城市旅游路徑研究、生態文化旅游路徑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生態旅游路徑提升策略。本文將城市森林生態旅游的現狀分析作為出發點,結合調查問卷結果,總結以南京鐘山風景區為代表的城市森林生態旅游目前遇到的困境并提出有針對性的路徑提升對策及建議,以期對城市森林生態旅游業有所裨益。

一、城市森林生態旅游的現狀分析

城市森林生態旅游主要是指以坐落在城市里的小型森林資源為載體,通過一定的有機規劃設計,吸引人們前往進行如步入森林般的旅游體驗。本文主要以南京市內的鐘山風景區為例,剖析城市森林生態旅游的現狀。

鐘山風景區坐落于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是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也是城市森林生態景觀的典型案例。鐘山風景區面積約45平方公里,以中山陵、靈谷寺、明孝陵三大核心景區為依托,分布著各類名勝古跡200多處,集山、水、城、林于一體,充分體現出優美自然景觀和深厚人文底蘊的無縫對接。

鐘山風景區內又分為明孝陵景區、中山陵園風景區、靈谷景區、頭陀嶺景區及其他景區。景區為部分景點收費參觀制,門票價格不等。其中,明孝陵景區70元/人、靈谷景區35元/人、音樂臺10元/人、美齡宮30元/人,中山陵陵寢免費但要提前預約,景點套票100元/人。景區提供向導解說服務,一個景區20元,三個景區一起為50元,還有很多當地老人自發成為“野導”,開價10~20元不等。

作為南京市的標志性景點,隨著旅游設施的完善以及宣傳力度的加大,鐘山風景區的游客數量不斷增加,尤其是2003年明孝陵成功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以來,每年的游客量都突破了500萬人次,并且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游客超載現象。

二、城市森林生態旅游的問題剖析

以南京市鐘山風景區為代表的城市森林生態旅游呈現出日益向好的態勢,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解決,從而逐步實現景區規劃和旅游服務的雙重創新。

(一)游覽路徑規劃不明導致旅游時間成本較高

在鐘山風景區調研時發現,景區門口除了老舊的地圖提供給游客作為路徑選擇的參考,就只有招攬生意的私家車司機“熱情”指路。而關于鐘山風景區旅游信息獲取渠道的調查結果顯示,旅客主要依靠網絡獲得旅游景區信息。以網絡為主要信息來源的旅游,可能導致的問題是:第一,未寫明可供選擇的交通方式和預估時間成本,這正體現了云游和實地森林景觀旅游的差異,可能造成游客在選擇旅游路徑時猶豫不決,無法準確判斷與自身情況和時間安排相符的旅游路線和方案;第二,可參考的路徑選擇方案籠統,可挖掘信息不充分,四條路徑雖然籠統概括了鐘山風景區內人們所熟知的幾個景點,但對它們的資料介紹并未與路徑特色緊密結合,也未針對特定受眾群做出解釋,而只是官方式的百科介紹,使得路徑方案主題不夠鮮明突出。

(二)景區組織管理松散導致游客服務措施不全

在鐘山風景區的調研過程中發現,除了售票處的工作人員之外,還有少量帶著工作牌穿著制服的工作人員在售票處周圍巡視,但并未向游客主動詢問或提供幫助。游覽車等候區有游客自發排隊候車,未見工作人員組織管理。根據游客在鐘山風景區進行森林生態旅游時所需幫助的問卷數據分析得知,45%的參與者需要場地介紹,33%的參與者需要游覽的方法指導。景區在組織管理和游客服務方面仍然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而這正是增強游客體驗感和忠誠度的關鍵因素。

(三)景區宣傳和規劃力度不足導致旅游資源利用率低

游客對于森林山地和湖泊水域這兩種旅游資源是十分偏愛的,鐘山風景區就具備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旅游資源,然而資源的利用率卻不高,比如明孝陵景區內的明孝陵早已名聲在外,而同在景區內的明東陵卻很少進行宣傳推薦,無法完全發揮該景點的價值;一個景區內可能包含多個寺廟、大殿等打卡點,由于提前未做好詳細規劃和時間安排,導致無法充分游玩,如靈谷寺景區包括紅山門、無梁殿、靈谷塔、松風閣等主要建筑,但大多數游客主要游覽靈谷寺或者無梁殿,其他旅游資源的利用率低。

此外,景區環保意識欠缺導致旅游環境破壞嚴重。城市森林公園的資源并非屬于任何一個營利機構,因此森林公園的收入基本用于日常的管理和維護,鐘山風景區也不例外。但是調研發現,森林景觀遭到了較大的破壞,園區周邊以及道路兩側的自然植被由于疏于管理,肆意生長,園內園外已是兩副模樣;修整工具隨意擺放在花壇內,甚至有損壞的共享單車埋藏在林子深處;除了要求配備的環保標語指示牌及垃圾分類箱,其他呼吁旅客保護景區環境的設施不夠明顯。

三、對策建議

通過以南京鐘山風景區為代表分析城市森林生態旅游在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結合可持續發展以及游客至上的理念,提出以下對策建議,以期為城市森林生態旅游行業提供參考。

(一)構建全域旅游模式,開設精品旅游景區路線

全域旅游是推進旅游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主要包括兩種模式,即“精品景區+精品線路”模式和全域無景區模式。鐘山風景區作為觀光型的區域旅游,適合“精品景區+精品線路”的模式,在區域內選擇若干個精品景區進行重點打造,包含自然生態型景區、文化型景區、商街城鎮型景區以及人造景區等類型,并將連接精品景區的線路進行精細化打造。

(二)設置多樣化游玩路線,滿足不同人群游覽需求

一是開設單景區暢游路線,即在鐘山風景區的一個景區內進行游覽,提供專業細致的導游講解自費服務,滿足游客對該景區內各個景點和建筑的深度了解。該種路徑選擇方案適合時間安排較緊,偏向短路程的旅客,以及已有過走馬觀花式游覽,有“精玩”意愿的游客。二是景區串聯暢游路線,可以最大化的幫助人們選出自己最想去的地點,再與其相似景點進行串聯,將不同景區同一風格、主題的景點歸納整理,形成一些新的路徑,如自然采風路徑、名人記憶路徑、陵園探訪路徑、建筑風情路徑等。

(三)擴大志愿者規模,完善管理制度和模式

鐘山風景區面積大、范圍廣、管理任務重,但是專職的管理團隊及工作人員數量有限,長期、大量使用志愿者資源是十分必要的,讓志愿者成為景區“新主人”。景區可以給予志愿者一定激勵,比如不定期免費游玩指定景區等,既提高了志愿者的積極性,又不會額外增加景區的開支,還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部分景點的曝光率和利用率。

(四)根據游覽路線設置,最大化提供配套服務

已有的游覽車和景區套票過于籠統混雜,以至于游客難以選擇最經濟合適的方案。以鐘山風景區的“自然采風”路線為例,“霹靂橋—燕雀胡—梅花山—金水橋—紫霞湖”,在游客手冊中可直觀的標明該條步行路線的方向、距離等等,開設單獨“自然采風”通票以及觀光車服務,使游客享受專屬服務的尊貴之感。

結語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游客越來越追求和向往大自然,森林旅游逐漸成為熱門旅游選項。而城市森林生態旅游具有極高的人文價值、自然價值、社會價值和美學價值,其充分利用了城市森林環境資源,讓人們就近體驗在森林中旅游的感受,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勢頭。本文主要是以南京鐘山風景區為例,通過對現狀和問題的剖析,如資源利用不足、宣傳力度不夠、規劃設計不精、管理服務不強等,針對景區路徑改造和管理服務等方面提出完善策略,助力城市森林生態旅游打造新形象。

參考文獻:

[1]? 鮑佳琪,李娜.大學生旅游信息獲取渠道與信息選擇傾向性研究——以南京市部分大學為例[J].電子商務,2019,(9):90-92.

[2]? 周碧琬.對牡丹文化生態旅游發展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8,(26):110-112.

[3]? 夏培鵬,朱秉胤.林業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策略[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12):143-144.

[4]? 喬建兵.森林生態旅游扶貧開發促進鄉村振興新模式研究[J].山西農經,2021,(23):122-124.

[5]? 李玥,李楊,黃慧,陳婉瑜,羅瑩.岳陽洞庭湖濕地生態旅游業的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商論,2021,(22):31-33.

[6]? 彭迅一.安徽黃山生態旅游營銷策略研究[J].現代商業,2021,(33):60-62.

[7]? 李蕾.被動轉向主動:生態文化科普教育中的傳播者角色覺醒[J].漢字文化,2020,(20):171-172.

[8]? 林若野.生態文化導向下城市空間與景觀的再生[J].藝術科技,2020,(9):102-106.

[9]? 臺雪純.淺談公益廣告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推動作用[J].戲劇之家,2019,(28):191-193.

[10]? 黃霽風.后啟示錄類型電影框架中的生態警示寓言[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69-77.

[11]? 曹雨芬,周丹敏.江西銅鼓縣休閑度假旅游產品開發現狀及優化策略[J].當代旅游,2021,(33):48-51.

[12]? 付倩姿,劉美霞.基于新媒體視域的生態紀錄片傳播環境研究[J].藝術科技,2020,(10):5-8.

[13]? 龐鈺清,譚茹月.手機游戲中的文化旅游推廣效果研究——以南京大報恩寺遺址公園為例[J].新媒體研究,2021,(15):24-26+34.

[14]? 郭幸.田園與自然:英國時尚的生態美學觀[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3):72-8.

[15]? 鄭雅文.稻城亞丁鄉村生態旅游發展研究[J].藝術科技,2019,(7):282-283.

[16]? 尹小娟.城鎮化發展背景下鄉村生態旅游管理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21,(11):22-26.

[17]? 虞鑫.森林在歌唱:生態紀錄片的文化記憶與社會共識構建[J].藝術科技,2021,(9):80-81.

[18]? 勾莞玥,吳承彥,常百鈞.城市生態文化傳播路徑創新的新媒體之維——以南京生態環境官方微博為例[J].漢字文化,2020,(18):154-155+168.

[19]? 衛欣.參與、協同和治理:一種優化農村社區傳播生態的方法[J].傳媒觀察,2021,(7):31-38.

[20]? 曹斯蔚.基于網絡大數據的郴州市疫后生態旅游流空間結構研究[J].林業科技,2021,(6):49-56.

[21]? 桑屹峰.災難電影的悲劇敘事及其生態啟示研究——以電影《后天》為例[J].漢字文化,2020,(11):183-185.

[22]? 馮俊苗.從《森林之歌》到《自然的力量》:國產生態紀錄片的空間敘事策略分析[J].大眾文藝,2018,(21):168-169.

[23]? 劉新蕾.多元題材與書寫策略:生態紀錄片構建美麗中國形象的發力點研究[J].藝術科技,2021,(9):86-87.

[24]? 楊樣.鄉村振興戰略與鄉村生態旅游互動融合發展的探討[J].中國集體經濟,2021,(35):1-2.

[25]? 李翠.感知價值、社交網絡嵌入與生態旅游消費意向——基于拓展TAM的多群組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1,(24):86-89.

[26]? 賀曉敏,史治剛,李菲.茶葉生產區鄉村旅游開發現狀與策略初探[J].福建茶葉,2022,(1):91-93.

收稿日期:2021-01-25

基金項目:南京林業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我國城市森林生態旅游路徑提升研究——以鐘山風景區為例”(202010298200H)

作者簡介:鄧雅琪(2000-),女,湖南長沙人,學生,從事廣播電視學研究;顧綦煜(1999-),男,河南平頂山人,學生,從事木材科學與工程研究(指導教師:李娜)。

猜你喜歡
生態旅游對策建議
生態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探討
生態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探討
生態旅游與環境保護研究
京津冀將共建兩大生態旅游協作區
職校學生手機使用狀況調查報告
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關于惠城區發展農業的調研報告
中國生態旅游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