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工科背景下江蘇高職院校智能制造產教融合模式的研究

2022-04-18 08:14蘇憶
時代汽車 2022年8期
關鍵詞:智能制造新工科產教融合

蘇憶

摘 要:中國要構建“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的產業生態,離不開產教融合,作為全國智能制造高地的江蘇省很有建樹。無錫作為江蘇省的代表,其在錫高職院校在新工科智能制造產教融合方面,也出臺了很多政策和措施,產教融合的模式呈現多維度全方位的特征。本文通過進一步研究無錫高職院校智能制造產教融合發展情況,就其融合的廣度和深度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產教融合 智能制造 新工科 高職院校

江蘇省制造業規模目前居全國首位, 2021年GDP全國第二。作為江蘇有代表性的制造強市——無錫,制造業占其本市工業生產總值60%以上,為了新工科智能制造的快速穩步發展,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核心戰略,推動在錫高職院校積極參與人才培養,在2019年無錫出臺了16條《關于深化產教融合助力產業強市的實施意見》[1],促進產教融合深度發展,開拓多元化發展之路,而作為承載主體的無錫高職院校,具有很強的代表性。

1 無錫高職院校產教融合發展模式

無錫的高職院校,在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希望更多畢業生留在無錫或江蘇工作,為產業發展培養更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產教融合作為目前智能制造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器,在促進就業和培養能工巧匠方面作用巨大[2]。

在產教融合模式中,政行企校各司其職,模式如圖1所示。

1.1 無錫地方政府主要根據國家和江蘇省的發展需求、結合自身的條件和發展規劃,制訂相應的地方政策,通過太湖灣科創中心、一些國家省市科研項目、科研基金、太湖人才峰會、“530”計劃等一系列平臺,為制造強市鋪路。通過這些政策和平臺,采取任務驅動、經費獎補讓相關的制造企業、高職院校積極參與其中,再結合地方發展要求進行評估考核。

1.2 無錫新工科類行業以行業協會、理事會、產業聯盟等形式對地方企業進行業務指導、資源整合和協作引領,承擔一部分政府職能,協助政府處理一些事務性工作,參與對產教融合的反饋評價和質量考核。

1.3 新工科類企業作為產教融合的合作主體之一,具有資金、設備、技術優勢,但是其高質量的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和技術成果,同時為配合地方產業發展,獲得相關政策紅利和項目資金,大都對產教融合持積極參與態度。

1.4 無錫高職院校作為本文研究的主要對象,具有人才、場地、科研成果等優勢,產教融合是這類學校的發展根基。產教融合在不同的院校、不同的新工科專業發展程度不一,各有特色。

2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式

校企作為產教融合的雙育人主體,將通過專業課程優化、人才培養創新、產學研用融合、服務能力提升四個版塊進行探討。

2.1 專業課程優化

新工科智能制造的產業發展離不開專業的技術技能人才,一般在產教融合中,企業都要前置介入教學過程,參與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和課程發展。

2.1.1 建立校內外專業雙帶頭人制度。目前每個專業都有校內專業帶頭人,為了加強校企合作,如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汽車智能技術專業,就聘請了國務院有特殊津貼獲得者的李志軍大師為校外專業帶頭人。通過激勵機制,給予一定待遇,提出相應要求,有力的引入外部資源,促進專業快速發展。

2.1.2 課程資源共同開發。很多新工科專業課程的開發缺少企業素材,要建立完善的在線課程資源,就需要得到企業的大力支持,這樣課程的內容才有質量保證。

2.1.3 共同編寫專業教材。目前“十四五”教材和校本教材的申報都需要得到企業的大力支持,以及在黨組織的指導監督下才能完成。沒有企業參與的教材是沒有靈魂的,內容也無法緊跟時代發展,所以共同編寫教材,引入企業素材,是教材質量的重要保障。

2.2 人才培養創新

2.2.1 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這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可以是普通新工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也可以是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班等定向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是綱,沒有企業的審定參與,在課程設置、實訓條件保障、培養定位等方面很容易與實際生產相脫節。

2.2.2 組建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班。產教融合一種重要的合作方式就是組班,根據企業的合作要求來組班,進行定向化人才培養,如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與無錫信捷電氣建有現代學徒制班。企業全程參與,資金、設備、技術進行投入,學校的學生將成為企業未來的儲備人才。

2.2.3 參與企業科技副總項目。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新能源汽車專業周小紅博士,主持學??萍紕撔聢F隊和協同創新平臺的建設。2021年,與位于江蘇省無錫市的江蘇高爾德汽車鋼管有限公司進行合作,入選江蘇省科技副總項目。

2.2.4 建立高職院校產業教授制度。作為江蘇省人才工作的一項創新舉措,選聘企業家作為高職院校的產業教授,推行人才培養“雙導師制”,實踐校企雙育人新機制,進一步加強校企聯系,從而更好地推進產學研深度合作[3]。江蘇省各高職院校又同步建立校級產業教授制度[3],比如江蘇名駿車業集團董事長高健被聘為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的產業教授。

2.2.5 強化行業考證組織。以1+X技能考證為代表的高職院校技能水平認證,就是行業重點企業牽頭組織,政府督辦、高職院校組織落實的重要教學活動。比如無錫職業技術學院、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參與教育部認定的北京中車行高新技術有限公司組織的新能源汽車1十X證書考證。學生參與考證,提升技能水平,更好地服務無錫地方經濟建設。

2.2.6 積極介入師生技能大賽。技能大賽是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辦學定位的又一具體實踐。目前高職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大賽允許企業人員組隊參賽,而學生職業技能大賽更是離不開企業的大力支持。在設備、訓練思路、軟件等方面都需要得到企業的鼎力相助,才能取得好成績。比如江蘇省教育廳主辦,無錫屬地的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承辦的2022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電子與信息類物聯網技術應用”項目,就是由新大陸集團開發的競賽技術平臺,涵蓋物聯網行業無線傳感網技術、RFID技術、嵌入式技術、NB-IOT技術、LoRa技術、傳感器技術、數據庫等方面,并通過對行業應用案例進行科學設計,對學生選手進行訓練考核,大大促進了物聯網應用技術及其相關專業學生的業務水平,實現了以賽促教的目的。

2.3 產學研用融合

2.3.1 產業學院。產業學院是目前產教融合產學研用的主要表現方式之一。在國家雙高計劃和相關政策的引導下,無錫的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產業學院的建設質量。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要求產業學院的合作企業必須是世界五百強或國內行業領先企業,比如成立的吉利汽車產業學院。無錫職業技術學院與百度成立百度人工智能產業學院,成為了“全國示范性產業學院”。

2.3.2 科技項目聯合申報。國家、省市每年都有很多關于智能制造方面的科技項目發布,很多項目需要校企聯合申報,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才能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相關項目的研究。

2.3.3 橫向課題協作。政府對無錫高職院校的考核指標之一就是橫向課題的到賬經費和合作成果質量。校企合作的具體顯現成果之一就是橫向課題,院校為企業解決問題,獲得收益,企業獲得科研成果,獲得市場效益。

2.3.4 專利成果轉化。在校企合作的框架內,學校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聯合申報專利,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技術問題,并轉化為生產力。此外,部分學校申報的專利被某些企業引用,進行成果轉化或項目申報。

2.3.5 實訓基地建設。企業投入設備、培訓技術,學校提供場地和配套設施,校企雙方緊密合作,對實訓基地進行強化建設。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作為保時捷(中國)的合作院校之一,曾榮獲“保時捷中國品質實習生項目長期精誠合作獎”。 其校內設置的保時捷培訓基地有力地促進了校企雙向賦能和融合發展,為全國各保時捷中心提供品質實習生一百多人,實現校企生三贏?;剡€先后承擔了PEAP項目全國集訓、教師技能大賽資格賽、金級技師診斷大賽等各級各類培訓和比賽[4]。該基地案例成為第十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大會 “中國校企合作好案例”。

2.4 服務能力提升

2.4.1 社招學歷培養。江蘇高職院校響應國家號召,面向社會人員開展全日制學歷教育招生,尤其是對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類專業,比如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在2019年招收100人的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2020年招收100人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學生,生源主要是社會人員、相關企業員工等,另外無錫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招收了1個班20人的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學生,1個班20人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學生。通過面向社會人員開展全日制學歷教育招生,提升社會人才培養的服務能力,為江蘇經濟發展、產業升級貢獻力量。

2.4.2 創新創業培育。高職院校對加強新工科智能制造的創新創業培育,離不開企業的大力支持。無錫市實施產業強市的發展戰略,在長三角、江蘇省、蘇南地區產業發展格局中,找準自身的定位、以智能制造為主攻發展方向[5],多次由本地高職院校舉辦無錫市青年科技工作者創新創業大賽。通過創新創業培育,引領高職院校師生緊盯前沿技術,爭當創新創業的排頭兵和先行者。

2.4.3 就業技能培訓。無錫各高職院校針對本地區企業智能制造技能人才開展技能等級培訓和鑒定考核工作,比如電工、汽車維修工、鉗工、車工、數控車工、數控銑工、銑工等工種,可以開展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等培訓鑒定工作,有力的促進本地人才培養。

3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雖然政府、行業、學校、企業都積極參與產教融合,但是在合作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江蘇本地新工科智能制造發展水平和人才培養力度方面,有很多舉措的落實力度、成效沒有達到預期,原因如下所述。

3.1 高職院校社會服務能力有待提高

在各種層面的產教融合中,高職院校相較于企業,理論深厚,實踐指導和技術合作中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則有待提升,受自身因素制約,對于智能制造高精尖特行業問題技術攻關上成果偏少,服務能力偏弱。這需要高職院校加強師資培訓,合理調配日常教學和校企合作的工作,將教師下企業鍛煉制度有效落實,同時激發教師參與產教融合的積極性,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資源,提升自身技能水平和科研攻關能力。

3.2 產交融合中企業內驅力不足

在產教融合過程中,高職院校起主導的占大多數,企業配合的多,可能只是為了招工需求,或受政府、行業要求,或為了特定項目申報需要,或為了獲取市場美譽度而參與,這就導致企業內驅力不足,對合作的深度和范圍都會有較多限制,一怕合作中技術外泄,二怕合作中學生難以管理,三怕學校技術合作能力有限,四怕干擾正常生產,所以產教融合的項目很多,但是真正走的遠走的穩的很少,浮于表面的比較多。解決這些問題,關鍵是要挑選合適的高職院校合作,政府行業也要有接地氣的針對性配套政策,解除企業思想顧慮,激發企業參與熱情。

3.3 政府政策的破局力度不足

在江蘇省和無錫市等省市層面出臺了很多促進產教融合的措施和機制,但是宏觀政策和具體措施往往不成體系,在新工科智能制造快速發展的當代,很多新問題會不斷出現,需要建立常設的機構來協調處理和定期匯總解決。不能讓產業倒逼政府,而是需要更加科學合理地謀劃布局,提升破局力度,進一步夯實產教融合的制度基礎。

4 結語

作為全國新工科智能制造高地,產教融合得到省市高度重視,高職院校和行業標桿企業參與積極性也都很高,對提升江蘇本地新工科智能制造發展水平起到很大促進作用。產教融合作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也是制造業產業轉型升級和智能制造技術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快速發展的需要。出臺政策保駕護航,提升高職院校服務能力和學生技能素養,增強企業參與內驅力,優化產教融合模式,提升合作質量,對于各方都是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基金課題項目:

2021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新工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編號:2021SJA0943)

2021無錫市科協軟科學研究課題《在錫高職院校智能制造新工科人才培養研究》(編號:KX-21-A15)。

參考文獻:

[1]16項務實舉措!無錫出臺深化產教融合助力產業強市實施意見.揚子晚報網.

[2]無錫市高等教育質量提升揚帆計劃出臺.無錫市人民政府.http://www.wuxi.gov.cn/doc/2021/07/08/3351984.shtml.

[3]江蘇省產業教授選聘工作啟動.百度.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9948069529177098&wfr=spider&for=pc.

[4]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創技能“國賽”歷史性佳績 .中國江蘇網.http://jsnews.jschina.com.cn/kjwt/201706/t20170620_672058.shtml.

[5]定了!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無錫將建“四個區”.澎湃政務.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4022505.

猜你喜歡
智能制造新工科產教融合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設計交叉融合案例教學
新工科形勢下高校二級學院畢業設計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索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