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學生作業有效性的探究

2022-04-21 21:24陳昌林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期
關鍵詞:雙減有效性作業

陳昌林

摘要:最近,國家實行的“雙減”政策,是指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對學校教學來說,如何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如何在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的情況下,提高學生作業的有效性,進而保障教學質量,是每一位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雙減;作業;有效性

根據《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文件的要求,在義務教育階段實行“雙減”政策?!半p減”一是指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減輕學生的作業量以及作業時長,合理的調控以及設計作業的結構,讓孩子盡量在學校把作業完成,不能給家長布置作業,不能讓孩子自己批改作業等?!半p減”二是指減輕校外培訓負擔,要求各機構不能占用法定節假日、休息日進行學科培訓。

作為一名生物老師,在“雙減”的背景下,探究如何提高學生作業的有效性,在減輕學生作業量的前提下,確保教學質量,始終是無法回避的問題。為此,筆者開展了《在“雙減”背景下,學生作業有效性的研究》的課題,探究學生作業布置的有效性的方法和方式。

一、目前學生作業有效性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認真走訪和觀察了部分老師布置作業的情況,并設計了調查問卷。在現階段,教師作業布置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老師在布置的作業時并沒有經過認真的篩選,往往就是以前的作業卷或者是網上下載的作業卷,直接印刷后發給學生,這樣的作業往往大而全,學生根本無法完成;二是老師布置作業的形式和內容有待改進,現階段老師布置的作業,基本就是習題,其他形式的作業很少,如閱讀、朗誦、討論、制作、實驗和探究等;三是作業評判的方式和標準過于死板,往往就以結果來評判對與錯,而忽略學生在完成作業時的思維活動過程;四是沒有整體考慮各門學科的作業總量,每一門學科布置作業,匯總到一起,學生根本無力應對,最后只能草草了事,也沒有注意學生的個人學習差異,沒有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設計相對應的練習。

二、提高學生作業有效性的對策。

學生作業,對老師來說,是檢閱學生學習的一種方式,是檢驗老師課堂教學效果的一種反饋;對學生來說,可以檢查自己是否掌握已學知識,也是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所學所學知識的一種方法。通過學生完成一定數量的作業,使得教與學有機結合起來,作業就變成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之間的一條紐帶。由此可見,提高學生作業的有效性,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筆者在長期的生物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與探索,對學生作業有效性的對策,提出一些想法:

首先,要合理控制學生的作業總量。當下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既有語數英三門大學科的比拼,也有物化生、政史地等學科的較量,可以說學生是被壓的喘不過氣來,如果每個學科各自為陣,盲目地布置作業,必然會使得學生的作業多如牛毛,無力認真對待。因此,作為生物這門學科,筆者布置作業的時候往往要事先聯系班主任和詢問學生,了解當天學生作業量,擇機布置。

作為班主任或者年級組管理的老師,要統籌各門學科的學生作業量,合理控制學習的作業總量,可以將每天各學科的作業量以表格的形式記錄下來,及時告知每一位任課老師,讓老師及時了解本班級的作業總量情況,再根據實際情況而行。

其次,作為生物學科,學生作業不僅僅是紙面上書寫作業,也可以根據學科特點,布置一些學生的討論、實驗、探究性作業。不同類型的作業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助于緩解學生完成書面作業的疲勞。例如在學習《動物的發育》一節內容時,布置學生利用周末時間,到附近的水溝和池塘里,尋找和觀察青蛙的發育過程,通過學生自己的實踐,獲得青蛙發育過程的知識,即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的過程。

又如在學習家蠶的發育過程中,老師給每一位學生發放了一定數量的蠶受精卵,鼓勵有條件的學生帶回家進行孵化,并要求學生及時記錄好家蠶每一個發育時期的特點和圖片,利用在家的碎片時間參與生物學習,調節了學生在家完成作業時的精神狀態,培養了學生學習的動手能力和持續觀察的能力,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即受精卵---幼蟲---蛹---成蟲的過程。

第三,作業布置要有針對性,針對不同的學生布置相應的作業。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針對基礎不同的學生,從作業時間、作業形式、作業難度和作業數量等方面區別對待。對學習習慣較差的學生,主要采用課堂當場完成作業的方法,如課堂提問,課堂內的作業完成等,完成一些需要識記的生物學知識;對學習基礎中等的學生,擇機布置適量的書面作業和其他形式的作業,完成一些需要識記和理解生物學知識的作業;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則主要布置一些研究性、探究性的一些練習,如讓學生去探究蠶豆種子萌發需要什么條件,從對比實驗的設計開始,分別探究陽光、空氣、水和溫度對蠶豆種子萌發的影響,從而幫助學生對所學生物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對學生完成的作業,要用不同的角度去評判,并督促其訂正完成。老師除了批閱學生作業最終答案是否正確外,還要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尤其是一些理科科目,要了解學生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老師要反思是否自己上課沒有講清楚,還是學生課堂上沒有掌握,并及時盲羊補牢。此外,學生作業完成的及時性,學生作業的字跡是否工整和規范等,都要納入作業評判的范圍,還要注意學生的作業是否與別的同學有雷同等問題,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

及時督促學生完成作業訂正,也是作業有效性的重要方面。要讓學生找出作業做錯的原因,并按要求訂正,盡量不要犯相同的錯誤。還可以把重點知識、易混淆和經常錯的作業記錄在糾錯作業本上,方便翻閱和記憶,隔一段時間就復習一遍,有的放矢地進行自我檢查,盡量減少在學習過程中做無用功。

總之,國家實行“雙減”政策,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的精神,通過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完善學生作業管理辦法,合理調控作業結構,來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在“雙減”背景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控制作業總量,改變作業布置的形式和評判方式,針對不同學生布置有差異的作業,來提高學生作業的有效性,從而達到在減輕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的同時不影響教學質量。

猜你喜歡
雙減有效性作業
當代藝術概念的確立與有效性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思辨性閱讀不能忽視“小心求證”——關于論據的有效性探討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我國股票市場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發展區”,增強教學有效性
作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