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劍川白曲文獻綜述

2022-05-01 17:35李艷萍楊帖豪
民族文匯 2022年5期
關鍵詞:文獻綜述

李艷萍 楊帖豪

摘 要:劍川白曲是大理白族傳統音樂中的一朵奇葩,表演形式主要是是由一人懷抱龍頭三弦自彈自唱,白族民眾通過白曲記錄歷史、傳承經驗、抒發情感、展示魅力。筆者將劍川白曲的文獻按研究方向分為音樂形態研究、人類學視角研究以及傳承與發展研究三類進行綜述,旨在對往后劍川白曲的研究中起到一定的參考價值與意義。

關鍵詞:文獻綜述;劍川;白曲;

引言

劍川白曲主要流行于劍川、洱源及與劍川接壤的怒江州蘭坪縣通甸等地,是一種極具特色的白族傳統音樂藝術形式。劍川白曲按照體裁可以分為短調和長歌,按照歌本內容又可細分為創世古歌、祭祀歌、勞動歌、情歌、一字歌、反意歌、詠物歌、寓意歌、生活歌、兒歌等。劍川白曲數量驚人、內容豐富,因為每年石寶山歌會時大家即興演唱的白曲曲目就不計其數。

一、劍川白曲的音樂形態研究

江西師范大學張俊雅的碩士論文《論云南劍川白族調音樂<白月亮,白姐姐>的藝術特征與演唱處理》,作者以《白月亮,白姐姐》為主體,從音樂的唱詞、襯詞、曲調、吐字發音等方面詳細的介紹了該作品,并從中總結了白曲的音樂特色。文章的主要研究維度在《白月亮白姐姐》的演唱處理上,通過自身的演唱技巧知識對曲目進行分析,對于白曲的的藝術特征總結主要依靠演唱技巧的分析來得到。

復旦大學趙一平的博士論文《白族語<黃氏女對金剛經>研究——民間經典口頭長詩的文學釋繹嘗試》,論文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其中第一部分主要介紹《黃氏女對<金剛經>》的研究背景和劍川白曲的音樂形態,第二部分是將白族語的《黃氏女對<金剛經>》按照內容劃分為十五小節,然后對其文學性進行具體分析。該論文雖然不是專門研究劍川白曲的音樂形態,但卻是到目前為止所有學術文獻中研究劍川白曲音樂形態最為全面的一篇文章。

二、劍川白曲的人類學視角研究

從文化整體論的視野下看,劍川白曲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與其所賴于生產、發展的社會和生態環境為一個整體,而石寶山歌會作為劍川白曲演唱最為主要的文化空間,受到了各位學者對劍川白曲音樂文化研究時的重視。例如馮碩果的《論石寶山歌會的變異》,該篇論文中作者通過自己田野與文獻搜集調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最終得出石寶山歌會中劍川白曲演唱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的結論。

朱剛對劍川白曲與石寶山歌會的進一步研究還體現其博士畢業論文上——《作為交流的口頭藝術:石寶山歌會的民俗學田野研究》。論文將石寶山歌會視為一個民眾的交流事件,劍川白曲作為交流的“語言”。作者通過關注歌會語境中地方民眾使用當地語言進行交流的過程,最終對從民俗學的視角對石寶山歌會及劍川白曲的社會功能進行闡釋。論文中主要論述的是石寶山歌會整個的文化現象,而劍川白曲在論文中是作為研究石寶山歌會中的交流“語言”來進行研究的。

田素慶的《“原生態”的幻想——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劍川石寶山歌會研究》是國內第一篇專門研究石寶山歌會的博士論文,該研究以“原生態”的概念作為理論工具,在石寶山歌會中的原生態民歌“劍川白曲”是該篇博士論文中研究對象之一。作者在論文中除了研究白曲的曲本與唱腔以外,作者還對唱白曲的歌手進行了觀察研究,從而總結出劍川白曲的地域性文化特征。

三、劍川白曲的傳承與發展研究

早在1996張文的《劍川白族民間音樂傳承調查》中,作者就關于劍川白曲的傳承保護首次提出了自己的設想。作者把音樂教師在課堂中教兒童劍川白曲的方式放在了首位,該觀點與今天我們所提出的通過鄉土教育保護當地傳統文化的概念相吻合,證明了作者具有對劍川白曲保護的超前意識。

云南大學吳哲的碩士畢業論文《劍川白曲調音樂形態與傳承發展研究——以“白曲村”石龍村為例》中,作者通過對石龍村白曲的傳承方式、傳承主體、傳習過程進行具體分析,再根據石龍村白曲的發展現狀,提出了石龍村白曲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年輕人會唱白曲的人較少、會制作三弦的人不多、白曲的曲目更新速度慢。通過田野調查,作者認為白龍村白曲的傳承與保護的重點是在當地成立白曲保護組織機構,多為白曲歌手提供表演機會。

四、總結

劍川的白族民眾通過白曲記錄歷史、傳承經驗、抒發情感、展示魅力,白曲在白族人民的社會生活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過此次對劍川白曲文獻的梳理,筆者對劍川白曲未來的研究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首先,劍川白曲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懷抱龍頭三弦自彈自唱,也可以一人伴奏一人唱,或一人伴奏男女對唱等多種形式。三弦伴奏在劍川白曲中扮演“綠葉”的角色,“紅花”為演唱的曲調。目前對于劍川白曲的研究大部分以“紅花”作為研究對象,如果能“綠葉”的多維度之間相互影響來進行綜合研究,那么或許能收獲1+1>2的效果。

其次,劍川白曲作為一門“活態”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年代不同其傳承與保護的方式也會不同。不論是劍川白曲還是其他的非遺項目,傳承與保護的研究是具有實效性的。從文獻來看,目前對劍川白曲的傳承保護研究還停留在2011年,那個呼吁當地政府成立白曲保護機構,呼吁多為白曲歌手提供表演機會的年代。10年后的今天我們已經有了傳習所,有了政府政策支持,有了更大更好的舞臺。今天的我們需要多考慮的是如何增加劍川白曲的附加價值,讓劍川白曲在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今天依然展現它無限的魅力與光彩。

參考文獻

[1]朱剛. 作為交流的口頭藝術:石寶山歌會的民俗學田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

[2]趙一平. 白族語《黃氏女對〈金剛經〉》研究[D].復旦大學,2013.

[3]田素慶. “原生態”的幻象[D].華東師范大學,2012.

[4]吳哲. 劍川白族調音樂形態與傳承發展研究[D].云南大學,2011.

[5]馮碩果.論“石寶山歌會”的變異[J].北方音樂,2016,36(22):172-173.

[6]段鵬. 石寶山歌會與石鐘山石窟的關系研究[D].云南大學,2016.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滇西北特有民族原聲唱歌方法的研究與應用》,(項目編號:20YJA760078)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李艷萍(1994—),女,云南昆明人,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20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民族音樂學,研究方向:大理白族音樂;楊帖豪(1995—),女,浙江溫州人,云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21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民族音樂學。

猜你喜歡
文獻綜述
基于WOS數據庫的近十年教育游戲文獻分析
國外風險投資對技術創新影響的文獻綜述
獨立董事辭職決策的原因和后果:文獻綜述
漢語轉折范疇文獻綜述
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國內研究述評
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國內研究述評
城市規模經濟文獻綜述
馬克思創新思想研究綜述
Scratch教學研究綜述 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