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素養下小學德育課程構建策略研究

2022-05-01 21:02張占會袁君
民族文匯 2022年5期
關鍵詞:小學德育核心素養

張占會 袁君

摘要:新課程改革提出了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新的新要求,具體到小學德育教育,學校則要結合《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加強德育目標與核心素養目標的深度融合,借助多種課程載體,推動德育教育的縱深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 小學德育 目標及內容

教育大計,德育為先。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我國的基礎教育正從“知識本位”時代走向“核心素養”時代,德育教育作為全面立德樹人的教育,相較于學科教育更為廣闊全面,其教育載體的多樣性、靈活性、生活化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中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因此,加強德育課程與核心素養培養目標的深度融合,不斷拓展育人渠道、豐富育人載體對提高學校德育教育實效,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具有積極深刻的意義。

一、核心素養下德育教育的目標體系

《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中對小學階段的主要德育目標給出了明確的指示,并明確了德育目標的落腳點,即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質,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和全面發展,為學生一生成長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币虼?,核心素養下的德育教育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立足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從知-情-意-行著手,使學生具備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能力,將學生培養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接班人。

二、核心素養下德育課程的基本原則

核心素養下的德育課程不同于散漫無章的德育活動,在落實推進時要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要做好德育課程目標的確立與核心素養培養任務的深度融合,即進行德育教育前就應圍繞核心素養,構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體系,避免德育的無目的性和隨機性;二是要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入手,確保課程內容與“五愛”教育相融合,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與習慣養成教育相融合,與生態文明教育相融合,與心理健康教育相融合,遵循教育規律,做到學段銜接,實現知情意行的統一。三是在課程的組織落實上要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的全方位育人體系,側重實踐體驗和動態生成,確保教育的及時性和實效性。四是在課程評價方面要不斷健全多元評價機制,側重對課程實施過程的監管和評價,側重對學生綜合能力和品行的考察,發揮德育的導向、激勵和監督作用。

三、核心素養下德育課程的內容載體

(一)立足學科德育課程、傳統文化課程夯實文化基礎

在學科德育課程方面一是要充分發揮好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找準學科教學與德育教育的結合點,抓實學科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如數學學科可結合知識點滲透科學家故事、科學精神、創新意識等德育教育內容,講求自然圓潤,羚羊掛角,不著痕跡。二是要深入研發好具有文化特色的“校本德育課”,通過配強專職教師,教研教學模式,固定教師、固定課時、固定課表、固定教案、固定督查,確保課程實施落到實處。三是要有效利用好“主題班隊會”的德育契機,有計劃、有步驟的對學生開展德育主題教育,通過觀看影片、搜集資料、開展競賽、組織討論等多種形式,深入對學生進行習慣養成、愛國主義、誠信自律、弘揚傳統美德等德育主題教育。

傳統文化課程方面一是要積極攫取“國學經典”中的優質課程資源,加強對學生的精神熏陶教育,如開設專門的國學經典課、詩詞鑒賞課、國學小講堂等,通過學校環境建設及學、誦、唱、演、寫等形式引導學生品味經典、感知經典,在國學經典中涵養優良品格。要充分挖掘中國傳統美德,并將美德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相結合,加強對學生的道德培養。要認真探索中華文明的文化瑰寶,對學生進行傳統節日、書法繪畫、戲曲、傳統武術等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

(二)立足習慣養成課程、心理健康課程推動自我發展

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小學階段的習慣養成內容較多,涵蓋了講究衛生、舉止文明、尊重他人、誠實守信、熱愛運動等多個方面,基本可簡單概括為生活習慣、道德習慣、學習習慣三大類,學校習慣養成課程的內容應由此著手,通過規則制定、主題教育、選樹榜樣等方式來強化落實,而在實踐中則要重點注意習慣養成的常規化、反復性,通過教育次數的量的積累而引導學生行為習慣的質的飛躍。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學校應開設必備的心理健康教育課,選定教材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進行科學干預,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挫折觀、交友觀、學習觀等。應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問題學生幫扶和留守兒童關愛工作有機結合,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排查,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并進行行之有效的引導和疏導。要積極開展“陽光大課間”等體育類教育活動,引導學通過運動揮灑汗水、宣泄情感,展現學生積極陽光、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要通過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克服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困惑,為學生溝通情感,排除不良心理,創造自由空間,引導學生珍愛生命、自信自愛、堅韌樂觀,幫助他們認識和發現自我價值,發掘自身潛力,發展成為有明確人生方向、有生活品質的人。

(三)立足勵志教育課程、實踐體驗課程促進社會參與

社會參與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社會參與包括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兩個方面,作為小學生來說,也就是需要養成能夠正確處理好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社會,甚至是自己與環境的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感,養成現代公民所需具備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學??赏ㄟ^勵志教育課程的設立,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紅色革命文化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等課程內容,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奮斗觀,加強對學生意識形態方面的教育。其次,可借助研學旅行、社團活動、勞動實踐、徒步遠足等實踐體驗課程,幫助學生在實踐體驗過程中磨煉意志、砥礪品格,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實踐創新能力、挫折應對能力等。

在飛速發展的全球化教育背景下,積極在德育工作中滲透核心素養,培養小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關乎著民族的未來和國家的發展。小學德育應積極利用發展核心素養目標體系的指導作用,開展資源,因勢利導,因材施教,真正實現德育教育的全面立德樹人。

參考文獻

1、《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4〕8號)

2、《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教育部教基二〔2014〕4號)

3、鄭航《德育校本課程開發:特征、目標與策略》[J],教育科學研究,2006(11);

猜你喜歡
小學德育核心素養
生活即教育,體驗即成長
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思想教育視域下公民核心素養教育的研究
新形勢下小學德育教育淺析
如何在小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德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