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受美學視域下的中學現代詩歌教學研究

2022-05-16 13:16田欣蕓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接受美學現代詩歌詩歌教學

摘要:現代詩歌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所占比例較大,在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的教學為例,在分析接受美學與現代詩歌教學適切性的基礎上,探索了接受美學視域下中學現代詩歌教學的策略,即應尊重學生主體,激活學生審美期待;對接學生已有知識背景,補充文本留白;對學生進行有效提問,喚起其現代詩歌閱讀體驗。

關鍵詞:接受美學;現代詩歌;詩歌教學;《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

現代詩歌誕生于“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是以凝練、生動、富有韻律和節奏感的語言、強烈的感情基調、綺麗的想象創造以及獨特的審美意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其內涵豐富,意蘊深遠,形式靈活。中學語文教材所選的現代詩歌意蘊雋永,皆為名家名作。聯系當前現代詩歌教學現狀,從接受美學文藝理論中獲得啟發,發現在接受美學視域下的中學現代詩歌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醒學生閱讀詩歌的情感體驗?!蹲鎳?,我親愛的祖國》是詩人舒婷創作于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的現代詩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青年一代對祖國的愿景,內容表達朦朧含蓄,以本詩切入,旨在探索現代詩歌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接受美學與中學現代詩歌教學的適切性

現代詩歌是富有青春活力的文學形式,其藝術特質和文學魅力對初中學生的思維、審美、情感都具有著很強的教育價值?!蹲鎳?,我親愛的祖國》是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九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篇作品本身就具有開放性,蘊含著作者豐富、熾熱甚至復雜的思想感情,難以用單一的主題來概括,在教學中,教師所教內容應該是課文的重點之一而已,決不能以此來代替詩歌的所有內涵。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中學現代詩歌教學也存在著許多現實問題。具體表現為語文教師片面追求詩歌知識性內容的教學,不注重學生在現代詩歌閱讀中的個性化情感體驗。詩歌本是培養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優質文本,但是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逐漸使詩歌教學內容權威化、標準化,教學過程程序化、空洞化。在這種詩歌教學模式下,學生也逐漸失去了學習現代詩歌的興趣,對現代詩歌文本的期待視野也漸趨狹隘。在《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的教學中,不少語文教師也急于將事先設定好的中心思想傳達給學生,牽著學生走向詩歌主題,即詩人舒婷通過本詩表達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榮辱與共的情感。這忽視了學生現有知識背景下對詩歌的獨特情感解讀,也不利于學生對詩歌留白內容的探索、發現。

接受美學(Receptional Aesthetic)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的德國,首倡者是漢斯·羅伯特·蕘斯(Hans Robert Jauss)。接受美學是一種廣泛流傳的美學理論,它主張將讀者置于中心位置,認為任何文學文本都具有不確定性,都不是單一層面的、既定的、封閉的存在,而是多層面的、未完成的、開放性的作品,這些作品的功能需要在讀者的閱讀中才能得以實現,實現過程即是作品獲得生命力和最后完成的過程。[1]接受美學明確提出了“讀者中心論”以及“期待視野”和“結構召喚”等重要概念,如果用這些觀點來指導中學現代詩歌閱讀教學,可以發現現代詩歌教學也是一種在教師引導下由學生個人或與他人共同實現詩歌文本的開放性,并將詩歌文本的“空白”加以明晰和創造性填補的過程。

二、接受美學視域下的中學現代詩歌教學

(一)尊重學生主體,激活審美期待

接受美學的期待視野包括定向期待和創新期待,定向期待是讀者知識、生活、情感經驗的總和,是讀者進入文本的前提條件;創新期待是讀者進入文本后超越文本所產生的新期待。[2]基于此,在詩歌教學中應激發學生已有的期待視野,為學生走進詩歌文本做好準備,打開學生的定向期待才能實現學生期待視野的創新。

在《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主體,尋找學生自主學習詩歌的契合點,讓學生能夠進一步自主解讀詩歌,課堂上主要通過讓學生不斷回顧學習過程來實現。語文教師可以創設審美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文本,使學生擁有一個自由、愉快的學習氛圍,獲得耳目一新的學習感受,促進學生心理活動的展開和知識的內化,實現“知”與“情”的融合。例如在教學中可以通過配以背景音樂《紅旗頌》讓學生進行集體朗讀,使學生在朗讀中自主感知文本。因為朗讀是實現詩人與學生之間情感傳遞的橋梁,也是學生進入詩歌文本的必經之路,徹底激發學生的愛國激情必須借助朗讀的手段。

在教學中,學生在初讀文本分析意象后能主動調動原有知識背景,強調了意象前面的修飾語,并結合修飾語分析詩人的情感。但是在細讀后學生提出怎么理解“痛苦的希望”以及“飛天袖間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的問題。教師面對學生的閱讀新期待,不是馬上給出答案,而是引導學生展開思考、適當討論來自己解決問題,并且結合自身體驗去讀出詩句不同的情感。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及時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評價學生的思維過程,并不斷激活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使學生產生對詩歌深度閱讀的興趣。

(二)啟發學生想象,補充文本留白

作者帶著自身的期待視野進行創作,有意或無意地在語言上、意義上的留白,形成了文本的召喚結構。[3]在詩歌中,詩人的言外之意不是單單只靠對詩中個別詞語的分析解讀就能把握的,詩中的深層意蘊通常是隱匿在詩句的身后。因此,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詩歌時,應該注重分析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聯系學生的知識背景,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來對詩歌文本進行賞析;教師應注重學生的整體性閱讀,尋找合適的教學切入點,啟迪學生想象,引導學生深入研讀,補充詩歌文本留下的審美空間,品味詩中流露出的美感和隱藏的思想感情。

對于《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這首詩的教學,語文教師也應注重尋找學生原有知識與詩歌整體感知的契合點。引導學生從詩歌文本的整體出發,通過調動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對詩歌進行整體解讀,初步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

學生對詩歌文本有了初步的感知后,語文教師就可以循序漸進,將學生的閱讀思維一步步引向文本的深處,將學生的閱讀視野置于文本留下的廣闊藝術審美空間。詩歌因其語言的凝練、結構的跳躍、意象的含蓄,給讀者留下較大的進行聯想和想象甚至二次創作的藝術空間。通過聯想和想象,能有效地訓練學生形象思維能力,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僅對文本內容有了更深入的解讀,還能補充詩歌的藝術留白之處,對詩歌的認識更加全面、完整。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用生動的語言再現詩歌意境,引導學生學會分析詩歌中描繪的畫面,使學生隨教師一同進入詩歌意境之中,將詩話變成詩畫。在《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破舊的老水車”“熏黑的礦燈”“干癟的稻穗”等意象想象祖國苦難的畫面;通過“胚芽”“笑渦”“起跑線”“黎明”等意象想象祖國新生的美好畫面。學生在腦海中把抽象的文字變成了具體的、多彩的畫面,他們的形象思維能力將在此過程中得到提升,同時,這也是對詩歌文本留白的進一步補充。

(三)進行有效提問,喚起閱讀體驗

接受美學以讀者為中心,認為閱讀是讀者積極參與到作品中的過程,作品的意義在讀者的閱讀過程中不斷產生。課堂閱讀教學中,通過有效提問,可以引起學生思考,對作品進行解讀,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看法,在此過程中建構作品意義。正如陶行知所言,“千千萬萬的發明都起源于疑問”,在進行現代詩歌教學時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尋找問題設計的的契合點,進行有效提問,讓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

在《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教學中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

“詩中反復出現了四次‘祖國啊',這四次‘祖國啊'在朗讀中應該讀出怎樣的感情變化?”這個問題的提出著眼于學生在誦讀時出現的不足,也是對詩歌意象與誦讀這兩個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因為意象含情,通過這一問題可以緊扣“祖國啊”詩人這一深情的呼喚,進一步引領學生分析每節詩歌的意象群,從而喚起學生對本詩深層的閱讀情感體驗。

針對具體意象而言,也可以通過設問啟迪學生思考,例如,詩中“飛天”這個意象美麗而奇偉,具有極大的誘惑力,并且“飛天袖間未落到地面的花朵”中的“花朵”也是美麗的,但卻詩中未落到地面,表明美好的希望暫時并未變成現實??梢詮摹帮w天”這一意象進行設問,引導學生探究其中意象的象征意義和藝術手法,帶給學生不一樣的審美體驗。

三、結語

從古至今,詩歌一直是中華民族的文學藝術瑰寶,備受人們重視,在當下語文教學中,我們更不能摒棄這一文化珍寶?,F代詩歌應該教什么、怎么教等問題一直是我們亟需研究和鉆研的問題。接受美學是對傳統閱讀理論的突破和豐富,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踐行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我們應在接受美學的觀照下指出它與現代詩歌的切合性,積極探尋中學現代詩歌的有效教學策略,從而打破單一化的教學思想,促進語文教學的優質、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楊楠楠.接受美學對中學詩歌教學的影響[J].學語文,2013(02):68-69.

[2]張藝. 基于接受美學的高中現代詩歌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

[3]賈鵬. 接受美學在中學現代詩歌教學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作者簡介:田欣蕓(1997—),女,漢族,廣西賀州市人,碩士在讀,單位:江西科技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方向:語文教育。

猜你喜歡
接受美學現代詩歌詩歌教學
從現代詩歌的核心要素談高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
和諧課堂魅力語文
高中現代詩歌教學略談
小學語文詩歌教學探索
淺談技校語文詩歌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接受美學視角下的戲劇翻譯
英伽登的“具體化”理論研究
接受美學視域下的《美人魚》
接受美學視角下Mulan的翻譯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