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翻譯的“忠實” 與“叛逆”

2022-05-19 23:21田雨曼
今古文創 2022年18期
關鍵詞:譯者主體性

【摘要】眾所周知,“忠實”是評價譯者翻譯質量好壞的重要標準,但隨著翻譯實踐的深入,可以發現,傳統的忠實觀并不能觀照到翻譯的方方面面。因此,越來越多學者對傳統的“忠實”觀發出質疑,并提出了“叛逆”的翻譯思想。本文通過分析傳統“忠實”觀的不足,指出“叛逆”在文學翻譯中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現象,最后,通過對比“創造性叛逆”與“創造性忠實”兩種翻譯觀的異同,得出“忠實”與“叛逆”并非對立互斥,而是相互聯系,統一于翻譯實踐中。

【關鍵詞】創造性忠實;創造性叛逆;譯者主體性

【中圖分類號】H31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8-012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8.038

一、何謂“忠實”

進入翻譯這個領域,聽到最多的翻譯準則不外乎就是“忠實”“信達雅”。那么,究竟何為“忠實”?忠實是指百分之百的忠于原文,而不存在一絲一毫的差異嗎?還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忠實于原作,或者說叛逆有些時候是為了更好的忠實呢?倫理上的忠實是絕對的忠實,不承認相對的忠實,如果要量化的話,只能是百分之百,百分之九十九都算是不忠。[1]顯然,從倫理學的角度來看,翻譯中要做到絕對的忠實是不現實的。但源自倫理學的“忠實”觀和翻譯學中的“忠實”觀不一樣,翻譯學當中的“忠實”即求最大限度地接近原文,忠實是前提,也是目標。但是每個人都很清楚,翻譯里追求的“忠實”絕對不是字對字、逐字逐句的翻譯才叫忠實。而是無限的接近原文即可算作“忠實”。況且有時由于作品年代久遠所帶來的原意的不確定性,使得譯者難以確定原作的真正意圖,此時,譯者只能根據大多數人的意見,選擇相對比較合理的理解去翻譯原作?!爸覍崱敝皇亲g界評判翻譯質量的一種標準,約束譯者翻譯行為的指導思想。相對“忠實”,“叛逆”則是一種截然不同的翻譯策略。那么,這兩者是否就一定是對立的呢?有時候,“叛逆”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忠實”,通過創造性叛逆來達到功能上的對等,使譯文在譯入語中達到與原文在原文背景中一樣的效果;況且由于目的語中文化和語義的缺失,我們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替換源語時,往往需要“創造性叛逆”來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內容和文化。因此,叛逆也可以是為了達到忠實,要么忠于內容,要么忠于形式,要么忠于文化等。但是如果既要追求語言上的一致,又要追求意義和文化上的一致,對于譯者而言,大多數時候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語言、地域、文化的先天差異就決定的翻譯里絕對的“忠實”永遠都不可能實現。所謂的忠實也是相對的忠實,而不是絕對忠實,更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忠實。因為我們找不到兩種完全對等的語言,也找不到完全一致的文化背景。反之,既然翻譯學中沒有絕對的“忠實”,那么在語言選擇時都會或多或少的做出一些妥協,“忠實”就顯得不那么純粹,而是摻雜了對原文的“叛逆”。這樣的“忠實”實則就是“叛逆的忠實”。

隨著人工智能、算法技術等高科技不斷深入發展。機器翻譯(Machine Translation)手段層出不窮,有道、谷歌、訊飛等各大翻譯公司為不同的翻譯場景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機器翻譯服務,目前,機器翻譯運用較為廣泛的領域主要有:出國旅行、說明書、指示牌、還包括一些國際會議翻譯等場合。這些領域的翻譯大多不需要譯者發揮過多的主觀能動性,只要忠實、達意即可。這也是為什么這些領域可以快速被機器翻譯所代替的原因。而且,在某些高強度、機械性的翻譯面前,機器翻譯的效率遠遠高于人工翻譯,這一點無可置疑。但有些時候,機器翻譯是牢牢“忠實”于了原文,竭力做到不差一絲一毫,即便是在語句不通順的情況下,也會強行把詞語添加進去,以避免“漏譯”。這一點只要用過機器翻譯的人都深有體會。但是,如此翻譯程序執行下去的“忠實”譯文真的是一篇好譯文嗎?答案顯然不是。忠實是翻譯質量的評價標準,但絕對不是唯一的標準。有時,恰當的“漏譯”和“誤譯”反倒凸顯出翻譯的水平。而所謂的絕對忠實也未必是真的忠實,這也是機器翻譯無法取代文學翻譯的重要原因。

二、譯者的主體性決定了創造性叛逆不可避免

生活中,大到每個人的文化背景,小到每個人的學習生活經歷、家庭教育都各不相同,自然而然,每個人在讀到同一描述時,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聯想到生活中各自經歷細節,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譯者在茫茫字海中精心挑選文字組合這一精細活動本身,就蘊藏著辛勤的耕耘和勞作,從這一角度來看,不能輕易抹殺掉譯者的付出。譯者是翻譯活動的主體,而傳統的翻譯觀則在很大程度上打壓了譯者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他們認為譯文永遠次于原文。原作的“光環”掩蓋了譯作的價值,在這一傳統價值觀念的驅動下,勢必會進一步壓制譯者的能動性和創造性。而現代的翻譯觀則極大的肯定了譯者的主體性,譯者是翻譯活動的主體,從對原作的理解開始,再到譯文的創作與修改,每個過程無疑都有譯者主觀能動性的參與,都是其創造性的勞動。

近兩年,大家提及的較多的便是葛浩文(Goldblatt Howard)翻譯莫言的著作大獲成功的案例。夏志清曾稱贊葛浩文是“公認的現代、當代文學首席翻譯家”,不得不承認的是,如果沒有葛浩文“創造性地翻譯”了莫言的作品,那么莫言的作品為西方世界所理解和接受的可能性是極小的,那就更別提諾貝爾文學獎。除了莫言以外,葛浩文還翻譯過蕭紅、蘇童、老舍、阿來等眾多作家的著作,共計50余本中國文學著作,為推廣漢文學、中國歷史文化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雖然國內也有許多優秀的譯者,但相對于葛浩文而言,很少有像他一樣受中西方兩種文化的熏陶,并且深諳兩種文化差異和西方讀者審美需求的,所以,他才有能力去改寫,有能力去再創作。筆者認為沒有人會去抨擊他翻譯里的那些“不忠實”,而妄下定論說他的譯文不地道吧?葛浩文通過發揮譯者的主體性,再創作那些優秀的文化作品,讓譯作成為原作的“來世”,而非“贗品”。葛浩文在《豐乳肥臀》中對于“輕車熟路”[2]這一成語譯為:“You have been down this road before”[3]。輕車熟路原指駕著輕便的車在熟路上走,比喻對情況熟悉做起來容易。這一翻譯就跳出了中文字面意思的束縛,省略了對“輕車”這兩個字的解釋只保留了“路”字,著重表達出對“路”的“熟悉”。如果將這一成語直譯為“(drive)a light carriage on a familiar road”,會讓西方讀者不知所云,因此,需要譯者“得意忘形”,擺脫原詞的字面意思和形式結構,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之上,利用西方讀者熟悉的表達方式將其表達出來。這一點對于我們研究翻譯的啟示便是:“叛逆”是為了更好地“忠實”原文,幫助譯入語讀者理解原文的意圖,而不是增加跨文化認知的難度。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大家口中的“忠實”其實不是一種選擇,而是一種別無選擇。這種別無選擇有可能源自對于原意理解的不確定性,或者是受譯者文化背景、知識水平的限制,找不到譯入語中對應的語言來翻譯。就只好字對字、逐字逐句去翻譯,美其名曰為“忠實”,實則是能力水平限制下的無路可走而已。恰巧是“無可選擇”下的忠實往往最不忠實。

葛浩文在接受采訪時曾說:“我熱愛創造性和忠實于原作之間的沖突,以及最終難免的妥協,時不時地,我會遇到一本令人無比激動的著作,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翻譯它的工作中,換句話說,我譯故我在?!彼脑捓锞偷莱隽朔g的真諦,翻譯是一種選擇,亦是一種妥協。翻譯中的“忠實”與“叛逆”無時不在,無處不在。我們需要做的不是去爭論是“忠實”好,還是“叛逆”好?因為這樣的爭論毫無意義,“忠實”與“叛逆”不是兩種非黑即白的翻譯方式,而是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的兼容模式。傳統翻譯觀以“忠實”為評判譯作的唯一標準,但又無法否認那些產生了重要影響的“不忠實”譯本的價值。傳統翻譯觀導致的翻譯研究中出現的方枘圓鑿現象,正說明傳統翻譯觀所固守的語言學視角無法全面關照所有的翻譯現象,也無法對翻譯涉及的譯入語文化問題做出合理的闡釋 [4]。因此,從傳統譯論走向現代譯論的關鍵在于,轉換傳統翻譯觀的視角,為翻譯研究提供更加開闊、包容的翻譯譯論,能夠全面關照到翻譯涉及的方方面面。讓譯作真正地實現除語言溝通交流以外的價值,尤其是跨文化交際的價值,要知道,翻譯不僅僅只是實現兩種語言之間的轉換,而是兩種文化,或多種文化之間的溝通。

許淵沖先生曾說過:翻譯是兩種語言語言文化的競賽,是一種藝術;競賽中取勝的方法是發揮譯文優勢,或者說再創作[5]。在文化、詩歌等領域,翻譯的“創造性叛逆”顯得尤為重要。文學作品中塑造的特定時代背景下的人物、對話;詩歌中的韻律、平仄、節奏等很難在譯文中全面兼顧,更多的時候,翻譯要放棄一定程度的形式美或節奏美,以達到相對較好的效果。在文學翻譯中,創造性叛逆幾乎是不可避免的。而譯者的創造性叛逆,決定了譯文和原文之間必然存在的距離,也決定了譯作絕不可能等同于原作[6]。除了在文學和詩歌翻譯領域,生活中其他領域也存在許多創造性地叛逆。許多年前有一首非常出名的歌曲名為:someone like you.由于這首歌曲剛出來時收到很多歌迷的追捧,網上也陸陸續續出現了許多這首歌詞的中文譯本,而給大眾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版莫過于古文版歌詞。以下節選歌詞的一小部分作為分析[7]:

Someone like you

《另尋滄?!?/p>

Never mind, I'll find someone like you

毋須煩惱,終有弱水替滄海。

I wish nothing but the best, for you too

拋卻糾纏,再把相思寄巫山。

Don't forget me, I beg, I remember you said

勿忘昨日,亦存君言于肺腑。

Sometimes it lasts in love but sometimes it hurts instead

情堪雋永,也善心潮掀狂瀾。

歌詞當中的“弱水替滄?!薄跋嗨技奈咨健倍际侵袊柙~當中的意象,與原歌詞內容相去甚遠,可以說是完全背離了歌詞的內容。但是就是這樣一版看似完全不忠實的譯本,卻獲得了廣大網民的一致好評。譯者借用中國讀者熟知的形象來翻譯這首歌詞,很大程度上考慮到了中文讀者的審美偏好,如果只是直譯為“放心吧!我會找到一個像你一樣的人”,你會發現譯文索然無味。留給讀者的思考和想象空間也會更小,那么何以滿足讀者的期待視野呢?這就需要譯者發揮其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去為譯入語讀者創作出更具閱讀價值和審美價值的譯文吧。除此之外,譯者更是實現了原文都沒有的節奏美和形式美,將一首平鋪直敘的歌詞翻譯得婉轉動人,而實現這一目標都將不可避免的要求譯者去“創造性叛逆”。

三、是“創造性叛逆”還是“創造性忠實”

創造性忠實就是在忠實于原作的框架內,追求譯作與原作在思想、內容、形式等方面達到一種相對的平衡;并且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注重充分發揮譯者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其核心就是在忠實中體現創造、在創造中追求忠實[8]。法國文學社會學家埃斯卡皮提出的“創造性叛逆”(Creative Treason),他提出:“翻譯總是一種創造性的叛逆”。文學翻譯的創造性體現在他使一部作品融入新的語言、民族、社會和歷史環境中,它表明譯者以自己的藝術創造才能去接近和再現原作的一種主觀努力,而叛逆性反映的是譯者為了達到某一主觀愿望而造成的譯作對原作的客觀背離,且創造性叛逆主要體現在個性化翻譯、誤譯和漏譯、節譯和編譯、轉譯和改編[6]。例如在詩歌英譯的過程中,對原作的背離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創造性的,但這種“背離”絕對不是肆意亂改,而是基于對原文正確理解和分析基礎之上的“創造性”翻譯,譯作可以讓傳達出原詩的情感,讓讀者感受到詩歌的意境美和音樂美。許淵沖先生在翻譯《唐詩三百首》的過程中,也大量地采用了省略、編譯、改編等手段來體現唐詩的音美、形美和意美。從某種角度上來說,譯者對于原詩的創造性程度越大,反而越能凸顯譯者水平的高超,也是滿足不同文化背景下讀者的審美期待,要知道,文字、結構上完全對等的譯文和原文是找不到的,這需要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創新,才能讓詩文如同在本國一樣在世界舞臺上熠熠生輝。筆者認為只有來自譯者主觀上的創造性叛逆,才是詩歌翻譯的正確打開方式,因為所謂的絕對“忠實”只能是翻譯界遙不可及的幻想,或者說只是人們評價翻譯好壞的一個重要標準,但不是唯一標準。而創造性叛逆才是實現詩歌價值形式的重要手段。創造性的叛逆肯定了譯者為翻譯做出的努力,否定了絕對的忠實觀,提出在文學翻譯中,創造性的叛逆不可避免。但并不是去鼓勵過度的背離原文,或者縱容漏譯和誤譯。創造性叛逆強調的是在無法實現絕對忠實的情況下,如何通過“叛逆”來實現相對的忠實。而“創造性忠實”也是通過“創造”的手段,或者說發揮譯者的主觀能動性來實現忠實。本質上,這兩種觀點表達的實際上是一種意思。只是陳述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一個側重“叛逆”,一個側重“忠實”。換言之,“創造性叛逆”也是包含了對原文的忠實的,而“創造性忠實”也離不開對原文的叛逆。因此,在翻譯實踐中,我們需要實現忠實與叛逆的統一。

四、總結

綜上所述,翻譯中,“忠實”蘊藏著“叛逆”,“叛逆”離不開“忠實”。他們都是服務于翻譯實踐的重要價值取向,一個優秀的譯文都離不開“忠實”與“叛逆”的兼容。他們看似一對矛盾的主體,但是在實踐中,總是此消彼長,既相互斗爭、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統一與我們的翻譯實踐中。在翻譯實踐中,我們需要在忠實原文內容的基礎之上,充分發揮譯者的主體性,通過創造性叛逆來實現譯文與原文的動態對等,把握中英兩種語言文化的差異,切不可機械地字對字死譯,也不可過度背離原作的意思。

參考文獻:

[1]王東風.解構“忠實”——翻譯神話的終結[J].中國翻譯,2004,(06):3-4.

[2]莫言.豐乳肥臀[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12.

[3]Goldblatt Howard.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M].New York:Arcade Publishing,2004.

[4]查明建,田雨.論譯者主體性——從譯者文化地位的邊緣化談起[J].中國翻譯,2003,(01):19-24.

[5]許淵沖.文學翻譯是兩種語言的競賽—— 《紅與黑》新譯本前言[J].外國語(上海外國語學院學報),1993,(03):23-24.

[6]謝天振.隱身與現身——從傳統譯論到現代譯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7]Adele 阿黛爾《Someonelike you》文言文版翻譯《另尋滄?!穂EB/OL].https://www.douban.com/note/675426758/,2021.1.28.

[8]王淑雯,何力.翻譯的創造性忠實思想初探[J].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6):97.

作者簡介:

田雨曼,女,四川成都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英語筆譯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歡
譯者主體性
譯者主體性之動態研究
從《靜夜思》的兩種英譯本分析譯者主體性對翻譯的影響
闡釋學視角下的中國古典詩歌翻譯研究
特定歷史語境下外籍譯者群譯者主體性研究
從譯者主體性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試題
從譯者主體性解讀曾樸的翻譯思想
目的論視角下譯者主體性的發揮
譯者主體性視域下的朱生豪莎劇翻譯文學性價值解讀
譯者主體性在文學翻譯中的體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