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學生遠離恐懼

2022-05-23 13:47石曉芬
中學生學習報 2022年26期
關鍵詞:校園欺凌心理健康影響因素

石曉芬

摘要:中國學校暴力欺凌現象歷來是社會倍受關注的熱點話題,不論是在大學,或是中小學,每年都有各種暴力欺凌事情出現,特由于網絡的發達,在不少網絡上都能夠發現有關各種暴力欺凌的視頻,在整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反響。校園一直是學生受到教育、提高見識與才能的好地方,本應該遠離各種暴力事情,然而許多學生卻被各種暴力的陰霾所籠罩。學生間互相仇視,肆意凌辱,甚至踐踏自尊的各種暴力事情不斷上演,嚴重地影響了學校的心理健康系統的建立,更是給學生的身體健康帶來了巨大的危險。

關鍵詞:校園欺凌;影響因素;心理健康

引言:近年來,在教育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基本認識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日益受到了國家、社會和教育界的廣泛關注,盡管教育成績有了顯著的提升,但卻忽視了在中學階段對未成年人思想德育素質教育方面的教學,對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關注程度不足,從而導致了中學校園中暴力活動事故頻頻出現,這極大的影響著學生的健康發展和身體成長。近年來,由于受到個人、校園、家庭、社區等多方面因素,初中學校欺凌問題更加嚴峻,對學校欺凌事件的防范和處理已迫在眉睫。

一、初中校園欺凌的影響因素

(一)初中生身心發展特點,法律意識淡薄

初中生的年齡分布在青春時期,這個時期發生了身體改變,軀體的改變造成心靈的改變。進入青春期,學生的身心開始向成年進行過渡,神經和器官的變異導致學生在面臨困難時,解決困難的經驗缺乏但心態相對亢奮,極易發生打架的偏激舉動。此外,在青春期里學生的身心都出現了成人化的改變,使得學生們開始關注自我形象,并關注別人對自身的態度。當學生覺得自己形象與社會其他處存在偏差時,便會形成自卑或傲慢等偏激心態,從而容易產生學校欺凌問題。初中學生通常為十二歲至十五周歲之間的未成年人,社會意識尚未健全,對法律認知也尚未完善,因此法律意識淡漠[1]。

(二)家庭環境復雜,監管方式不當

家庭作為青年心理發展的主要場所,對青年個性與行為的養成有著決定性影響。家庭環境的養成有賴于學生的家長,家長單一或雙人缺席均不利于學生的成長。環境復雜的家庭,是指社會經濟條件較差、父親離婚或重組、單一或雙人都長年工作在外的家庭。日常生活不安定,易導致對學生的管教失衡,也使得在此中長大的未成年人易于產生消沉的心靈,從而造成安全性感不足,情感上更加敏感沖動。生存在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中的學生,缺乏來源于父親的監督、溫暖和關愛,逐漸產生的矛盾畸變心態加速了對學校欺凌行為的形成。

(三)學校道德教育乏力,安全體系不健全

校園一直是學生開展學習的重要場地,雖然我國正在不斷推動素質教育,但部分高校仍然把成績當作評價學生發展的惟一重要指標,另一方面對思維品質和法律常識的有效教學缺失。而另一方面,由于思維品質的教學較為書面化,由教師根據書上內容加以解釋,將學生當作法律常識加以接受,對學生的日常生活負面影響并不大。另外,法律教學的方法單一。校園作為廣泛的活動場地,擁有著更為堅強的能力、更為專業的學識和管理專業能力,更能預測可能出現的風險與損失,也更有可能通過必要的保護措施避免損失的出現并降低損失后果,但由于法規中對有關學校的安全保護義務內涵還不夠清晰,因此具體實施上也存在著諸多困難[2]。

二、初中階段重構預防校園欺凌的心理體系策略分析

1、開設德育選修課,注重學生道德素養培育

中學教育管理除設置警示制度之外,還應當繼續用習近平主席法治思維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教育,并建立合理的課程思政品德激勵機制,以培養初中生高尚的思想德育情操,并以此減少中學校園內欺凌事故的發生幾率。首先,在遵循初中生自身特征的基礎上,思政課教學時應緊扣常識性的教學內容,也可通過開展品德思政類素養拓展選修課加強思想德育教育。教學時也可根據學生類型開展組合課程,即由男女生分別教學,在必要時也可要求雙方家長共同參加教學。另外,學校每學年都必須進行一場初中生心理健康測試,把在測試中疑似有暴力傾向學生的品德教學過程翔實記錄下來,并反映給學校的心理健康中樞,從而形成可實時跟蹤的個案信息庫,以進行對學校欺凌事件的"精準教育"。如參觀中國少年監獄、紅色教育基地等。

2、針對心理教育,分層次落實防治方案

應當建立有層次性的校園暴力專門整治預案。很顯然,關于對校園暴力的處罰,盡管目前在法規中已經有所規定,但還沒有,且由于專門工作管理與處罰的方法才剛剛建立,對校園暴力行為還不能進行根本性的控制。在校園欺凌事件發生后,校方通常從維護學生的角度考慮了淡化處置的方法,如果肇事學生輕則被警示、記過,重則勸退,甚至發生了重傷事故,出于對未成年人的維護,法律上也會從輕或減少懲罰。在整治方案中,應當確保學校校制訂出完善校園欺凌事件的防范與處置機制、具體措施;建立校園欺凌事情的緊急處置預案編制,并確定了相應崗位職責;進行專題的法制教育,普遍法制教育;利用校園心理咨詢室,進行學生的心理疏導;及時發現、研究處置了校園欺凌事情,對涉嫌違規犯罪問題的,學校校要盡快向公安舉報或協助立案查處[3]。

3、愛是教育的靈魂,用愛心處理暴力事件

今天,隨著學校內暴力事件的泛濫和高發,在人們不斷聲討學生意識淡漠、品德墮落、心靈畸形的時候,人們卻忽略了其中的一個基本因素:學生內心深處的真愛之泉已經泯滅殆盡。成長的孤寂,愛的缺失、邊緣化的經歷,以及心靈的死灰和人格的缺失,對社會的期望值過高,都成為了暴力現象的孕床。所以我們除普及相應的法律法規和完善法學制度之外,更要從教育思想上去其根,使學生沐浴在愛的光芒下,為學生撐起了一塊愛的星空,讓其健康幸福地茁壯生長,脫離了仇恨的空氣。

結束語:學校的暴力行為還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存在于人們的校園教育當中,尤其是當今中國在一定區域內還存在著許多不利于建立和諧社會的惡劣社會心理。我們在心理安全視角下,更需要客觀、理性和善待學校暴力事件中的學生,科學有效地指導、教育學生,為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參考文獻:

[1]周曉琪.各國嚴防校園霸凌,打掉伸向青少年的黑手[J].留學,2017(01).

[2]楊書勝,耿淑娟,劉冰.我國校園欺凌現象2006―2016年發展狀況[J].中國學校衛生,2017(3).

[3]周富勝.請同學們停止“互相傷害”簡述“校園欺凌”法律問題[J].上海教育,2016(12).

猜你喜歡
校園欺凌心理健康影響因素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徑探索
微課在心理健康團訓師培養中的應用探討
基于人際交往的心理健康課程
社交媒體背景下中學生校園欺凌探析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應立法解決“校園欺凌”難題
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