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合文化”理念下教師隊伍建設的途徑探究

2022-05-25 18:01韓金鳳
遼寧教育·教研版 2022年5期
關鍵詞:教研組研修校本

韓金鳳

陶行知先生說過:“要有好的學校,先要有好的教師?!倍嗄陙?,沈陽市大東區遼三小學教育集團以實現教師專業成長為宗旨,從教師需要和學校發展出發,致力于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學校秉承“沒有百分之一就沒有百分之百,為了每一個學生幸福成長”的辦學理念,打造具有品牌特色的“和合文化”,凝聚“和心”力量,建設“和進”教師隊伍,實施“和衷管理”,持續開發“和合課程”,努力創建“和美環境”,潛心創設“和樂課堂”,不斷發展“和禮德育”,辦學質量得以提升。

一、組建成長共同體:從“關注成長需求”到“搭建成長梯隊”

(一)關注成長需求,明確培養目標

1.確立教師梯隊建設“三計劃”

為了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培養更多名師、骨干教師,學校從教師成長需求出發,搭建成長梯隊,強化教師發展路徑。學校確立了教師梯隊建設“三計劃”,即“新任教師發展計劃”“青年教師提升計劃”“骨干教師拔尖計劃”,每個計劃都明確了“三有”培養目標。 “新任教師發展計劃”面向工作1~3年的新任教師,以“有想法、有膽量、有口才”為培養目標;“青年教師提升計劃”面向工作4~6年的教師,以“有研究、有實踐、有觀點”為培養目標;“骨干教師培養計劃”面向各學科的教科研骨干教師,以“有品質、有情懷、有導向”為培養目標。學校不僅致力于打造區域內的名師,更注重發揮骨干教師的輻射作用,以點帶面,促進教師團隊成長。

2.發揮名師的輻射引領作用

通過教師梯隊建設“三計劃”的有效實施,學校涌現出一大批名師。目前,學校共有區級名師7人,分別組建了各自的名師工作室。

在名師工作室,引領是關鍵,發展是核心,研究是內涵。各位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圍繞引領“做文章”,以“教師專業發展”為核心概念,以“學習”“研究”“發展”為關鍵詞,引領其他教師向更高層次發展,走專業化發展的道路。

(二)組建研究團隊,促進教師成長

1.以師為本,發展個性

學校傾力打造“和合文化”,在教師團隊組建上也遵循“和合”原則。面對年齡、性格、愛好、能力不同的教師,學校遵循“以教師為本,個性化發展,差異性成長,整體性提升”的培養思路,為教師創建良好的發展氛圍,激發教師的自我發展愿望和內在發展動力。學校在教師自主選擇的基礎上組建學科研修小組、合作學習工作坊、項目化學習研究團隊等多個教師成長共同體,促進了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激發了教師的教研潛能,達到了群體共贏的發展目的。

2.合作學習,整體提升

學校為教師成長共同體搭建了多樣化的平臺,不僅使教師個體快速成長,更使教師團隊的整體素質得以提升。從2018年6月開始,筆者與馬博、王靜、于珊珊等教師共同組成的合作學習團隊加入了大東區中小學合作學習實踐研修工作坊,在全國合作學習課堂研究專家鄭杰的帶領下,學習教學理論,觀摩合作學習課堂,交流合作思想。通過專家指引,合作學習團隊的教師們在自己的班級中初步進行合作學習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21年6月,沈陽大學教育學院“合作學習工作坊”的研修團隊與首都師范大學靠譜COP項目的教師團隊共同走進學校,開展基于大數據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研修活動?;顒又?,學校于珊珊老師帶來了一節關于“分數復習”的現場課,她通過“切塊拼接法”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主動思考、充分參與,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于老師通過獨立整理、小組交流、全班展示等環節,促進學生對知識有了系統清晰的認識,精彩的課堂教學獲得了與會專家的贊揚。

2021年9月,學校的王靜老師參加了關于合作學習的全國錄像課大賽。課前,王老師認真研究教材,就合作學習的流程、呈現方式、時機、時間和預期效果等進行了反復研究;課堂上,她首先提出精心設計好的問題并明確學習目標,隨后引導學生探討交流、互相問答、增信釋疑、總結反思,充分體現了課改新模式,調動了每一名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氛圍活躍,教學效果良好。

4年來,學校以合作學習為抓手,不僅使團隊成員快速成長,更將合作學習的理論和策略帶到校園,促使其他教師也深刻體會合作學習的精髓,熟練掌握合作學習的策略和技能,全面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

二、落實學科深度教研:從“精研一節課”到“聚焦一門學科”

(一)精研一節課,建構“三二三”動態備課模式

集體備課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手段。由于匯集了群力,集體備課有利于教師在更高的起點上發展,并快速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可以說,集體備課是加速教師成長的“快車道”。學校的集體備課采用“三二三”動態備課模式,凸顯特色。

1.科學設計

“三二三”動態備課模式,即“三次備課,兩次上課,三次反思”的課例研討模式,能夠有效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學校教研組每周組織一次集體備課活動,主備人闡述整體設計思路,包括目標、重難點、教學設計、學案等,其他教師集思廣益,相互補充;主備人根據其他教師的建議修改教案,完成二次備課及教學反思;所有教師針對新課程實施中的問題以及近期教學實踐中的難題深入研討;組內教師商議下一次集體備課時間,將“三二三”備課制度落實到以后的教學實踐中。

2.規范實施

學校不斷強化各學科教研組的備課工作,實行“三定五備”實施方案,即定時間、定地點、定中心發言人,備課標、備教材、備學情、備實驗材料、備課堂設計,依托“三二三”動態備課模式,使備課、上課、反思三位一體、有機融合,引導教師深入理解教學內容,挖掘同類教材的共性,達到舉一反三的備課效果。最終,學校實現了集體備課的“三效合一”,即目標有效是核心、設計有效是根本、互動有效是關鍵。

3.效果顯著

借助“三二三”動態備課模式,教師博采眾長、相互啟發,在思想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通過交流,教師既解決了自己教學中的疑難困惑,又學習到他人在教學中的優秀做法,取長補短,提高能力。

通過“三二三”動態備課模式,學校的語文、數學、科學、道德與法治等教研組成為區級優秀教研組,多次代表大東區、沈陽市進行展示,得到了上級領導和相關專家的一致認可。

(二)聚焦各學科,提高校本研修的專業性

2016年4月,學校成為“沈陽市校本研修示范區建設項目”區域典型學校,開始進行校本研修的有益探究。通過參與校本研修項目,學校的教師隊伍建設更加科學、有序。

1.理論引領

作為沈陽市校本研修典型學校,項目組專家多次來到學校進行培訓和指導。教師通過培訓和學習,深刻理解了“三六一問題驅動式校本研修”模式,感受到校本研修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其中,“三”是以學校的“三二三”動態備課模式為基礎,進行集體研磨;“六”是指課堂上的六個環節,即預習、交流、探究、展示、評價、檢測;“一”是指每周組織一次案例研討會,通過理論學習和實例探索,提高教師的教學素養和專業化水平,為課堂實踐奠定基礎。

2.實踐探究

有了理論的支撐和專家的引領,學校的校本研修逐漸走向深入。例如,每學期科學教研團隊確立研究主題,按照“問題入手—理論學習—反思行為—課例研磨—解決問題—推廣實踐”的流程開展研修,解決教師遇到的教學難題,找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方法與策略。校本研修活動的開展,改變了教師的教學行為,解決了教師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從學生看效果,從數據觀課堂,從策略看教學,從碰撞看生成,從一課看一科?!毙1狙行藁顒幼尳處煹膶I能力有了大幅提升。教師從專注精研一節課到聚焦一門學科,完成了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轉變。幾年來,學校多次承辦市級校本研修現場會,語文、數學、科學、道德與法治等學科的教研組曾多次代表市區進行研修展示,促進了教師能力的提升。

三、助力教師專業發展:從“關注發展瓶頸”到“生發一個項目”

為了切實解決教師成長的瓶頸,學校為教師搭建學習的平臺,邀請專家進行指導,鼓勵教師開展小課題研究,并總結出三點經驗。

(一)問題即課題

課題的選擇是研究的起點,關系到教研的方向、成效、價值和意義。教研組引導教師在選擇課題時遵循三字秘訣,即“小”“真”“新”。一是課題選擇要立足于“小”,學校鼓勵教師做小而精的課題,引導教師逐漸實現專業化成長;二是課題選擇要立足于“真”,教研組以教師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為研究對象,以自主研究為主要方式,以解決教師平時教學中的困惑為根本目的;三是課題選擇要立足于“新”,選題既要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又要符合新課改的要求,還要有時代感和生命力。

(二)教學即研究

小課題研究,關鍵在于過程。小課題研究是一個螺旋式向上發展的過程,是在教學中不斷探究的過程。在開展小課題研究時,教師應把課堂教學作為研究的主陣地,以新課程理念為導向,以新課程實施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為對象,不斷探究新課程實施中的問題,求突破,爭提升。

例如,剛剛入校的低年級學生對校園里的花草充滿了好奇,可是卻隨意摘折,為了讓學生養成愛惜花草的良好習慣,教師在低年部學生中開展“我為校園植物掛牌”的項目活動。

(三)成長即成果

“經驗+反思=成長?!睂W校引導教師在小課題研究中不斷反思、總結經驗、凝練成果,教師把自己對教育科研的認識、體驗、感悟寫出來,與同伴交流;把教學過程記錄下來,與同伴探討;把教學成果撰寫成論文,并用論文成果指導教學實踐,以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

學校以科研助力教師隊伍建設,教師的站位更高、視野更廣、理念更新、學習能力更強。通過小課題研究,教師的教學能力不斷提升,即便遇到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對原本不熟悉的線上教學,也能迅速適應并提出解決策略,實現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無縫銜接,真正做到“線上教學內容豐富、不減質”。疫情期間,學校共有十余名教師參與沈陽云課的錄制工作,多名教師的云課登上了學習強國平臺。筆者錄制的云課“致敬,可愛的志愿者”被評為國家級微課二等獎。正是借助小課題研究,筆者與王景蘭、劉新宇老師成長為市級研究型教師,學校教師的專業能力普遍得以提升。

如今,“和合文化”已經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以“和”為價值導向,以“合”為途徑和手段,需要優秀的教師去完成,在“和合文化”的滋養下,我們將繼續凝聚“和”力量,奮發進取,書寫輝煌明天。

(責任編輯:趙春艷)

猜你喜歡
教研組研修校本
一主六維: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高中地理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以閩江環境保護校本開發為例
建構基于校本的聽評課新文化
價值導向的校本課程建設——以“蘭質教育”校本課程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節氣語文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策略
“研訓導一體化”教師研修方式的實踐與探索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過程設計”提升校本研修品質
校本研修應避免“四重”“四輕”
一個充滿活力的教研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