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宋宇選讀》看接受美學視域下新聞播客生產敘事

2022-05-30 10:48王家佳張曉燕
新聞潮 2022年10期
關鍵詞:期待視野接受美學陌生化

王家佳 張曉燕

【摘 要】目前國內新聞播客在生產敘事方面整體處于探索階段,而《宋宇選讀》這一新聞播客摸索出了一條符合受眾收聽期待與收聽習慣的道路,從而走在了新聞播客生產敘事的前列。文章從接受美學理論中的期待視野、召喚結構、陌生化角度切入,探究其在生產敘事方面的實踐,以期為國內新聞播客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接受美學;新聞播客;期待視野;召喚結構;陌生化

作者簡介? ?王家佳,新疆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學研究生在讀;張曉燕,新疆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一、問題提出

牛津大學路透研究院在《2022年新聞、媒體及技術趨勢與預測報告》中指出,2022年媒體行業的主要著力點之一是音頻產品,更多的聽眾會在多任務環境下選擇通過播客收聽新聞和評論[1]。eMarketer(全球知名市場研究機構)預測,2022年中國的播客聽眾數量將達到1.02億人[2]。因此,新聞播客需要抓住機遇,在新聞播客領域里拓寬宣傳陣地,贏得更多受眾。

播客(Podcast)誕生于2004年,是蘋果公司產品(iPod)和廣播(Broadcas)的合成詞,最初指可在互聯網上發布文件、允許用戶通過RSS(簡易信息聚合)訂閱并自動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此方法來制作的節目[3]。隨著時代發展,播客的內涵和外延有所擴大,但究其本質是一種新型數字化音頻媒介形態,以新聞為主要內容的數字音頻節目,也稱“音頻新聞”[4]。

近年來,國內新聞播客發展迅速,如澎湃新聞的《漣漪效應》、新京報的《37號熱線》、財新網的《財新FM》、《宋宇選讀》等都有一定的影響力。其中《宋宇選讀》由南京新聞綜合頻道廣播《宋宇的報刊選讀》轉型孵化而來,其特點是以受眾為本位,堅持新聞專業主義,對已有的新聞內容進行再生產,探索熱點事件背后的真相。主要在喜馬拉雅、網易云音樂、南京“紫金FM”等線上平臺播放,截至2022年10月,僅網易云音頻平臺,其收聽總量超過4500萬次,最高一期播放量達143.1萬次。但目前未見有對其進行深入研究的成果。

20世紀60—70年代,以姚斯和伊瑟爾為代表的康斯坦茨學派提出了接受美學理論,其最根本的特征是“走向讀者”,文學作品只有被讀者閱讀和接受,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作品[5]。經過不斷的發展,接受美學逐漸建立了以期待視野、召喚結構等為主的一整套概念體系。接受美學“走向讀者”的方法論為傳播效果研究指明了方向,若想取得傳播效果的最大化,在生產敘事上需以受眾為中心,使傳播內容與形式更加適應受眾[6]。

接受美學的基本原理對新聞播客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因此,本文擬從接受美學理論出發,從“期待視野”“召喚結構”“陌生化”角度,對《宋宇選讀》的生產敘事進行研究,以期為國內其他新聞播客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

二、期待視野:滿足聽眾的內容、形式和情感期待

期待視野的觀點由姚斯提出。他認為讀者在閱讀作品時,往往受以前的經驗、情感等因素影響,會在不自覺中形成一種審美期待[7]?!端斡钸x讀》從聽眾角度出發,滿足了聽眾的內容期待、形式期待和情感期待,契合了聽眾的期待視野。

(一)內容期待:選題緊貼民生實時熱點

《宋宇選讀》節目選題緊貼民生實時熱點,內容大多是與聽眾息息相關的新聞,或是能夠讓聽眾感興趣的事件。一般情況下每日一期,這使得其能夠快速跟進新聞熱點,對熱點提供相關的解讀,節目時長一般30分鐘左右。內容上不斷地滿足聽眾的信息需求,從而讓聽眾對下一次新聞內容產生了期待。

(二)形式期待:不限時、多場景收聽與獨特的細節處理

《宋宇選讀》以RSS為主的技術分發方式(聚合多個網站更新的內容并自動通知訂閱者),將上傳和收聽的渠道分開,聽眾可以不限時間和場景進行收聽。此外,其以聲音調動受眾聽覺的同時,注重稿件在形式和技巧上的細節優化,從句型句式到語氣語感的指標優化,大大提高了受眾以聽覺接受信息的效果,滿足了聽眾對新聞播客形式上的期待。

(三)情感期待:打造聲音沉浸效果調動情感參與

聽覺神經科學家塞斯·霍洛維茨認為“聲音是情感的驅動力”?!端斡钸x讀》的兩位主播在敘事、提問、旁白的轉換中設置跌宕起伏的懸念,引起聽眾的情緒波動。同時,除了對事件做詳細報道外,還通過現場采訪的聲音、權威人士評論、音樂背景等多元的聲音元素營造身臨其境的沉浸式效果,利用聲音引導聽眾進入新聞故事場景,從而調動情感參與,得到情感體驗上的滿足。

三、召喚結構:結構“空白”與聽眾參與意義生產

“召喚結構”由伊瑟爾提出,是指文本的“空白”和意義未定性會吸引讀者注意力,賦予讀者參與意義生產的權利,促使讀者發揮想象力填補空白,不確定性和空白等構成了文本的召喚結構[8]?!端斡钸x讀》的召喚結構是其文本結構“空白”和意義的未定性,給受眾留下了想象空間,吸引聽眾參與意義生產過程。

(一)感官注意力集中與結構“空白”

相較于視頻媒介,新聞播客可開拓的想象空間更大。脫離視覺感官后受眾更專注于聽覺感官,為聽眾留下了獨特的交流空間以及思考想象的余地?!端斡钸x讀》在節目中穿插其他錄音素材形成時空交錯感、在新聞敘述環節進行省略,語義的跳躍情節自然中斷,從而出現結構空缺或間斷,形成聲音文本的結構“空白”,讓聽眾去想象、填充和開拓。

(二)意義的未定性與讀者參與意義生產

《宋宇選讀》節目相對全面、準確、客觀地反映新聞事實,并且在節目中注重設置未定點,留下空白引發聽眾思考,聽眾通過思考來填補意義的空白,將未定性轉化為確定性。例如其中一期節目《劉學州,一個“想要家”的少年》中對新聞進行客觀陳述,中途穿插疑問“少年的悲劇有沒有可能避免呢”留下意義未定點,促使聽眾發揮想象力進行思考,并在評論區發表看法。聽眾對空白做出思考和判斷的過程,以及參與線上點贊評論或者轉發的過程,就是參與到新聞意義生產的過程。

四、陌生化效果:新聞敘事視角與敘事聚焦的選擇

接受美學中,姚斯將“陌生化”理解為讀者期待視野與作品之間的“審美距離”,即讀者對于作品的接受是對以往審美經驗的揚棄過程,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的循環過程,這一過程反映讀者視野的變化?!端斡钸x讀》通過把控訊息文本的敘事視角和聚焦來達到陌生化效果,使新聞避免模式化和同質化,達到聽眾對以往審美經驗進行適度否定的效果。

(一)敘事視角選擇與轉換

敘事視角即看新聞故事的角度。不同生產主體對同一新聞故事會有不同的敘事視角,敘事視角不同會產生不同的陌生化效果?!端斡钸x讀》在全知、第一人稱、觀察者等視角中選擇與轉換,讓聽眾耳目一新,產生不同的情感態度,重新審視之前的經驗,達到陌生化效果,從而獲得新的體驗,刷新自己的認知基模。

(二)新聞敘事聚焦

敘事聚焦是指新聞敘事的側重點,即什么是重點能夠被看到[9]。敘事側重點不同,新聞就會呈現出不同的性質,由此可產生陌生化效果。陌生感意味著新信息,新信息能夠調動聽眾的基模認知行為,動員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新信息的性質進行判斷,促進信息接受。新聞敘事聚焦是新聞播客打造陌生化效果的有效方式?!端斡钸x讀》是以聲音形式展現新聞事件進行二次創作,就意味著不能按照模式化的敘事方式,其綜合參考選擇一個側重點將不同的新聞素材進行組合差異化報道,從而產生陌生化效果。

五、接受美學視域下《宋宇選讀》對新聞播客的啟示

接受美學下新聞播客需要以聽眾為中心,聽眾位于傳播鏈的終端,聽眾的接受程度是檢驗傳播效果的唯一尺度。因此,新聞播客首先需從聽眾角度出發,堅持內容第一,深耕內容領域,滿足聽眾的期待視野;其次注重聲音敘事,召喚受眾參與;最后追求適度陌生化,把握與聽眾審美距離。

(一)深耕新聞內容,滿足受眾期待

接受美學視域下新聞播客需要找準節目定位,選擇有新興新聞價值的選題,并且深耕新聞內容,滿足聽眾對內容和社交的期待。

1.新聞內容期待

無論新聞行業如何發展,新聞內容的價值仍然不可忽視,內容仍然是新聞播客獲得新發展的突破點?!端斡钸x讀》深耕內容首先體現在選題深度上,不僅需要選擇有深度的新聞內容,選擇的新聞故事選題還需要聲音能夠轉換,適應受眾聽覺邏輯;其次對新聞文本進行二次生產時并不是將新聞簡單音頻化,而是遵循傳播規律,通過重組,創造具有深度的內容,傳遞正確價值觀,并在結尾說明參考的文章來源,避免了內容同質化、泛娛樂化和版權糾紛等問題。

2.社交期待

社交媒體時代新興新聞的價值:一是可討論性;二是易參與性;三是話題延伸性[10]。新聞播客節目同樣要適應社交媒體時代,《宋宇選讀》在堅持新聞真實基礎上將新聞故事化,主播新聞人物的經歷通過聲音媒介表現出來,將新聞的主體、背景、分析、延展等娓娓道來,使聽眾對新聞事件背景知識有更多了解,降低了新聞的接受門檻,可參與性強。此外,節目多是對時事熱點進行深度報道,選題本身就具有話題延伸性,能夠引發討論,參與線上點贊、討論、轉發的同時滿足了聽眾社交的期待。

(二)注重聲音敘事,召喚受眾參與

新聞播客不同于傳統的新聞報道,它需要通過聲音敘事來展現新聞內容,吸引的是受眾的聽覺注意力?!端斡钸x讀》在聲音敘事上,一方面通過設置結構“空白”,激發受眾興趣,引導受眾思考;另一方面通過聲音文本結構的巧妙設計,營造新聞的時空感,吸引受眾進入聲音的空間,由此召喚受眾參與對內容的思考和意義共創。

1.聲音敘事設置結構“空白”

節目通常有兩位播音員,其中一位主播主要負責新聞故事敘事,根據其自身語言聲音的可塑性和創造性貼近新聞人物,使新聞人物更加豐滿,更富有立體感,并且重點刻畫新聞事件中具有矛盾沖突和畫面感的關鍵細節,將細節的表現力發揮到最大,利用新聞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設置懸念;另一位主播負責旁白,通過直接提問等方式設置懸念。兩位播音員相互配合,共同設置了播客文本的結構“空白”,引發聽眾無限遐想。

2.聲音文本結構召喚聽眾參與

正如《宋宇選讀》片頭講的那樣:“講述現實世界里的真實故事,把小空間閱讀變成大空間分享”,通過聲音設計打造一個想象空間,將聽眾聚集到聲音的世界?!端斡钸x讀》聲音設計巧妙,多元的聲音素材和恰當的背景音樂打造聲音場景,以身臨其境的強沉浸效果[11],構建起獨特的交流空間,召喚聽眾進行思考,通過思考及線上點贊、討論等,參與到內容的意義生產過程中。

(三)適度陌生化,把握與聽眾審美距離

“認識論上闡述陌生化的深層意味,則是以某種手法促使人們經由‘理解—不理解—理解的過程,于‘否定之否定中對審美對象達到某種更深層次的、具有質變意義的理解”[12],新聞播客在生產敘事方面需要做到適度陌生化,把握與聽眾的審美距離。

1.追求創新達到陌生化效果

新聞播客是訴諸聽覺的創意性新聞作品。如何做到創新?一是媒介形式上的創新,新聞播客在生產中需要訴諸有聲語言和音效的搭配創新。有聲語言指的是主播對語言的停連、重音、語氣、節奏把握,音效包括背景音,現場聲穿插等。二是文學形式的創新。如以語言和修辭為手段進行陌生化的創新,新聞敘事視角轉化和新聞敘事聚焦上的創新,由此給聽眾帶來新奇的體驗和感受。

2.把握好陌生化與熟悉度的關系

新聞播客在生產敘事時要將通俗性話語與專業性話語相結合,把握與聽眾的美學距離,打造出審美主體聽眾與審美客體之間切身而又疏離的特殊關系,把握好陌生化與熟悉度的關系。陌生化可以吸引聽眾興趣,喚起聽眾的參與熱情,但也要適度。如果陌生化超過聽眾所能接受的限度,會產生截然相反的效果。因此,新聞播客的內容與聽眾認知基模的重合程度要適度,重合度過高和過低都無法達到良好的接受效果。如何把握這個度?這是新聞播客需要長期探索的問題。

六、結語

總之,新媒體時代的快速發展,推動了傳統媒體探索有聲新聞內容傳播的新模式,媒體積極入局新聞播客,必將使新聞播客在數量和質量上經歷前所未有的發展?!端斡钸x讀》目前在這一領域中發展較為成熟,其契合接受美學的基本原理,對于其他新聞播客有值得借鑒的地方,可以幫助其實現思維上的突破,以此擴大新聞播客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尼克·紐曼.2022年新聞、媒體及技術趨勢預測報告[R].牛津大學路透新聞研究所,2022.

[2]eMarketer:中國播客正從利基市場走向新興市場[DB/OL].[2021-08-09].https://www.emarketer.com/content/china-podcasting-emerging-its-niche.

[3]史安斌,薛瑾.播客的興盛與傳媒業的音頻轉向[J].青年記者,2018(16):76.

[4]潘亞楠.聽新聞:新聞故事的音頻化探索:以“財新FM”為例[J].青年記者,2021(17):55.

[5]姚斯.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76.

[6]張小琳,方禮華.接受美學與傳播學:關于傳播學研究的方法論的思考[J]新聞傳播2003(5).

[7]朱立元.接受美學導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79.

[8]劉艷青.全媒體語境下國內新聞播客發展路徑探索[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20):209.

[9]郭赫男.新聞通訊中的“敘事聚焦”[J].新聞愛好者,2008(10):44.

[10]徐劍,黃尤嘉.社交媒體之于新聞價值的發現與重構:基于奧運會熱搜榜的分析[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22,44(2):17-24.

[11]蔣才靜,王敏.聲音有深度:音頻深度報道實踐:以《境外人群》為例[J].青年記者,2021(24):115.

[12]孫君華.試論布萊希特的陌生化效果[J].國外文學,1982(04):6.

(編輯:黃佳君)

猜你喜歡
期待視野接受美學陌生化
《塵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譯研究
接受美學視野下鮑勃?迪倫歌詞試譯
從接受理論看中國高校簡介英譯
接受美學視角下的戲劇翻譯
探究如何培養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策略
英伽登的“具體化”理論研究
接受美學視域下的《美人魚》
接受美學視角下Mulan的翻譯研究
人間奇劇——論易卜生筆下倫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傳奇性·陌生化——電影《白毛女》的受眾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