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聞問切”:融媒體時代新聞精品的編輯策略

2022-05-30 04:34葉俊葛靈芝莊傳端
新聞潮 2022年10期
關鍵詞:望聞問切荊江融媒體

葉俊 葛靈芝 莊傳端

【摘 要】編審稿件如醫生診治,也需要觀氣色、聞氣味、問癥狀、摸脈象,找準病根,才能手到病除。2022年6月9日、10日、13日,《荊州日報》分別以上、中、下3個章節形式推出《荊江巨變》,“學習強國”、人民網、新華網、半月談網、中國網等多家媒體平臺轉載,實現傳播量逾5億次,成為現象級新聞產品。本文通過分析《荊江巨變》的成功經驗,探析“望聞問切”編輯技巧,為提高新聞采編質效、打造融媒體精品力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望聞問切;新聞精品;荊江;編輯策略;融媒體

作者簡介? ?葉俊,荊州日報社融媒體出版部、文化評論部副主任;葛靈芝,荊州日報社融媒體出版部編輯;莊傳端,荊州日報社全媒體創意研發中心編輯

2018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長江,視察湖北,親臨荊州,明確提出:“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鼻G州兒女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和諄諄教誨,持之以恒打響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長江保衛戰,努力實現從“險在荊江”“痛在荊江”到“變在荊江”“美在荊江”的歷史性跨越。

2018年至2022年,4年的時間不長,但足以令荊江兩岸改換容顏。2022年初,為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荊州日報社組織專班,深入長江沿線各縣市區采集第一手材料,歷時半年、行程3000公里、到訪120處、采訪230人次,創作完成長篇報告文學《荊江巨變》。 6月9日、10日、13日,《荊州日報》分別以上、中、下3個章節形式推出《荊江巨變》,經《荊州日報》全媒體矩陣同步推送后,在業界和學界引起熱烈反響,“學習強國”、人民網、新華網、半月談網、中國網等多家媒體轉載。截至2022年10月,作品傳播量逾5億次。

《荊江巨變》是荊州日報社在融媒體時代“大兵團作戰”的成功范例,探究其成功經驗,得益于高質量的策劃、一流的采寫隊伍、資深的編輯團隊、全媒體平臺的強力推送。其中,編輯環節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正如作家海明威所言:“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薄肚G江巨變》的編輯團隊用新聞工作者專注的思考力和敏銳的洞察力,“望”“聞”“問”“切”,反復打磨,才成就了較高的文學品質和美學意蘊。

一、“望”,即“看”,整體把握稿件“是什么”“怎么樣”

“望”是一個熟悉稿件價值的過程,也是對稿件進行“診治”的基礎。編輯只有充分熟悉稿件,了解稿件寫什么、有什么問題,才能明確主題,找準“病灶”、開具良方、疏通經脈,實現稿件硬傷“藥到病除”。

具體而言,就是要反復閱讀、整體把握文章關鍵脈絡。

一是看文章的故事梗概,明確文章主題所在?!肚G江巨變》全文分“生態的呼喚”“長江大保護”“大美荊江”三個部分,生動講述了荊州兒女在與水比鄰而居的過程中與水抗爭、破立抉擇,最終實現人水和諧的動人故事,記錄了荊州市黨委、政府將“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化為人民群眾生動實踐的歷史進程。

二是看文章的寫作背景,明確文章時代價值。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擘畫長江經濟帶戰略,把生態修復確定為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首要課題。2016年9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出爐,將保護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列在首要位置。長江在荊州境內徑流里程483公里,占湖北的近一半,占長江中下游的近1/4,居全國沿江地市州之首,是湖北乃至長江中下游地區長江大保護的主戰場之一,荊州依水而建、因水而興,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是看文章的寫作緣由,明確文章思想體系。司馬遷撰寫《史記》時主張:“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1],這也是荊州日報社撰寫《荊江巨變》的使命。長篇報告文學《荊江巨變》,記錄過去,觀照現實,資鑒未來,體現荊州日報社作為主流媒體的責任擔當,也為長江經濟帶可持續發展和流域環境綜合治理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通過上述“三看三明確”,編輯的思路也就清晰可見,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分次刊發?!肚G江巨變》洋洋灑灑3萬多字,一次性刊發約需要5個版面,《荊州日報》日設8個版面,拿出5個顯然不現實,而且增加版面會增加開銷。而分批次刊發,形成連載,既節約成本,也吊足讀者的“胃口”,增加關注度。經過討論分析,通盤考量,分上、中、下3個部分刊發成為最佳方案。

制作目錄。分次刊發,每天連載一部分,層層遞進,使讀者厘清行文之間的邏輯和內在聯系。實際編輯中,編輯團隊參考書籍、網頁的編排方式,為文章配了目錄。目錄隨文章刊載進度依次呈現,一目了然。

圖文并茂?!肚G江巨變》三大部分篇幅大小不一,很難按文章本來的章節劃分,又不能生硬切割,這時候,圖片就是很好的黏合劑。在排版上,美編通過調整圖片大小、形狀來搭配處理文章,既避免了“因形害義”,又使版面美觀大氣。比如,一版圖片采用弧形設計、內版照片線形內收,既呼應了長江“九曲回腸”這一外在形象特征,也保證了《荊江巨變》分次刊發的3個版塊內容的完整性。

添加按語。無論是“長江大保護”的宏大主題,還是文章的寫作背景、緣由,均通過按語進行呈現,從而達到畫龍點睛、提綱挈領的作用,既明確了文章的主題、價值、思想,也方便讀者閱讀。

二、“聞”,就是“審”,查稿件主題是否明確、導向是否正確

一篇優質的新聞作品,只能有一個主題,不能什么都想寫,結果卻什么都沒寫清楚。作為出版環節的“把關人”,編輯要“察言觀色”“聞香識色”“聞一知二”,細細審查文章的素材、觀點、主題和導向,“對癥下藥”、精準施策,讓文章主題更集中、更深刻、更富感染力。

從主題上看,《荊江巨變》深刻揭示了黨和國家的戰略決策、頂層設計與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之間的深刻聯系,主題站在了時代思想的制高點上,行文要求既大氣又婉轉細膩。但初稿因為寫作成員太多、成稿時間跨度長,不免存在部分瑕疵。比如,前后表述不一致的、風格不同的、與主題無關的、素材未吃透的,等等,編輯必須要細細審讀、咬文嚼字甚至吹毛求疵,最大程度打磨稿件,使文字、素材向觀點、主題靠攏,使其主題更明晰、更深刻、更宏大。

從導向上看,《荊江巨變》全景式展現荊州人民與荊江朝夕相處中對綠色生態的殷切呼喚、對人水和諧的執著追求,尤其是進入新時代以來荊州保護長江的生動實踐和豐碩成果。隨著文章的層層推進,創作者將巨變置于荊江幾十年發展、江岸人民生活中來考量,提升文章的可讀性與溫度。[2]但編輯過程中,也發現諸如“暮春”“仲春”不分,清晨景色“半江瑟瑟半江紅”(實寫傍晚景色),以及人物對話中出現的明顯不符合典型場景、特定身份的表述,指示指代不明等諸多時間、空間、事件、觀點等問題,并一一更正。

從細節上看,在編輯過程中,著重刻畫細節,從細節入手,通過“巧奪天工”“精研細磨”“細火慢燉”,使一個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一首首動人心弦的民謠立體生動呈現……使“敘事”有血有肉,更有看頭和嚼頭,更有歷史縱深感和現實代入感,引領讀者回顧荊州的過去、走近荊州的當下、思考荊州的未來。

從觀點和素材上,反復推敲、斟酌。文章第二部分“長江大保護”、第三部分“大美荊江”各小章節中的人物對話、形象刻畫、行文風格、觀點素材,經編輯反復推敲和斟酌,使人物更有靈魂、行文更流暢、素材引用更得當、觀點更客觀有力,飽含歷史的厚度、現實的擔當、未來的期望,全方位展現出荊州人民的歷史擔當和作為。

三、“問”,就是“融”,融合記者所思、讀者所盼,明晰文脈所向

一篇新聞作品的完成,編輯作為中間環節,起到溝通作者和讀者的橋梁作用,需要以自己為支點,打通作者、讀者首尾兩端,既站在作者角度通讀文章,又站在批評者角度審讀文字,還要站在讀者的角度解讀文章,最終融合記者所思、讀者所盼,明晰文脈所向,實現觀點證明主題、素材說明觀點、文章打動讀者的目標。

“問”,是為了深入了解文章“病變”,方便后續進行“手術”。因此,編輯不僅要反復閱讀稿件,還要帶著思想和作者商議、協作,一起對文章進行修改、包裝。

《荊江巨變》,顧名思義,“變”是作品的主線,正所謂作品所表達的“荊江在變,變在顏值,變在觀念,變在生態”的主題思想。在編輯過程中,原作第二部分“長江大保護”7個小章節標題為數字標題,與第一、第三部分極不匹配,也不便于讀者閱讀、理解。與記者溝通后,編輯團隊把沒有觀點、表述蒼白的7個“數字標題”分別提煉為“禁采、禁捕、治污、拆圍、還湖、攻堅、增綠”7個主題,使整個作品更生動貼切、渾然一體,也更為讀者所喜愛。

此外,對于表現宏大主題的作品而言,離不開數據和時空的對比。鑒于此,編輯團隊在文章特別是第三部分的編輯過程中,刻意巧妙地運用數字和排比句式,諸如“從25戶到后來只有6戶”,“60多家工廠因漬水停產,1萬多戶居民受災”,“長江兩岸造林69.7萬畝,精準滅荒1.6萬畝;森林覆蓋率從25.95%提高到36.69%”等句式和表述,大量運用數字進行對比,使人印象深刻,“巨變”之勢躍然紙上;通過時空交錯,還原現場,故事梗概、人物形象更加立體、生動;通過4個排比句、4組數據充分突出荊江兩岸“從‘臟亂差到‘水清岸美”“從‘無魚可捕到‘鳥飛魚躍”“從‘辣眼睛的黑碼頭到‘高顏值的景觀帶”“從‘污水橫流的不毛之地到‘花團錦簇的綠色長廊”的今昔巨變,讀來氣勢磅礴,畫面感強。

四、“切”,就是“改”,反復修改打磨、精雕細琢、精益求精

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因為曹雪芹批閱10載、增刪5次、精雕細琢,才成了傳世經典。魯迅先生也說:“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把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盵3]可見,好文章都是反復修改出來的。

創作《荊江巨變》時,編輯團隊本著先整體后局部的原則,帶著全局觀在主題的框架下推敲、潤色,然后從細節入手,局部打磨,該“摘除”的“摘除”,該“扶陽”的“扶陽”,該“正氣”的“正氣”,刮骨療毒、固本培元、循序漸進,使文章更“珠圓玉潤”、引人入勝。

在觀點、素材選擇上,堅持觀點為主題服務,堅持素材為觀點服務,如果有偏離,果斷取舍。比如,在編輯文章第一部分“生態的呼喚”第一個小章節“抗爭”時,編輯團隊對與主人公“荊江鐵女”辛志英關聯不甚緊密的大量“鄉親們怎樣怎樣”的素材進行了刪減,同時對刻畫抗洪英雄、塔山英雄守備團戰士李向群幫助不大的繁冗表述進行了“瘦身”,刪繁就簡,使篇幅更適宜、素材更集中、觀點更鮮明、人物形象更鮮活。

在細節考量上,統籌字詞、句段和標點,逐字逐句逐段檢查文章的主題是否明確,結構是否嚴謹,邏輯是否清晰,段落銜接是否緊湊,語句是否通順,用詞是否準確,用字是否無誤,標點符號是否正確。

在語言表達上,以鮮活靈動為要,明辨“的”“地”“得”“他”“她”“它”“著”“了”“過”,句式因人因景因境而異,該長則長,當短則短;在標題制作上,簡明為要,務求生動,力戒枯燥。

當然,由于編輯團隊能力、閱歷、經歷、筆力所限,稿件處理過程中也留下不少遺憾。比如,部分現場還原度不夠、畫面感不強、表述不生動,“治污”部分缺乏大刀闊斧的刪減處理,呈現出來的篇幅仍然過長、感染力不夠等。這些,本是反復打磨就可避免的,以后當引以為戒。

五、結語

近年來,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受眾對象、傳播技術持續發生深刻變化,要打造新聞精品,唯有把握好采、編、發三個關鍵點,才能獲得最好的傳播效果。綜上所述,編輯審稿如中醫理論的“望”“聞”“問”“切”?!拔牟粎捀摹比允氰F律,編輯應對新聞作品精心打磨,充分挖掘和表現文章的深刻主題和豐富內涵,這也是編者的職責所系、讀者的期望所在。

參考文獻

[1]鄧廣銘.談談有關宋史研究的幾個問題[J].社會科學戰線,1986(2):137-144.

[2]洪玉華.在矛盾解決中寫出變化之深刻[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2-06-21(7).

[3]劉保全.新聞精品是這樣采寫成的[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9.

(編輯:覃世默)

猜你喜歡
望聞問切荊江融媒體
頻率曲線在荊江三口輸沙量計算中的應用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融媒體背景下健康類紙媒的轉型
“望聞問切”有效開展內地西藏班高中漢文的教學
融媒體業態將決定報業未來
“望聞問切”在數學解題中的巧用
荊江航道整治工程完工長江航運“瓶頸”初步打通
荊江三口水沙變化趨勢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政府投資44億元整治長江中游荊江航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